爬天都峰
教学目标:
1. 认识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相”,会写9个字,会写14个词语。
2. 知道可以按照一定顺序写事,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
1. 同学们,你们有过爬山的经历吗?(提示:注意说清楚什么时间?和谁一起?爬的什么山?)
2. 抽生回答。
3. 今天,我们跟随一位小女孩,去爬天都峰。你们知道天都峰吗?
4. 出示天都峰的图片,并介绍。
二、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 那我们快走进课文去看看吧。请同学大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圈画难读难写的字、词。
2. 生读课文。
3. 交流难读、难写的字词。
4. 师PPT出示生词,抽生读。
5. 识字游戏:小猴子爬山。
6. 教写难字:“攀”,“鲫”,“链”,生练写。
三、 再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生自读课文,思考: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生交流。
3. 师引导: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要理清故事的时间、人物、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4. 生思考后,再交流,师再引导学生把简化内容,使语言简洁。
四、 小结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1. 复习字词。开火车认读。
2. 回顾: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 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生交流,明确: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顶后。
2. 爬山前,作者看到的天都峰是怎样的?天都峰有怎么的特点?(用文中的字词说说)
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体会天都峰有高有陡的特点。
3. 面对这又高又陡的天都峰,作者心理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从“我爬得上去吗?”和“发颤”中体会作者缺乏自信,害怕的心理。
小结:这里,作者不仅写了自己看到的,还写出了自己是怎么想的。
4. 爬山前,作者还写了自己和老爷爷的一组对话,请把这组对话勾出来,并和同桌分读,体会话中的含义。
(1) 同桌对读。
(2) 交流:小女孩有可能是说:老爷爷年纪这么大了,他还爬得上去吗?也有可能是说:连年龄这么大的老爷爷都能爬天都峰,我也能爬上去。
(3) 那从对话中,能看出他们此刻的心理吗?(有了爬山的信心和勇气)
(4) 小结:原来,写一件事时,我们还可以写写自己是怎么说的。
5. 作者又是怎么爬山的?圈出文中的动词并体会它们的用法。
(1) 生默读,圈画后,和同桌交流
(2) 集中交流,明确:这些动词写出了他们爬山的艰难。同时,这句话还用了比喻的修辞,把自己当作一只灵活的小猴子,写出了爬山时欢快的心情。
(3) 小结:把一件事写清楚,我们还可以写写自己是怎么做的。
6. PPT出示爬上峰顶后我和老爷爷的对话,引导学生交流分析:从这段对话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1) 生读,交流。
(2) 集中交流,明确。
(3) 他们之所以要想对方道谢,是因为对方都给了他们爬山的勇气,这正如爸爸所说的“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一个人的成功,除了个人的奋斗和努力,还要善于向别人学习,从他们身上汲取力量。
(4) 生交流:自己在生活中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事例。
7.“我”开始不敢爬,最后爬上去了。课文是怎么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
8.小结全文:作者写这篇课文时,不但按照了“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顶后”的顺序;还写成了自己的心理变化,由最初的缺乏自信,害怕到和老爷爷对话后有了信心和勇气,再到爬上峰顶后的激动、兴奋;并且作者还写出了自己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要想他学习。
三、布置作业。
四、板书。
爬天都峰
顺序 心理 写法
爬山前 缺乏自信,害怕 怎么想的
爬山中 有了勇气和信心 怎么说的
爬上峰顶后 激动、兴奋 怎么做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