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县域文化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研究以陕西省延川县为例

2024-09-13 来源:好走旅游网
《论文天地I 县域文化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研究 陕西理工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陕西汉中723001 摘要:延川县旅游资源丰富,文化积淀深厚,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但旅游资源的潜力尚未完全挖掘出来。 为了有效开发该县文化旅游资源,提升该县旅游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本文提出了景点主题化、加强文 化资源的外化表现、整合民俗文化资源等、加大旅游产品的市场营销力度、开发与保护并重等对策。 关键词: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对策延川县 在旅游者需求的提高和旅游业竞争的 日益激烈、旅游者越来越注重精神享受与物 质满足的结合的大背景下,文化旅游已成为 旅游消费市场上的新动向,并有很大的发展 潜力。旅游业的发展必须对其文化内涵保持 高度关注,以文化来提升旅游品味l1】。如何实 现文化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已成为理论 界研究的热点嘲。县域是基础性旅游资源开 化;伏义河、伏母寨、伏寺里、黄河鞋岛,伏羲 化底蕴所彰显的无穷魅力。延川县是华夏文 先天太极生成八卦石等反映了伏羲女娲生 平圣迹与太极文化;禹居、临河古城、文州、 文状元李合,匈奴王赫连勃勃,起义领袖白 明鼻祖伏羲氏的故乡。由伏羲所开创的太极 文化在旅游区得到了从份体现,尤其是位于 伏义河畔的…S’型大转弯,被誉为黄河太极 阴阳八卦图,举世无双。我国是道、儒教发祥 地,以宗教文化为特色的旅游景区也较为普 铁余、王自用等反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 化;城文庙,东岳行宫,鸿古寺,眼岔寺,伏义 河庙,白浮屠寺等反映独具特色的宗教庙会 文化;古代的东方夷族、拓拔族,党项族、蒙 遍,但是像延川县博大精深的太极文化却仅 此一家,有着其他旅游景区(点)的不可替代 性。 发规划单元。因此,对县域文化旅游资源开 发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古族、回族、满族等的生活史反映了多种民 族交替发展的文化;剪纸,布堆画、面花、刺 绣、秧歌、道情、说书、婚丧,节日风情民俗等 反映出丰富多彩的民间原生态文化艺术;毛 泽东旧居,重要会址,革命文献,将帅回忆等 2.延川县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 问题 1.延川县文化旅游资源概况 延JiI县地处陕西省北部,延安市东北 部,东临黄河与山西省永和县隔河相望,北 与榆林市清涧县接壤,西北与子长县毗邻, 西接宝塔区,南靠延长县,位于东径109o 36 20,,一110。26 44”,北纬36。37 2-1旅游产品比较初级,缺乏品牌 延川县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主要依靠 政府投入,社会招商成效不大,致使旅游资 源开发资金相对短缺,严重制约该县旅游资 源的开发。加之旅游产业刚刚起步,旅游资 源深层次开发不够,旅游资源“初成产品、未 反映红色革命文化;如诗歌、散文、小说、戏 曲、美术绘画,理论研究等则又体现着蓬勃 发展的现代新文化。总之,延川县的文化渊 源深远,文化底蕴深厚,景观独具特色,具有 科学研究、文化探源、观光游览、旅游休闲度 假等多重功能。 延川县旅游资源也具有独特魅力。主要 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是自然景观的独特 性。黄河流经长达700多公里的晋陕大峡谷 时,由于地形变化,使河水跌宕起伏,奔腾咆 哮,呈现出波澜壮阔的一泻千里的宏伟气 势,是黄河中游景观最美的地段。延川县旅 15”一37。5 55 。全县东西长74.25kin,南 北宽51.5kin。延Ji『县境内行经黄河晋陕大峡 有精品”。旅游产品仍停留在观光层面上,缺 乏能使游客长时间驻留的、具有特色的、能 满足游客休闲度假的旅游产品,也没有各种 谷长达68kin的段落,河流水文景观、山岳景 观、谷地景观、森林景观、草地景观、天象景 观及气候环境融为一体,自然景观引人人 胜。同时,延川县以其丰富的文化资源彰显 着极大的魅力。截至目前,共发现文物景点 专项和专线产品。旅游产品文化层次较低, 资源文化内涵没有得到挖掘,产品内涵不 足,市场竞争力不强。主体产品单一,辅助产 品数量太少,尚未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 325处,其中古文化遗址140余处、古城寨 11处、古墓葬44处、碑刻101通。延川县还 体系。 2.2基础服务设施较差,影响旅游收入 旅游区离延安市约150km,离县城约 50kin,目前除了由县城至延水关有一段柏油 路外,到其它景点均为土路,道路狭窄、路面 是陕甘宁边区的组成部分,老一辈革命家再 次开展大量活动,留下了众多的革命文物。 上述文化资源反映了从古到今不同的文化 游区位于大峡谷中,除了拥有峡谷中所有的 景观特色外,两岸奇峰林立的山岗,满山葱 郁的植被、果树干行的美景,加之河水蜿蜒 曲折的变化,堪称人间胜景,不仅国内罕见, 内容。如黄河巨石女神、巨石脚印、巨石记号 文字等反映了史前文明时代的黄河巨石文 更是世界奇观。其次,是人文景观的深厚文 质量差,影响车速及景观;道路两旁无行道 RES0URCES/051 《论文天地l 蚕 从这里了解西部资源 从这里了解西部经济 052 数,道路景观太差;缺乏停车场等交通设 施。旅游区服务设施也不到位,各主要旅 景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延川I县各个旅游 景点是旅游资源链条上的一个环节,应扬 长避短开发,实现资源互补,共同塑造“黄 河文化”旅游形象,提升延川县黄河文化 旅游的吸引力和亲和力。 专题片、延川I黄河文化旅游网页、开展黄 河文化大型学术研讨会等多种手段扩大 影响力,全面提升黄河文化旅游的对外知 名度,扩大旅游客源市场。 3.4链接旅游节庆活动,整合民俗文 游景区景点还没有为游客提供吃、住、购 等的基础服务设施。旅游业的收入仍靠门 票、住宿等刚性收入,娱乐、购物、餐饮等 弹性收入较少,影响了旅游产业的经济效 益。 3.2加强文化资源的外化表现 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积淀,人们在旅游 活动中通过文化欣赏、文化交流获得精神 层面的满足。文化产品的魅力所在,是文 化资源 以旅游节庆为载体,通过对民俗文化 2.3旅游区的知名度比较小 旅游客源市场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 发展的前提条件,特别是随着旅游业的迅 猛发展,争夺客源、不断开拓客源市场已 经成为旅游市场竞争的焦点。延JII县由于 旅游区开发时间不长,加之宣传力度不 资源的挖掘和整合,实现对地域文化资源 的产品开发。链接当地的各旅游节庆活 动,易于文化资源系统的整合和群体覆盖 效应的产生,也极易产生良好的资源升值 回报。通过这些文化节庆活动的举办,不 化本身的独特“神韵”,它是文化资源的灵 魂,更是文化产品的“卖点”与引力所在。 因此,文化资源的产品开发必须“神”、 “形”兼备。通过资源“神”与“形”的传承与 仅可以给地方政府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 益,提高了地方知名度,也为地方产生出 巨大的经济效益,真正实现r文化资源产 品开发过程中的“双赢”目标。因此,延川I 足,在省内外的知名度还比较有限,游客 数量仅数百人,且以散客为主。游客又主 要以科考为主,没有形成良好的旅游客源 市场。 提升,来进一步展示文化资源的独特魅力 。如何将文化产品的神韵外化出来,使各 个文化层次的游客都能感受到、体会到, 并受到熏陶,是延川I县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建议对各阶段文化的 深厚底蕴,在表现方式、方法上需要多下 功夫,不能仅仅停留在观光层面 ,增加 县进行旅游节庆活动的整合开发,首先应 挖掘自身有特色的节庆活动,如举办红枣 文化艺术节、民间艺术文化艺术节等;其 次还町以考虑在某时段内开展旅游专题 3.延川县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策略 3-1景点主题化 主题化是当今文化旅游业的新潮流。 旅游产品的开放性、参与性和趣味性,做 到动静结合、传统与现代结合;景区历史 古迹的旅游开发,不能仅仅停留在文物保 项目,组织旅游节庆活动,旅游者在该时 段中可以选择参加一个或多个旅游节庆 主题化的实质是将文化揉入商业行为,是 文化与商业行为的巧妙结合 。针对旅游 活动。一方面不同景点可以互借客源,另 一目的地的形象定位,进行系列相关产品开 发,使旅游形象更加鲜明。延川文化旅游 资源可以按反映的文化特点选择不同的 文化主题。如乾坤湾、鞋岛、摩岩古寨、摩 护、古迹恢复的层次上,需要加强文化内 涵外化表现 ;同时要加强衍生产品的开 发,如各类纪念品、门票的设计等。 方面也可以增加游客在景区的逗留时 间,增加旅游总收入。 3.5开发与保护并重 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旅游资源的 开发必须与环境保护理念相结合,促进旅 游资源的保护与循环利用161。文化资源的 开发中尤其要注意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 3.3加大旅游产品的市场营销力度 对延川县黄河文化整体形象与整合 资源的包装重组,加强对外宣传的联合促 销力度。各旅游景点彼此加强联系,大力 开展整体促销活动,开拓旅游客源市场。 建议把广告、营业推广、包装、公共关系等 一岩石刻等景点着力以“史前文明”为主题 开发;东晋大夏王赫连勃勃疑冢、千年古 窑、汉代古城遗址、会峰奇寨、清水关古 渡、闯王台等景点以“历史人文景观”为主 题开发;文庙、东岳行宫、鸿门古寺、白浮 屠寺、云封寺等以“宗教庙会文化”为主题 开发;小程村等以“民间原生态文化艺 术”为主题开发,革命文物以“红色革命文 关系,因为文化资源一旦破坏,恢复的可 能性很小。在加快延川县文化旅游资源开 发的同时,要注重科学规划,并没立专门 机构和人员,以加强管理和保护上作,防 止开发的盲目性和人为的破坏。因此,旅 游业在开发的初始阶段,就必须充分认识 到旅游资源保护的重要性,促使旅游业走 切与黄河文化旅游有关的对外传播进 行统一策划、统筹操作.这样既有利于促 进区域旅游市场持续增长,又可以降低各 自的广告费用,产生更大的眼球效应。除 化”为主题开发,“现代新文化”等品牌,让 游客从远古文化一路走来,走入现代文 明,体会黄河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扩大 参考文献: 此之外,可以通过印制延JiI黄河文化旅游 和延川风景画册、制作延JII黄河文化旅游 可持续发展之路。 【1】肖朝霞.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刍议——以云南省腾冲县为例u】.沧桑,2011(2):44-48. 【2l孙青.张捷,史春云.文化旅游资源市场潜力评价模型研究【J】.特区经济,2007,(2):191—192. 【3l向丹.刘宇翔.旅游开发中的资源观与市场观【J】.科技信息,2006,(11):121—122. 【4】蔡云辉.文化资源的产品开发问题【』.全国商惰I经济理论研究),2007,(2):7—8—24. 【5】徐祖荣.杭州旅游资源整合研究L玎.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4(5):22—26. 【61王岩旅游产业中的循环经济理论【Jll财经界,2007,(1):15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