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数码艺术的发展及对传统艺术的影响

2022-01-09 来源:好走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V01.19 No.3 Journal of Handan Polytechnic College Sept.2006 数码艺术的发展及对传统艺术的影响 李欣 056(301)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河北邯郸摘要: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到广泛应用,不仅诞生了多种的艺术创作形式,还拓展了艺术表现形 式的互动空间。发掘数码艺术与传统艺术的渊源,是丰富数码艺术语言和正确表现数码艺术形式美的 关键。深入汲取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粹,借鉴西方的优秀科技文化;尊重民族艺术的独特性,同时反映现 代人的内在精神追求,相互借鉴、各学科相互补充是数码艺术得以健康发展的根本所在。 关键词:数字技术;数码艺术;艺术发展 中图分类号:J一39 数码艺术的发展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462(2006)03—0048—03 术与社会文化、科学技术在相互作用。 二、数码艺术对传统艺术的影响 一、艺术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嬗变的,中国传 统艺术就是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里,经过多少代 先民艰辛的艺术劳动和艺术实践,不断地继承、革 新而创造出来的。从原始人早期打制的十分粗糙 的石器到阿尔泰米拉岩洞中的动物画;从山顶洞 人在尸体旁抛洒矿质红粉的活动到舞蹈、音乐、劳 动三位一体的活动再至今天数字时代所出现的数 码艺术、视频艺术、多媒体艺术等等,题材各异、种 类繁多的新艺术形式,这无不显示艺术发展及嬗 变的轨迹。因此,优良的传统文化是前人集体智 慧的结晶,没有前人创造性的劳动就绝对没有艺 术的今天。 在物质、文化和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数码艺 中国的数码艺术虽刚刚起步,但发展却十分 迅猛。如网络游戏、数字摄影及制作、电子图书、 彩信、3D动画、Flash动画等多元的艺术形式,出现 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计算机与网络技术 所支持的数码艺术不仅出现于展厅,而且进人课 堂,占领了画室,甚至博得了收藏家的青睐。 数码艺术正在以它独特的艺术形式对传统美 学、传统艺术形成冲击。对于传统美学、传统艺术 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人们来说,这类作品显得相当 怪异、复杂、费解。然而,它们却博得了从小就玩 计算机的青少年的喜爱。在追求时尚、体现品位、 张扬个性的年代里,人们对数码艺术的要求越来 越高,它逐渐成为一种美化生活环境、陶冶情操的 主要表现形式。数字艺术正在以积极的态势影响 着艺术的发展,这种发展与提高充分地显现出艺 收稿日期:2006—04—26 在人们的生活、娱乐领域。它影响和改变了人们 的传统文化艺术生活的形态和格局,并提供了崭 新的数字艺术欣赏空间。同时,也为广大的艺术 工作者和艺术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创作、学习、娱 乐的艺术新平台。数码艺术是一个全新的多元化 艺术形式,它打破了传统艺术的隔膜,将文化艺术 与科学技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新技术展现 在我们面前,并随着新科技的创新而飞速发展。 1.深人挖掘艺术的潜能 艺术创造要经过充分的训练。艺术训练是一 个相当艰苦的过程,人们必须将大量的时间、精力 和金钱花在掌握基本功上。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 使得人们可以大大节省这方面的投入,获得随心 所欲地展现自己艺术构思的自由。当年达・芬奇 下功夫画蛋,在艺术史上传为美谈。但是,今天利 用普通的绘图软件,学龄前儿童就已能画出成年 美术家手工难以画得非常精确的各种直线、曲线 及其变形来了。对于专业艺术家来说,电脑更是 前所未有的利器,它充分发挥艺术家的想象空间 和艺术创造力。 2.为艺术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作者简介:李欣(19r73一),男,辽宁大连人,邯郸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工艺美术师,文学硕士。 -48・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19卷第3期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9月 影视中的数码艺术特技就是证明。对于制片 人来说,动用成千上万的演员拍大场景是件难事, 计算机特技为解决这一难题创造了条件。例如, 领域,就需要有一个认识和接受的过程。 数字化图形处理技术是数码艺术造型创作的 根本基础。数码图象的工整、精密、机械是数码作 影片《阿甘正传》反越战的大规模示威场面,就是 用计算机特技完成的。实际参加演出的群众演员 只有1000名,但展现在银幕上的却有50000人之 多,这种效果是由ILM实验室将实景拍摄的场面 向计算机进行多次复制而造成的。在复制人物形 象时,演员的服装和标语牌都加以更换,因此,观 众根本无从知道如此之大的场面实际只有1000 人参演。又如迪斯尼与皮克萨公司联合摄制的 《玩具总动员》及续集,开创了数字电影的全新形 式。在其后又不断有由计算机制作生成的影片问 世,如《恐龙》、《最终幻想》、《超人特工队》、《海底 总动员》、《魔戒》等。 3.丰富了传统艺术的理论 数码艺术的理论被引入传统的艺术理论之 中,丰富了艺术的范畴和命题。例如,由于计算机 艺术的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各种范畴,如“随机 性”、“算法”、“超文本”、“超媒体”等,或迟或早将 被艺术研究者所吸收,从而为艺术理论增添新内 容。伴随着虚拟与现实的计算机技术发展,新术 语和新观念同时也为传统艺术理论注人了新的营 养。 三、数码艺术面临的问题 当数码艺术创作给艺术家带来兴奋和视觉的 新奇的同时,也出现了数码艺术创作中艺术内涵 不足、艺术创作中存在的视觉表现力弱以及认识 和发展方向不明确等问题。 1.文化传统渊源的不同 传统艺术创作是建立在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 史渊源之上的,蕴藏着众多的地域风情和民族文 化,体现出深远的历史传统,众多的风格流派和博 大的地域民族文化,以及传统绘画的笔墨造型和 传统艺术的文化渊源,都在人们的心理情感交流 上造成亲和力,产生心灵的共鸣。而新生的数码 艺术创作是在科技和工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美学情感上缺乏传统文化基础,在表现形式和 内容上有较大的局限,使人陌生和疏远。 2.现代科技的含量导致创作和表现的差异 延续了几个世纪的传统艺术,尤其是传统的 工艺美术,除了在技法和材料上的创新外,还没有 受到过象现代数字化所带来的这样巨大的冲击。 数码艺术这一高科技的创作方式进入到艺术设计 品缺乏亲和力的关键所在,是现代数码艺术作品 所普遍存在的不足。 3.“技术至上”流行,轻视艺术的文化实质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从高技能到高 科技确实让数字艺术受益匪浅,数字艺术中的技 术含量也大大高于以往的艺术样式,但是我们应 该清醒地看到,现阶段技术因素的凸显只是数字 艺术初级阶段技术不成熟的暂时现象,一旦技术 发展趋于同质化,这种现象就会消减。如果过于 神化技术的趋向一旦成为数码艺术发展的主流, 就意味着它将重蹈工业社会的覆辙,把人们引入 歧途。这并不是什么前卫意识,实际上是工业社 会“技术至上”传统观念的延续。 四、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数码艺术 艺术是创造,需要个性的投入。没有创造、没 有个性也就无所谓艺术。艺术是无形的,中国有 中国的艺术,西方有西方的艺术。什么是传统? 前人的艺术就是后人艺术的传统,今天的艺术也 就是明天艺术的传统。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也 不应该有固定的模式。一件艺术作品,不仅表现 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也表现出一个民族、一个时 代、一个社会共同的心理氛围和一种文化共同的 价值取向。表现得越多,作品的艺术价值就越高。 无所表现的艺术,也就是没有价值的艺术。 我们透过传统艺术的历史延伸脉络,感受传 统艺术的内涵与精神,这是民族历史长期积淀的 果实,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也是民族形式的灵魂 之所在。中国传统艺术是东方文化的一处独特景 观和宝贵财富,它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形式多样、 流传久远,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在世界 艺术之林中,它那独特的东方艺术魅力正熠熠生 辉。当然,继承并不意味着拘泥,在艺术中单纯地 奉行“拿来主义”,没有推陈出新,将会导致民族传 统艺术发展的停滞,最终也会使我们的艺术成为 大批没有时代精神的古董拷贝;对西方现代艺术 简单的模仿和挪用,完全背离传统艺术更是不可 取的,将使我们的艺术丧失民族性。 艺术的本身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不断地受到 新技术和意识观念的冲击,数码艺术属于亟待进 一步开发的艺术新领域。数码艺术在表现的过程 中,吸收不同文化及各学科领域的知识补充,借鉴 -4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Vo1.19 No.3 Journal of Handan Polytechnic Cortege Sept.2006 是数码艺术发展的根本。结合民族的优秀传统文 化和艺术形式是不断充实数码艺术设计的魅力和 生命力所在。在近50年来久负盛名的设计师中, 诺曼・塞斯莱维兹(ROMAN CIESLEWICZ)、田中一 光、靳埭强等可以说是具有代表性的设计师,他们 在数码视觉表现语言上都是独树一帜,为数码艺 术设计与民族传统艺术相互借鉴和相互发展都做 学科、多知识层面的融合才能取长补短,因此熟练 掌握数字创作的技巧,储备深厚的艺术的修养和 艺术创作灵感,是数码技术与传统艺术创作的完 美结合的基本要素。我们应该倡导民族传统文化 和先进文化艺术,抵制腐朽文化艺术,使中国的传 统艺术,在当代艺术形式中得以延伸发展,打造新 的民族艺术形式,在理解的基础上取其“形”、延其 出很大的贡献。 “意”、从而传其“神”,把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精粹融 日本设计大师田中一光把现代设计观念和数 人当代国际化数码艺术语言之中,让传统艺术的 码艺术的形式美揉合到日本传统艺术里,作品带 精神元素和现代数码艺术设计,共同融汇成为时 有明显的优雅、素净和单纯的民族特色,同时又具 代艺术的主流。 备了强烈的现代美,将现代意识和传统精神融为 参考文献 体,以独特的表现形式和鲜明的视觉语言在日 [1]辜居一主编.数字化艺术论坛[C].杭州:浙江人民美 本设计界掀起一场对传统精神的再创新、再创造 术出版社,2002. . 运动。他的染织新秀展海报以日本传统和服作为 [2]黄鸣奋.电脑艺术学[M].北京:学林出版社,1998. 设计符号,不仅体现了民族文化,而且在表现手法 [3]毕继民.传统绘画与传统文化精神[J].装饰,2001.4. [4]樊美筠.中国传统美学的当代阐释[M].北京:中国社 上又具备现代设计的形式美。 会科学出版社,1997. 数码艺术是一种新生的艺术形式,它需要多 [责任编校:孙爱民] 一(上接第4o页) 完善多种培养方式。第一种是学校教育,以市场为导向培育人才,合理设置课程结构,可在研究生 和本科生层次设置专业。第二种是工程实践,通过工程实践,培养合理的人才梯队。第三种是继续教 育,开展不同层次的监理人员培训。建立完善的监理人员的准人资格和职业资格标准,促进人才培养。 确定合理的知识构成。建设监理人才一般应包括复合型管理人才和精深型专业人才。对于复合型 管理人才来说,应具备管理、经济、技术、法律、合同、外语和计算机等知识和技能,以适应项目多领域合 作的需要,对于精深型专业人才来说,应在相关知识领域向纵深方向发展。 促进管理人才合理有序流动。人才流动是知识传播的有效途径,因此,通过适度竞争,建立人才合 理有序流动机制,促进人才素质提高。 人才的流动至少应包括两个层面的流动,一是人才的国际流动,可以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操作 方式,加强国际合作。二是人才的国内流动。国内流动包括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的人才流动以及同 地区不同企业间的人才流动。 一3结论 中国加入WTO,建设监理必须向国际看齐,同国际接轨。当前人才问题是建设监理国际接轨面临的 核心问题,因此,只有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并确立建设监理国际人才接轨的核心地位,才能在行动上指导 监理人才培养各方主体共同协作,培养大批适合国际竞争需要的高素质监理人才,监理企业和监理行业 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全国监理工程师培训教材编委会 工程建设监理概论[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生社,1997 [2]何万钟.咨询监理行业人世与过渡期内任务浅识[J].建设监理,2002,(3):9—12 [3]李世蓉.对我国建设监理发展的几点思考[J] 建设监理,2001,(1):4—7. [4]丁掌荣 从WTO的基本原则浅谈我国工程监理行业面临的机遇与逃战[J] 建设监理,2OOO,(6):l8一l9 [责任编校:孙爱民] ・ 5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