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古代诗歌选读》形成性考核测试题(1)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部分
一、选择题(请在正确答案的序号上打√) 1、《诗经》中“国风”的作者是
A、国君 √B、百姓 C、国君及百姓 D、贵族 2、《诗经》中“雅”的作者是 A、国君 C、国君及百姓 D、贵族 3、《诗经》中属于周代贵族的诗歌是 A、“十五国风” B、《商颂》 D、《鲁颂》 4、《蒹葭》一诗选自《诗经》的 A、大雅 B、小雅D、鲁颂 5、《蒹葭》的主题是
A、思念恋人的甜蜜 B、寻找贤人的痛苦
C、思念、追寻情侣的迫切心情 6、《蒹葭》表现了中国文学中的一个传统母题是
A、渴望 B、奋斗 C、追寻7、屈原的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是
√A、《离骚》 B、《九歌》 C、《九章》 D、《天问》 8、楚辞原来是单篇流传,后将其编为一辑的是 A、刘向 B、屈原 C、孔子 D、萧统 9、《山鬼》是《楚辞》()中的作品
A、《离骚》 B、《天问》 √C、《九歌》 D、《九章》 10、“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是谁的诗句? A、李清照 B、辛弃疾 C、曹植 11、后来人将楚辞称为“骚体”的原因是
√A、屈原的代表作叫《离骚》 B、楚地也称为“骚地” C、楚辞大部分作品是抒发不平的牢骚 D、“骚”是楚地特有的音乐乐调
12、《行行重行行》属于
A、《诗经》 B、南北朝乐府 C、乐府 13、“古诗十九首”的编选者是
A、班固 B、曹操 D、曹植
14、史称“登高必赋”,“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的诗人是
A、陈子昂 C、辛弃疾 D、陆游
15、“建安诗歌”因为其鲜明的特点而被称为什么? A、建安诗骨 B、建安风韵 C、建安之音 16、“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出处是
A、《观沧海》 B、《蒿里行》 C、《龟虽寿》 √D、《短歌行》 17、“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出自
√A、《观沧海》 B、《蒿里行》 C、《龟虽寿》 D、《短歌行》 18、《观沧海》的作者是 A、屈原 B、李白 D、陶渊明 19、“扬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出自
A、《从军行》 √B、《白马篇》 C、《饮马长城窟行》 D、《战城南》
20、曹植表现武艺高强的游侠少年形象的是 A、《从军行》 C、《饮马长城窟行》 D、《战城南》 21、“古诗十九首”的作者是
√A、萧统 B、汉代某一个文人 C、汉代某一群文人 D、从古至汉代的文人
23、中国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是 A、曹操 B、王维 D、谢I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并修改)
(×)1、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它共收入西周的诗歌共300篇,先秦时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后因汉代学者奉其为经典,故称《诗经》。
改: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它共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先秦时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后因汉代学
者奉其为经典,故称《诗经》。
(×)2、《诗经》创作的年代是春秋中叶。 改:《诗经》创作的年代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
(×)3、《诗经》按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中风是周代贵族创作的讽谏诗歌,《雅》指各个诸侯国的民间歌谣,而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舞曲乐歌。 改:《诗经》按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中风指各个诸侯国的民间歌谣。 雅是周代贵族创作的讽谏诗歌而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舞曲乐歌。 (×)4、《诗经》最主要的三种表现手法是风雅颂。 改:诗经最主要的三种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5、《关雎》中以“参差荇菜”起兴,以“关关雎鸠”为比。 改:《关雎》中以“关关雎鸠”起兴,以“参差荇菜”为比。 (×)6、《关雎》中“君子好逑”的“逑”的意思是追求。 改:《关雎》中“君子好逑”的“逑”的意思是配偶。 (×)7、《诗经》的第一篇作品是《蒹葭》。 改:《诗经》的第一篇作品是《关雎》。
(×)8、《蒹葭》中“溯游从之”的“溯游”是指逆流而上。 改:《蒹葭》中“溯游从之”的“溯游”是指沿河流向下游走。 (×)9、《蒹葭》中作者用来表现虚景的词是“伊人”。 改:《蒹葭》中作者用来表现虚景的字是 水 。 (×)10、《蒹葭》最主要的审美特点是具有悲秋美。
改:《蒹葭》最主要的审美特点是具有朦胧美。
(×)11、《采薇》创造出千古传颂的佳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时,雨雪飞飞。”物中有我,景中含情,有境界。 改:《采薇》创造出千古传颂的佳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时,雨雪霏霏。”物中有我,景中含情,有境界。 (√)12、《采薇》是一首描写戍卒生活的诗。表现了个人忧伤和忠于“王事”的矛盾心情。直抒胸臆,体现了“讽谏”的风格。 (√)13、先秦诗歌总集除《诗经》外还有《离骚》。 (×)14、楚辞本意是指楚地的诗歌;后成为专称,即春秋时期楚国屈原为代表创作的新诗体。因为其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用楚国的方言和乐调记写楚国的风土人情,被称为楚辞体。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又称为“骚”或“骚体”。 改:楚辞本意是指(广义)楚地的诗歌;后成为专称。即战国时期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因为其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用楚国的方言和乐调,记写楚国的风土人情,被称为楚辞体。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又称为“骚”或“骚体”。
(√)15、楚辞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特色。屈原作品《九章》中唯一一篇祭祀“人鬼”的乐歌是《国殇》。 (√)16、《国殇》题目的含义是纪念国难。
(√)17、中国文学史上往往“风、骚”并称。“风”指《国风》,
代表《诗经》;“骚”指《离骚》,代表《楚辞》。
(√)18、《诗经》结构常采用比兴的手法。在语言风格上,楚辞最突出的特点是采用兮字来协音。
(√)19、屈原的主要作品有《离骚》、《天问》、《九章》、《九歌》等,其中《九歌》包含11篇浪漫主义抒情诗。 (√)20、乐府的概念包含着官署和诗体两种含义。 指掌管音乐的官署。约始于秦朝,汉承秦制,也设有专门的乐府机构; 汉人将乐府配乐演唱的诗歌称为“歌诗”,即将这一机构收集、编制的诗歌作品称为乐府诗,也称“乐府歌辞”,乐府成为一种“诗体名”。
(×)21、汉乐府在艺术表现上最突出特色,是抒情成分的增强。
改:汉乐府在艺术表现上最突出特色,是叙事成分的增强。 (×)22、《古诗十九首》中出现了《陌上桑》《孔雀东南飞》两篇著名的五言诗。 改:古诗十九首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
(√)23、辑录汉乐府最全的是汉代的《乐府诗集》。
(√)24、《陌上桑》中用了外貌描写的方法刻画罗敷的美。 (×)25、“但坐观罗敷”中“但坐”的意思是只坐着。 改:“但坐观罗敷”中“但坐”的意思是只因为。 (×)26、东汉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是《汉乐府》。 改:东汉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是《古诗十九首》。 (×)27、开创中国文人五言诗先河的作品是《汉乐府》。 改:开创中国文人五言诗先河的作品是《古诗十九首》。 (√)28、《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唐朝萧统的《文选》。内容上表现从东汉以来的对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感伤,基调悲哀。 (√)29、《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较高,长于叙事,风格平易淡远,语言浅近自然,保持了汉乐府民歌的自然、流畅、平易的特点,而在文字的细腻、工整方面又有所提高。被誉为“五言诗经”、“风余”、“诗母”。
(×)30、《古诗十九首》中的第一首是《陌上桑》。 改:《古诗十九首》中的第一首是《行行重行行》。 (×)31、《行行重行行》中“道路阻且长”的意思取自《离骚》。 31、《行行重行行》中“道路阻且长”的意思取自《蒹葭》。 (√)32、建安时期,以曹氏父子为中心,聚集了一批优秀的诗人,即“三曹”、“七子”及蔡琰。他们的作品一方面描写汉末社会的动乱和人民的疾苦,一方面表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豪情壮志,具有激越豪迈的风格,其风格被后人称为“建安风骨”。
(√)33、建安风骨最基本的特点是激越豪迈。
(×)34、《短歌行》继承《离骚》的优良传统,使用比兴手法相当成功。如用“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比喻招纳贤才,多多益善。
改:《短歌行》继承《诗经》的优良传统,使用比兴手法相当成功。如用“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比喻招纳贤才,多多益善。 (√)35、《观沧海》写作者俯瞰大海所见到的壮观景象,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6、《观沧海》中表现大海伟大胸襟、吞吐宇宙的诗句是“洪波涌起”。 (×)37、《白马篇》的作者是曹丕。 改:《白马篇》的作者是曹植。
(√)38、《赠秀才从军》中“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二句是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的妙句。它以凝练的语言传写出高士飘然出世、心游物外的风神,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与造化相侔的哲理境界。其作者是正始诗歌的代表作家、“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阮籍。 (×)39、陶渊明能够做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原因是爱好农村生活。 改:陶渊明能够做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是因为作者看破现实,超脱世外。
(×)40、“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是陶渊明在《饮酒》中的诗句。“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句诗出自《归园田居》。 改:“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是陶渊明在《归园田居》
中的诗句。“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句诗出自《归园田居》。 (×)41、中国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是曹操,中国第一个田园诗人是陶渊明。
改:中国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是谢灵运,中国第一个田园诗人是陶渊明。 三、默写题 1、《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濉K蒌Т又,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b。
2、《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3、《观沧海》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陶渊明《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5、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四、论述题
1、《兼葭》表现了怎样的主题,它怎样体现了《诗经》在句式、手法以及情感表达方式上的特点的?
答:《兼葭》出自《诗经秦风》这是一首描写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诗,表现诗人希望见到意中人的深切感情。全诗意境朦胧凄清,感情执著真挚,形成其独特的美感:朦胧的画面,朦胧的意境,朦胧的意中人,朦胧的主题,体现出一种超越,一种神秘莫测的美。
本诗三章重叠,各章均为四个层次。 首二句以兼葭起兴,展现一幅河畔秋色图,
三、四句是诗的中心意象:抒情主人公在河畔徜徉,企慕追寻河对岸的“伊人”。五、六两句是分述“在水一方”的一种特定情境:逆流追寻,艰难险阻无穷,征途漫漫无尽,中不可达。七、八两句是分述“在水一方”的另一种特定情景:顺流追寻,行程处处顺畅,伊人时时宛在,然似真而幻,亦终不可近。这也是可望难即境况的常见情景之一,追寻者的怅惘情绪也因此而更加强烈。 全诗通过总述、分述、逆流、顺流的反复描述,将在水一方、可望难即的企慕追寻情景展现得十分清晰,将抒情主人公对爱情的执著追求精神和追寻不得的空虚惆怅心情也表现得相当充分。 2、以《山鬼》为例分析楚辞的风格特征?
答:楚辞的特点:作为一种诗体,楚辞的想象力丰富。楚地巫风盛行,祭祀时往往以巫觋扮演诸神,表演一些神话传说故事,以娱乐神人。这些都培育了楚人丰富的想象力,使作品带有想象丰富、文辞华美、风格绚丽的浪漫主义色彩。楚辞“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
楚物”,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楚辞的语句参差,富有变化,常用语助词“兮”、“些”等。并且结构一般比较宏大,篇幅一般比较长。
《山鬼》出自《九歌》的第九首。《九歌》是一组祀神的乐歌,据说是[屈原]在民间祀神乐歌的基础上加工修改而成的。《山
鬼》采用山鬼内心独白的方式,塑造了一位美丽、率真、痴情的少女形象。全诗有着简单的情节女主人公跟她的情人约定某天在一个地方相会,尽管道路艰难,她还是满怀喜悦地赶到了,可是她的情人却没有如约前来;风雨来了,她痴心地等待着情人,忘记了回家,但情人终于没有来;天色晚了,她回到住所,在风雨交加、猿?齐鸣中,倍感伤心、哀怨。 全诗将幻想与现实交织在一起,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作者以人神结合的方法塑造了美丽的山鬼形象 她披戴着薜荔、女萝、石兰和杜蘅,乘着赤豹拉的辛夷车 车上插着桂枝编织的旗,身边跟着长有花纹的花猫。 其衣食住行无不带有强烈的神性和野性色彩,又与山鬼的身份地位相适应 然而山鬼的容貌体态和情感变化又都是正常人的表现 她感叹青春不能永驻,期盼爱人早些到来,不来则忧伤孤独。 这种人神合一的形象创造,正是屈原诗歌中的一贯方法。 3、比较说明《诗经》和《楚辞》的不同特征? 答:诗经艺术特点 1、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2、朴素自然的艺术风格 3、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4、复沓的章法,以四言句式为主,间或杂言(二至八言) 5、动、形容词的恰当运用,重言迭字拟声状貌,双声叠韵使声调优美 文学价值
1、光辉起点,开创现实主义创作道路 2、确定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的地位
3、其中的优秀之作,在艺术手法、语言和技巧上,对后世文学产生巨大影响
4、周代礼乐文化的代表,为儒家所重视和推崇 楚辞:楚辞的特点
作为一种诗体,楚辞的想象力丰富。楚地巫风盛行,祭祀时往往以巫觋扮演诸神,表演一些神话传说故事,以娱乐神人。这些都培育了楚人丰富的想象力,使作品带有想象丰富、文辞华美、风格绚丽的浪漫主义色彩,如《离骚》、《九歌》等均是如此。楚辞“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楚辞的语句参差,富有变化,常用语助词“兮”、“些”等。并且结构一般比较宏大,篇幅一般比较长。
4、《行行重行行》的主题是什么?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情感?作者在表现艺术手法上有哪些特点?
答: 《古诗十九首》大约是东汉后期作品,大多是文人模仿乐府之作。这里收集的古诗作者已佚。但它的艺术成就是非常突出的,它长于抒情,善于运用兴比手法,使诗意含蓄蕴藉。它大体代表了当时古诗的艺术成就。
《行行重行行》是《古诗十九首》中的第一首。这首诗是一首思夫诗。抒发了一个女子对远行在外的丈夫的深切思念。一个妇女怀念离家远行的丈夫。她咏叹别离的痛苦、相隔的遥远和见
面的艰难,把自己的刻骨的相思和丈夫的一去不复返相对照,但还是自我宽解,只希望远行的人自己保重。全诗长于抒情,韵味深长,语言朴素自然又精炼生动,风格接近民歌。
这是一首在东汉末年动荡岁月中的相思乱离之歌。尽管在流传过程中失去了作者的名字,但“情真、景真、事真、意真”(陈绎《诗谱》),读之使人悲感无端,反复低徊,为女主人公真挚痛苦的爱情呼唤所感动。《行行重行行》写的是思妇的离愁别恨。东汉末年,游宦之风极盛,读书人为了寻求出路,求取功名富贵,不得不背井离乡,四处奔走。当时政治异常黑暗,社会极为混乱,出身低下的知识分子,即使满腹经纶,也难于施展。在这种情况下,亲人远离的痛苦,就显得更为突出。所以,《古诗十九首》中以夫妻别离、互相思念为题材的作品占了很大比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状况,特别是下层知识分子的思想苦闷。 5、《陌上桑》中罗敷的形象有何特点?作者是怎样塑造人物的?
答:《陌上桑》是一篇立意严肃、笔调诙谐的著名乐府叙事诗。它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美貌女子名叫罗敷,一日在采桑路上恰巧被一个太守遇上,太守为罗敷美色所动,问她愿不愿意跟随自己回家。太守原以为凭借自己的权势,这位民间女子一定会爽然允诺。想不到罗敷非但不领情,还把他着实奚落了一番,使这位堂堂太守碰了一鼻子灰,无趣之极。全诗共分三解。解为乐歌的段落,本诗的乐歌段落与歌词内容的段落大致相合。
第一解从开始至“但坐观罗敷”,主要叙述罗敷的美貌。第二解从“使君从南来”至“罗敷自有夫”,写太守觊觎罗敷容姿,要跟她“共载”而归,遭到罗敷严辞拒绝。第三解从“东方千余骑”至结束,写罗敷在太守面前夸赞自己丈夫,用意在于彻底打消太守的邪念,并让他对自己轻佻的举止感到羞愧。
6、曹操的《观沧海》表现了建安文学的什么特征?请举例并分析
1. 建安文学的主要成就在于诗歌。它继承和发扬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地反映了
时代的社会生活,具有充实的内容。对时代乱离的反映及个人情志的抒发,形成了慷慨悲凉的主体风格。刘勰《文心雕龙时序》有恰切的概括:“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2. 2.建安文学总体上说境界比较开阔,自由通脱。诗歌主要是学习乐府民歌,在艺术上
受到汉乐府叙事性的影响,又加强了抒情性,并向着文人化的诗歌转变。曹操的诗歌和散文有尚质崇实的特点,其后诗文的总体取向是渐趋工致华美。除了时代的群体的总体特征之外,也具有很强的个体的个性特征。
3. 3.建安诗歌以五言为主,亦有四言、杂言等,而以五言成就最高,为五言诗的发展铺
平了道路。散文的体式多种多样,有诏令、奏疏、章表、书
信、序论、赞颂、碑铭等。辞赋沿着汉末抒情小赋的创作道路,而题材更加广泛,抒情、咏物、感事、饮宴、游猎无所不至。 《观沧海》是建安十二年(207)九月曹操北征乌桓,消灭了袁绍残留部队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这首四言诗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划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是建安时代描写自然景物的名篇,也是我国古典写景诗中出现较早的名作之一。
7、举例分析《观沧海》中景物描写的层次。
答:《观沧海》这首诗,从字面看,海水、山岛、草木、秋风,乃至日月星汉,全是眼前景物,这样纯写自然景物的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曹操以前似还不曾有过。它不但通篇写景,而且独具一格,堪称中国山水诗的最早佳作,特别受到文学史家的厚爱。这首诗写秋天的大海,能够一洗悲秋的感伤情调,写得沉雄健爽,气象壮阔,这与曹操的气度、品格乃至美学情趣都是紧密相关的。 在这首诗中,景和情是紧密结合着的。作者通过写沧海,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但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把它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寓情于景中,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水何”六句虽然是在描绘生气勃勃的大海风光,实际上在歌颂祖国壮丽的山河,透露出作者热爱祖国的感情。目睹祖国山河壮丽的景色,更加激起了诗人要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于是借助丰富的想象,来充分表达这种愿望。作者以沧海自比,
通过写大海吞吐宇宙的气势,来表现诗人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感情奔放,却很含蓄。“日月”四句是写景的高潮,也是作者感情发展的高潮。宋人敖陶孙说曹诗“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观沧海》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这与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是一致的,真是使人读其诗如见其人。 8、以《归园田居》(其一)为例,说明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点
答:陶渊明诗歌很好地体现情景理结合的特点。首先,在诗中(《归园田居》、《饮酒》等)描写了优美的田园风光,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等,在描写中表达了作者的心态的宁静或欣喜之情,自己的精神与大自然浑然契合的状态,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并且情景交融;其次,作者在这些描写抒发中有一个总的指向,即表达了作者摆脱官场束缚之后的感受或领悟的人生真谛,如“久在樊笼中,复得返自然”,“问君能何尔,心远地自偏”等;第三,诗中的理反过又为情和景的抒发定下一个基调,如“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表明农村清新优美反衬官场的腐臭。因此情、景、理三者融为一体,相得益彰。陶渊明的诗歌作品具有情、景、理统一的特色。 9、陶渊明《饮酒》(其五)是怎样体现情景理结合的特点的? 答:《饮酒》开头四句,以具体的生活体验,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揭示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很有理趣的生活现象――“心远
地自偏”。“采菊”四句,即由“心远地自偏”生出,言东篱采菊,在无意中偶然得见南山,于是目注心摇,又为南山傍晚时出现的绚丽景色所吸引。结庐人境,而采菊东篱;身在东篱,而又神驰南山,全篇主旨总在显示“心远”二字。最后两句所说的“真意”在此,“忘言”亦在此。所谓“真意”,其实就是这种“心运”所带来的任真自得的生活意趣;所谓“忘言”,就是在陶渊明看来,世间总有那么一些趋炎附势,同流合污的人是无法体验到这种生活理趣的! 10、通过《归园田居其一》和《饮酒其五》分析陶渊明诗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 答:陶诗大都是抒情的,诗人的感情像一股山泉一样渗透在景物的描写中,如他作品中的青山、秋菊、孤云、归鸟这些景物都体现了陶渊明自身的性格,通过他们来表现自己孤高坚贞的品格和爱好自由的感情。
从诗歌的渊源关系来看,陶诗有继承正始文学中阮籍的一面,这主要体现在其诗作多抒发内心深处的情感,表现对人生的探索,使用哲学观照的方式,从而在诗歌中表现出哲理的倾向。 另一方面,陶诗也明显受到玄言诗的影响,主要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阮籍在自然的永恒与人生的短暂中感到强大的压力;东晋的玄言诗,则转变为人对自然的体悟与追求,而到陶诗,又更明确地提出归化自然的观念,人与自然统一和谐的意识成为构成陶诗独特意境的决定性因素。这也使陶诗具有了哲学性,但这种哲理是通过艺术形象而不是抽象的语言来表现的,这与玄言诗的枯燥无味有根本的不同。
同时,和平淡与纯美的统一的特点。 五、鉴赏题
仔细阅读所提供的诗作,并写出一篇不少于300字的鉴赏文章。题目自拟,角度自选。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之一,这是一首著名的田园诗,这是一首叙事诗,是作者辞官回乡后的次年写下的。 作者在晋安帝义熙元年,主动辞去只做了83天的彭泽县令,决意退隐田园,从此不再出仕。次年写了《归园田居》组诗五首,描写自己离开官场时的愉快心情,赞美躬耕生活和田园风光。本诗是《归园田居》组诗第一首,叙述弃官归田的原因、归田之后的村居生活、重返自然的愉快心情。
开头四句是诗人弃官归田之时对自己的志趣与仕宦生活的反思,也是对自己弃官归田原因的交代。诗的开篇说,年轻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格,生来就喜爱大自然的风物。“误落尘网中”,很有些自责追悔的意味。以“尘网”比官场,见出诗人对污浊官场的鄙夷和厌恶。
“羁鸟”、“池鱼”都是失去自由的动物,陶渊明用来自喻,表明他正像鸟恋归林、鱼思故渊一样地思恋美好的大自然,回到自然,也即重获自由。那么生计如何维持呢?“开荒南野际”就可以弥补以前的过失,得以“守拙归园田”了。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是说世俗的阿谀奉承诗人一样
也没有学会,反而喜欢宁静、淳朴的田园生活,因为他觉得自己的本性是与大自然相通的。这里写的是诗人向来的志趣,也表明他后来的出仕本非本愿。“适俗韵”,是指逢迎世俗的本性与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本领。“丘山”则代表远离官场仕途的田园山林。“适俗韵”前缀加“少无”,“丘山”前饰以“本爱”,表现出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是对自己仕宦生活的追悔。说自己进入污浊而又拘束的官场,是“误落”,表明自己是因一时迷了心窍,才不经意间糊里糊涂入仕的,内中有几多懊悔与感慨。说自己离开故园山林入仕竟然那么长时间,真是不可思议。这里面包含了对故园山林的几多眷恋。“三十年”应是“十三年”,指作者出仕为江州祭酒到辞官之后写此诗的这段时间。
接下来描述恬淡自然、清静安谧的田园风光。虽然陶渊明从小生活在庐山脚下,这里的丘山、村落原本十分熟悉,但这次是挣脱官场羁绊,从樊笼尘网中永远回到自由天地,所以有一种特殊的喜悦之情和清新之感。他后顾前瞻,远眺近观,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落、炊烟,以至深巷狗吠、桑颠鸡鸣、无不是田园实景,又无一不构成诗人胸中的真趣。 “暖暖”,远景模糊;“依依”,轻烟袅袅。在这冲淡静谧之中,加几声鸡鸣狗吠,越发点染出乡居生活的宁静幽闲。
结尾四句由写景而写心,“虚室”与“户庭”对应,既指空闲寂静的居室,又指诗人悠然常闲的心境。结尾两句“久在樊笼里,复
得返自然”回应了诗的开头。这里显示的人格,即非别墅隐士,又非田野农夫。罢官归隐的士大夫有优越的物质生活,锄禾田间的农夫缺乏陶渊明的精神生活,所以陶渊明是真正能领略自然之趣、真正能从躬耕劳作中获得心灵安适的诗人和哲人。 “返自然”是这首诗的中心题旨。它是诗人人生理想,也是这组田园诗的主旋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