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我国青少年人际交往问题突出 八成大学生感孤独

2021-01-31 来源:好走旅游网
我国青少年人际交往问题突出 八成大学生感孤独

中国人口宣教中心日前发布的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2010年调研报告显示,我国青少年在人际交往和性健康知识方面问题突出。调查表明,从小学到大学,人际交往能力是影响青少年人格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对此,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儿研究所所长孙宏艳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良好的亲子沟通与孩子的社会适应、心理健康、同伴关系及学业成就都有积极的联系,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应该多与孩子建立有效沟通,给予孩子平等和尊重。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所副所长邓希泉和北京科技大学讲师许斌表示,如今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和严重的群体分化,是导致大学生产生心理孤独感的主因。大学生应该学会自我调节,具有面对社会各方压力的能力和素质。学校和社会也应多关注青少年的人格健康,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建立咨询服务网点,让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去促进人际交往的能力。

75%高中生与父母交流存障碍 家长应多给予孩子平等和尊重

报告显示,初中生与父母的争吵增多,不愿意跟父母交流,认为父母不理解自己,也害怕父母的批评和唠叨,75%的高中生感觉与父母交流有问题。对此,中国青年研究中心青年所副所长邓希泉认为,这样的结论基本符合现实情况,而且初高中生与父母存在交流困难是每个时代都会面临的问题。

“尤其是高中生正处于青春的逆反期,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的过程中,开始拥有自己对生活、对社会的看法,他们不愿意再接受家长强加在自己身上的一些观点,基本点的不同势必会造成孩子与家长之间沟通困难。” 邓希泉分析说,此外,家长忙于工作也疏于与孩子的沟通,缺乏与孩子主动有效的沟通也是造成交流存在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孙宏艳也表示,良好的亲子沟通与孩子的社会适应、心理健康、同伴关系及学业成就都有积极的联系,家庭中的亲子沟通对孩子的成长意义重大。当代社会,很多父母忙于工作和个人职业成长,往往忽略了与孩子的沟通。也有的父母不了解沟通的真正含义和方法,把沟通当成了“父母说话,孩子听话”,从而造成了家庭亲子沟通不畅,影响和谐亲子关系的建立,影响家庭教育效果。

“中国的父母们和孩子聊天时最多谈论的是学习,关心孩子的学习甚至超过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情绪变化。孩子也因此疏离了父母,有烦恼时不愿意告诉父母。” 孙宏艳说,还有些父母对孩子期望值太大,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一味的给孩子施压,期望孩子每一方面都能做到最好,不会尊重和鼓励孩子,这样会让孩子有挫败感久而久之会变得自卑,表现在人际交往上就是不自信,不敢主动去与外界交流。

对此,邓希泉建议,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应该给予孩子平等和尊重,能够在与孩子充分交流的基础上为孩子规划未来。孙宏艳也表示,尊重孩子的想法会为有效的沟通建立桥梁。她认为,这种尊重在体现在细节上,多让孩子选择自己的生活,抓大放小,不在细节上过多干涉孩子的生活,在孩子诉说的时候认真倾听,接纳孩子出现的失败,多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多鼓励孩子。 八成大学生有孤独感 激烈竞争环境和严重群体分化是主因

调查结果还显示,大学阶段,感觉不孤单的大学生仅为16.4%,其余大学生都有孤独感。绝大多数大学生对目前生活现状不满意。另外,家庭条件对部分家庭困难的学生是影响其信心的重要因素,人际交往能力差是降低他们自信水平的重要原因。

对这一调查结果,北京科技大学讲师许斌表示非常出乎意外。“从多数人成长经历和之前带过的学生来看,大学生应该不会存在人际交往能力方面的困扰。”但是,她?同时指出,近年来确实存在一些学生被其他人排斥的情况,而且这种现象越老越普遍,应该引起重视。他?认为,“这与现今的教育体制是有一定关系,这种以分数作为重要考核指标的教育体制,会导致学校、家长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忽略对孩子品德情操、心理素质、行为习惯、社会适应能力等一些素质的培养。”

邓希泉说:“现今社会的竞争环境越来越激烈,大学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他们在各种考级考证的压力下功利性地学习,学习的内容不再是根据自己的兴趣而定,而是根据市场的需求,学习的目的大多就为了谋求一份更好的工作而不再是为了获取精神上的满足,这也是导致当今大学生心理上感觉孤独的原因之一。”

“此外,大学生的群体分化越来越严重,当前贫富的差距在大学中也有所体

现,不同的群体之间也造成了隔阂。” 邓希泉说,之前的大学生很容易寻求到自己的社会地位,可以避开金钱、权势等一些因素,相互尊重、平等的交流,共同探讨对社会、人生的见解。现在大学生面对来自权势、金钱、群体分化的压力越来越大。有些学生会因此而自卑,不愿意主动与人交流,也有些人则被在竞争中取胜的观念主导,认为相互的交流,为别人提供帮助,会导致自己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因而会自我封闭,而不愿意共享。”

从相互交流的方式来看,伴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当今的大学生过度依赖高科技现代化的通讯方式,他们常常习惯于通过网络聊天、手机短信等方式相互交流,面对面的直接交流相对减少,这也会导致彼此间的信任感降低,易于产生孤独感。 “每个人都有孤独感,有孤独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会解决孤独感。” 邓希泉表示,大学生应该学会如何面对这种孤独,要会自我调节,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能力去面临社会现实,这应该是大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素质和能力。在孤独中学会成长,这是一个人成长、成熟的标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