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

2020-02-03 来源:好走旅游网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教材分析:

高中信息技术的第一课,是讲无处不在的信息,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我们身边的信息,信息的作用以及特征。如果不加以仔细分析研究,这节课很容易上成一节纯知识的灌输课,让学生记几个概念,这样学生对信息不会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对接下来信息技术课的开展也没起到一个铺垫作用。本人认为,信息技术的第一课,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理解信息相关概念的基础上,理解信息的主要特征,从而形成一定的信息观,激发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调整学习信息技术的习惯,为以后的教学奠定一定的基础。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已经对信息技术课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还仅局限于计算机软件知识和操作技能,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目标并不是清楚。所以应该在初中信息技术学习的基础上,要提高对信息的认识水平,从而对信息技术课程有一个整体的正确的认识。

二、设计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信息的概念。

2、能列举学习、生活中的各种信息,用心感受体验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 3、理解信息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讨论、引导和归纳信息的一般特征,使学生对信息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理解信息在社会信息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体会信息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锻炼思维,培养学生通过观察获取信息的能力.

2、能从生活学习当中体验信息存在的普遍性,激发利用信息和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愿望。

三、教学重点

1、信息实例的理解和应用。 2、信息的基本特征。 四、教学难点 1、信息的定义。 2、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五、教学组织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组织学生观察、讨论相关问题。本节课在有投影仪的普通教室上即可完成。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浏览图片 教师活动 激发兴趣 导入教师呈现图,请学生浏览图片并思考,从图片中同学们能看到什么,得到些什么启示? 新课

总结:同学们从图片上看到的内容就是同学们从图片上所获得的信息。那么信息到底是什么样的,他有哪些特征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回

学习探究

一、理解信息概念,了解信息的作用 1、理解信息概念

教师讲授:从古至今,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信息 展示图片:烽火告急、结绳记事、信鸽传书

总结:在古代,人们的生活就与信息息息相关

学生讨

展示图片(汶川地震图片)

提出问题:同学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获得有关汶川

掌握新知

教师总结:我们可以从广播、电视、网络等方面

(理解信息含

获取信息。正是由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在我们身边存在各种各样的信息。

教师举例(关于信息的例子) 听到铃声,我们知道上下课。 看到小草发芽了,我们知道春天来了。

地震的消息?

回答问

义)

提出问题:那你们知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信息吗?

感受身边的信息

同学们

根据学生讨论教师得出:信息是丰富多彩的,信讨论,举例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这么多关于信息的例子,那信息的定义究竟是什么呢?其实目前对信息概念还没有权威的定义。不用的领域、不同的组织从不同的角度对信息有着不同的认识。

我国学者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关于事物运动状态的描述。

信息论的奠基人之一香农提出:信息是“用来消

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对“信息”含义的理解

关于周围的信息

除不确定的东西”。

控制论的奠基人维纳指出:“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专门指出了信息是区别于物质与能量的第三类资源。

另外从信息的发出方来看,利用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等形式作为载体,通过各种渠道传播的信号、信息、情报或报道等内容、都可以称之为信息。

息,

提出问题:黑板是不是信息?

结论:是信息的载体,黑板上传递的内容才是信

区分信息和信息载体

2、了解信息的作用

展示一段文字:“感觉剥夺实验”,

提出问题:想象一下没有信息的生活将会是什么

(了解信息作用)

样子的?

(生活中没有了信息,就相当于我们的各个感觉器官失去了作用)

学生观

结论:我们生活离不开信息,信息是人类生存必看 不可少的基本条件,也是基本需求。

学生讨

二、信息的基本特征

1、中国载人航天成功的消息已广为人知。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信息的传递性

2、播放一段文字“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一下,我们仍然是各有几个苹果;”

你知道一种解题方法,我知道一种解题方法,彼

回答问 题

回答问论

学生讨

(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此交换一下,我们就都有了两种解题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信息的共享性

3、用投影显示“古代烽火”图片,提问“古代人们点燃的烽火是信息吗?”在古代,烽火的含义是为了报警有外敌入侵。但是点燃的烽火本身只是信息的载体,它里面包含的意义即有外敌入侵,这才是信息。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信息具有载体依附性。 4、播放一段文字,“啤酒与尿布的故事”。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信息具有可处理性。 5、用投影显示“麦当劳”图片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信息具有时效性 6、用投影显示“空城计”图片,请一位同学简述“空城计”;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信息具有真伪性

学生分析,讨论,归纳信息的特征

1.下列不属于信息的是( )。

A.学校起床的铃声 B.收到的大学录取通知书

巩固练习

2.古代人们利用飞鸽传书,结绳记事,烽火告急来传递信息说明信息具有( )性。

A.依附性和传递 B.公开性C.多样性 D.普 C.红灯信号 D.装有DV的数码摄像机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遍性 3.“一人计短,二人计长”这个典故反应了信息的( )特征。 A.共享性 B.可处理性 C.真伪性 D.时效性 4. “口说无凭”指的是说过的话无据可查,在进行重大交易时,往往需要签订书面协议。这主要体现了信息的( ) A.真伪性 B. 共享性 C.价值性 D.载体依附性 5、三国中军师诸葛亮导演的“空城计”主要体现了信息的()性。 A.依附性 B.可处理性 C.真伪性 D.时效性 6、“一传十,十传百” 主要体现了信息的()性。 A.传递性 B.可处理性 C.真伪性 D.时效性 今天,感受到了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信息,了解了信息的含义,知道,一幅图片,一个动作,一个归纳总结 数字都透露着这样或那样的信息。 同时,我们还了解了信息的基本特征:依附性、可处理性、共享性、传递性、时效性、价值相对性、真伪性。 考 学生聆听并加以思 我是通过提问的形式开始本节课的教学,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也有利于教学的开展,而且由于课前我精心准备,搜集了大量素材、案例,激发了学生兴趣,学生丝毫不觉得枯燥乏味,课堂氛围很好,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非常活跃。 教学反思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素质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引导学生认识参与活动,养成主动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