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幼年到少年,从年少不知事到理解,我追随着陶渊明的脚步,看着他那宽大的飘晃的白衣,却总隔着千年的距离无法追上,或许我的心愿太过强烈,早晨一睁开眼,我发现我来到了陶渊明的草庐里。
陶渊明的草庐跟他本人一样,简朴随性少得,可怜的装饰与家具,最惹人的是那白瓷瓶中插着的菊花,但草庐虽破,却一尘不染,远远传来吟颂声,越来越近,陶渊明推开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啊。”他笑盈盈地将采回的花插入瓷瓶,转身看见我诧异地问:“你是谁家的小子,怎么在老夫的破庐里,快回家去,别让家人担心。”
我急忙的走上前说:“我是您的粉丝,从小就喜欢您的作品,今天终于看到本尊了,希望您可以带我体验您的生活。”
陶渊明却也听懂了我的话语,哈哈大笑递给了我一个斗笠,背着锄头就带我出门了,边走边叹息的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路上是最淳朴的乡野风光,阡陌交通的路上鸡犬相闻,远处村庄正冒着担子的炊烟,随风起舞,有黄发小儿在嬉戏逐闹,田地里的男人在工作,屋子里传来女人织布的声音了,鸣声清脆出奇,最迷人的是头上那一尘不染的蓝天与清新的空气。
“到了。”陶渊明打断了我的思路,我回过神来,我们在一片田地前,正值秋季稻谷丰收了,我们割起稻谷来,只见陶渊明年过半百却身手灵活,挽起衣袖割着稻谷非常迅速流畅,我却在笨拙的原地打转。
陶渊明看见我的囧相哈哈大笑,他说:“难道你也是辞官来体验田园生活的吗?连割稻谷都不会。”我红着脸说:“在我们那个时代已经很少人从事农
活了,他们都向往繁华的都市,农民们都到都市里打工,农村里的田许多都荒废了,所以我不会。”
陶渊明听了我的话,若有所思一会儿流露出悲伤的神情来:“人心躁动啊,像我这样热爱田园享受田园生活的人真是少之又少了。”
干完农活后,陶渊明也不累的样子吟着诗,拿着锄头踱步回去了,我在他身后看着他溅了泥水的白衣,有点难把历史上有名的大诗人与这个农民联系在一起,但他挺直的背脊,不凡的气度,又将我印象中那个白衣飘晃的背景与他重叠在一起,看来他是从内心热爱乡野,拿起锄头不为五斗米折腰,甘做一个乡野农民的人。
傍晚了我将与他道别,陶渊明淡然的笑着赠予我一首诗,他说那是他告诫我的话,我打开纸一看,上面写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这首我耳熟能详的诗作,我知道,他是想让我在这个繁华浮躁的世界,保持一颗安静的心回归本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