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花秋雪 西溪-缕魂——浅析西溪诗文芦苇意象
2023-06-25
来源:好走旅游网
亏 芦花秋雪西溪一缕魂 ——浅析西溪诗文芦苇意象 河北大学质量技术监督学院基础部 杨红平摘要:西溪之美有别于西湖之美,西溪之美在于文化积淀,这是它吸}l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西溪诗文 中对芦花秋雪的描写,更是给西溪增添了朦胧梦幻的高雅之美。 关键词:西溪诗词;芦苇;意象 “十里清溪曲,修篁入望森。暖催梅信早,水落草痕 深。俗籍渔为业,园饶笋作林。民风爱淳朴,不厌一登 临。”这是清朝康熙皇帝游览西溪后写下的御诗。西溪曲 水环绕、花木扶疏、鸟鸣鱼跃,与繁华且名声大噪的西 湖相比,西溪反而被历朝历代文人墨客视为人间净土、 世外桃源,当作赏景、栖居和吟诗作画的理想佳境。 很多有名的文人墨客隐居西溪,潜心创作,留下旷 世佳作。大剧作家洪舁,就隐居于此,他以一曲《长生 殿》成为中国戏曲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洪畀在归隐中 实现了更好更高的自我。可见归隐也是文人墨客们突破 自我升华自我的一种方式。从这个角度来看,归隐并不 是消极的,而是另一种积极的人生选择。 西溪诗词源于西溪世外桃源般的气质而拥有独特的 艺术风格,如同山间一掬清泉,给人独特的审美享受。 西溪十景中“秋芦飞雪”和“蒹葭泛月”两个景点, 均因芦苇得名。西溪有芦苇才有了“芦花飞雪”,有了 “秋雪庵”,才有了众多高人雅士的流连忘返,芦苇这一 意象在西溪诗词中出现频率颇高,表达的主要是宁静淡 泊,远离喧嚣的归隐情怀。 秋雪庵是“西溪八景”之一。建于宋淳熙初年,在 水中孤岛东南,一望无际的芦苇在秋季的明月下,呈雪 景状,营造出令人名利俱冷的空灵意境。明代大书画家 陈继儒便取唐人诗句“秋雪漾钓船”的意境,题名“秋 雪庵”。关于芦花之美,古人云:“湖墅之胜,莫过于三 雪,西溪之梅花,名之香雪;河渚之芦花,名之秋雪; 皋亭之桃花,名之绛雪。香雪、绛雪之艳,莫若秋雪之 韵也。”芦花秋雪就是西溪文化传播的灵魂,所以众多文 人墨客提西溪必谈论芦花秋雪,下笔写西溪也必是浓墨 重彩写芦花,描绘出的却是脱俗淡雅的秋雪之韵。 秋雪庵在西溪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中占有极其重要 的地位。由于其独具一格的田园风情,历来是文人墨客 的休闲揽胜、养生和隐居的理想环境,他们在西溪留下 了大量的诗词、字画、碑文等胜迹。这些诗文很多都以 芦苇作为表达主题意蕴的重要意象。芦苇可以被称之为 西溪诗文的灵魂。 “在长期的文学发展历程中,芦苇的物色美感得到大 量的描写,不仅有因时而变的风景美观,还有不同情境的 万千姿态,且形成了芦苇意象的常见搭配模式与表现效 果。芦苇意象和题材创作作品增加的同时,对芦苇意象 的情感意蕴的发掘和象征意义的深化也有着丰富的发展。 就情感意蕴而言,主要有悲秋伤怀之思、漂泊客旅之愁 和离情别绪之感。在人格象征方面,芦苇主要表现隐士 的隐逸情怀、贫士的固穷守节和草民的卑微之态。”西溪 诗词中的芦苇意象就具有这方面的人格象征意义,西溪 可以说是隐士隐居之乡。 清朝吴本泰首次访游西溪,只见西溪河水荡漾,支 流萦回,两岸芦花一望无际,素自如积雪,吴本泰顿生 归隐之心。他在《菩萨蛮・秋雪》中表明了自己这种想 ・l58・ 北方文学杂志欢迎投稿:bfwxbib@1 63.com 法“蒹葭迷远望,空色元非相。香絮不寒天,渔翁卧钓 船。”吴本泰最终隐居西溪,为西溪文化的传承做出贡 献。 晚明小品大家张岱写有《秋雪庵》诗:“古宕西溪天 下闻,辋川诗是记游文。庵前老荻飞秋雪,林外奇峰耸 夏云。怪石棱层皆露骨,古梅结屈止留筋。溪山步步堪 盘礴,植杖听泉到夕曛。”这首诗中也提到了芦花,深秋 季节,皎洁的月光下,芦花飞雪,此情此景,让爱热闹 爱繁华的张岱也产生了归隐之心。 张岱一生游历西湖周边,忘情于西湖山水间。他还 著有《西溪》一文,文中描绘到“一片芦花,明月映之, 自如积雪”的奇景,感叹之余,张岱不禁这样评价西溪: “余谓西湖真江南锦绣之地,入其中者,目厌绮丽,耳厌 笙歌,欲寻深溪盘谷,可以避世如桃源、菊水者,当以 西溪为最。” 诗人姚石子在《游西溪记》里写道:“余谓西溪之境 如苎萝美人,淡冶幽娴,云鬓蓬松,而自然绝世,与西 湖之如美人已入吴宫,韶丽明靓,浓妆艳抹,固有别趣 耳。溪以芦花称,当九秋之际,飞绵絮絮,皑若白雪。 溪又多梅,时届三冬,暗香浮动。苍雪触目,借此来皆 非其候也。然杨柳丝丝,临风摇舞,芦苇初茁,参互水 次,已令人秋思洒然、遐想无端矣。”姚石子认为西溪是 以芦花著称的,并且有异于西湖的独特风采。姚石子和 张岱对西溪的评价可以说是异曲同工。 西溪给文人墨客的印象就是理想中的精神家园,西 溪确实具备这样的气质,文人墨客们的作品更进一步渲 染丰满了这一气质。诗人们追求的诗意人生境界与西溪 美景完美结合。 现代才子诗人徐志摩更是以他手中的生花妙笔,抒 发自己对西溪的无限眷恋之情,他在《西伯利亚道中忆 西湖秋雪庵作歌》中写到:“这秋月是缤纷的碎玉,芦田 是仙家的别殿;我弄一弄芦管的幽乐,我映影在秋雪庵 前。我捡起一支肥圆的芦梗,在这秋月下的芦田,我试 试芦笛的新声,在月下的秋雪庵前。”题目中虽为西湖 秋雪庵,其实志摩所忆的就是西溪秋雪庵,这首诗歌给 秋雪庵平添几分清新、浪漫与飘逸。 所谓文由景生,景以文传。西溪,是历代文化名人 理想的精神家园,西溪成就了文人梦,文人成就了西溪。 西溪,因为这些或游历、或隐居的文人雅士们拥有了深 厚的文化积淀。芦花成为西溪文化的一个象征。 明人施万有诗云:“白露带蒹葭,月光翻在水,恍若 御天风,高歌云汉里。”深秋的月夜,携三两好友,泛舟 蒹葭深处,感受梦幻般的飞芦秋雪,任时光流转,记忆 定格在那一刻。 一参考文献: 【1】李倩《中国古代文学芦苇意象和题材研究》南京 师范大学2014 [2]《西溪丛书》杭州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