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戎博物馆日记
山戎文化陈列馆是中国国内第一座以古代少数民族文化命名的陈列馆,属社科类专题遗址博物馆,山戎是中国古代雄称燕北的一支较强大的游牧部族。山戎文化陈列馆位于北京延庆县靳家堡乡玉泉村东向阳的山坡上,属社科类专题遗址博物馆,1990年6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1985年8月至1987年12月,北京的文物工作者在延庆县境内发掘出玉皇庙、古城村、葫芦沟三处春秋战国之际的山戎墓葬五百余座,出土各类富有特色的山戎文物八千余件。这些遗迹和遗物,对于研究北京地区山戎的历史情况,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陈列馆按原状完整地保存了十座墓葬,其中大型酋长墓二座、中型部落成员墓五座、小型部落成员墓三座。皆以科学手段进行了全面揭示,并以原状保留。墓坑多为长方形竖穴式,有木质葬具;死者饰有铜丝弹簧耳环,颈下佩有玛瑙或石珠项链,面部盖着铜扣麻布覆面巾。墓中一名25岁男子,腰间佩带直刃匕首式青铜短剑和铜削刀,两耳饰以弹簧形黄金耳环。还有殉葬的马、牛、羊、狗等祭牲群。从中可以了解山戎文化的基本特征,了解山戎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联系与区别,了解到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配合陈列馆的复原陈列,馆外还辟有供模拟考古专用的墓穴,在已清理过的山戎族墓穴中,安放有人骨架和随葬器的复制品,供观众及考古爱好者\"发掘\"。
单层砖石结构的展厅为考古发掘现场的复原陈列,独具特色,在400平方米的大厅内黄土地面裸露,完整地排列着10座已发掘清理过的墓穴,其中有猷长大型墓2座,部落成员中型墓5座,部落成员小型墓3座。观众可以从原状陈列的墓穴中看到山戎民族独特
的覆面与殉牲习俗。墓坑头东脚西,土坑竖穴,有木棺,单人仰身直肢。棺头之上按地位高低分别有马、牛、狗等的头骨和肱骨部位作殉葬。男性猷长戴金耳环,颈佩金项圈,腰间左挂青铜短剑,右悬箭镞一囊。殉葬品中有山戎文化的各种代表性器物;各种直刃匕首式青铜短剑、青铜车马器、铜、青铜、刮刀及各种饰物;从中可以了解山戎文化的基本特征,了解山戎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联系与区别,了解到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正当许多的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为山戎人过早地消失而惋惜的时候,山戎墓葬群的发掘和山戎文化陈列馆的建立,使人们不由自主地庆幸和激动。北京地区春秋、战国之际的山戎文化遗存,主要集中发现于北部山区--延庆县八达岭以北的军都山一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