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120分钟 分值:120分)
班级: 姓名: 等级:
一、积累运用(28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撺掇(duō) 家醅(pēi) 亢奋(kàng) 旌旗(jīng) ....B. 雾霭(ǎi) 骨骼(ɡé) 褶皱(zhě) 天衣无缝(fènɡ) ....C. 哺乳(pǔ) 两栖(qī) 缄默(jiān) 目空一切(qiè) ....D. 垂髫(tiáo) 翕忽(xī) 箬篷(péng) 好逑(qiú) ....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狩猎 邀请 鸡犬相闻 草长鹰飞 B.静穆 晦暗 人情世故 戛然而止 C.滑翔 羁拌 水尤清冽 窈窕淑女 D.雾霭 怅惘 海枯石烂 哀草连天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随着赣州高铁的投入使用,使赣州人的未来与高铁密不可分。 B.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火了,孩子们的表现给观众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C.江西省图书馆开通24小时自助服务,平均每天接待读者约200余人次。 D.南昌市文明办开展与策划“我爱南昌”的活动,得到很多市民的响应。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把这些关系导入互联网中,对习惯了与陌生人在互联网上聊天的网民来说,无疑是捅破了虚拟和现实间的最后一层窗户纸,实现了互联网和真实生活的“无缝连接”。
②仅3年多时间,微信已经变成了移动互联网上的“巨鳄”。
③沉淀在手机通讯录和邮箱联系人中的关系是个人最稳定的社交关系。 ④微信的4.0版本正式增加了朋友圈功能,随后又逐渐增加了评论、隐私、收藏等功能。
⑤这种模式的即时通讯应用迅速得到传播,在国内首先有了“米聊”,随后
1
又出现了“微信”。
A.①⑤②④③ B.②④①⑤③ C.③①⑤④② D.④⑤②③① 5.下列关于《傅雷家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我一生任何时期,闹恋爱最热烈的时候,也没有忘却对学问的忠诚。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这是我至此为止没有变过的原则。”这是傅雷对儿子的教诲。
B.《傅雷家书》是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儿子的书信编撰而成的一本家信集,该书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C.《傅雷家书》中傅雷对儿子的生活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如何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
D.在《傅雷家书》中,傅雷觉得儿子的成功不重要,重要的是儿子为祖国增了光,给别人带来欢笑。
6.诗词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挑兮达兮,在城阙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诗人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藉以减轻他的悲凉和孤独之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写洞庭湖涵容天宇,水天相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17年2月,中央电视台推出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产生很好的社会效果。为此,某校开展以“我爱朗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10分)
(1)【宣传活动】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要求:紧扣主题,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味美文】朗读是体会语言美的重要途径。如要让你从老舍、朱自清、冰心的作品中选一篇朗读,你会选谁的哪篇作品?请简要说明选择的理由。(3
2
分)
作者:________,作品: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完善通知】下面是某同学代表校学生会为“我爱朗读”比赛拟写的一则通知,请你按要求帮他修改。(2分)
通 知
全体同学:
学校将于6月10日下午2点在报告厅举行“我爱朗读”比赛,届时将邀请著名专家作为大赛的评委。希望广大同学积极参加,踊跃报名。
6月8日 校学生会
①该通知中有一处语序不当,应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通知中有一处格式问题,请给出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巧妙劝说】为了提高朗读能力,李超同学打算周六晚上收看一期《朗读者》,却被妈妈以耽误学习为由阻止。假如你是李超,会如何劝说妈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理解(42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1分)
神奇的针灸术
①我国的传统医学和中华民族的历史一样,可谓源远流长。其中属针灸术的历史最为久远,大约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算得上是整个中医的开端。针灸是针术和灸术的统称,它们都是通过刺激穴位使得经络畅通来治疗疾病。
3
②关于针灸的起源,古书记载颇多。如3世纪皇甫谧编纂的《帝王世纪》中记载伏羲氏“尝味百草而制九针”,7世纪时孙思邈《千金要方•序》又说“皇帝受命,创制九针”,等等。这些早已无从考证,但可以确定的是,无论是针具还是针灸术都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在与大自然的斗争磨合中逐步演化而来的,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而不是个人的发明创造。
③如此神秘的针灸医术是如何演化来的呢?
④早在远古时期,生活条件恶劣,我们的祖先经常会受伤。很多时候创口部位会感染化脓。实在是疼痛难忍,原始人会用尖锐的石块或是磨尖的石器刺破患处,排出脓放出血来减轻疼痛。后来发展到对于其他一些疼痛,比如头疼、肚子疼或是四肢关节处的酸疼,他们也会无意识地捡起石头敲几下。渐渐地,他们发现敲一敲之后疼痛竟然减轻了许多。这样的情况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引起了古人的注意:刺伤或是敲打身体的某一部位反而能缓解疼痛。久而久之,聪明的先人发明了针刺疗法。到了新石器时代,人们制作石器的水平有所提升,石器被磨得更加光滑。更多精致、样式各异的石器被磨制出来专门用来治病,这就是 “砭石”。
⑤“砭石”算得上是最古老的医疗器械和外科手术工具。《黄帝内经•异法方宜论》中记录着砭石的由来:“东方之域……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东汉的许慎《说文解字》中也有提及:“砭,以石刺病也。”
⑥后来,冶金技术的发明促使了针刺用具的改进,战国时期,青铜针、金针、银针、铁针等相继问世,代替了砭石、骨针等简单磨制而成的自然针。金属针更为精细、尖锐,增加了进针深度,减轻了治疗时的疼痛。这一改革扩大了针刺的应用范围,加快了针灸术的发展进程。
⑦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针灸疗法迎来了第二次改革。这次改革得益于低频低压脉冲电流的引入。超短波、微波、共鸣火花、激光、超声波等运用到针灸疗法中,相比于中华传统的创伤疗法,激光针、超声波针不仅减轻疼痛,还解决了可能感染的问题,受到患者的欢迎。
⑧我国广大的科研人员,本着继承扬弃中华传统的观点,对针灸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发展并创造了指针、鼻针、头皮针、腕踝针等各种治疗方法,丰富了针灸学。
4
(选文有改动)
8.选文第②段列举《帝王世纪》《千金要方•序》意在说明什么?(2分)
9.选文第⑤段中加点的字能否删掉?请说明理由。(3分)
10.选文第④—⑦段的位置能否调换?为什么?(3分)
11.针灸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如何更好地传承、发扬我
国的针灸术。(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5分)
大地的恩典 杜怀超
①在江南,我时常遥望家乡的那片竹林。
②对于竹子,我处于一种远距离的仰望或者审视中。它于我,或如千年的深潭,或如捉摸不透的阵风,空行处唯有水声一般晕染过来:竹林深似海。这也不是雨打竹林的声响,我猜不透道不出其中深藏的未知和遮蔽的隐语。
③对于竹子,父亲与我看法截然不同。父亲是从一根竹扁担开始与竹子耳鬓厮磨的。磨得光亮的半月形长扁担,与父亲时常纠缠在一起,使得父亲瞬间有了担山填海的力量,一种承担着苍茫大地的力量,养活了一家人。父亲和竹子挨得那么近,皮肤挨着皮肤,骨头连着骨头,以至在手搬肩扛之间,我听到了骨头与竹节的窃窃私语声。当然,父亲总是默不作声,至疼痛处他也只会咧嘴一笑。
④我不理会父亲对竹的虔诚。在我六岁开始扶起歪歪斜斜的竹毫,在宣纸上战战兢兢地涂抹下重重的一笔后,弃笔逃离。但父亲就像老鹰捉小鸡般又把我抓回来。我老老实实地重新捡起竹毫,继续在宣纸或者红纸上描摹虔诚和吉祥。
5
⑤父亲也完全不理会我的委屈,他只纠结我对竹毫的亵渎和无知。以致多年来,我一直在书桌前,挺直身子,保持着对竹毫的执笔姿势。父亲呢,在门前田畴上,种下一片竹林。四季里,把竹子枝条捆扎起来,做一柄扫帚,在旷野里扫荡着秋天。
⑥我是在历史的河流里认识竹简的。最初的文字里,竹简是一座立体凝固的雕塑,在时间的刻刀里留下人们刀砍火烧的背影。父亲不懂竹简,即使竹叶大的象形文字,他也是看不懂的。但这不能阻止他对文字的向往,在我夜晚习字的空闲里,他也会郑重地拿起竹毫,在空中比画一番,那举止与深情,分明是我多年后仰望庙宇般的神圣或对万物生灵般的虔诚。确实也是,一行行端庄的文字,当我们给予它生命,谁能窥尽其中的叱咤风云?在竹简深处,或者说在竹海深处,父亲是无法窥知内部世界的,比如竹子的暗语与象征、竹子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此父亲是一片茫然。
⑦父亲要做的就是怎样从文化的战场转移到生活的舞台上。对文化他没有发言权,而在生活的漩涡里,他就是自己的主宰者。他可以从竹枝上取下一节,打磨成祖母手中的捻线陀,纺麻线、棉线;他可以用竹片打制成厨房里的砧板,甚至可以花上十天半月的时间,用上好的竹青编织成憩息的竹席、躺椅之类。父亲对竹席有着独特的情怀,即使在农历的五月或者秋收正午,只要有了它,疲惫与辛劳就会逃得无影无踪。累了就和衣而睡,醒了则投入劳作。他侍弄庄稼、竹子的模样和我在纸上写生字没有两样。在旷野里不停劳作、奔跑的父亲,正是一棵竹子,一棵在风中奔跑的竹子。在几十年的光阴里,凄风苦雨、冰刀霜剑都没有折弯它,即使在最黑沉沉的深夜里,依然发出铿锵的回音。
⑧父亲对竹子或竹制的事物,总是有着命里的熟稔和温暖。即使老了,他依然握一支竹质拐杖,继续保持挺拔的身子,在大地上行走。他从老家来江南,看到我书房里摆放一盆花草,我告诉父亲它叫文竹,他竟然不以为然。看着眼前纤弱的盆中之竹,他迷茫的眼神里有着一丝轻蔑。文竹,文竹,这也能算竹?是的,一盆纤弱的文竹怎么能比得了从大地深处,穿破一冬的禁锢,直刺云天的竹子。父亲临回老家时,居然在门前给我种上一丛竹子。
⑨心情低谷时,我总会搬一把竹椅,陷在里面看父亲种的竹林。当竹子看我时,我不知道父亲是不是在老家也一样地打量着我?父亲曾对我说过,竹子是很
6
神秘的,一夜之间可长高一米呢,最终同大树般高大,它还能开花呢。事实上,见过竹子开花的人并不多,以至于不少人认为竹子根本就不开花。父亲说这话时发出罕见的叹息声。后来我才知道,竹子终身只开一次花,花上数年、数十年的时间积蓄,一朝迸发,然后死去。花期就是死期。对着老家的方向,我泪眼婆娑。
⑩我很少给父亲买什么礼物。后来我给他寄去产于江南的礼物——一整套用自然生长的竹子提取的原生态纤维素制作的衣物,他竟甚是欢喜。父亲一生爱竹,就让竹子从他的手足、皮肤、血脉和骨骼出发,与父亲融为一体吧。父亲来电说,这衣物有竹子的味道呢。我哑然失笑,如果夜晚仔细倾听的话,它还会和你一同呼吸呢!
B11念及此,我看到一株高大挺拔的竹子,正走向大地上菩萨般的父亲,直至生命深处,随即竹涛涌来……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父亲的形象。(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从语言运用和情感表达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的句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依据文章第⑨段画线句,展开合理想象,将“我”此刻的心理描写出来。(60字以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联系全文,说说文章第⑩段中“我”为什么给父亲买了一套用竹纤维制作的衣物。(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全文,说说你对文题《大地的恩典》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下列各题。(12分)
7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
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仿佛若有光____________ ..(2)悉如外人____________ .(3)其丈夫方担粪灌园____________ .(4)自恨不如远甚也____________ .
18.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标一处)(2分) (1)其 中 往 来 种 作 (2)其 丈 夫 方 担 粪 灌 园 19.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古诗,完成题目。(4分)
蒹 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2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画线的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三、习作展示(50分)
23.请将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 写一篇文章。 题目:______让______长久
要求: ①内容具体, 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 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 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一律用A、B、C 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9
参考答案:
1. C(3 分) 2.B 3.B4.C 5.D6.(1)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 (2)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3)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4)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7.(1)示例:朗读经典美文,装点美丽青春。(2)示例:朱自清 《春》 理由:作者用诗化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绚烂美丽的春景图,让人心生向往。读来,我们仿佛嗅到春天的气息,感受到无限的希望。(3)①希望广大同学踊跃报名,积极参加。②将“6月8日”与“校学生会”调换位置。(4)示例:妈妈,这个节目中朗读的作品文质兼美,收看不仅能学到朗读技巧,还能学到很多知识,收获感动、快乐、人生启迪,对阅读写作也有很大帮助;再说学习也应劳逸结合,今天又是星期六(1分)。妈妈您就让我看一期好吗?
8.列举《帝王世纪》《千金要方·序》中记载的针灸起源的说法,真实具体地说明了古书记载针灸的起源颇多这一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9.不能。“最”是表程度的副词,意思是说在古老的医疗器械和外科手术工具中,砭石的历史是最长的,再没有比它出现得更早的,如果删掉,就没有强调的意思,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10.不能调换。因为这四段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针灸医术的演化发展的,调换后就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所以不能调换。
11.示例:①坚持古为今用,技术创新,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②引进新技术,将传统针灸术与现代新科技相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③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传统针灸术中不合理的部分剔除,保留其优秀部分。
12.勤劳能干;有家庭责任感;对文化感到茫然;对文字的向往、对文化的虔诚(敬重);注重对“我”的教诲和引导;挺拔;坚强(隐忍);对生命有深刻的理解(悲悯的情怀)。(答对4点即可)
13.示例①:运用拟人修辞,体现了父亲与竹子的亲近(亲密),表现出父亲劳作的艰辛,表达“我”对父亲辛勤劳作的感动与赞美。示例②:通过“挨着”“连着”“窃窃私语”等词语,写出了父亲使用竹扁担劳作时的样子,表现出父亲劳作的艰辛,体现了父亲与竹子的亲近(亲密),表达“我”对父亲辛勤劳作的感动和赞美。
10
14.略。[要点:对父亲的牵挂思念;对父亲年老的心疼(担忧);对父亲的感念(感恩);对之前不理解父亲感到愧疚]
15.示例:是因为父亲一生爱竹,在“我”心中父亲与竹子是融为一体的,通过为父亲买礼物,寄托了“我”对父亲的理解与感念。
16.写出大地孕育出竹子,竹子给予我们生活的帮助、精神的影响;表现了父亲像竹子一样坚毅顽强,他也像大地一般养活了一家人,并给予“我”教诲和引导;表达出“我”对竹子以及父亲的感激和赞美。
17.(1)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2)全,都 (3)正,正在 (4)遗憾 18.(1)其中/往来种作 (2)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19.(1)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的样子。(2)男女老少都在田间耕作。
20.和谐安宁、自得其乐。
21.主人公追寻的那个人,在河的那一边。(意思对即可) 22.D 23.略。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模拟题(二)
(时间:120分钟 分值:150分)
班级: 姓名: 等级: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蒹葭采采,__________________。(《诗经》) (2)___________________,胡为乎泥中?(《诗经》) (3)一日不见,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
(4)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________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6)______________________,红旗飘飘把手招。(贺敬之《回延安》)
(7)《桃花源记》中描绘桃花林草美花繁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关雎》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主人公长夜无眠、
11
思绪万千以至难耐的相思之苦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10分)
五四青年节之际,在Bilibili网站发布了“献给新一代的演讲”——《后浪》。这场与青年对话的演讲,让人思考成长的意义、青春的价值。责任,总是在成长中萌.__①__(A.méng B.míng)发,在严峻的疫情面前,新时代的青年用青春书写责任与担当。在抗疫前线的援鄂医务人员中,有三分之一是“90 后”“00 后”,这些父母眼中依然是孩子的青年,成了__甲__(A.理所当然 B.名副其实)的中坚力量。责任,总是与使命相随,他们谨记新时代__乙__(A.赋予 B.给予)他们的使命和责任,以更积极、更主动的姿态,去实现自己的价值,去勾画 xuàn __②__(A.绚 B.询)丽的明天。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于担当责任,__丙__。为实现中国梦,砥砺前行。
(1)为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根据②处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2
分)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2)从文中括号中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2 分) 甲________ 乙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3分)
(4)文中丙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坚定理想信念,投身强国伟业,练就过硬本领 B.投身强国伟业,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 C.练就过硬本领,坚定理想信念,投身强国伟业 D.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3~4题。(6分)
蒹 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
12
中沚。
3.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全诗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每章都是前面写景,后面点明主题。 B.这首诗中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虚写之词,伊人在水一方,他因此上下追寻。 D.诗中“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暗示了地点的变化。
4. 诗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运用了《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6分)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乙】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选自林嗣环《口技》)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其两膝相比者________________ .(2)如有所语____________________ .(3)曳屋许许声__________________ .(4)群响毕绝____________________ .6. 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13
B.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C.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D.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甲】【乙】两文分别表现了民间艺人雕刻和口技技艺的高超。这样有着独特魅力的中华
文化遗产,正在逐渐消失。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应该怎样保护或传承它们呢?(写出两条合理建议)(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3题。(20分)
往事温柔 管朝涛
清晨,天还没亮,恍惚中被大雨惊醒,我起身坐了一会儿。窗外的雨水在腾起的雾气中渐渐小了,转而淅淅沥沥的。初夏的雨总是这样没完没了,时而冷雨,时而闷雾。我困意未消,闭上眼睛,半梦半醒的,似乎回到了家乡。
记得九岁多的时候,也是这个季节,清晨五点左右,总是在睡梦中被叫醒,因为水稻秧苗在地里疯长,我们全家必须在五到六天里完成所有插种。乡间的清晨一般是大雨滂沱,我总希望它一直别停,这样就可以拖到八九点出门了。因为那时候蚊子就不会再光顾我们柴火棒一般的腿了。乡间不知名的小黑蚊,在这个季节对你裸露的部分总是毫不留情的,每次从地里回来,腿上被蚊子叮咬后密密麻麻的小包,总是令你感到奇痒无比。那种令人难受至极的痒,至今想来还是心有余悸。
父亲从我们眼里读出了我们的想法,他一言不发,披上蓑衣,戴上斗笠,走出大门,消失在雨中。我们默契地转过身去,把玩着手里的斗笠,期待着雨早点结束。
雨停后,我们蹚水拔秧苗。为了防止蚊子进入裤子,我们干脆不扎裤管,任由它浸入至膝盖的水田中。弯着腰,抓住禾苗的根部,有节奏地拔起,就势在水中把秧苗根部的泥土洗
14
干净,交换至右手,撸去过长的老根,然后扎成一把扔在身后。雨停了,燕子在头上盘旋,青蛙在身后游动,偶尔会有一条水蛇从前方密集的秧苗丛中逃走,当然,它不咬人。秧苗拔好,已近晌午,我们给已经劳作了半天的父亲补送秧苗。我背着“粽袋”,里面有父亲的午饭。还挑着装着两只麻鸭的鸭笼,带它们去田里吃螺。母亲和姐姐则挑着秧苗担子,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
这时,太阳出来了,地上烤出来的水蒸气,如同给行走的人身上刷了一层桐油,黏糊又闷热。山鲤鱼(一种金色的蜥蜴)在脚边逃窜;大黄蜂在盛开的山茶花中不停地盘旋,我们也时不时会采下一朵山茶花吸吮着里面残留的蜜水;嗖的一声,乌梢蛇在草丛中飞快地溜走;老鹞在天上盘旋,鸭子抬起头看着天空惊恐不已,快速地把头缩回笼里,远处的山里,布谷鸟叫得正欢……父亲在田边坐着,抽着烟斗等我们,他带去的秧苗已经插完了,正等着我们送过来。接过秧苗,他飞快地在田里施展出几十年练就的本领,他左右交替双手,倒退着身子插秧,不一会儿,平静的水田里开始欢腾,绿色的希望有序地点缀在黝黑的水田中。到了中午,我们坐在田埂边上,拿出从家里带来的午饭,通常是土豆饭加荔头。有时候忘记带筷子,就会在田边折下几根小枝条清理干净来替代筷子,吃起来总感觉有一种青草味。吃完午饭,父亲点上烟抽着,我们总会在田边的山上游窜,山上有一种叫“国公”的野果,吃起来又酸又甜。还有挂满枝条的野桃子,又涩又苦,其实它到夏天才能吃,只不过我们猴急了点。
下午,山雨的来临使我们不得不躲在“灰寮”中,那是一个堆积肥料和稻草的简易房子,而父亲还是穿着蓑衣在田里继续劳作着,插秧这事不管天气如何总是误不得的。母亲先回家伺候牲畜了,我们在“灰寮”中呆坐着,看着外面大雨中父亲劳作的模糊身影,在去年剩下的干稻草堆里慢慢睡去,直到父亲叫醒我们……
夜幕降临,雨停了,田间腾起一阵雾气,我们跟在父亲后面,拎着一筐的田螺,顺着梯田盘旋而下,越过山岭回家。田里的蛙声和虫子的叫声交织着,蚊群也在我们身边乱舞,蝙蝠在空中觅食,归巢的飞鸟快速掠过,垂在父亲背上的秧桶有节奏地撞击出“咚,咚,咚”的声响,一大两小的身影,在暮色中带着希望,往村里走去……三十年过去了,一场大雨一场雾,场景依稀在梦中。那些留在脑海深处的记忆,无法抹去。那年父亲三十九岁,正是我当下的年龄。
(有删改)
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头描写初夏的雨,是为了和记忆中家乡插种秧苗时节的雨形成对比。 B.作者按清晨、近晌午、中午、下午、夜幕降临的时间顺序叙述往事。
15
C.文章描写了多种花果鸟兽,在“我”眼中,家乡是那么丰饶而神奇。 D.作者通过回忆往事,表达了对父亲、家人及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10.作者在文中叙述了一件什么往事?请简要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5分)
(1)文中画线部分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3分)
平静的水田里开始欢腾,绿色的希望有序地点缀在黝黑的水田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章的标题是《往事温柔》,“往事”中有哪些“温柔”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12分)
【改编·滨州】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14 分)
艾溪湖湿地的美
罗张琴
①“四面碧树三面水,一城香樟半城湖”说的是南昌的景致。南昌东面有溪流穿稻田而过,经年累月,数顷之地渐现湖光,世人称之为艾溪湖。秋季,艾溪湖湿地依然绿意盎然。落单的天鹅低着头,用长长的喙专心拣觅食物;孤傲的丹顶鹤单腿立在沼泽里,静静地眺望着苍穹;一群接一群的大雁在空中摆阵,鸣叫声此起彼伏……
②“啊——啊——”,一群飞鸟在湿地上空盘旋、流连,久久不散。“是灰鹤,千岁鹤!”正在湖边给锦鲤喂食的孩子们齐刷刷将头抬起,打着节拍使劲鼓掌,齐声喊着:“千岁鹤!千岁鹤!”
16
③“小廖,候鸟通道发现千岁鹤,应该是想在咱们雁岛‘打尖’。你迅速隐蔽,别打扰它们!”
④“老高,船往东靠边,暂停巡逻!” ⑤“小美,架好设备,做好记录!”
⑥邹进莲手持对讲机,一边联络一边在人群中穿梭。黑衣、黑裤、黑鞋、黑发、黑框眼镜,简约而干练。
⑦邹进莲出生于湖北荆州一个贫困家庭,从小独立且倔强。大学四年,她没向家里要过一分钱,从摆地摊卖袜子算起,先后尝试过二十多种行当。毕业前夕,当许多同学还在为找工作奔波时,她早早便接到武汉一家国有企业的录用通知,成了一名准都市白领。
⑧然而,在她看来,年纪轻轻就过安逸的生活容易让人丧失斗志。“不闯荡,你要青春干什么?”邹进莲不停问自己。有一次,她被一段人鹤相伴相依的视频吸引。“这才是我想要的!”她终于确定了奋斗的方向。她辞掉工作,开始拜师学养鸟。深山老林,简易工棚,荒无人烟,缺水少电,她仿佛从世界的一极直接蹦到另一极。与此同时,身边质疑、批评的声音一阵接一阵:“心血来潮、不务正业……”邹进莲的倔脾气上来了,暗暗立誓:“我就要走出一条别人未走过的路!”定下心神的邹进莲,陆续掌握了候鸟饲养、驯化、繁育、疫病防治等许多技能。2010年,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告急:园内白天鹅大面积染病。她临危受命赶往江西。一个月后,病危的四十多只白天鹅全部康复,她被留在鄱阳湖白沙洲岛工作,一干就是四年。
⑨地球上的候鸟依然定时守信地遵从着体内基因的召唤,感受着地球的每一次脉动和季节里最微妙的变化,振翅而飞,迎风而起,南来北往,飞越过雄奇壮阔的高山大海,飞越过水泥钢筋的城市森林,周而复始地完成一次次迁徙……全世界主要的候鸟迁徙路线一共有八条,其中有三条经过中国。地处华中、与鄱阳湖相近的南昌成为许多候鸟在西伯利亚与澳大利亚之间往返时的必经之地。南昌市围绕湖泊投资数十亿元保护自然生态,建了一座两千六百多亩的纯公益性的艾溪湖湿地公园,并精心打造了一条跨越市区的空中“鸟道”。2014 年,邹进莲被这条雄奇、诗意的空中“鸟道”打动,接受高新区的邀请,出任艾溪湖湿地公园候鸟保护中心主任。
⑩上任后的邹进莲绕着艾溪湖湿地走了一圈,发现植物多,动物少,太过静谧了。依她的知识和经验,哪里生态好,鸟就往哪里去,艾溪湖湿地生态那么好,只要筑好“巢”,就一定可以引来无数“凤凰”。经过一个月的深思熟虑,她提出创建艾溪湖湿地候鸟乐园
17
的设想。从选址、规划、设计,到施工、驯养、招聘,邹进莲团队只用了短短几个月时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瑰丽景色,重现在人们的眼眸里。
⑪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幼儿园来湿地开展科普活动。一有空,她就和人们分享候鸟的故事。“一只叫‘灰灰’的灰雁很通人性,很讲感情。有一次,它的饲养员老何家中有事请假三天,老何前脚刚走,‘灰灰’就失踪了,到处找也找不到。第四天,老何刚回来上班,‘灰灰’立即出现,飞到老何跟前,不停地叫唤,情意绵绵……”这些年,来艾溪湖的候鸟越来越多,邹进莲觉得自己拥有了一个候鸟王国。
⑫“保护候鸟不应该是少数人的行为,我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喜欢候鸟,把保护动物变成一种习惯。”邹进莲说,“我想把艾溪湖湿地候鸟乐园打造成‘人的乐园+鸟的家园’,在都市里给予鸟儿们一片安全、适宜的栖息地。这样鸟与人和谐共存的画面,就是我最大的梦想。”
(《人民日报》2020年1月18日,有改动)
14. 艾溪湖湿地“美”在哪里?请简要概括。(4 分)
15. 请任选一个角度批注第①段画横线的句子。(3 分)
16. 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这才是我想要的”中“这”指代的内容。(3 分)
17. 假如你是艾溪湖湿地的一只候鸟,你想对“邹进莲们”说些什么?(4 分)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20题。(10分)
材料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自古以来,“家”对中华民族而言有着
18
无与伦比的影响力,一篇篇流传至今的诫子文章和家训家规,大多是将个人的自强不息、立志勤学等优秀品质与奉献牺牲、爱国主义等中华文化的要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同样涌现出了很多以家风家教为载体的感人事迹。钟南山院士出身医学世家,他的父亲对他说过:“一个人,要是能在世界上留下点东西,那他就不算白活了。”诚实、和蔼、执着,这些钟家的优良传统深深地影响了钟南山,在此次疫情中,他依然赤诚敬业、心念人民,始终冲在最前线。不仅如此,他的母亲曾在17年前抗击过非典,女儿如今加入了援鄂医疗队;作为重症医学专家的他请缨奔赴武汉前线,还不忘叮嘱儿子努力学习,继续从医救人……家与国交融互通,个人与时代紧密相连,他们都将良好家风凝化为民族精神。
材料二:英国网友@Gareth Phillips:中国的行动力鼓舞人心。我想象不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能有这样的意志和能力,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建成医院。
美国网友@Frankie Taylor:我敬佩那些冲上疫情防控一线、全力遏制疫情的大无畏的中国人,还有迅速启动全国疫情防控体系并建设专门收治医院的中国速度。
南非网友@Dean Olley:中国人民在抗击疫情中展现出的勇气令人敬佩!面对突发疫情,中国政府反应迅速、行动果断。
阿曼网友@Shaun Rein:从长期来看,中国的恢复能力很强。中国人民总是非常团结,他们在疫情期间,仍旧能保持乐观,互帮互助。中国人民的奉献精神和勇往直前的冲劲感染着我。
材料三:疫情期间,某课题组对部分90后、00后青年就有关问题展开调查。下面是部分调查统计结果。
图一:未参与到一线防控工作的青年,采用其他方式参与战“疫”的占比
图二:疫情对当代青年价值观的影响调查结果(社会责任感方面)
19
(数据源自新华网)
18.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流传至今的诫子文章和家训家规,都将个人的优秀品质与中华文化的要素紧密地
联系在一起。
B.钟南山院士深受家庭的影响,赤诚敬业,在这次疫情中,始终冲在最前线。 C.中国在抗击新冠疫情中表现出的行动力感动了许多海外网友。
D.近一半未参与到一线防控工作的青年以志愿服务的方式参与了战“疫”。 19. 概括材料三中图二所反映的信息。(3分)
20. 中国抗击新冠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以上材料加以概括。(4分)
(六)名著阅读。(6分)
21.金庸先生曾说:“傅雷先生的家书是一位中国君子教他的孩子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中国君
子。”其中包含着丰厚的家训智慧,傅雷先生教导________(人名)终身贯彻的家训是:“________第一,其次才是做________,再其次才是做音乐家,最后才是做钢琴家。”(3分)
22.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选择性阅读显得特别重要。《傅雷家书》是很好的艺术学徒修
养读物,也是苦心孤诣的教子篇。如果你对音乐、绘画、雕塑等比较熟悉,你可以从书中对________的论述中找到共鸣。如果你对生活有困惑,你可以关注书中有关成长的话
20
题。例如傅雷的第一封家书是在儿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况下写的,写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三、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段,按要求作文。
很多时候,我们在自然山水中寻觅阳光,在亲朋好友中寻觅阳光,在伟大人物中寻觅阳光……但我们常常忽略了,我们也可以是一束阳光,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
请以《我也是一束阳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除诗歌外);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
参考答案
一、1. (1)白露未已 (2)微君之躬 (3)如三月兮 (4)天涯若比邻 (5)气蒸云梦泽 (6)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7)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8)寤寐思服
辗转反侧
2.(1)①A ②A (2)甲B 乙A (3)示例:五四青年节之际,Bilibili 网站发布了“献给新一代的演讲”——《后浪》 。(4)D
二、(一)3.D 点拨:暗示的是时光的流逝,并非地点的变化。
4.托物起兴(比兴),点明季节,渲染萧索凄迷的气氛,烘托主人公所思不见的怅惘心情,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背景。
(二)5.(1)靠近。 (2)说话。 (3)拉。 (4)消失。 6. B
7.(1)那个人的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2)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的,扬起袖子,露出手臂,两条大腿直打哆嗦,几乎要争先恐后地逃跑。
8.示例:①宣传倡导,全民参与。②开展技艺表演进校园(社区)活动。(或:建议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学习技艺……)
(三)9.A
10.作者叙述了少年时,“我”和家人在一个农忙季节的雨天里共同完成秧苗插种的往事。
21
11.(1)交代“我们”不愿早出门的原因,为下文写父亲对我们的关爱体贴做铺垫。 (2)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快速插秧的高超本领,体现了“我”对父亲的敬佩之情。
12.①父亲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②是一个朴实勤奋、吃苦耐劳的人。③是一个疼爱孩子、温柔体贴的人。④是一个插秧技术娴熟高超的人。
13.①父亲疼爱孩子们。孩子们怕蚊子咬,不愿早出门,父亲不责怪不催促。②孩子们关爱父亲。帮父亲拔秧苗,给父亲送秧苗,送饭。③一家人各尽其职,共同劳动, 温馨和睦。④家乡山美、水美,人们和自然万物和谐共生。
(四) 14. 艾溪湖湿地景色美,艾溪湖湿地守护者们的心灵美。
15.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鹅拣觅食物的形态和丹顶鹤的卓尔不群
的形象;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气势,突出了艾溪湖由于景色美丽,吸引了各种候鸟的到来,表达了对艾溪湖湿地守护者们的赞美之情。 16.“这”不仅指代人鹤相伴相依的生活,还指鸟(动物)与人能够和谐共存。 17. 略。 (五)18.A
19.80%以上的当代青年在受到战“疫”英雄事迹激励后表示能扛起社会责任,并且愿意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贡献自己的力量。
20.中国家风家训的熏染;众多英雄人物的贡献;中华民族汇聚一心(或“中国政府及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中国青年人的奉献。
(六)21.傅聪 做人 艺术家
22.艺术 受到打击意志消沉 劝慰儿子面对感情创伤要学会泰然处之 三、23.略。
2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