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FDI对产业集群影响的实证分析——以辽宁装备制造业为例

2023-09-27 来源:好走旅游网
20 s年第5期 s。i。 。。 d T。盏 毒。m。 R 。 h doi:10.3969/j.issn.1000—7695.2013.05.038 FDI对产业集群影响的实证分析 ——以辽宁装备制造业为例 李焱,黄庆波 116026) (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管理学院,辽宁大连摘要:利用集聚程度系数和FDI存量指标,结合辽宁省装备制造产业2000年~2010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 析,结果表明FDI对辽宁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辽宁装备制造业集群对FDI的拉动作用并 不明显,并据此提出推动辽宁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产业集群;FDI;装备制造业;集聚程度系数 中图分类号:17061.5;F263;F4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695(2013)05—0167—05 Empirical Analysis on Influence of FDI on Industry Cluster ——Based o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lusters in Liaoning LI Yan,HUANG Qingbo (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and Management,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Dalian 1 16026,China) Abstract:With the use of coefficient of cluster degree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combined with relevant data of e— quipment manufacturing clusters in Liaoning province from 2000 to 2010,the paper carries out an empirical analysis, which indicates that FDI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lusters in Lia— oning province.However,the pull effect of Liaoning machinery industry toward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s not obvious. Therefore,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lus— ters in Liaoning. Key words:industry cluster;FDI;equipment manufacturing;coefficient of cluster degree 随着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升和招商引资政策 的日益完善,特别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开放开发、沈 阳经济区、突破辽西北“三大”战略的实施,辽宁 省在吸引FDI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无论是引进 外资的水平,还是发展速度以及在全国的位次均得 到全面提升。特别是2010年,辽宁省实际利用外资 额高达207.5亿美元,同比增长34.36%,高出全国 23个百分点,跃居全国第二位。可以说,FDI已经 成为推动辽宁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十一五”期间,辽宁凭借良好的历史基础和独 特的区域背景,工业产业集群发展迅猛,全省产值 超100亿元的产业集群有45个,是“十五”期间的 3倍,已成为辽宁“十二五”发展的爆发点。这些 产业集群不但有力地推动了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还成为FDI和其他各类生产要素涌人的“洼地”,表 收稿日期:2012—12—07,修回日期:2013一O1—3O 现出了较为强劲的聚合力。因此,随着辽宁引入FDI 规模的不断扩大,系统地分析和总结FDI在辽宁工 业产业集群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探讨如 何利用FDI促进辽宁工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进 而推动辽宁产业集群的快速升级,显然极具理论价 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试图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从理 论层面分析FDI在产业集群产生和发展中所起作用 和影响,并以此基础上,利用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的 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期揭示FDI与辽宁装备 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并据此对辽 宁利用FDI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1 FDI对产业集群影响的文献综述 有关于FDI对产业集群影响的研究中,Grabher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科基金项目“辽宁沿海开放的战略重点与政策措施研究”(L11AJIJ006);“经济危机背景下建设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 中心的思路与对策研究”(L12BJLO16) 项目来源:大连海事大学创新团队项目(2012TD029) 168 李焱等:FDI对产业集群影响的实证分析——以辽宁装备制造业为例 (1993)¨ 认为一旦投资的政策环境改变,或更多有 优势的地区出现FDI立刻会转移,进而导致产业集 群的衰落,也就是说FDI具有流动性。Park& Markusen(1995) 主张外国投资企业尤其是跨国公 司必定在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中扮演领导者的角 色。Birkinshaw(2000) 指出外国投资在促成产业 集群的升级方面所起的作用,认为外国资本在推动 成熟产业集群的产生和发展方面的影响是积极的, 从短期看该影响是正面的,然而从中期和长期来看 的促进我国制造业的空间集聚。 从以上中外研究文献可看出,目前该研究呈现 如下特点:第一,国外的研究中大多偏向于实证研 究,在研究视角上侧重于对具体行业的分析。结合 这些研究成果我们发现FDI在不同地区对不同行业 集群发展的影响是不同的。第二,国内的研究虽然 有些也采用了实证研究的方法,但可能由于数据采 集的限制,因此这方面中观层次上的行业研究并不 多见,尤其是针对某个具体行业FDI对产业集群作 这种影响是不确定的。Hood&Peters(2000)L4 J认为 跨国公司显著地推动了地方产业集群的产生和发展, 而且这种推动作用与跨国公司子公司自主权的大小、 人力资本水平高低,出口能力强弱以及与地方企业 和研究机构的联系紧密程度成正向相关关系。En— right(2001) 从香港金融业人手,发现香港的外资 企业与当地集群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关系。Edmund R.Thompson(2002)[6 3通过利用香港制衣公司向大 陆直接投资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分散的 FDI相比,集群式的FDI技术外溢效应更明显,并且 外商投资的集群化更有利于技术与知识的转移,也 就是说集群式的FDI促进了产业集群的技术升级和 子公司能力的提升。Lilach&David(2003) 通过利 用英国传媒业外资公司的相关数据资料,研究表明 在全球网络和地区联系日益密切的背景下,外资企 业对产业集群的形成起作用,提升了产业集群的竞 争力。Mudrajad&Sari(2009)18 J利用1991年至2002 年印度尼西亚Java地区的数据解释了制造业产业集 群现象,并且通过检验一些主要的变量指标证实FDI 对产业集群的推动作用非常微弱。 近些年来,国内这一课题的研究也较为丰富。徐 康宁、陈奇(2003) 认为外资企业的集群共生现象 推动了产业集群的产生和发展,并利用昆山等地的 数据加以例证。李锋、赵曙东、安礼伟(2004) lOj 通过计量分析证实了长三角地区的FDI总量与迅速 形成的当地产业集群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明显 的正向相关关系。梁琦(2004)¨ 认为FDI是影响 地方专业化指数的重要因素之一,持续的FDI流入 有助于提高当地的专业化生产水平。茹玉骢 (2005) 分析了产业集群形成的前提条件,产生原 因和演化模式,认为FDI产业集群形成的前提是大 量的垂直型FDI的流入,同时FDI在区位选择上面 具有路径依赖,而FDI已有的垂直生产网络结构会 通过这种路径在东道国进行不断的复制和延伸,从 而最终以FDI产业集群的形式表现出来。吴丹丹、 谢建国(2007) 利用江苏制造业产业集群的数据, 实证研究江苏制造业FDI和产业集群之问的关系, 结果表明:江苏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具有 明显的路径依赖,并且FDI的流人加强了这种路径 依赖。张宇、蒋殿春(2008)¨ 证实了FDI能有效 用或影响的研究比较少。第三,从研究对象的地理 分布上看,国内研究多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地 区,对内陆及北方地区的研究较少。从目前来看, 实证研究辽宁产业集群与FDI相互间关系的文献较 少,专门针对辽宁装备制造业的研究几乎没有。因 此,本文利用辽宁装备制造业7个细分行业的相关 数据,通过实证分析来揭示FDI对辽宁装备制造业 集群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2 FDI对辽宁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影响的实证检验 2.1 变量的选择及数据的来源 2.1.1 变量的选择。要弄清楚FDI对产业集群的影 响,必须先要确定一个恰当科学的变量指标以测度 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目前,许多文献用区位熵指标 来刻画和分析产业集群的发展程度。区位熵又称专 门化率,它从行业的角度来度量产业集群发展程度, 衡量某一区域要素的空间分布情况,反映某一产业 部门的专业化程度和水平,区位熵的计算公式为: ,J r】 E = _/ 。式中,E 表示 区域i部门对于 q ∑lQ 高层次区域的区位熵;q 为 区域i部门的有关指标 (通常可用产值、产量、生产能力、就业人数等指 标);∑g . 区域/Z个部门的有关指标(通常可用 产值、产量、生产能力、就业人数等指标)总和; Q 为高层次区域i部门的有关指标;∑Q 为高层次 区域n个部门的有关指标总和。E 值越大,表示产 业的集聚程度越高。该指标可以测度某一地区的生 产部门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异,据此可反映出该地 区生产部门的专业化和集群化程度。当区位熵大于1 时,说明i产业在 地区存在着集聚状况,区位熵越 高,表明i产业向. 地区的集聚程度越强。当区位熵 小于1时,说明i产业在 地区的分布程度低于全国 水平。当区位熵等于1时,说明i产业在‘『地区的分 布程度与全国水平持平。 然而该指标也存在许多缺陷,其中最大的不足 在于没有充分考虑到企业规模差异造成的测算结果 失真,换句话说,假如某个地区某个产业部门只存 在几家大型企业,也可能会使得该产业部门在该地 李焱等:FDI对产业集群影响的实证分析——以辽宁装备制造业为例 表3 LNAS与LNFDI因果关系检验 169 区存在较高的区位熵。可是事实上该地区的这个产 业部门并不存在显著的产业集群现象。为了克服这 缺陷,本文采用集聚程度系数指标来衡量和刻画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程度,其函数表达式为: AS f=E Q 其中As 地区i产业的集聚程度系 数,E 为 地区i产业的区位熵,Q 为 地区i产业 的企业数量。由于该指标充分考虑了 地区i产业的 企业数量,因此与区位熵指标相比,更能科学地刻 画和反映在某一地区的某个产业部门的集群发展的 一注:其中LNFDI一 一LNAS表示:LNFDI不是LNAS的格兰杰原因 水平和规模。 2.1.2数据的来源。由于1999年前后的辽宁省相 关指标统计口径变化较大,本文以1999年~2009年 辽宁和全国的相关数据为样本。这些数据均来源于 2000年一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和《辽宁统计年 鉴》。在FDI存量数据的选择上,参照已有研究成果 的处理方法,本文采用各地三资企业的资产来代替 FDI存量(何洁,1999 ;潘文卿,2003¨ )。 2.2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及格兰杰因果检验 2.2.1平稳性检验。集聚程度系数和FDI存量均为 具有指数增长的非平稳变量。为消除宏观经济变量 可能存在的异方差,对变量取自然对数,但其变动 趋势具有一定程度整体漂移的特征,说明变量之间 可能存在协整关系。对两个变量的对数进行差分处 理,然后进行ADF检验,结果显示,两个变量均为 一阶单整变量(详见表1)。 表1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变量 ADF值5%J临界直平稳性一阶差分ADF值5%临界值平稳性 LNAS 0.8814 非DLNAS一2,8873—27711 I(I) 一3.2127 LNFDI 一0.1025 非DLNFDI一3.7508—3.3210 I(1) 注: 为10%显著水平 2.2.2协整检验。两个变量为1阶单整,通过AIC 准则确定最佳滞后阶数,然后进行残差的ADF检验, 判断之间的协整关系。结果显示,LNAS与LNFDI 的协整方程残差的ADF值大于临界值(10%显著水 平),二者之间具有协整关系(如表2)。 表2 LNAS与LNFDI协整关系检验 2.2.3格兰杰因果检验。LNAS与LNFDI具有协整 关系,可以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显示, 在滞后各期条件下,FDI存量的变化是辽宁装备制造 业集群发展的格兰杰原因,反向关系不成立(表 3)。也就是说,FDI存量增加会加速辽宁装备制造 业集群的发展,而辽宁装备制造业集群的发展不是 吸引FDI的原因。 LNAs一×一LNFDI表示:LNAS不是LNFDI的格兰杰原因。 2.3模型和方程 本模型将FDI存量作为被解释变量,以集聚程 度系数作为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模型设定如下: In AS=Bo+8 LlnFDI+£ 式中, 为截距项,卢 为待估参数, 为随机 扰动项。运用E—views5.0软件,采用普通最小二乘 法(OLS)对所设定的模型进行计量估计,则估计 结果如下: =2.269807+0.8689541nFDI InAS (3.986298) (1O.20322) R =0.9204 F=104.1058 D.IV.=1.1625 从回归估计的结果看,R =0.9204表明模型整 体拟合得较好。当lnFDI变动一个单位时,lnAS平 均变动0.868954个单位,即辽宁省FDI对数值每增 加1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集聚程度系数的对数值 增加0.868954个百分点,可见辽宁FDI存量对辽宁 装备制造业集聚程度有显著的影响。 3 实证结论分析及政策建议 3.1 实证结论分析 3.1.1 FDI对辽宁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具有促进作 用。通过资本集聚和集群效应等作用,FDI成为促进 辽宁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因素。具体讲表现 在三个方面:首先,外商直接投资形成的资本集中 使企业具有更雄厚的资金实力,扩大了业务规模, 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其次,外商直接投资为产 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具开放性的市场,企业 获得的外部市场尤其是国际市场上的需求信息更具 有丰富性和时效性,拓展了出口规模,促进了贸易 的发展;最后,FDI的引进可以增强对装备制造业配 套的中小企业的吸引力,带动中小企业形成产业集 群,利用其产业集群效应带动辽宁省的经济增长。 3.1.2辽宁装备制造业集群对FDI拉动作用不明 显。理论上讲,产业集群应该是区域吸引FDI的重 要优势。由于生产要素本身具有自由流动性,因此 在经济开放程度高的环境中,它们会流向高要素回 报率和高产业效率的地区,而产业集群恰好可以达 到专业化分工,提高生产率,实现产业的高效性。 并且,国内外许多学者通过对发达地区集群发展的 170 李 焱等:FDI对产业集群影响的实证分析——以辽宁装备制造业为例 实证研究也验证了这一观点。而本文实证结果却与 之相悖,也就是说,辽宁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不会 引起FDI的变化。这说明辽宁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 的水平较低和规模较小,还没有形成产业集群应有 的凝聚力和影响力,进而阻碍了FDI和装备制造业 集群的良性循环。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产业集群结构不合理,趋同竞争问题十 分突出。引进的外资主要集中在相同的生产环节, 多数针对中低端市场,大大增强了企业间的相互竞 3.2政策建议 从前文的研究结论中,我们发现FDI的确对辽 宁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 FDI与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并没有形成良性互动。我 们应当抓住在当前辽宁FDI流量增长迅速的有利时 机,积极吸引FDI的同时,加强FDI流向的引导, 使其成为推动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重要力量。 3.2.1加强宏观环境建设,完善产业综合配套条 件。政府应建立健全的体制、政策和法律环境,为 争。一方面,对于那些基于全球价值链整合的跨国 公司,不能充分发挥产业集群的吸引力;另一方面, 对于国内外的上下游产业,很难进行互动。如此便 难以整合价值链,更不可能通过产业集群推动产业 结构升级。 第二,产业集群缺乏技术创新能力,关键技术 和大型成套设备受制于人。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 群是以适用技术的简单模仿和引进为主,对外依存 度高,自主创新意识不强,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大 多被外方控制,重引进、轻消化,重模仿、轻创新 的现象普遍存在。目前虽然其单机制造能力较高, 但成套设备的制造能力严重不足。不仅缺乏国际上 的龙头企业,更缺乏对国外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消 化吸收并再创新的企业。如此形成的产业集群只是 一个区域性普通的生产者,并不能成为技术创新上 的带头人。 第三,中场产业不发达,核心零部件不能自主 生产,产业链条不完整。辽宁装备制造业虽然拥有 一批有实力的大型主机制造企业,但零部件、元器 件产业薄弱,缺乏成套能力,需大量从省外和国外 采购零部件。以造船业为例,大连船舶重工的主要 产品30万吨油轮的船上设备中,本地设备配套率仅 为2%,海洋工程钻井平台的国产化率不足40%。 第四,企业关联性不强,生产网络没有建立起 来。作为中国老工业基地,辽宁装备制造业企业数 量还是不少的,但是,更多体现的是地理上的互相 接近,而不是互相之间密切联系,也没有形成共同 分享市场、技术、劳动力以及各种信息的关系,企 业间的生产网络很不完善。 第五,企业规模组合不合理,缺乏形成集群的 龙头企业。辽宁装备制造业企业规模组合不合理, 大型企业大而不强,产业带动作用不大;小型企业 小而不专,协作能力差。特别是大型企业的实力尚 不能实现规模化经营和集团化运作,难以与国外跨 国公司抗衡。 第六,政府有待于发挥更大作用。政府激励是 赢取区位竞争的重要因素,也是形成吸引型集群模 式的重要力量。政府可以在制定吸引投资优惠政策、 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软件服务等方面发挥更大 作用。 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竞争、创业和发展环境,切实 保证企业的合法权益。其次,要完善公共服务和基 础设施建设,通过建立完备的供水、供电、道路、 电讯等基础设施和投资咨询、技术开发等中介服务 来为外商投资企业提供一个强有力的物质保证,吸 引FDI的进入。 此外,政府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对 其给予相应的财政和金融支持,在税收和贷款方面 给予相关的优惠措施,鼓励它们通过委托加工、零 部件采购、许可证贸易、半成品转厂等形式与大型 跨国公司形成产业配套关系,促进产业链条的延伸, 最终实现双方在利益共享基础上的双赢、多赢。 3.2.2加强对FDI的引导作用,带动装备制造业集 群的良性升级。政府应出台倾向性政策,倾向性应 由原先的地区优惠转移到对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 展的技术和产业支持上去。鼓励引入欧美日韩大型 跨国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尤其是处于全球价值链领 军地位的企业。同时,加强本地企业与外资企业之 间的联系,增进本土企业和外资企业之间的技术交 流,使外资真正服务于辽宁省,进而带动装备制造 业产业集群的升级。 一方面,要继续加强对外国直接投资的吸引力, 加大其对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的投资力度,促进产业 集群的发展,加强技术含量高的制造行业的竞争水 平;另一方面,加强装备制造业上下游产业之间的 产业关联,大力发展资本密集型的制造业外商直接 投资产业集群,努力将本土的装备制造业融入跨国 公司的全球价值链体系当中。在这一过程中,政府 的引导作用必不可少,政府要积极引导外国直接投 资与本土的大学、研究机构等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开 展多种形式的合作。这样既可以为外资项目提供高 素质的人力资源支撑,也可以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不仅可以促进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增强行 业竞争力,也有利于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 稳定和发展。 3.2.3整合区域内资源,形成对FDI有吸引力的装 备制造产业集群。针对FDI投资者需要,突出和强 化辽宁省独特的区域优势:滨海环境、海运交通、 产业基础和人才储备。并围绕这些优势,整合区域 内各种资源,形成对FDI有吸引力的装备制造产业 李焱等:FDI对产业集群影响的实证分析——以辽宁装备制造业为例 171 集群。具体说来包括:第一,海滨环境资源的整合。 对区域内现有海滨资源进行整合,形成沿海观光带。 这样不但可以带动旅游投资的增加,也可以通过改 善城市环境提升整个区域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吸引FDI 的软实力。第二,海运交通资源的整合。依托大连 东北亚航运中心,整合锦州、营口、盘锦、丹东等 港口资源,形成航运资源协调一体化发展。第三, 产业资源整合。针对区域内各城市不同的产业基础, 进行资源整合,实现各区域产业的互补与协调发展, 形成具有吸引力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和产业配套。 如,营口拥有雄厚的汽保产业集群发展基础,是我 国汽保行业的重要生产基地。因此,营口可以以大 力汽保、黎明集团、华通汽保、通用汽保等重点企 业为龙头,积极打造全国最大的汽车保修设备产业 集群,同时为大连和沈阳两地的汽车产业基地的建 设做配套。第四,人才资源共享。建立人才流动和 共享机制,实现区域内人才流动和共享;完善人才 交流和培养机制,进一步提升区域内人才技能和水 平。这样通过整合全省环境、交通、产业和人才等 各方面的资源,将会全面提升辽宁装备制造产业集 群对FDI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GRABHER G.The Weakness of Strong Ties.In Grabher G. (Ed.).The Embedded Firm On the Socioeconomics of Industrial ness Services.The Globalization of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 Activi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 M j.London:MacMillan,2000 [5]ENRIGHT M J.An Overview of Re ̄onal Clusters and Clustering [c]//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Competitiveness Institute,Tuscon, Arizona.2001  j6 1 THOMPSON E R.Clustering of Forein Digrect Investment and En. hanced Technology Transfer Evidence from Hong Kong Garment Firms in China[J].World Development,2002,30(5):873—889 [7]LILACH N,DAVID K.Neo—Marshallian Clusters and Global Net— works:The Linkages of Media Firills in Central London f J].Long Range Planning,2003,36:459—480 [8]KUNCORO M,WAHYUNI S.FDI Impacts On Industrila Agglomera— tion:The Case Of Java,Indonesia[J].Journal of Asia Business Studies,2009,3(2):65—77 [9]徐康宁,陈奇.外商直接投资在产业集群形成中的作用[J]. 现代经济探讨,2003(12):3—7 [1O]李锋,赵曙东,安礼伟.集聚经济、商务成本与FDI的流人: 理论分析与来自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验证据[J].南京社会科 学,2004(5):12—17 [11]梁琦.跨国公司海外投资与产业集聚[J].世界经济,2003 (9):29—36 [12]茹玉骢.FDI产业集聚的形成与演进[J].浙江学刊,2005 (3):179—185 [13]吴丹丹,谢建国.FD I对产业集群作用的实证研究[J].世界 经济研究,2007(6):54—61 [14]张字,蒋殿春.FDI、产业集聚与产业技术进步——基于中国制 造行业数据的实证检验[J].财经研究,2008(01):72—82 [15]何洁,许罗丹.中国工业部门引起外国直接投资外溢效应的实 证研究[J].世界经济文汇,1999(2):16—21 [16]潘文卿.提升产品技术含量与质量——中国外贸结构20世纪 90年代变动趋势[J].国际贸易,2003(1):33—36 作者简介:李焱(1977一),女,河南周口人,讲师,博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为跨国公司与国际直接投资、产业经济学;黄庆波 (1968一),男,辽宁本溪人,教授,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 跨国公司与国际直接投资、产业经济学。 Networks[M].Routledge,London:1993 [2]PARK S O,MARKUSEN A.Generalizing New Industril Diastircts:A Theoretical Agenda and an Application From a Non—-Western Econo— my[J].Environment and Planning,1995,27(1):81—104 [3]BIRKINSHAW J.Upgrading of Industry Clusters and Foreign Invest— ment[J].International Studies of Management&Organization, 2000,30:93—113 [4]HOOD N,PETERS E.Globalization,Corporate Strategies and Busi- (上接第150页) [1O]ROB C,ANDREW P,LAURENCE P,STEPHEN P.Knowing What We Know:Supporting Knowledge Creation and Sharing in So- Knowledge Trnsafer:The Effects of Cohesion and Range[J].Ad— 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2003,48(2):240—267 cila Networks[J].Organizational Dynamics,2001,30(2): 1oo—l20 [14]沈瑶.非正式网络中隐性知识传递效果的影响机制研究[D]. 杭州:浙江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07:88 作者简介:曹洲涛(197l一),女,湖北枝江人,副教授,主要研究 方向为组织管理与创新;宋一晓(1988一)女,浙江绍兴人,硕士 研究生;金雨晨(1989一),男,浙江杭州人,硕士研究生。 [1 1]SCOTT J.Social Network Analysis[M].Sage Publication.2005 [12]WASSERMAN S,FAUST K.Social Network Analysis:Methods and Application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3 [13 1 REAGANS,RAY,MCEVILLY.BILL.Network Structure an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