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2
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3教学重点:
1、运用写人文章的学法深入研读。 2、理解文中老人的语言与神态描写。 教学过程
(一)师导入:同学们,人世间最动听的话语是关爱的话语,最感人的故事是真情故事,最伟大的力量是爱的力量。今天这节语文课,我们就学习一篇令人心动的课文。
揭题:《唯一的听众》
传神的句子。
6个生字,并能正确地书写。
师: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最想问什么?
(学生质疑)
师:同学们可真会提问题,老师把大家的问题归纳一下,不外乎这两个:
“唯一的听众”是指谁?(老妇人) “唯一的听众”她做了什么事情?
那现在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来读读课文吧!自由读,读准字音,自学生字新词。
师:好,同学们读书很投入,课文比较长,但每一个同学读的都非常的
专心,这是一种好习惯。 (二)检查自学情况
师:现在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情况。课文中有一些生字和词语,看同学们会不会读。(出示大屏幕)会读吗?举手。如果读正确了大家就跟着读。
(隆重的仪式、悠悠的小令、抱歉、溜走、嘿、无法割舍) (隆重的仪式) 师:第二个 (悠悠的小令)
师:小令就是小曲。悠悠的小令,听起来让人感到?
(应该是一种慢慢的,令人很舒适的感觉。 应该是使人感到有点悠远的。 应该是使人有一种陶醉感。
是让人舒适,感到心里很舒服,有种很悠长的感觉。)
师:好我们一起再来体会一下,一起读这个词。(悠悠的小令)
(抱歉)
师:看这个歉,是生字,笔画比较多,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纸上写一个字。注意
笔顺,写字的姿势。可以写大一些,大大的写,就不会写错。好,写完了就坐端正。看第三个字。 (溜走)
师:怎样的走,才算溜走?
(悄悄地走,一个人走,就叫做溜走。不为人知的,别人不知道的走。在别人不知道的情况下偷偷的走。) (齐读无法割舍)
师:哪些东西你觉得无法割舍?
(应该是亲人和朋友吧。我认为应该是学习。我认为应该是自己的爱好。)
师:无法割舍啊,后面割舍了什么,表达了我的一种感情。对吗?好,我们再
看。这个字谁会念。 (嘿)
师:这是一个叹词,叹词一般表示一种强烈的感情。
(三)研读课文
师:这位唯一的听众,她不曾给过作者拉小提琴技巧的指导,也不曾给他讲解
过拉琴的窍门。那么,她是给了作者怎样的帮助,使他从一个“音乐白痴”成了一个“小提琴演奏家”呢?好,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细读课文。下面,我请同学们自己默读第二至第六自然段。一边用心地默读,一边思考:作者和老人是怎样相识的?(出示幻灯片:加上作者拉琴的形象)他从老人那里,获得了什么?好,下面请同学们先默读。 (学生默读)
师:(四分钟后)同学们,默读好了吗?那我们交流一下,作者和老人是怎样相识的?
师:作者不敢在家里拉琴,来到小树林里练琴,就与这位老人相识了。那么他从老人那里得到了什么?你们读完这几个自然段以后,从整体上,你感觉到作者从老人那里得到了什么?
(我觉得他首先得到了一种鼓励。自信心。安慰。肯定。)
师:好。也就是说,鼓励、安慰、信心,他从老人那里得到了关爱。(板书:关爱)同学们,你们看看老人对作者的鼓励、关爱之情,是通过什么传达出来的呀?你们在阅读的时候,发现了吗? (语言、神态-眼神)
师:好,同学们,我就请你们再次默读课文,画出老人说的语言。看一看,老人在什么情况下,对作者说了什么?为什么这样说?产生了什么作用?一会儿我们交流。找到以后,可以自己小声地读一读老人说的话。 (学生小声读)
师:同学们,来,咱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谁来说?你找到的老人的语言有哪些?可以吗?
(大屏幕出示)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你的琴声能给我带来快乐和幸福。”
教师:找得很全,其他同学都找全了吗?不全的请你赶快补画上。咱们继续交流,老人的这些语言,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呢?我们先来看,第一次她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这些话?
(老人第一次说这句话的时候,是在作者想溜走的时候说的。)
师:同桌合作来读书。一个人读在什么情况下,另一个同学读她说了什么,可以吗?好,在什么情况下呢?(出示幻灯片)(请一组同学做示范读句子)
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的和谐,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正独享的幽静。 我抱歉地冲老人笑了笑,准备溜走。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师:在作者听来,此时老人说的话像什么一样? (学生:诗一样。)
师:那好。读出像诗一般语言的那种美,好吗?哪位同桌再读?
师:读得真好!请坐。咱们议论一下老人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说这样的话呢? (老人看到和听到在作者的琴声中没有自信,所以老人非常想鼓励这位作者。 老人听出来作者拉琴声非常没有自信,而且拉得很不好。老人希望通过自己的语言来给予作者信心,使作者有信心去拉好自己的琴。
因为她听出了他拉得很不好,所以她说“我的耳朵聋了”。她想给他自信。) 师:所以她就说我做你的听众,每天早晨。意思是让他要干什么呀? (坚持练琴)
师:对了。所以,老人是给他自信心,维护他的自尊心,还告诉他“你要天天来练琴”。是不是这样啊?那咱们一起合作读。(师读)“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的和谐,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正独享的幽静。我抱歉地冲老人笑了笑,准备溜走。”而此时老人送上了那诗一般美好的语言──
师:非常好!我们看第二次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呢?(出示幻灯片)
以后,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树林去练琴,面对我唯一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教师:好。同学们说一说,老人为什么这样说呀?
(我觉得也是为了鼓励他。老人觉得如果每天都对作者说上这样一句话,就会使作者对自己非常有自信。其实作者拉得不是很好,老人听出他在进步,鼓励他,让他有信心继续练下去,而且越来越进步了。)
教师:对。老人看到他微小的进步就鼓励他。那好,请同桌互相读一读。一个人读在什么情况下,一个人读老人说的什么。 (同桌互相读) 师:哪个同桌来读?
师:非常好!咱们全班一起来合作读。好吗?
师:同学们,这样的话语产生了什么作用?谁把这句话读一读,在读中体会?请你读。 (大屏幕出示)
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师:如果你们就是这位初学拉小提琴的人,在这时候听到这样鼓励的话,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呀?
(我觉得心里很温暖,很感谢这位老人。
我觉得我心里会有一种成就感,因为我演奏之后,老人鼓励我,给我信心,说我拉得非常好。
我拉得其实不是很好,但是老人鼓励我,赞扬我,所以我觉得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师:你们说这种“从未有过的感觉”是什么意思呀?以前,他得到过鼓励吗? (全体学生:没有。)
师:因为他拉的琴声太难听了,所以这时候,他心中是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就像你们说的,是一种喜悦的感觉、兴奋的感觉、温暖的感觉、快乐的感觉,是不是呀?这句话包含了这么丰富的内容,读出来好吗? (全体学生“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师:同学们,这样的语言不单单在当时产生了这样的作用,给作者带来快乐的情感体验,还有着其他很大的作用呢!课文有一段就集中描写了。这个作用是通过什么写出来的? (全体学生:变化。)
师:是变化。那好,谁来把作者的变化这部分读一读?可以吗?谁来读?孩子们,大胆一点!好。你来读。真勇敢!(出示文字片)
“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我又开始在家里练琴了。从我紧闭门窗的房间里,常常传出基本练习曲的乐声。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湿透了衬衣。以前我是坐在木椅上练琴的。同时,每天清晨,我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而我唯一的听众,总是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师:在老人这样鼓励的语言下,作者有了怎样的变化呢?
师:好。态度变了,那么认真,那么刻苦。还有什么变了?
师:你补充得很好!你看情感变了,爱练琴!行动也变了,又回到家里练琴了!谁再补充?真好!请你说。
师:好。同学们,那你们看第三次老人在什么情况下,说了什么呢?你看这一次,她说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这句话是一个转述的话,如果要是给它直接变成老人说的话,怎么说这句话?能试着把它直接变成老人说的话吗? 师:很好!同学们,刚才我们理解的都是老人的语言。课文还写了几次老人鼓励和关爱的眼神,是不是啊?那么课文几次写到老人的眼神呢?含义是什么?请你找一找,画一画,体会体会,一会儿我们一起来交流,好吗?刚才同学们学得非常好!
师:好,同学已经找完了,是吗?那我们来交流一下吧!可以吗?课文几次写到老人的眼神?先跟大家说说一共有几次,都在哪里。可以吗?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师:是这样吧!同学们,谁来读一读?我请三个同学。谁来读?哪个同学在这节课上还没有读书的机会呢?来,你来读第一次。你来读第二次。你来读第三次。好。请读吧!
师:非常好!请坐。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在写老人的眼神的时候,都有一个共同的词语,是什么呀?
( “平静”。)
师:那好。你们怎么来理解?你们觉得老人用平静的眼神望着作者,有什么含义吗?请你说。
(第一次老人平静地望着“我”,是希望“我”消除紧张的心理,能继续演奏。)
师:体会得挺好。为什么几次都是平静地望着?还有什么含义啊?
(我觉得几次都是对作者的信心,不让他失望。还有一个就是,我觉得每次这个老人都是在用心地体会作者的琴声。
我还认为,作者从老人平静的眼神里可以让自己的情绪平静下来。) 师:也就是说无论他拉得怎么不好听,她都那样平静地望着他,是让作者怎样?
师:又能够怎样? 师:还能够怎样?
师:因为她怕自己丝毫异样的表情都会影响他的心情。同学们再读读最后一句:“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一、二。
师:同学们,作者为什么感觉老人的眼神像深深的潭水呢?也就是说,他从老人的眼神里读出了什么?
(鼓励、期盼、肯定、赞许、)
教师:是呀,老人的鼓励、关爱,都蕴涵在她的眼神里,所以看上去像深深的潭水。说明作者读懂了老人的眼神。那好,我们把这些含义朗读出来,好吗?“她慈祥的眼神”,请读。
教师:同学们,请你们看,“我一直珍藏着这个秘密”一直到“你竟说她是个聋子”,默读这两段。
教师:那么从这两段话里面,作者知道了什么?请你说。
(他知道这位老人,并不是一个真正的聋子,而是音乐学院的最有声望的教授。)
教师:是教授。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非常好!同学们,你们说老人为什么要自称是聋子呢?你们知道了吗?为什么?
教师:老人给作者信心,带领他度过了练琴起始的艰难阶段;老人给他鼓励,带领作者体验练琴中成功的喜悦;老人带给他享受,带领他走向音乐的美好境界。同学们,老人在初识作者的时候说了这样一句话,说:“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其实,老人一直在用一颗博大的心在对待这个初学小提琴的作者。那么,老人是用怎样的心来对待作者的呢?请你说。
教师:好。同学们,正像你们说的那样,老人用细心关注作者,用爱心温暖作者,用诚心感动作者,用热心鼓励作者。
只有这样的体会,我们才能读得那样的入迷,才能体会到文字里面包含的作者的情感和他的变化。最后看看课文,我一直珍藏的秘密被妹妹揭穿了。当我知道她是一位音乐学院最有威望的教授,她曾是首席小提琴演奏家,这个时候,作者写了六点,想像一下,作者听到妹妹这番以后,心里是怎么想的,当他再一次走进树林,拉小提琴,面对这位老人的时候,他是怎么想的?拿起笔,把想法写一写。
师:笔放下。要善于做听众,用心去感受,自己的文字,要很好地读,要像读课文那样读自己的文章。
我一直珍藏著这个秘密。珍藏著一位老人美好的心灵。每天清晨,我总是早早地来到林子里,面对著这位老人,这位耳“聋”的音乐家,我唯一的听众,轻轻调好弦,然后静静拉起一支优美的曲子。我感觉我奏出了真正的音乐,那些美妙的音符从琴弦上缓缓流淌著,充满了整个林子,充满了整个心灵。我们没有交谈过什么,只是在这个美丽的早晨,一个人轻轻地拉, 一个人静静地听。 师:美吗?谁写的?这是作者写的一段话。作者写得原文。可是编辑我们的教材,却编辑成了六 点。你觉得是六点好,还是这段话好。 (四)小结
师:说实话,我们作为读者都为文中的“我”感到由衷地庆幸,他遇到了伯乐,这位老教授外表优雅,有艺术修养,有学者风范。她真诚无私的帮助给予了我无限的信心和勇气,让我最终爱上了小提琴,站在了万众瞩目的舞台中
央。童老师希望六(1)班的同学们拥有自己的最精彩的人生舞台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
对语文教学而言,情是蕴涵在文本和生活中的情,认知是基于主体生活与心灵的认知。本单元的教学充满了人间真情,《唯一的听众》这一课,确实让我们体会到:真情给一个初学小提琴者带来的自信,以及给师生阅读后带来的感动。
《唯一的听众》讲述的是一个被家人称作是音乐白痴的人,虽极大打击了他的自尊心,但是并没有泯灭他对小提琴的爱好。他躲到树林里练习拉琴,幸运地是他遇到了一位自称是聋子的老妇人,给予了无私的真诚的鼓励和肯定,消除了作者的顾虑,重拾了自信,经过一番努力之后,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的小提琴手。课文情节很有戏剧性,极具感染力,孩子们都很感兴趣,而且这个善意而美丽的语言,也感动了每一位学生。文中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全文围绕两条线索展开,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本篇课文开始我由学生对课题质疑导入,一方面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奠定基础,另一方面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通过质疑课题来进行阅读的方法训练。接着通过一个大问题:这位唯一的听众,她不曾给过作者拉小提琴技巧的指导,也不曾给他讲解过拉琴的窍门。那么,她是给了作者怎样的
帮助,使他从一个“音乐白痴”成了一个“小提琴演奏家”呢?引出文章的教学,线索还比较清晰。其实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课文内容的理解,可减少时间,如在学习老人的三次语言时,不必斟词酌句地去理解,课堂上,不必拘泥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应让学生在课堂中领悟、掌握文章的写作方法,读中悟写。在这次的课堂中,对句的提炼、理解过于明显,从而削弱了学生对整篇文章的把握,年段特点把握不够准确。
课堂永远充满了遗憾,回思课堂,值得商榷,亟须改正的地方很多: 一、朗读形式较少,指导不够深入。学生虽然能够理解老教授是一个懂得教育方法、关心爱护年轻人成才的慈祥的老人,但是对角色的情感把握还不够大胆和准确,所以朗读老教授的语言时放不开,朗读语气不够。
二、感悟不够。虽然能够抓住老教授的语言进行重点教学,但挖掘不深入,给学生的时间和空间都不够,没有充分挖掘学生的自主性,所以,对人物精神世界的感悟也是较为粗浅的,还有一部分学生充当了“听众”的角色。
三、由于思考不够深入,考虑得不够具体详细,细节没有考虑周全,以致课堂环节不够紧凑。
四、课堂上的语文味的体现。虽然课堂上,我一直引领学生朗读品悟,但练习不够。虽说课堂上,我安排了一个句式转化,省略号的补白,预设中有个练笔,但是总觉工具性体现的还不够,有点走过场的感觉。
虽然这节课上的不是很成功,可是我觉得它能让我思考的东西却很多: 1、针对这节课而言,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合理吗?应不应该把老人的语言、神态与我的心理变化放到一节课上来解决,今天的课堂告诉我这样显然是内容太多了,但不放到一堂课上就感觉不是一个整体。或者是把表达方法的落实与训练放到第三课时来完成可以吗?好不好?
2、高效课堂应高在哪?
3、这次新课程培训主题是精读与略读,那么精读课文应该怎么教,怎么精? 4、我还在想我的语文课该怎样上,每一节课都该给学生些什么? 4、教师的基本功对于上好一节语文课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细节的处理,导语的设计、过渡语的衔接、阶段的小结等等。因此我还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多读书,多学习,博采众长。
通过教学,我的收获是:无言的鼓励,无声的激励,无语的感谢,让人间充满爱。人生的幸运是拥有真正帮助你的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