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循环日记:个性化习作教学尝试

2020-10-07 来源:好走旅游网
言}试周刊2012年第20期 循环日记:个性化习作教学尝试 程家珍 (黄山市屯溪现代实验学校,安徽黄山 245000)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 自己的意思。能根据13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 作”。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与积 极性.并要在教学中渗透写作方法,以便更好地完成习作教学 的任务。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而课标要求课内习作每学年16 次左右,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每学期的8篇作文, 远不能达到训练学生习作的能力,更别说提高写作水平了。 在十几年的语文教学中,我一直十分重视习作教学,除了 精心指导每一单元的习作以外,还要求学生写日记或小练 笔。可是我发现,单元习作中的命题作文很难激起学生的写 作动力和写作热情,日记和练笔学生又往往是应付了事,而 为了批改作文.我总是忙得焦头烂额且心理压力特别大。尽 管我花了很大力气,但收效不大,学生写得累,我也批得苦, 提作文,师生都有恐惧的心理。我在近期的大循环(一年级 至六年级)中,针对这一问题,从2005年起(二年级下学期),就 尝试着指导学生写“循环日记”,努力寻求一种个性化习作教 学新方法。 营造氛围。科学分组。 “循环日记”与一般意义的日记有相同之处,即同为日记, 在题材内容、表现方式方法、篇幅长短等要求上比较宽松。灵 活多样.易于学生自由发挥。不同之处就在于“循环”二字:即 把全班同学根据性别、写作能力等分成每5人一个小组。每个 小组共用一个作文本,按天“值日”,循环写作。日记一般是写 给自己看的,而“循环日记”不仅自己看,而且要老师批阅,同 学评价。 一一扉页上写上了本组的口号,如:“作文快乐岛,快乐你我他”, 组一组,力争第一”,“让我们紫露凝香组发出沁人l的香气 吧!”……还没开始写作,同学们都跃跃欲试了。 “一3.提出写作要求 一各组内组员依次轮流写作,每天一篇,内容、体裁不限。后 名同学要先做读者,再做作者。 二、适当要求,循序渐进。 1.自由发挥.自主选材。 一开始,为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循环日记一般让 学生自主选材练写,但有一个基本要求,那就是记近期最好是 当天的所见、所闻、所感;不记假话空话,不记流水账,把内容 写具体,哪怕是一个片段,三言两语,也要写清楚,写明白。 2.针对问题.规定范围。 、1.划分循环日记小组。 全班同学分成每5人~个小组,明确组长及组员顺序,可 定期调整。 2.设立循环日记本。 每组一个日记本,在组长带领下给自己组的日记本起一 个有意义的名字,如“作文快乐岛”、“作文大本营”、“童年笑声 串串”、“成长的足迹”、“快乐童年组”、“紫露凝香组”等。除 了起名字,各个小组还把封面装饰得各有特色,有的小组还在 一除了自主选题,也针对学生日记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提供 写作素材或规定写作范围。提出适当要求进行练写。“语句不 连贯”是三、四年级的学生经常存在的毛病。究其原因,是由于 学生不会按顺序观察。于是,我便安排了一系列训练:观察动 物——局部到整体:观察植物——由总体到部分;观察景 物——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或按游览顺序.等等。顺序清楚 了.语句自然就连贯多了。 “内容空洞”是令老师头疼的又一个问题。为了解决这一 问题。我鼓励学生在“循环日记”本上写“同题日记”。即在看了 前面同学的日记以后,也写一篇同样题目的日记。前面同学的 优点可以借鉴。但要比前面同学写得更具体、更生动。好多作 文有困难的学生就是从这儿找到了写好作文的信心,再也不 觉得写好作文是好学生的“专利”。 3.讲究技巧.精益求精 学生敢放开写了。便要引导学生适当掌握一些写作文的 技巧。 模仿课文进行仿写。仿写可以仿思路、仿方法、仿语言的 表达形式。如教完《雅鲁藏布大峡谷》,就让学生用上文中的好 词好句,仿写家乡的一处美景;教完《山中杂记》,就让学生学 习冰心的写作方法,写《我喜欢的一个小动物》;教完《我喜 有学生的作品发表,老师就在班上大力宣扬。通过这些做法, 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也 乐此不疲地积极参与。写作对孩子们来说.不再是一件苦差 事,而成为他们享受快乐的过程。 此外,好的作文是很难一次成功的。学生的能力提高也是 循序渐进的,教师绝不能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应注重对学生 作文的批改、评价.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注意进行 激励性评价。批改过程中把学生作文中的优美词句画出来注 上批语,让学生进行互相学习,学生见到老师激励性的评语, 处,没有尊卑,教与学成了朋友式的交流讨论。语文课堂.气氛 活跃,学生民主,管理自治。我不经意中听到有学生说,我们都 喜欢上语文课。这时,我才真正体会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深 刻内涵。 情感具有的超强感染力,不但可以提高课堂上学生的学 习情绪。而且是学生智力、想象力的催化剂。所以说,教师的情 感不断地感染着学生,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让学生真正进入 写作意境,品尝做人、作文的乐趣。 五、展示写作成果。让孩子们感受成功的喜悦。 巨大的成就感可以使孩子们增加前进的动力。语文教师 要创造让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共同分享他们的成果.使他们 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例如在教室的墙壁上开设一块“作文园 地”.让孩子们的习作都有机会在园地中展示,满足小学生自 我表现的心理。把每一位学生一年一年积累的充满感情的作 文搜集整理。凡是作文上批有“优秀”“良好”字样的及进步较 大的作文,都选编在自己班里的《优秀作文集》上,让学生作为 本读物传阅。并让精通电脑的学生把作文集上传到班级的 网页上,以供学生们在课外随时查阅。对于那些优秀文章,鼓 励他们向报纸杂志投稿,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征文比赛,一旦 一精神备受鼓舞,写作兴趣就更浓了,写起来就会更努力。在批 改作文时,要尽量提高自己的效率,争对学生写作的实际情 况,灵活运用作文评价与批改的方式、方法.让学生能及时从 写作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继 承和发扬传统教学中的精华.同时应该以新课标的先进理念 为指导,积极探索作文训练的新方法、新途径,克服当前作文 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努力开创作文教学的新局面。只要勇 于探索、勇于实践,就一定会探索出一条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 有效途径 57 2o12年第20期考试周刊 欢》,就让学生来说说你喜欢什么。“循环日记”为学生的仿写 训练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力求日记有亮点。学生学了那么多文质兼美的课文, 课外又写了那么多摘抄,可是很难见这些好词佳句在学生的 日记本上“开花”。于是,我实行加“亮点”分的办法。如果谁能 在日记中比较恰当地用上课堂上所学的名言警句、课文中或 课外摘抄的好词佳句,每一处都可以加10分的“亮点分”。这一 招果然奏效,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把自己头脑中积累的“宝藏” 展示在日记中。一开始简直是鱼龙混杂,让人啼笑皆非,可不 长时间以后,就逐渐走上正轨了。现在,只要是课文中学过的 好词佳句.不用一两天,就会在学生的日记中出现。同时,我还 鼓励学生在El记中正确运用诗句、歌词、谚语、俗语、日常生活 中各种人物的语言……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越来越强了。 灵。有了生活,有了真情实感,写作时,再也不用皱着眉头冥思 苦想,他们总有那么多的新鲜事要述说,总有那么多的小秘密 要倾诉,写起来文思泉涌,真情在笔端自然流露出来。真正地 达到“吾手写吾心”。况且.每人每周只写一次.大大减轻了学 生的作业负担。多年来,大家仍然保持着强烈的写作欲望。更 难能可贵的是不少学生由此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把写 作当成一种需要,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表现生活成了一种自 觉意识。经过多年的实践,孩子们的作文水平明显地提高了: 从无话可说到下笔有神,从语句不通到言辞优美。从千篇一律 到个性焕发,一些学生甚至萌发了写小说的念头。 到六年级时,我把孩子们写的200多本循环日记本编上号 发给他们,并要求整理出自己的日记,并自拟题目,自己或请 家长题上序言、编上目录、后记等。他们看到自己或幼稚或精 三、批阅交流。及时反馈。 评价的方法是多样的。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习作水平, 我先后采取了以下几种评价方法。 1.注重童真童趣。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原来,一篇单元习作批改下来,往往要用上一两周的时 间。时间长,不能及时反馈,当然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现 在.由于是循环日记,因此虽然班级有四十五人,实际每天只 有几个人在写。每天抽出一到两节课的时间,便可以把这十几 本作文批改一遍。在批改“循环日记”时,我注意到学生写出了 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孩子们是以自己的视角在观察事物、发 现问题、表达情感的,我在评价时,把重点放在“童真童趣”上, 多发现他们情感和态度的闪光点,哪怕只有一句话,我也给予 肯定和鼓励。学生的行文格式是否规范、语言方面是否有缺 陷,只作渗透性、点拨式的指导。如唐润杰的《最后一个桔子》, 我给他的批语是:“你真是个有心的孩子,能用慧眼发现生活 中的母爱所在。”朱睿的《游海动物园》,我的批语是:“读着你 的作文,老师也跟着你去动物园游览了一番。”高以诺写的《小 狗》,虽然语句有些不通顺,但是却饱含真情,我满含激情地给 她打了个批语:“以诺,老师为你叫好!虽然这篇作文还不是最 好的.但老师知道你是用心在写!老师相信,只要你努力,一定 会写出好作文。”这样的批改方式,给学生创造了自由开放的 空间.不急于拔高,对他们来说是一个积累体验、领悟的过程, 自信心也增强了。 写的日记多了.掌握的语言技巧也就多了,那种看似不成 文的作品自然也就能得以提升。每次批阅,对于记叙清楚、语 句连贯的日记,只要日记中有一句生动精彩的句子,我就会在 句子下做上记号。每次上语文课,我都会抽出几分钟时间和学 生一起欣赏佳作和佳句。小作者自己上台,声情并茂地朗读自 己的作品.我常说:“好的文章还要朗读好!”学生读着自己的 文章,更是卖力。有许多对作文“望而却步”的学生从这儿找到 了自信——原来我也能写好作文。 2.学生互评与老师批阅相结合,引导学生享受写作的乐趣。 到了五、六年级,学生的习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同时,欣 赏水平和评价能力也有了很大长进。这时,当天晚上写循环日 记的同学在写日记之前不光要当读者,还要当“小老师”,划出 日记中的好词佳句,写出评语。每隔两周,我们便上一次“心得 交流课”或“佳作欣赏课”,同学们畅谈自己写日记的收获,朗 读自己的佳作,然后选特别好的向报刊和杂志投稿。 我班的三十几篇发表的习作,均是在循环日记中脱颖而 出的。那种成就感、自豪感更提高了写好作文的积极性。在一 组的日记本用完之时就是一轮比赛结束之时,大家统计着各 个小组的总分,最高分的小组就是冠军组.不仅有奖品(我早 早的准备好的练习本、橡皮、钢笔之类),每位同学还要上台发 表获奖感言,并把写好习作的经验传授给大家。此时,从孩子 嘴里说出的“写作法宝、写作秘密”比老师的话有效得多。“数 子千过.不如奖子一长”.看着获奖孩子们脸上洋溢着笑容,我 庆幸自己让又一批的孩子喜欢上了写作。 四、辛勤耕耘、收获颇丰 1.关注生活.抒写真情。 “循环日记”比起作文规矩少,学生可以尽情发挥。没有了 顾虑.他们就可以轻松地审视身边的人和事,审视自己的心 彩或懵懂或成长的日记,被程老师当宝贝似的珍藏着惊喜不 已。在假期里,孩子们整理的日记诞生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本 书“出版”了。吴雨清的《栀子花开》、蒋雨桐的《桐言童语》、吴 大森的《清风晨露》、黄畅的《我的成长足迹》、邹扬的《心语集》 等习作集应运而生,家长与孩子们都对这个不知不觉地成长 过程惊讶着——原来我们也能把作文写好,我们也能出书。 2.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分小组写“循环日记”。由于小组内五个同学的知识水平 不一样,他们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学生的日记每一天都 要和老师、同学见面,接受老师、同学的点评,且老师、同学的 点评又能很快地反馈给作者,是有“读者”的日记,既能较好地 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和“发表欲”,同时又就增加了小作者的 压力。这样,每一个轮到的学生都会竭尽全力去写,去改,力争 写出最高水平。写作中,不断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 足,习作能力也不断提高。 3.减轻压力,提高时效。 “循环日记”减轻了老师批改作文的心理压力,提高了批 改作文的时效性.还有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教育学生。 以往,一篇单元习作写完,看着厚厚的一摞作文本,就仿佛在 心头压上了一块大石头。批阅时,写得通顺、连贯的还可以,遇 上错字连篇、前言不搭后语的,瞅半天也不知写什么批语,真 是“无言以对”。现在批阅循环日记,我都激情满怀,因为学生 日记的内容是鲜活的,语言是富有童趣的。看着看着,我常忍 不住笑起来。甚至还迫不及待地与同事们共同欣赏。给日记写 批语.我再也不用绞尽脑汁,更不会千篇一律。读着日记,我的 批语便往往情不自禁地“涌”出来,有时一篇批语我会写上大 半页纸,甚至比学生的日记还长,但我不觉得累,因为,我这是 在和心灵对话,在“吾手写吾心”。 4.倾情交流.辅助管理。 通过循环日记,我可以“听”到学生很多心里话,还能发现 班级同学们之间的许多事情。有一次,叶梁同学在日记里愤 怒地写了在午餐时与同桌说话,而被好朋友值日班长侯欣辰 记下了他的名字.让他感受到“好朋友怎么能这样呢?”甚至决 定再也不理他了。看到这样的日记,我决定我在班级上开展了 “什么是朋友的辩论会”.因此我意识到六年级的孩子在生理、 心理上都发生着巨大变化.他们需要老师的正确指导与帮助。 通过辩论会.他们知道“只有朋友才会真诚地指出你的缺点”、 “朋友才是真正的财富”、“当朋友伤害你时,你要把它记在沙 滩上,让风抹去它;当朋友帮助你时,要把它镌刻在石头上, 永远记住它!”也因这次辩论会,不仅诞生了许多好日记,而 且同学们也获得了真诚的友谊,使“作文教学与班级管理获 得双赢”。 从夹杂着拼音,甚至只有三五句话的循环日记,到如今扬 扬洒洒上千字的真情日记,从二年级到六年级的这八九个学 期中,我坚持着“循环日记”的教学。因为坚持使学生养成了随 时随地观察生活的习惯,使自己的眼睛和大脑不断敏锐起来, 还学会了怎样与人相处。可以说,“循环日记”架设了一个师 生、生生沟通的良好平台,也使学生健步踏入了一个“生活一 写作一生活”的良性循环轨道.让学生轻松习作并获得写作的 乐趣.感受到生活的无穷魅力.也让教师的习作教学有了个性 化的探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