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SCI的我国图书情报学机构学术影响力分析
2023-09-23
来源:好走旅游网
四川图书馆学报 文章编号:1003—7136(2015)03—0063—04 2015年3期总第205期 基于SSCI的我国图书情报学机构学术影响力分析 杨霎舒,姜 晓,姜婷婷,于 姝,胡 靖,樊 伟,淳 姣 (四川大学图书馆,四川成都610064) 摘-要:文章基于Web of Science(WoS)数据平台中的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法对2004 2014年我国学术机构在图书情报学领域发袁的学术论文(包括论文和综述)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发文量、被引 频次、H指数、国际合作等指标对机构的国际学术影响力进行分析和评价。 关键词:图书情报学;学术机构;学术影响力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自199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在其公布的《授予 1.2研究方法 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中首次将“图 书馆与情报学”设立为一级学科以来,我国的图书情报事业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以我国图书情报学学术 机构在SSCI数据库中的发文数量、被引频次、H指数以及国 际合作情况等为评价指标,通过网络调研获取数据并对相关 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各学术机构的学术影响力进行综合评 价。 蓬勃发展,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不断加强, 研究领域的不断深入,研究方法与技术的不断进步,科研成 果的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我国在图书情报领域的学术地位 逐步提升,学术影响力日益彰显。对作为科研主体的学术机 构的学术影响力进行公正客观、全方位的综合评价,已成为 了解学科发展态势和机构竞争力与发展潜力的重要手段之 一本文数据检索时间为2014年l2月20日一2015年1月 7日,数据采集的基本方法为:进入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 索页面,选择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SSCI)数据库,时间 跨度设置为2004—2014,检索项选择“地址”,并输入检索词 “PEOPLES R CHINA”进行检索,然后选择“研究方向”为 “INFORMATION SCIENCE HBRARY SCIENCE”,文献类型限 ,本文试就通过国际权威的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SS. CI),对我国学术机构发表于2004—2014年的图书情报领域 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对各机构的学术影响力进行剖析与评 价,以便更好地了解我国学术机构在图书情报学研究国际化 方面的成果、现状、不足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数据来源 本文以美国汤森路透公司(Thomson Reuters Corporation) 定为论著(Article)及综述(Review),再通过在线检索结果分 析功能获得各项基础数据。最后,借助相应的统计工具对获 得的数据进行深层次的统计与分析。 2数据统计与结果分析 2.1发文量 Web ofScience(wos)数据平台的《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 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SSCI)为数据来源。SSCI是目前世 作为科学研究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和学术成果传播的重 要载体,对科研机构产出的学术论文进行数量和质量的总体 量化统计与分析,是科学评价该机构在其所在领域学术实力 和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其学术活跃度及科研创 新能力的重要标志。 界上可以用来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科学论文的数量进 行统计分析的大型检索工具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的 科学评价中,它都是国际公认的世界最重要及最权威的社会 科学学科科研计量评价工具。其收录了2900多种社会科学 期刊,内容涵盖5O多个学科领域。SSCI为评价我国图书情 报学机构的国际化研究成果和学术影响力提供了有力的工 具。 从总体上看,2004—2014年间SSCI数据库收录我国在 图书情报研究领域的学术论文共1753篇,占全球同期图情 领域发文量的2.62%,占我国SSCI数据库文献收录总量的 3.63%,年均发文量达到了159篇,发文量呈逐年上升的趋 收稿日期:2015—03—16 63 四川图书馆学报 势。具体而言,2004—2007年的发文量还处于年均100篇的 水平之下,属于稳步发展期,从2008年开始发文量一举突破 百篇大关,此后每年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属于快速增长期。 学术机构的发文量是考察其科研能力和科研业绩的重 要指标,一般而言,某 机构发文量越多,往往越能反映该机 构的学术影响力。据笔者统计,在2004—2014年SSCI数据 库中图书情报领域发文量居前lO位的中国机构分别是香港 城市大学(197篇)、武汉大学(170篇)、中国科学院(126 篇)、香港理工大学(96篇)、北京大学(76篇)、香港大学(75 篇)、浙江大学(74篇)、清华大学(74篇)、复旦大学(7l 篇)、香港中文大学(66篇)。在发文量前30位的学术机构 中,除了中国科学院与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两所科研院 所外,其余均为高等院校,高校成为了主要的发文机构,其中 综合性大学共17所,理工类大学9所,师范类2所。在28所 高等院校中,来自香港地区的高校共有6席,其中香港城市 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排名都在前 十位,这4所机构共发文434篇,占到了发文总数的 24.79%。在大陆地区的机构中,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北 京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作为我国 图书情报学领域的核心机构,也是发文量的主要来源机构。 机构的学术影响力是由各个机构中的学者影响力来体 现,对机构学术影响力的评价离不开对学者影响力的研究和 比较 。通过机构、作者之间的相应关系,可以掌握核心研 究机构中的核心研究专家以及专家的主要研究领域,从而加 深对该领域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的了解,推动科研人员之间 的进一步合作 。经统计,在SSCI收录的我国在图情领域 发表的t751篇学术论文中,发文l0篇以上的核心作者达到 了48人,发文591篇,占到了发文总量的33.75%,核心作者 所在机构发文量居前三位的分别是香港城市大学、武汉大学 及浙江大学。 2.2被引频次 科研人员所发表学术论文的影响力体现在同行的关注 程度上,研究结果被同行在论文中直接引用是其最重要的表 现形式之一 。论文发表的数量不是评价一个国家或一所 大规模研究机构科学研究的唯一标准,但科学计量学的总体 研究表明,研究人员所发表论文的被引频次与作者的科学影 响力基本呈正相关关系 。相较于机构的发文量,机构所发 论文的被引频次更能反映学界对它的关注度,反馈社会反 响,是对论文质的考量,是评价机构学术影响力的一项重要 指标 。它表明了某一机构的研究成果受关注的程度以及 对学科发展的影响程度 。 经统计,2004—2014 SSCI数据库中图书情报领域被引 频次前l0位的中国机构分别是香港城市大学(3389次)、香 港科技大学(1021次)、香港理工大学(931次)、中国科学院 (693次)、香港大学(691次)、北京大学(607次)、香港浸会 大学(553次)、香港中文大学(534次)、复旦大学(492次)、 64 2015年3期总第205期 武汉大学(490次)。机构总被引频次居前三位的为香港城 市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三所机构均来自香 港地区,被引频次均超过了900次,形成了第一梯队,遥遥领 先于其他机构,尤其是香港城市大学以被引3389次的绝对 优势而位居第一。在总被引频次前十的机构中,来自香港地 区的高校占据了6席,且每所机构的被引频次都超过了500 次,相较于大陆地区的学术机构,优势非常明显。学术论文 的引文量对论文质量、学术价值有很大的影响,被引量高表 明该文被关注度越高,越能代表该学科领域的关注热点。被 引频次最高的3篇论文的学者所在机构也是来自香港,由此 可见香港地区的国际化程度更高,科研活动开展更为广泛深 入,学术价值以及学术影响力更大。 2.3 H指数 H指数(h—index)是由美国科学家Hirseh(赫希)于 2005年提出的,用以测评科学家的学术成就。H指数除了用 以评价个人学术成就,还被广泛地应用到期刊、机构、专利等 众多对象的学术影响力的评估中,成为目前国际上评判国 家/地区、学术机构或学者学术水平的最新重要指标之一 。 机构的H指数是指该机构在一定的时间内发表了N篇学术 论文,有H篇论文的被引频次不少于H次,剩下的N—H篇 论文的被引次数都少于H次,那么这个H值就是该机构的H 指数 。H指数代表高引用频次,机构H指数的高低很大程 度反映了科研机构的学术科研水平,可以用以反映机构的持 续绩效和综合科研能力 。 总体上看,2004—2014年我国在图书情报领域的H指 数为42,说明我国在该领域有42篇学术论文的被引频次达 到或超过了42。具体而言,我国各学术机构H指数大于10 的有香港城市大学(26)、香港理工大学(17)、香港科技大学 (15)、香港大学(15)、中国科学院(15)、北京大学(15)、香港 中文大学(13)、复旦大学(13)、武汉大学(12)、浙江大学 (12)、清华大学(1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1)、中山大学 (11)。其中,各机构中H指数最高的香港城市大学,达到了 26次,在H指数大于1O的机构中,香港地区的机构有5个, 大陆地区的机构有8个。从综合发文量、被引频次、H指数 三要素可以看出,发文量与被引频次及H指数并不必然存在 正相关的关系,比如发文量居第二位的武汉大学,其被引频 次及H指数分别排名第十与第九。因此,任何单一的指标都 不能准确反映测评对象的全貌,要将多项指标综合起来进行 比较、参考与分析,才能较为全面客观地了解和衡量机构的 学术水平和影响力。 2.4国际合作情况 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交往的越来越频繁,使得科学研究 也日益朝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当今的科学研究成果也越 来越多地成为集体智慧的结晶,需要国际化的交流与合作, 因此国际科研合作成为了跟踪学术前沿、提高研究水平的重 要途径之一。经统计,在2004—2014年间,我国在图情领域 基于SSCI的我国图书情报学机构学术影响力分析 与44个国家或地区的学者及机构进行了合作研究,合作两 篇以上的国家及地区有34个,其中合作最多的是美国(427 篇),合作的人数、机构及地域等都在增加,表明我国在世界 范围内的合作越来越密切与深入。通过对学术科研的国际 合作情况进行定量分析,可以更清楚明晰地了解我国及各机 作率高者则排名在前。从表中可以看到,我国各机构都在积 极地与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图书情报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合 作发文量及合作率普遍都较高。来自香港地区的各机构因 为与国际接触较早,学术科研的国际化合作程度一直很高, 而我国大陆地区作为后起者,在国际合作方面已经在逐渐缩 小着差距,并不断在科研的广度与深度上主动寻求着与国际 顶尖学术机构的合作,努力提升着科研成果的国际影响力。 3结论 构在图书情报学研究的国际化程度和学术交流能力。国际 合作的定量分析主要通过合作发文数量以及合作率两方面 来考察,合作率=(合作完成的论文数/发表的论文总数) 100%。从图1可以看出,每年通过国际合作发表的SSCI论 文数呈逐年递增趋势,合作率也大多维持在50%以上,尤其 在2014年合作完成的论文数及合作率两项指标均达到了峰 值。可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图书情报学研究的国际化 趋向越来越明显,合作研究在提高我国SSCI论文数量方面 也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 本文通过对2004—2014年间我国各学术机构在SSCI数 据库中图书情报领域发表的学术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可 以看到2004年以来我国学者及机构在该研究领域的发文量 不断增长,2008年后增长势头尤为明显,并且保持着良好的 发展势头,国际表达和国际影响力在逐步提高。从被引频次 5。o 40O 3oo /及H指数两项指标来看,我国大陆地区的科研机构与香港地 -_ 一. ~ 260 loo 口—一一 一 —— 一——’ — ・ 区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陆机构研 究成果的质量以及研究内容尚未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 O 2O¨l 2oo5 I 2ooB l 2007 i 2OO8 I 20011 I 20lD l 2011 l 201g l 20t¥I z0¨ 十是 ∞s论文总t scl 船I相I 78 I s I t-。I ∞} 55 l 9 l 55 l st I 神 e-■琢音作竞麻 1_皓0cI釜寸- 5 l 33 l 38 I I B2 l 87 1¨l lI8 l l“I 162 I l口2 -一一与认可,不过值得肯定的是,随着国际化程度的提升和国际 视野的开阔,我国的学术机构尤其是大陆地区的机构的国际 鲁 毫 s4.8 _船 0 48.72■60 I55.3e_63 3 60.e棚船OO_8“ 51.1O_Bt 2l{ 化意识不断增强,跨机构的国际化合作越来越多、越来越深 图1 2004—2014我国在图书情报领域的SSCI发文量、 合作发文量及合作率 入,国际合作研究成为一条提高我国科研成果数量与质量、 增强国际表达、提升国际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表1列出了我国各机构国际合作发文2O篇以上的国际 科研合作情况,按照合作发文数进行排名,发文数相同的,合 表1 2004—2014我国在SSCI中图书情报领域通过国际合作发文2O篇以上的机构 排序 l 机构名称 香港城市大学(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合作发文数量 142 合作率 72.O8% 2 3 4 5 6 7 中国科学院(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武汉大学(WUHAN UNIVERSITY) 香港科技大学(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 香港理工大学(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复旦大学(FUDAN UNIVERSITY) 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 68 67 41 40 38 37 53.97% 39.41% 73.21% 41.67% 53.52% 48.68% 8 9 10 大连理工大学(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香港中文大学(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浙江大学(ZHEJIANG UNIVERSITY) 36 35 33 63.16% 53.o3% 44.59% 11 12 13 14 15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INST SCI TECH INFORMAT CHINA) 南京大学(NANJING UNIVERSIY)T 清华大学(TSING HUA UNIVERSIY)T 香港大学(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BEIHANG UNIVERSITY) 3l 31 31 31 22 70.45% 5O% 41.89% 41.33% 50% 当前,我国各学术机构在图书情报领域的科研实力和国 构尤其是大陆地区的机构应注意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的写作 规范性和研究方法的严谨性,形成国际化发表意识,提高论文 际影响力在逐渐增强,但也存在着很多不足,和国际一流科研 机构之间还存在着差距,相对而言也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要想进一步提升科研水平和国际学术影响力,我国的学术机 的成文质量。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尤其是与本领域 内的国际顶尖学术机构开展更广泛深入的合作,学习其先进 65 四川图书馆学报 的研究理念和研究方法,注重知识的国际传播和交流,才能形 成自身的研究优势和特色,有力地带动和提升我国图书情报 学研究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2015年3期总第205期 用分析[J].中国科学基金,2002(2):85—87. [5]范少锋,周辉,韦宇,刘小鹏.哈佛大学学术影响力透 视——1973—20o7年发表论文的统计分析[J].中国基 础科学,2008(6):29—34. [6]孔春苗.基于CNKI的中国档案学学者影响力报告(2004 —[1]武继芬.山东人文社会科学国际化产出能力分析——基 于SSCI和A&HCI的统计分析[J].东岳论丛,2012,33 (6):159—164. 2008)[J].档案与建设,2010(2):16—18,24. [7]覃凤兰.中国图书情报学机构学术影响力研究报告—— 基于2003—2007年CNKI的统计分析[J].新世纪图书 馆,2009(1):15—18. [2][10]刘文娟,崔建强,杨红英,刘卫华.我国体育学领域 机构学术影响力研究——基于四大数据库统计分析[J] .[8]姚洁敏.中国医学教育研究成果国际化表达及影响解 析——基于SCI、SSCI及A&HCI的分析[J].复旦教育 论坛,2014,12(1):105一l12.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11):27—32. 和图书馆学论文的计量分析[J].情报科学,2011,29 (7):1079—1083. [3]傅文奇.基于SSCI的2000—2010年我国大陆信息科学 [9]姚嘉文,贾铁武,官亚宜,周晓农.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研 究机构学术影响力的评价[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4,26(3):238—244. [4]周辉,张光红,蔡晖,郑英姿.原创性研究成果的SCI引 Analysis of the Academic Influence of Chinese Academic Institutions in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Library Science Based on SSCI YANG Yun—shu,JIANG Xiao,JIANG Ting—ting, YU Shu,HU Jing,FAN Wei,CHUN Jiao (Library,Sichuan Uvinersity,Chengdu 6 1 0064,China) Abstract:Based on Socia1 Science Citation Index(SSCI)database in the Web of Science(WoS)database plat. form,by using the bibliometric method,this paper mad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academic papers(including origi— nal articles and reviews published by Chinese academic institutions in the field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Library Science during the period from 2004 to 2014.then analyzed and assessed the the international academic influences of institutions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of published papers,citation frequencies of the papers,h—index and inter- national cooperation. Key words:information science and library science;academic institutions;academic influence 作者简介: 杨霎舒(1986一),女,四川大学图书馆,馆员。 姜于晓(1965一),女,四川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 姝(1987一),女,四川大学图书馆,助理馆员。 姜婷婷(1986一),女,四川大学图书馆,助理馆员。 胡 靖(1986一),女,四川大学图书馆,助理馆员。 樊淳伟(1986一),男,四川大学图书馆,助理馆员。 姣(1986一),男,9)1l大学图书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