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桃花源记(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一.给下面短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豁然开朗( ) 屋舍俨然( ) 遂与外人间隔( )阡陌交通( )黄发...垂髫( ) 怡然自乐( )便要还家( ) 刘子骥( ) 诣太守( )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⑴缘溪行( )⑵忽逢( )桃花林(3)夹岸( )数百步 ....(4)中无杂树( )(5)芳草( )鲜美( )(6)落英( ).......缤纷( )。(7)渔人甚异( )之(8)欲( )穷( )其林 .....(9)仿佛( )若( )有光。(10)便舍( )船 .....(11)初极狭( ) ,才( ) 通人。(12)豁然( ) 开朗( ) 。 .......(13)土地平旷( )(14)屋舍俨然( )(15)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16)阡陌( )交通( )(17)鸡犬相闻( )(18)......黄发( )垂髫( )(19)并怡然 ( ) 自乐。(20)乃.......( )大惊(21)具( )答之 (212便要还家( )(23)咸...( )来问讯( )(24)率妻子( )(25)邑人来此绝境( ) .....(26)无论魏晋( )(27)此人一一为具言( )所闻 ....
(28)皆叹惋( )(29)余人各复延( )至其家(30)不足( )为外人道 ....
(31)便扶( )向( )路(32)处处志之( )(33)诣太....守( )(34)寻( )向所志( )(35)遂( )...迷,不复得(36)闻之,欣然规( )往。(37)未果( ),寻( )....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三.理解默写
1.本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3.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________”。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________”。离开桃花源时,他“________”,但再来寻找时,还是“________”.
4.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5.成语“无人问津”出自本文,其原句是::_______________.
6.《桃花源记》中,通过选取两个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来传达桃花源之中人们生活安乐自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7.《桃花源记》中从穿着的角度表现桃花源与世隔绝的句子:7.《桃花源记》中从穿着的角度表现桃花源与世隔绝的句子:
8. 《桃花源记》中渔人离开桃花源后,找到了他的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想给再进桃花源留下线索.
8. 《桃花源记》中渔人离开桃花源后,找到了他的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想给再进桃花源留下线索. 四.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2..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3.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4、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5.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6.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7.便舍船,从口入
8.初极狭,才通人。
9.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10.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1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12.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1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4.见渔人,乃大惊.
15.问所从来。具答之
16.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17.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18.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9.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0.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2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23.停数日,辞去
24.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25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26.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27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28.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29.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四.内容理解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按什么顺序写的?
2.本文中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的哪两个方面?(简答)
3.第一自然段神秘色彩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用?
4.第二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描写的?
5.渔人离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找桃花源的人“寻向所志”, 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6.后人根据《桃花源记》的故事凝缩成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什么?它的意思是什么?
7.作为什么者在这篇文章中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相对的美好境界?
(二)小石潭记(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一.给下列短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隔篁( )竹 ②清冽( )卷( )石底③为坻( ),为屿( ),.....为嵁( )④青树翠蔓( )参( )差( )披拂( )⑤佁( )......
然不动。⑥俶( )尔远逝,⑦往来翕( )忽。⑧寂寥( )无人 ...⑨悄( )怆( )幽邃( )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
(1)从小丘西( )行百二十步(2)隔篁竹( )(3)如鸣珮环( ).....(4)心乐之( )(5)伐( )竹取( )道(6)下见小潭( ) ....(7)水尤( )清冽( )。(8)全石以为底( )(9)近......( )岸,卷石底以( )出(10) 为坻( ),为屿( ) , ...为嵁( )(11)青树翠蔓( ) (12)蒙( )络( ).....摇缀(13)参差( )披拂( )(14)潭中鱼可( ).....百许( )头(15)日光下澈( ),影布( ) ...石上。(16佁然不动。( ) (17)俶尔( )远逝,往来翕忽......( )18)斗折( )蛇行( ),....明灭可见。( )(19)其岸势犬牙( )差互( )........(20)四面竹树环合。( ) (21)凄神寒骨( ) ......(22)悄怆( )幽邃。( )(23)以( )其境过清 ( ) .....(24)不可久居( )(25)乃( )记之而去。( )(26)隶而从......( ) 者,崔氏二小生( ) .. 三.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
(2)如鸣佩环,心乐之。
(3)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4)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5)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6)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7)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8)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9)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10)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1)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3)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四.理解性默写
⑴直接写出潭水特征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
⑵潭中石头形态各异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表现溪水蜿蜒曲折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刻画游鱼的数量和形神姿态,也从侧面生动传神地写出潭水的澄澈透明。
(6).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以“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游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既烘托出小石潭的幽寂,也勾勒出小石潭水的清澈。 (7).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写游鱼忽然间
远游,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五. 内容理解 (一)填空
1. 通读全文后,选用原文中的相关文字填空。
(1) “伐竹取道”与上文的“____________”呼应,又为下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埋下伏笔。
(2) 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石潭记》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意渲染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气氛,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 (4)游历小石潭后最大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的点睛之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石潭的气氛用两个字概括为:______________ (二).简答题:
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2.、第一段写景,用的是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移步换景’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作者由“闻水声”到“伐竹取道”,才“下见小潭”,其中的“闻”“伐”“见”几个动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写游鱼一节,极为细腻传神,游鱼表现出怎样的情态?‘似与游者相乐’展示了怎样的境界?
5.第三段描写小石潭源流,依次抓住溪流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6.“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什么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三)核舟记(明.魏学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一.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
⑴宫室、器皿( )⑵ 罔( )不因势象形 ⑶舟首尾长约八分有( )奇....( )⑷高可二黍( )许⑸箬( )篷覆之⑹石青糁( )之 ...⑺中峨冠而多髯( )者为东坡 ⑻卧右膝,诎( ) ⑼居右者椎( )髻....( )仰面⑽曰“天启壬( )戌( ) 秋日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
⑴为宫室、器皿、人物( )⑵罔不( )因( )势象( )形 .....
⑶尝贻余核舟一( )⑷约八分有( )奇( )⑸高可( )....二黍许( )⑹中峨冠( )而多髯( )者为( )东坡 .....⑺佛印居右 ( )⑻如有所语( )⑼其两膝相比者( )⑽佛印绝类弥勒( ) ....⑾矫首昂视( )⑿神情与苏、黄不属( )⒀诎右臂支船 ( ) ...⒁珠可历历数也( )⒂舟尾横卧一楫( )⒃居右者椎髻仰面( ) .....⒄左手倚一衡木( )⒅其人视端容寂( )⒆若听茶声然( ) ....(20)其船背稍夷.( )(21)钩画了了..
。( ) (22)其色墨.( )(23)而计其长曾.( )不盈.寸( (24)盖.( )简.( )桃核修狭..
( )者为之 (25)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26)技亦灵怪..( 三.翻译下列句子
⑴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⑵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⑶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⑷盖大苏泛赤壁云。
⑸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⑹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⑺技亦灵怪矣哉! 四.内容理解
1.该工艺品艺术的精湛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
) )矣哉!
2.第三段文字为什么先介绍苏东坡,后介绍黄庭坚、佛印?
3.文中最后一段运用哪些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4.王叔远在小窗上刻上“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这些文字,而不是诸如花草鸟兽之类的内容,这是因为什么?
5.第二段细致描写鲁直“如有所语话”,佛印“神情与苏、黄不属”,“珠可历历数也”是 为了说明什么?试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6.作者在说明船的正面的时候,为什么不是从船头说到船舱,从船舱说到船尾,而是先说船舱,再说船头和船尾呢?
(四).《诗经两首》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一.填空
1本诗围绕一个“______”字,写一个男子对美好女子的爱慕追求。
2..诗中描写感情波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用来形容善良美丽姑娘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
5.诗中思念情人,使人历历在目的一个细节是______,通过写男子对爱情的执着追求细心呵护的短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简答题
1.写河洲的水鸟、采摘的荇菜有何作用?
2..诗中有许多相似相同的重章叠句,这种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3..《关雎》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4..本诗表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一填空
1.这首诗___________起兴,叙写一位热恋着在深秋的早晨,在长满芦苇的河边寻找意中 人的情景。
2.全诗主要运用“赋”的手法,反复铺陈描写,渲染了_________的氛围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 二.简答
1.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2.诗中写“蒹葭”“白露”“道阻”和“水中”作用是什么?
3.“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是什么意思?
4.本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特点?这些景物描在诗中又起到什么作用?
5.这首诗每一章的开头都写景,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
6..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7.这首诗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作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8.这首诗的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9.诗歌采用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举一例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部编八下第三单元古诗文综合测试答案
(一)《桃花源记》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huò yǎn jiàn qiān tiáo Yí yāo jì yì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⑴沿着,顺着。⑵碰到,遇到(3)溪两岸(4)混杂,不纯(5)香草,新鲜美好(6)落花,
(7)对……感到诧异(8)打算,尽(9)隐隐约约 ,好像……似的)(10)舍弃,放下(11)窄,仅仅,只(12)突然,宽阔明亮的样子(13)空而宽阔 (14)整齐的样子 (15)类(16)田间小路 ,交错相通 (17)听到 (18) 老人 ,小孩 (19)高兴的样子 (20) 是,就 (21)详细(22)邀请(23)全、都,打听消息(24)妻子和儿女(25)与人世隔绝的地方(26)不要说,更不必说(27)对,向,详细地说出(28)感叹、惋惜(29)邀请(30)值得 (31)沿着,顺着,先前的,旧的(32)做记号(33)拜访(34)寻找,所做的标记(35)终于(36)计划(37)没有实现,随即,不久,这里是“访求、探求”
的意思三.理解默写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3.欲穷其林,怡然自乐,处处志之,不复得路.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5后遂无问津者。6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7.男女衣着,悉如外人。8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四.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2.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3.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4.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5.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6.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紧接着就是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隐约好像有亮似的。7.于是渔人下了船,从洞口进去。8.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9.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10.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
丽的池塘和桑林、竹园之类。1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处处 可以听到。12.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13.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14.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15.问渔人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作了回答。16.村里有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17.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18.他们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着妻子儿女以及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19.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20.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晋朝了。21.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情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22.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 23.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24.村里的人对他说: “这里的一切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起啊。25.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26.回到郡里,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些情况。27.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路了。28.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29.计划还没实现,不久便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探访桃花源的人了。四.内容理解 1.渔人(武陵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发现——访问——离开——再寻,贯穿起来。 ( 2)、顺序:时间先后 2.①生活幸福;②民风淳朴。3这段景物描写带有神秘的色彩,暗示将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气氛,也为桃花源的美好作了铺垫.4.①活动(往来种作);②穿戴(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5.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是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一个虚构的社会,现实是不存在的。6.世外桃源。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7①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意愿;②对美
好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社会的否定、批判。
(二)《 小石潭记》一.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huáng②liè quán③chí yǔ kān ④mà n cēn cī fú ⑤yǐ ⑥chù ⑦xī⑧liáo ⑨qiǎo chuàng suì二.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1)向西,方位名词作状语.(2)竹林(3)珮、环,都是玉饰
(4)以……为乐(5)砍伐 开辟(6)词作状语,表示方向,向下(7)格外 清凉(8)以……为,把……作为.(9)靠近 而(10)水中高地 小岛 不平的岩石(11)翠绿的藤蔓(12)蒙盖 缠绕(13)长短不齐 随风飘拂(14)大约 表示约数(15)穿透,分布,这里指映照(16)静止不动的样子(17)忽然 轻快迅疾的样子。(18)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19) 像狗的牙齿 交错不齐(20)围绕,包围(21)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 (22)凄凉 深(23)因为 凄清(24)停留(25)离开(26)跟随着同去,年轻
人。三.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从小丘向西行走约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就 能听到水声。(2)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响声,(我)听到这声音感到很高兴。
(3)(于是)砍了竹子,开辟出一条小路,往下走便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凉。(4)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成为成为小石礁、小岛屿、小石磊、小
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5)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动着连接着,参差不齐,随风飘拂。(6)潭中游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7)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7)(鱼儿)呆呆地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
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跟游人一起玩乐。(8)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只见)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9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只见)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10)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交错不齐,不能够知道水的源头.(11)四周被竹子和树林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彻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12)因为这地方太凄清,不能长时间的停留,于是记下这番景致便离去了。(13)跟随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四.理解性默写(1)水尤清冽 (2) 为坻为屿 为堪为岩 (3)斗折蛇行 明灭可见(4)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5)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6)影布石上,佁然不动。(7)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五.内容理解(一)填空1.隔篁竹,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2)潭
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3)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4)以其境过清,
不可久居.(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6)凄清 .(二).简答题:1.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2.引导读者,激发读者兴趣,使读者随着作者的脚步一同游历,感同身受3.既交代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又表现了作者探幽、访奇的情趣。4.自由自在;物我同一、乐而忘忧的境界.5抓住了溪流的斗折、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了比喻、形象写出小溪流的曲折,岸势参差不齐的特点,展现出小潭源流的神秘和莫测。6.凄清寂静;寂寞忧伤。
(三).《核舟记》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mǐn(2)wǎng(3)yòu jī(4)shǔ (5)ruò(6)sǎn(7)rán(8)qū(9)chuí jì(10)rén xū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1)雕刻(2)无不,全都 ,顺着 ,模拟(3) 赠(4)通“又”连接整数和零数,余数,零数(5)大约,上下(6)高高的帽子(7) 胡须,是(7)位于(8)说话(9)靠近(10)像(11)举(12)类似(13)通“屈”,弯曲(14)分明的样子(15)船桨(16)椎形发髻(17)通“横(18)平静
(19)若……然,好像……的样子。(20)平坦(21)清楚明白(22)黑(23)竟然 满.(24)原来,同“拣”挑选,长而窄(25)男子美称(26)神奇
三.翻译下列句子⑴没有一件不是就着木头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2).细小得像蚊子的脚,笔画清清楚楚(3).他们相互靠近的两膝,都隐藏在画卷的衣褶中.(4)刻的是苏轼游赤壁(5).可是计算它的长度还不满一寸(6)原来是挑了一个长而狭的桃核刻成的。(7)技艺也真神奇啊!四.内容理解1.(1)用料体积小;
(2)所刻事物繁多;(3)刻物情态毕备。2(1)主题是大苏泛赤壁,(2)窗上刻的是东坡的文句,(3)三人位置东坡居中3.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
核舟体积小、容量大的特点,突出雕刻者技艺的高超、构思的巧妙。4.为了紧扣核舟雕刻的主题“大苏泛赤壁”。5.生动形象地说明雕刻技艺娴熟高超。6.因为中间船舱的位置和对联的颜色非常醒目,而且窗上的对联也暗示了核舟的背景和主题。先写船舱,不仅可以增强浓厚的艺术情趣,而且也极其自然的引出下文中船头三人的情态的描述。 (四)《诗经两首》《关雎》一.填空1.求2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3.窈窕
淑女,君子好逑.4.窈窕淑女5.辗转反侧,采之,芼之,友之,乐之.二简答题1.起兴。(引起后文) 2.①充分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②增强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感。3.本诗写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追求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4.表现我国古代劳动
人民对爱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蒹葭》一填空1.借景2.渺远迷茫,执着缠绵、凄婉怅惘。 二.简答1.答:托物起兴,(比兴手法),开头描写深秋的景色,渲染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背景答:2.设计特定的环境,表现主人公对爱的真挚与执着.3.答:我所思念的心上人,就站在对岸的河边上。答:凄清冷落的景物特点。烘托环境气氛,表现主人公凄婉怅惘的情怀。5.是起兴句,以引起下文。表明时间的推移,表现主人公对所思慕之人的的真挚情感。烘托萧瑟冷漠的气氛,流露出主人公凄婉惆怅之情。6.赏析:运用了起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既点明了地点和景物又点明时节,渲染了凄清的气 氛,烘托了主人公追求伊人而不得的惆怅之情。
7.①思念向往。通过诗人的上下求索来
表现。②执着、坚贞不渝。通过追寻道路的艰险、时间的漫长来表现的。③可望而不可即的失望惆怅。也是通过追寻道路的艰险、时间的漫长来表现的。8答:主人公是一个向往爱情、不畏险阻、百折不挠、执着追求心上人、对感情忠贞不渝的人。9.示例:每章的后四句.反复抒写道路的险阻,表达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