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诗词鉴赏。
(一)行路难(其一)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C)
A.《行路难》是李白沿用乐府旧题写的一组诗歌,共三首。本篇是第一首,抒写世路艰险、功业难建的苦闷心情。
B.“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感情的激荡。 C.“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两句是写诗人离开长安后渡过黄河与攀登太行山的情景,实际上是以山川的险阻比喻世路的艰难。
D.“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引用姜太公和伊尹的典故,暗示古人能有此机遇,自己也不见得没有,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
(解析:C.“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两句是诗人想象离开长安后渡过黄河与攀登太行山的情景。)
2.“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 描写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出作者内心悲愤、失望的情绪。
3.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试举例分析。 作者的人生态度是积极乐观的,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结尾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就表现了对前途信心满满。
(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1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从诗的题目看,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扬州的酒宴上酬答刘禹锡的作品。 B.这首诗的首联,叙写作者被贬到荒凉之地二十三年的人生经历。
C.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作者对亡友的怀念和回乡后恍如隔世的感慨。 D.这首诗的颈联,对仗工整,蕴含哲理,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这两句诗富含哲理而被后世广为传诵,从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沉舟”“病树”比喻诗人自己。道理:人在逆境面前,要积极进取,振作精神,面向未来(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新事物必将替代旧事物,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三)水调歌头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请说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两句蕴含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第一句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引人深思;第二句是一个细节描写,既写出了词人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也流露出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请简要赏析。 这几句从人到月,从今到古,寓哲理于抒情之中,表现了洒脱、旷达和无奈的复杂情感。 二、文言文对比阅读。
1.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
(一)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
2
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二)范仲淹,字希文,少有志操。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仲淹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曰:“如此为序迁,如此为不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夷简不悦。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始,定川事闻,帝按图谓左右曰:“若仲淹出援,吾无忧矣。”奏至,帝大喜曰:“吾固知仲淹可用也。”进枢密直学士。仲淹以军出无功,辞不敢受命,诏不听。
(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增其旧制 制:制度 .B.属予作文以记之 作:写 .
C.予观夫巴陵胜状 胜状:胜景、美景 ..D.南极潇湘 极:至、到达 .(解析:A.制:规模。)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
(3)语段(一)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感慨,就全文看,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
作者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4)从语段(一)和语段(二)中可以看出,范仲淹是怎样看待为官之道的?他又是怎样做的?
语段(一)中范仲淹针对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达胸襟,进一步提出了无论
3
是当官还是不当官都应该为君王或百姓担忧,应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为官之道。语段(二)中他指出宰相吕夷简任人唯亲,提醒皇上不应该把选拔官员的权力都委托给宰相;主动率军支援潘原,吓退敌军,但却以无功而不受封赏,可以看出他一切为君王、为百姓的为官之道。
附语段(二)参考译文:
范仲淹字希文,他年轻时就有志气有操守。当时吕夷简执掌朝政,被任用和得到提拔的人大多出自他的门下。范仲淹(向仁宗)呈上一份《百官图》,指着图上百官升迁的次序说:“像这样的是循序升迁,像这样的是不合顺序的升迁,循序升迁是(符合)公理的,越序升迁是(遵循)个人意愿。况且提拔和黜降(天子的)近臣,凡是超过标准的提拔,不应该全部委托宰相处理。”吕夷简很不高兴。
葛怀敏在定川被敌军打败,敌军大肆抢掠至潘原,关中地区震动惊恐,老百姓大多躲藏到山谷中。范仲淹率领六千军队,从邠州、泾州出发进行援救,听说敌军已经撤出边塞,才率领军队返回。开始的时候,定川战败的消息传到朝廷,仁宗皇帝手按着地图对左右大臣说:“如果范仲淹出兵救援,我就没有什么可以忧虑的了。”(范仲淹出援兵的)奏报一到,仁宗皇帝大喜说:“我一直就认为范仲淹是可以重用的。”于是就任命范仲淹为枢密直学士。范仲淹因为这次军队出征没有立功,辞谢了皇帝的任命,仁宗皇帝没有接受他的辞呈。
2.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
(一)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二)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
4
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②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③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注释】 ①占:占卜。有年:指丰收。②乙卯:古代用于支纪日。这里的乙卯、甲子、丁卯,分别为四月初二、十一、十四日。③忭(biàn):高兴,快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 A.环滁皆山也 环:环绕 .B.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意思 .C.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寓:寄托 .D.宴酣之乐 酣:尽兴地喝酒 .(解析:B.“意”是“意趣、情趣”的意思。)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 (3)用原文句子写出语段(一)和语段(二)中亭子命名的由来。 醉翁亭:太守自谓也。 喜雨亭:亭以雨名,志喜也。
(4)语段(二)写了一件什么喜事?语段(一)和语段(二)的作者共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喜事:久旱逢甘霖(天降喜雨)。思想感情:与民同乐。 附语段(二)参考译文:
这座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纪念喜庆的事件。古时候有了喜事,就用它来命名事物,表示不忘的意思。
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造官邸。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了一座亭子,在南面开凿了一口池塘,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作休息的场所。这年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麦雨,占卜此事,认为今年有个好年成。然而此后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百姓才因此忧虑起来。到了三月的乙卯日,天才下雨,甲子日又下雨,百姓们认为下得还不够。丁卯日又下了大雨,一连三天才停止。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歌,农夫们在野地里一起欢笑,忧愁的人因此而高兴,生病的人因此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了。
5
3.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
(一)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二)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 A.更:是日更定矣/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B.一:上下一白/长烟一空 ..C.白: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苍颜白发 ..D.大:大雪三日/见余大惊喜 ..
(解析:A.古时夜间的计时单位/还;B.均为副词,“全”;C.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文中代指酒/跟“黑”相对;D.与“小”相对/非常)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3)语段(一)中“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有何作用?
一个“独”字,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4)赏析语段(一)“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绝”字和语段(二)“则心已飞湖上也”中“飞”字的妙处。
“绝”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飞”写出了一个初游西湖者目夺神
6
摇的内心激荡,遥见塔影凌空,便自心飞神越。
附语段(二)参考译文:
从杭州武林门向西走,望见保叔塔高耸在层层山崖中,(我的)心就早已到西湖之上了。中午时分到了昭庆,喝完茶,就划着小船进入西湖。山的颜色,就像美人的眉毛;(岸上)花的美丽,就像少女的面颊;湖上和风,如同酒香一样醉人;湖中的波纹,似白绫一样起伏。刚一抬头,已经不由得眼花缭乱,全身心都沉醉了。这时候我想用一句话(把这种境况)描写出来,竟然不知怎么写。大约好像东阿王曹植梦中初遇洛神时(那样精神迷离恍惚吧)。我游览西湖从这一次开始,当时是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
晚上同子公一起坐船来到净慈寺,找到弟弟阿宾曾住过的僧房。途径六桥、岳坟、石径塘等景点后回来。很匆忙地领略了(这些景致),没有仔细观赏。第二天一早收到了陶石篑的帖子,到了十九日,石篑兄弟偕同佛学居士王静虚来到了这里,一同游山玩水的好友,一时间都聚集到一起了。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