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倒装句包括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主谓倒装句等。请判断一下,下列每四句中哪一句的倒装不同于其他三句
1、( )
A、何为其然也? B、而今安在哉? C、而又何羡乎! D、渺渺兮予怀
2、 ( )
A、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B、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C、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D、客有吹洞箫者
(二)、除倒装句外,特殊句式还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下列四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 A、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B、凌万顷之茫然
C、此非曹孟德之诗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固一世之雄也
(三)、以下四个特殊句式中, 和 句式一样, 和 句式一样。 A、客有吹洞箫者
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凌万顷之茫然 D、恐为操所先
(四)与例句“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句式不一致的是哪一句:( ) A、击空明兮溯流光 B、举酒属客
C、相与枕藉乎舟中 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三、一词多义
1、以下各句中“而”的用法不同于其他各句的是:( )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B、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C、侣鱼虾而友麋鹿 D、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2、以下各句中“而”的用法与例句“扣舷而歌之”相同的是:( ) A、顺流而东也, B、耳得之而为声
C、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D、侣鱼虾而友麋鹿
3、以下各句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各句的是:( ) A、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B、苟非吾之所有
C、不知东方之既白。 D、凌万顷之茫然
4、以下各句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各句的是:(A、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B、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C、不知东方之既白。 D、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5、以下各句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各句的是:(A、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B、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C、渺沧海之一粟。
D、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6、以下各句中“于”的用法不同于其他各句的是:(A、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B、徘徊于斗牛之间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四、词性活用
1、以下各句中词性活用不同于其他各句的是:( A、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B、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C、乌鹊南.飞 D、曹军破,必北.
还 2、以下各句中词性活用不同于其他各句的是:( 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B、侣.鱼虾而友.麋鹿 C、必蹶.上将军 D、可烧而走.
也 3、以下各句中词性活用不同于其他各句的是:( A、正.襟危坐 B、歌.窈窕之章。 C、肴核既尽. D、不知东方之既白.
) ) ) ) ) )
4.指出下列句中哪个词是 词类活用并指出其活用类型和意思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 ) (2)下江陵 ( )
(3)顺流而东也 ( ) (4)舞幽壑之潜蛟 ( )
(5)泣孤舟之嫠妇 ( ) (6)正襟危坐 ( ) (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 ) (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 )
(9)侣鱼虾而友麋鹿 ( ) (10)渺沧海之一粟 ( ) (11)不知东方之既白 ( ) (12)歌窈窕之章: ( ) (13)扣舷而歌之: ( ) (14)击空明兮溯流光: ( ) (15)托遗响于悲风: ( ) . 三、文言句式
1. 以下句子是 句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3. 以下为 句
(1)(其声)如怨如慕,(其声)如泣如诉 (2)(其声)舞幽壑之潜蛟,(其声)泣孤舟之嫠妇 (3)(苏子与客)相与枕藉乎舟中 4. 以下句子为 句
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于赤壁之下泛舟游,介宾短语后置) ②月出于东山之上。(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介宾短语后置) ③徘徊于斗牛之间。 (于斗牛之间徘徊,介宾短语后置) ④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于江渚之上渔樵,介宾短语后置) ⑤寄蜉蝣于天地。 ⑥托遗响于悲风。 ⑦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⑧相与枕藉乎舟中。(相与乎舟中枕藉,介宾短语后置) ⑨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周郎困,介宾短语后置) 5、以下句子为 句
①何为其然也? ②而今安在哉? ③而又何羡乎?
6、以下句子为 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7、以下句子为 句 ①凌万顷之茫然。(茫然万顷) ②客有吹洞箫者。(错误!链接无效。) 8、以下句子为 句
渺渺兮予怀 五、古今异义 1、七月既望 (古义: 今义:希望、愿望) .2、冯虚御风 (古义: 今义:空虚、虚假) .3、纵一苇之所如 (古义: 今义:适合、如同 ) .4、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义: 今义: ) ..5、于是饮酒乐甚 (古义: 今义: ) ..
6、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 今义:一种游戏方式 ..7、白露横江 古义: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 8、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五、重点语句翻译
1.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2.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译文:任凭小船在茫茫无际的江面上自由漂流,越过那浩荡渺远的江面。 3.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译文:多么广阔浩瀚啊,我们像凌空驾风而行,不知道将停留到什么地方;飘飘然,我们像脱离尘世,无牵无挂,变成飞升仙界的神仙。 4.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5. 盖其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
译文:原来,要是从那变化的方面去看它,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连一眨眼的时间都不曾保持过原状;从那不变的方面去看它,那么事物和我们本身都没有穷尽,因而又羡慕什么呢?
6、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7、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8、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9、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10、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11、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1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13、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14、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六、识记性默写
1、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2、白露横江,----------------------。纵一苇之所如,----------------------。 3、桂棹兮兰桨,--------------------。渺渺兮予怀,----------------------。 4、--------------------,渺沧海之一粟。 5、挟飞仙以遨游,-------------------------。
6、哀吾生之须臾,------------------------。------------------------------,抱明月而长终。 7、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8、-----------------------,而不知其所止。
9、西望夏口,东望武昌,--------------------------,------------------------------------,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10.耳得之而为声,-------------------------。
七、理解性默写
1、 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 , 。 2、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 , 。
3、叙写江水流逝却始终长流不息,月亮盈亏却无所增减的哲理的句子是: , ; , 。 4、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 , 。 5、写清风与明月可尽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句子 , 。 6、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 , 。 7、写作者在江面上自由飘荡,似乎是在浩荡的宇宙间乘风飞行,飘飘忽忽升入仙境里去的句子是 : , ; , 。 8、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 , 。 9、以月亮作比,描写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的句子是 , 。 10、从不变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的关系 , 。 11、文中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虽小也不能占有 , 。 12、写作者荡漾江中,与鱼虾、麋鹿为伴的句子是 , 。 13、写作者与友人于扁舟举杯共饮的句子是 , 。 14、诗中作者对人生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的句子是 , 。 15、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 , 。 16、诗人举杯劝酒后描写吟诗作对的句子 , 。 17、诗人在饮酒后,唱出对远在天边的女子的思念 , 。 18、本文中苏轼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山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样,深深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真是妙不可言的语句是: , 。 19、苏东坡以回答客人的方式,提出了另一种对宇宙对人生的看法,他紧扣水月,阐述了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来攻破客人“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的理想,指出我们若从变化的角度来观察,那么一眨眼之间,万事万物都在变化的语句是: , 。 又指出如果从不变的角度观察,则万物都是无尽的语句是: , 。 20、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 , 。 21、作者写出了飘飘欲仙的神态,好像身体在天空里,架着风飞行,脱离了现实社会,不知道哪里是尽头,抒发了作者心旷神怡的心情和飘然欲举的超然之乐,情和景已经达到融合的境地的语句是: , 。 22、《赤壁赋》中客人把自己和曹操进行了对比:曹操当时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而你我只是“ ”;曹操当时是“ , ”,而你我只是“举匏樽以相属”。
23、在【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的感叹-------------------------,------------------------------。
24、在【赤壁赋】中,针对客人对人生短促,生命无常的感慨,苏轼以江水、明月为喻,提出了----------------------,--------------------;----------------------,------------------的观点。 一、虚词 1. 而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 (2)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
(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 (4)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 ) (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 )
(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 (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连词,表修饰 ) 2. 之
(1)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 (2)凌万顷之茫然(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3)哀吾生之须臾(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 )
(5)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 )
(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 (8)吾与子之所共适(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9)惟江上之清风:(的 )
(10)纵一苇之所如(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7)夫晋, 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词 ) 3. 于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 ) (2)月出于东山之上( 介词,从 )
(3)徘徊于斗牛之间( 介词,在 ) (4)于是饮酒乐甚( 介词,在 )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介词,被 ) (6)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
(7) 寄蜉蝣于天地( 介词,在) (8)托遗响于悲风( 介词,在 )
4. 乎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 ) (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形容词词尾 ) (3)郁乎苍苍( 形容词词尾 )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吗) (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 ) (6)相与枕藉乎舟中( 介词,在 ) 二、实词 3. 一词多义 (1)东
a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 b东望武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 (2)望
a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 b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 c 德高望重:名望、声望 d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观察 e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 f 并、汾乔木,望秋先殒:临近 (3)下
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 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 c 无边落木潇潇下(动词,落下) (4)如
a纵一苇之所如 (动词,往) b如怨如慕(副词,像) c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如同 d王如其言:依照、遵从 e 固不如也:及、比得上
f 如能克谐,天下可定也:假如、如果 (5)歌
a 扣舷而歌之:名作动,歌唱 b 歌曰:歌词 c 倚歌而和之:歌曲
d 歌窈窕之章:名作动,歌诵、朗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