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原创】中秋月饼圆又甜-------《走进中秋》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2024-03-11 来源:好走旅游网
【原创】中秋月饼圆又甜-------《走进中秋》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中秋月饼圆又甜

-------《走进中秋》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一、案例陈述

(一)活动背景 1、内容分析

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家家庆团圆,孩子们倍感快乐,对他们的影响很大。虽然年年都过中秋节,但是孩子们对这个节日了解得并不深。开学初,正值中秋节来临,因此,我们五年级便选择了“中秋节”这一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从而了解中秋节的由来、习俗 、有关的诗歌以及月饼的相关知识,希望通过中秋节的各种活动让孩子们了解民族的传统节日并体验社会生活。

2、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喜欢综合实践活动,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他们对周围事物充满了好奇,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主题,上网、上图书馆收集资料。但是在策划活动,写出简单的计划、总结、研究报告上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活动过程中,能够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出于一些安全方面的考虑,对于一些需要离开校

园的社区调查活动需家长带队。

(二)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中秋节的由来、习俗、诗词以及月饼的相关知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自己的能力提供足够空间。并通过展示、朗读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3、情感目标: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走进中国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感。

(三)活动年级:五年级 (四)活动时间:五周(10课时)

(五)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 活动的准备

1、提出问题 师谈话导入:“同学们,再过两个周就是中秋节了。关于中秋节,你想知道些什么?”在综合实践活动的第一节课上我便开门见山。 台下立刻小手如林。 “老师,我想知道中秋节的来历?” “老师,我想知道为什么中秋节要吃月饼?” “老师,我想知道一些关于中秋节的传说。” “老师,我想知道一些关于中秋节的古诗。” “老师,我想知道月饼到底是怎样做出来的?我还想自己动手做一做。” ……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2、确定主题,分组制定活动计划 ① 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找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先将问题归纳汇总,再对某一个或某些问题感兴趣的学生分成小组,民主选出组长。 ② 组长负责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讨论活动方案。 ③ 班内交流活动方案。 在老师的指导下,各组制定了活动方案。 要研究的问题 怎样研究 研究的成果 1、 将收集到的资人员的分工 1、 问老师、问父母。 中秋的来历和传说 2、查阅图书或上网查找。 料分类,集成小册子《话中秋》。 (略) 2、办《话中秋》手抄报。 1、到商店去调查统计; 月饼的种类和制作 2、去食品厂或询问他人,了解制作月饼的原料。 开一个月饼品尝会。 (略) 3、学习制作月饼。 1、查资料。 2、收集有关图片或实中秋习俗 物; 3、向老人,询问,调查家乡中秋习俗, 1、查阅图书或上网查诗集成《中秋诗文赏中秋颂 文; 2、自由创作。 制作《中秋习俗》图文集。 (略) 读》小册子。 (略) (设计意图:活动研究的问题,研究方法、研究的成果、小组人员的分工均由学生自己来讨论决定,而不是由教师来代替,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无论干什么事都要有一定的计划性,防止活动的盲目性。) (学生收集的部分资料详见附件1) 第二阶段:活动的实施 1、组长组织,自主实践 由于学校教师资源的限制,不能在课上亲自带领学生去实践,所以,只能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双休日,小组自己组织活动,并要求每个学生跟家长讲解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 2、汇报交流,教师指导 在学生自主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老师利用课上时间,根据小组分工,先小组内交流,然后教师组织各小组班内交流,汇报本组实践活动的进展情况,活动做法,取得的成绩;活动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不能解决等。通过汇报,同学之间互相出主意想办法,教师不失时机地加以指导。 (设计意图: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是很正常的,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但教师不能直接告诉孩子怎样做,而是引导启发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困难。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的意识和能力) 3、小组讨论汇报下一步活动的打算 (1)探究“中秋的来历和传说”小组:我们想按照同学们教给我们的方法,到书店继续查阅“关于中秋的故事”。我们还打算办一期中秋的海报…… (2)探究“月饼的种类和制作”小组:我们在此次调查中,发现许多人并不喜欢吃月饼,打算在班里进行一次调查,继续探讨这一新的问题。

(学生的调查表及分析材料详见附件2)

……

师:各小组兴致勃勃地汇报着下一步的打算。可见同学们的活动热情非常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汇报下一步活动的打算,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活动热情,保持学生的活动兴趣。使下一步活动得以延续,保持活动过程的持续性。)

师:下一节课我们继续交流。 第三阶段交流成果,活动反思阶段

我们准备在中秋前夕,课上展示交流活动成果,我相信:

(1)一本本精致的小册子,一张张图文并茂的手抄报会展现在同学们面前; (2)一块块各式各样各种种类的月饼会摆在同学们的桌上供大家品尝;

(3)一首首《颂中秋》的诗歌,会在教室里回荡。 (4)一幅幅中秋海报,会使同学们大开眼界; (5)一篇篇实践活动的感受,会给同学们以启迪;

……

(活动成果详见附件3)

(通过活动总结交流活动成果,使孩子们在反思自己的活动过程,品尝着活动中的酸甜苦辣的同时,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同时培养孩子们自我反思的能力。)

第四阶段 活动评价阶段

1、综合评议活动的实施情况,评选各类先进个人。反思活动的得与失,提出改进意见,完善活动资料。实行反思性评价;实行多元评价;实行过程评价。

(具体评价方案详见附件4)

2、把授奖权交给每个学生,在他们讨论和评议中产生获奖者。颁发“最佳合作小组”、“优秀组织奖”、“最佳摄影员”、“最佳采访员”、“最佳记录员”、“最佳资料整理员”等。(评价结果详见附件5)

3、教师小结:本次活动同学们开展得有声有色,每一个成员都积极参与,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无论是绘画还是手抄报,无论是书法还是照片,都向我们展示了个人的丰采,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小组成员的合作、探究精神,在同学们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的同时,大家是不是也畅想未来:那圆圆的月亮有我们中国

美丽的传说,大家是不是更想着漫步月球呢?老师期待着同学们能拥有一双慧眼,能由中秋圆月而有新的发现----漫步月球。

总之,无论是活动主题的选择,活动方案的策划或设计,实施,反思及评价的全过程都让学生亲身经历,为了保持活动的连续性,教师在各个环节的指导要到位,还要得到家长的支持,保持或增强活动的兴趣。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经验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案例研究

(一)生本---极大地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愿望

生本教育是指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体系,是完全依靠学生、高度重视学生,并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性和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能充分保持儿童天性的教学模式。此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

很容易引出学生自己想探究的问题,极大地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愿望。 尽管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不是想研究什么就可以研究什么,想怎么研究就可以怎样研究,但比起学科课程来讲,综合实践活动没有规定的必学内容,它的设计和实施是基于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在老师的指导下去研究去探索,这样就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正如一位老师所说:“综合实践活动课之所以在短时间内取得了这么理想的效果,主要是由于这种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他们的主动性,从而使他们用顽强的毅力战胜了活动过程

中的各种困难,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用多种形式展示自己的成果。学生分小组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以手抄报、小报、照片、录象等各种形式展示,充分展示了学生的收获和才华,同时给孩子提供了

一个锻炼的机会和舞台,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合作---全面提供学生发挥潜能的平台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出小组合作是实施该课程的基本形式,在活动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是上好实践活动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让学生“学会合作”的基础。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小组成员都分配具体的工作,使其担任一个具体的角色,如:小组长、记录员、汇报人等。一定时间后,还可角色互换,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体验、锻炼和提高,这样分工合作也有利于学生建立责任心,增强合作意识,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心理品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之间必须相互了解、彼此信任,经常进行交流,

互相帮助和支持,还需要友善地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同学之间建设起一种融洽、友爱的亲密伙伴关系。

整个活动中,学生要与售货员、家长、同学交往,我们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应变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锻炼。

综合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但给学生提供了交流和发挥潜能的平台,而且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之间的交往能力,同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增长了学生的智慧。

(三)探究----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为学生打开一个开放的时空,在这个时空里学生不仅能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初步掌

握了一种新的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

如:在此次调查中,很多有心的孩子发现许多人并不喜欢吃月饼,于是,我

建议他们在班里进行一次调查,继续探讨这一新的问题。

随着活动的开展,会不断产生新的问题把活动引向深入,或产生新的想法,把课题拓宽,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生成性的集中体现,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学习体验和经验的获得不仅对于学科课程的学习会有很大的

促进作用,而且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也会有深远的影响。

(四)收获----充分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通过上网、看书、询问等多种方法,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同时又善于发现新的问题,尝试解决,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探究的愿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调查中,孩子们难免遇到困难,如何解决,引导孩

子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要善于观察,多看、多记、多问。

参与是快乐,实践是收获,孩子们在参与实践中走得更紧,更会合作了,手也更巧了,同时,他们还不怕失败,发现问题后,他们还积极寻找原因,重新再

来,锻炼了坚强的意志品质,逐渐学会做事。

展示活动中,学生想方设法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将自己的实践活动的结果展示出来,既锻炼了自己的胆量,培养了自信心,又学习了如何用多种方式表达自

己的收获,锻炼了综合能力。

(五)思考---如何保持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1、在活动中虽说收获不少,但是也有一些失误:如:小组活动中有的同学不听从统一安排;在调查的过程中,材料没有准备充分;在处理收集的资料时,

没有给予学生必要的说明等。这都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完善、及时总

结、有效整改,使自己在活动中逐渐成长起来。 2、展示课形式还不够活泼。一部分同学发言的声音较小,不够大方,应注

意给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引导他们再大方些。

3、在活动中,五年级的学生平时对电脑的利用较少,操作比较困难,而且网上的介绍对中秋的起源说法很多,学生的归纳能力、理解能力还不是很强,造

成无从下手,不解其意,应在今后加以引导。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向师生提出了新的挑战,尤其是对我们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真正服务于

学生,真正成为学生喜欢上的课程。

三、附件

附件1:学生收集的部分资料 附件2:学生的调查表及分析材料

附件3:活动成果

附件4:综合实践活动课评价方案

附件5:评价结果

附件1:学生收集的部分资料:

附件1-1:中秋简介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与春节、端午、清明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直至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则始于宋朝。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是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也叫“仲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节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

是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中秋节从2008年起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

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由来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

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

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人赋予月亮许多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世界描绘了一幅幅斑驳陆离的胜景。自汉至唐,墨客骚人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至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

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

中秋节成为一年之中的重大节日,又与科举考试有着极其微妙的关系,在我国封建社会,开科取士,一直是统治者十分重视的一件大事。而三年一次的秋闱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里举行。胜景与激情结合在一起,人们便将应试高中者,誉为月中折桂之人。每到中秋,必须进行隆重庆贺,成为全社会人民的重要

风俗,经朝历代,盛行不衰,中秋节逐渐成为我国汉族三大节日(春节、端午、中秋)之一。

中秋传说

嫦娥奔月 吴刚伐桂 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各地月饼的传说

月饼象征团圆,是中秋祭月和拜土地公的必备祭品。而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是由元朝末年流传下来

的。

元朝末年,汉人打算起来反抗蒙古人的统治,却苦于无从传递消息。后来刘伯温想出一条计策,到处散布流言,说有冬瘟流行,除非家家户户都在中秋节买月饼来吃,才能避免。人们买了月饼回到家中,发觉里面藏着纸条,上面写着:“中秋夜,杀鞑子,迎义军!” 于是众人纷纷起义反抗统治者,中秋节吃月饼

的习俗就是这样留下来的。

无锡人中秋早晨一般都吃红烧玫瑰糖芋头,据说也与此有关。相传蒙古灭宋之后,民族压迫深重,汉人时刻都想反抗。有一年,大家约好中秋之夜一齐动手。为了厌胜,人们要吃红烧芋头,象征“鞑子”人头

落地,这就是现在中秋节吃糖芋头的来历。

这个传说在潮汕各地则变异为:当时元朝统治者规定,每户潮人家都要住一个蒙古兵,受汉人供养,监视汉人的行动,并且只允许三家共用一把菜刀。老百姓恨极了,便趁着中秋节吃月饼的机会,把相约举事的纸条,放在月饼馅子里。潮人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因此每至中秋,则以芋头来祭奠祖

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广东各地有中秋节吃芋头的习俗,据说是纪念元末杀鞑子的历史故事。中秋节杀鞑子后,便以其头祭

月,后来改以芋头代替。至今广东人剥芋皮时仍称为“剥鬼皮”。

附件1-2:中秋习俗

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

影响到民间。 文人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

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中秋节习俗——吃月饼

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但中国地缘广大,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明初南京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筑朝月楼,皆供人赏月,而以游玩月桥者为最。人们在明月高悬时,结伴同登望月楼、游玩月桥,以共睹玉兔为乐。“玩月桥”在夫子庙秦淮河南,桥旁为名妓马湘兰宅第,这夜,士子聚集桥头笙箫弹唱,追忆牛渚玩月,对月赋诗,故称此桥为玩月桥。明亡后,渐渐衰落,后人有诗去:“风流南曲已烟销,剩得西风长板桥,却忆玉人桥上坐,月明相对教吹箫”。长板桥,即原先的玩月桥。近年来,南京夫子庙已重新修葺,恢复明清年间的一些亭阁,疏浚河道,待到中秋佳节时,就可结伴同来领略此地的玩月佳趣了。江苏省无锡县中秋夜要烧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有月宫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线香编成,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附件1-3:中秋诗词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水调歌头·中秋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我的思念是圆的 艾青

我的思念是圆的 我的思

念是圆的

八月中秋的月亮 西瓜,苹

果都是圆的

也是最亮最圆的 团聚的

人家是欢乐的

无论山多高,海多宽 骨肉被分割是

痛苦的

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它 思念亲人的

在这样的夜晚 望着

空中的明月

会想起什么? 谁能

把月饼咽下?

附件1-4:月饼大调查

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做法:略

附件2:学生的调查表及分析材料 1、调查月饼的种类及价格的小组设计的表格如下: 名称 价格 厂家 销量 1、通过调查,哪种月饼的销量最好?为什么? 2、活动后,你有哪些话要说? 2、分析:经过一周的调查,孩子们都有了自己的见解: “我在超市发现了价值2880元的月饼,问了一下,阿姨说买的人很少,我想一般老百姓大概是不会买的,可能有一些送礼的人会去买。” “买散装月饼的顾客主要是自己尝鲜,不讲究包装;买中高档月饼的顾客多是送人,包装太差拿不出手。”…… 这样的调查结果着实让老师吃惊,问一下学生,原来大都是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的,有的从报纸上摘抄的,有的从网上找的,有的是从报纸上看到的,看来家长的作用不容忽视,今后的实践活动还要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让家长也参与到我们的实践活动中来。 在此次调查中,很多有心的孩子发现许多人并不喜欢吃月饼,于是,我建议他们在班里进行一次调查,继续探讨这一新的问题。随着活动的开展,会不断产生新的问题把活动引向深入,或产生新的想法,把课题拓宽,这是综合实践活动

生成性的集中体现。

附件3:学生的活动成果

我们在中秋前夕,综合实践课上展示交流活动成果。

附件3-1:一本本精致的小册子,一张张图文并茂的手抄报展现在同学们面前;

附件3-2:月饼品尝会;

附件3-3:《颂中秋》的诗歌会:一首首《颂中秋》的诗歌,在教室里回荡。

附件3-4:一幅幅中秋海报,使同学们大开眼界;

附件3-5:一篇篇实践活动的感受,给同学们以启迪;

走进中秋综合实践活动感受

五(4)班 杨再来

本小组出去做月饼,我们首先来到事先约好的月饼店。可是意外的事发生了。店主说不做了。于是我们决定继续找下去,我们又走了两家店,都说不做了。于是我们继续想办法,这是大家一口同声的说:自己做!我们马上准备起来。我们买来了面粉.鸡蛋和白菜就去做月饼了。我们把面粉和成面团后,又烧了白菜和

鸡蛋作为馅,包在了面团里后,最后放入电饭堡中蒸。20分钟月饼终于出炉了!

许多人说难吃极了,却有人说太好吃了,大家笑得合不拢嘴。 我们经过了这次综合实践活动,知道了中秋节的来历,还体验了做月饼。这

次综合实践活动让我们收获很大!

走进中秋综合实践活动感受

五(4)班 孔令浩

在9月20日的下午,我们举行了“综合实践汇报课”,大家都拿出几个月

来的成果展示,在讲台上,同学们真乃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讲台上,一个个小组像流水一样汇报,有朗诵诗歌的,读月饼由来的,还有读月饼做法的。各式各样,五花八门,各不相同。内容都非常有趣有些小组还把自己做月饼的过程画下来...轮到我们小组了,我和一个组员大踏步地向台上走去,我想:大显身手的时候到啦那位组员为大家朗诵了诗词,那声音是多么好听。我读了由来,这篇由来和大家的都不一样。看到这些资料,我就想起前几日的一翻忙碌,“中秋节资料,问一下电脑老师呗!”于是,我就把整个网络翻了个底朝天,“收获不小嘛!”我高兴地说道,像古诗,就有:静夜思,关山月,古朗月行......月饼做法有1234567,由来也是许许多多。下一组就是样再来

小组了,她们还有录像呢。

最后,由我们的陈老师做出画龙点睛般的总结性的评论:这是你们自己组织的最好最顺利的一次,在这里,我可以看出,你们长大了。在这小小的评论中,

我们受益匪浅。

附件4:综合实践活动课评价方案

附件4-1:沙城一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评价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评价,是依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目标,遵照综合实践活动课评价原则,运用预定的标准和方法,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结构及其实施状况和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综合实践活动课评价作为一种课程评价,它包括课程的结构评价和实施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评价不能将课程的结构评价和实施评价割裂开来,应结合预定的标准和方法,进行全面评价,以形成评价目标和评价手段多样、评价方式灵活的评价体系。现结合教学工作实践,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评价

方案如下:

1、两份最佳作品:学生把自己在实践活动课中认为最好的作品交给老师,由教师针对其制作或设计的态度、效果进行评价。如果学生对自己的作品不满意,可以与教师协商,暂不记录成绩,学生在经过更充分的准备之后,可再次参加评

价。

2、一分钟演讲:用最后两节课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说一说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体会,重点围绕“我什么方面得到了提高?”“我在什么方面希望得到教师的帮助?”“我最喜欢参加哪方面的综合实践活动?”作口头陈述,教师对学

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参与的深度与广度做合理的评价。

3、评议表:在本学期教学内容结束后,对学生进行一次综合评价,以表格

的形式出现,考评学生的水平。

总之,无论是活动主题的选择,活动方案的策划或设计,实施,反思及评价的全过程都让学生亲身经历,为了保持活动的连续性,教师在各个环节的指导要到位,还要得到家长的支持,保持或增强活动的兴趣。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经验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

力。

附件4-2:沙城一小综合实践学科学生评价表

活动内容________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自评 小组家长师评 评 评 1、认真参加每一次活动。 2、努力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 3、做好资料积累和处理工作。 4、主动提出自己的设想。 参与 态度 、 5、乐于合作,能和同学交流,尊重他人 6、善于提问,乐于研究,勤于动手。 7、关心国家大事,有一定的责任心。 8、能对自己进行“反思”。 9、实事求是,尊重他人想法与成果。 10、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 获得 的 体验 学会 学习 能力 11、能用多种途径获取信息。 12、能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 13、有求知的好奇心、探索的欲望。 的 4、14、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主动发现问题,提 发展 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15、积极实践,发挥个性特长,施展才能。 收获与 反思 说明:评价结果分为A、B、C、D四个等级。A表示好;B表示较好;C表示

一般;D表示较差。

附件5:评价结果

“最佳合作小组”:杨再来小组 “优秀组织奖” :章冰深 “最佳摄影员”:项浙阳 “最佳采访员”:孔令浩 “最佳记录员”:项紫涵 “最佳资料整理员”:陈亦豪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