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护理三基名词解释

2021-11-17 来源:好走旅游网


腹膜腔:壁腹膜与脏腹膜互相移行,形成不规则的囊状间隙,称腹膜腔。男性腹膜腔是密闭的;女性腹膜腔则通过输卵管腹腔口、输卵管、子宫和阴道间接与外界相通。腹膜在脏器之间转折形成陷凹。女性有盲肠子宫陷凹和膀胱子宫陷凹;男性有直肠膀胱陷凹。

坏死:是活体内范围不等的局部细胞死亡,死亡细胞底质膜崩解,结构自溶并引发急性炎症反应。

淤血:器官和组织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毛细血管和小静脉中而发生的充血,称为微静脉性淤血,简称淤血。

漏出性出血:因毛细血管和毛细血管后静脉通透性增加,血液经扩大的内皮细胞间隙和受损的基底膜漏出于血管外,称为漏出性出血。

栓塞:血管内出现异常物质,随血流至远处阻塞血管,这种现象称为栓塞。

炎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反应为炎症。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和心肌耗氧量骤增致使心肌急剧的、暂时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供血中断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不能完全缓解,伴发热、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血清心肌酶活力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和心力衰竭。

去大脑僵直:在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的去大脑动物,会出现肌紧张亢进现象,表现为四肢伸直,坚硬如柱,头尾昂起,脊柱挺硬,称为去大脑僵直。

牵涉痛:某些内脏疾病往往引起远隔的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这种现象称为牵涉痛。

1

等渗溶液:在临床或生理实验室使用的各种溶液中,其渗透压与血浆渗透相等的称为等渗溶液,如0.9%氯化钠溶液、5%葡萄糖溶液等。

渗透性利尿:临床上给患者使用可被肾小球滤过而又不被肾小球重吸收的物质,如甘露醇等,来提高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借以达到利尿和消除水肿的目的,这种利尿方式称为渗透性利尿。

基础代谢率:指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所谓基础状态,是指满足以下条件的一种状态:清晨、清醒、静卧,未作肌肉活动;前夜睡眠良好,测定时无精神紧张;测定前至少禁食12小时;室温保持在20~25℃。

心排出量:即指每分输出量,指每分钟由一侧心室输出的血量。它等于每搏输出量乘以心率。

窦性心律:以窦房结为起搏点的心脏节律性活动,称为窦性心律;

异位心律:以窦房结以外的部位为起搏点的心脏活动,称为异位心律。

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压代表右心房或胸腔段静脉内的血压

肺活量:尽力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称为肺活量;

时间肺活量:尽力最大吸气后,尽力尽快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称为时间肺活量,又称用力肺活量,它是评价肺通气功能的较好指标,比肺活量更能反映肺通气状况。

血氧饱和度:即指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为血红蛋白含量和氧容量的百分比。

低渗性脱水:是指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离子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伴有细胞外液量的减少。

2

高渗性脱水:是指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离子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细胞外液量和细胞内液量均减少。

代谢性酸中毒:是指细胞外液中氢离子增加和(或)碳酸氢根离子而引起的以血浆碳酸氢根离子减少为特征的酸性平衡紊乱。

缺氧:是指因供氧减少或利用氧障碍引起细胞发生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异常的病理过程。

发绀:当毛细血管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的平均浓度超过5g/L时,皮肤和粘膜呈青紫色,称为发绀。

DIC: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是由多种致病因素激活机体的凝血系统,导致机体弥漫性微血栓形成、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并继发纤容亢进,从而引起全身性出血、微循环障碍乃至多器官衰竭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心源性休克:心脏泵血功能衰竭,心排出量急剧减少,有效循环血量下降所引起的休克,称为心源性休克

心力衰竭: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心脏的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使心排出量绝对或相对下降,即心泵功能减弱,以致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病理生理过程的综合征称为心力衰竭。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患者夜间入睡后突感气闷被惊醒,在端坐咳喘后缓解,称为夜间阵发行呼吸困难,这是左心衰竭的典型表现。

肝性脑病:是指继发于严重肝脏疾患的神经精神综合征。

急性肾炎:急性肾衰是指各种原因在短期内引起肾脏泌尿功能急剧障碍,以致机体内环境出现严重紊乱的病理过程,临床表现有水中毒、氮质血症、高钾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等。

少尿是指24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少于17ml;多尿是指24小时尿量超过2500ml;无尿是指24

3

小时尿量少于100ml或12小时内无尿者。

微生物:是一群体积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它分为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真菌和病毒8大类。

革兰阳性细菌:细菌涂片后经革兰染色镜检为紫蓝色细菌,即为革兰阳性细菌;

革兰阴性细菌:镜检为红色细菌,即为革兰阴性细菌。

正常菌群:寄居在人类皮肤、粘膜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内,在正常情况下对人无致病作用的菌群称为正常菌群。

菌群失调症:由于长期使用抗生素后,机体某一部位的正常菌群中各细菌比例关系发生改变,称为菌群失调,由于菌群失调而导致的疾病称为菌群失调症。

防腐:防腐是指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

菌血症:病原菌进入血流,但未在血液中生长繁殖而出现的中毒症状,称菌血症。

败血症:病原菌进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造成机体严重损伤,引起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称败血症。

毒血症:病原菌不入血,只在局部组织中生长繁殖,只有其产生的毒素进入血液而引起全身中毒症状,称毒血症。

脓毒血症:是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通过血流到达全身各组织或脏器,引起新的化脓性病灶,称脓毒血症。

4

结核菌素实验:结核菌素试验是应用结核菌素进行皮试来测定机体对结核杆菌是否有免疫力的一种试验。

病毒:是一类体积微小,结构简单的非细胞型微生物,是微生物中最小的一种。

病毒的干扰: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细胞或机体时,常发生一种病毒增殖,而另一病毒被抑制的现象,称为病毒的干扰现象。

免疫:是指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功能。

抗原:凡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免疫应答,产生抗体或致敏的淋巴细胞,并能与相应的抗体或致敏的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称为抗原。

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上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统称免疫球蛋白,所以免疫球蛋白是一个结构化学的概念。

抗体:而抗体则是功能与生物学概念,它是在抗原刺激下由浆细胞产生的具有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虽然抗体都是免疫球蛋白,但并非所有的免疫球蛋白都是抗体。

超敏反应:某些抗原或半抗原物质再次进入致敏的机体,在体内引起特异性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反应,由此导致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称为超敏反应,人们习惯称过敏反应。

血清学反应:血清中所含的抗体在体外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在电解质参与下出现可见反应的试验称为血清学反应。

人工自动免疫:人工自动免疫是用人工方法接种菌苗、疫苗或类毒素等物质,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来获得免疫力的方法。

5

人工被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是用人工方法将含有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或淋巴因子的免疫物质注入人体内,使之获得免疫的方法。

药物血浆半衰期:药物血浆半衰期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用t1/2表示。

首关消除:是指胃肠道给药在通过肠粘膜及肝脏时经受灭活代谢,使其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亦称首过效应或第一关卡效应。

生物利用度:指药物经过肝脏首关消除过程后能被吸收进入体循环的药物相对量和速度。口服难吸收的药物及首关消除的药物生物利用度均低

糖异生:是指由乳酸、甘油和生糖氨基酸等非糖化合物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

氮平衡:氮的总平衡,即机体摄入氮=排出氮,氮的出入平衡是正常成人的蛋白质代谢状态;氮的正平衡,即摄入氮大于排出氮,部分摄入的氮用于体内蛋白质的合成,儿童、孕妇和恢复期患者属于此种情况;氮的负平衡,即摄入氮小于排出氮,饥饿或消耗性疾病时,蛋白质摄入量不足或过度降解。

卟啉病:是血红素合成过程中酶的缺陷引起仆啉或其前体在体内蓄积而导致的一组疾病,仆啉作为代谢物或自然代谢的衍生物,广泛存在于人体内。

生物转化:是指机体对营养性物质进行代谢转变,降低其毒性,增强其水溶性,使它们可以尽快地随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的代谢过程。

医院感染: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6

医源性感染:医源性感染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感染链:感染源的传播及感染的发展过程,通常称为感染链。感染链由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宿主三部分组成。预防和控制感染就是干预三者之间的联系。

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医院感染管理: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针对诊疗活动中存在的医院感染、医源性感染及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的预防、诊断和控制活动。

医院感染监测:是系统地、主动地、连续地观察一定人群中医院感染发生和分布以及影响感染的各种因素。对监测资料定期地整理和分析,并向有关人员和单位发送,以便采取控制措施。

消毒: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者消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灭菌:指杀灭或者消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胞和真菌孢子。

高度危险性物品:是指穿过皮肤或粘膜而进入无菌组织或器官内部的器材,或与破损组织、皮肤、粘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和用品。

中度危险性物品:指仅和破损皮肤、粘膜相接触,而不进入无菌组织内的物品。

低度危险性物品:指仅直接或间接地和健康无损的皮肤相接触的物品和器材。

保护性隔离:是指为预防高度易感患者受到来自其他患者、医务人员、探视者及病区环境中各种条件致病微生物的感染而采取的隔离措施。

7

医疗废物:是指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废物。

标准预防:是指认定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和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爱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爱滋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爱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爱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胆道病变引起的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

肝性脑病:肝性脑病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

嗜睡:是一种病理的倦睡,唤醒后定向力基本完整,能配合检查,嗜睡是意识障碍的早期表现。

昏睡:处于较深睡眠,较重疼痛和语言刺激可唤醒,模糊地作答后又入睡,各种反射均存在。

浅昏迷:患者对强烈刺激(如针刺或用力压其眼眶上缘)有痛苦表情和躲避反应,无言语应答,并不能执行简单命令。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咳嗽反射、吞咽反射及生命体征无明显改变。

深昏迷:患者自发性动作完全消失,对任何刺激无反应,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咳嗽反射、吞咽反射均消失,生命体征常有改变。介于浅昏迷与深昏迷之间的意识障碍为昏迷。

意识模糊:或称朦胧状态,睡眠较深,意识范围缩小,有定向力障碍,突出表现是错觉,幻觉少见。

8

谵妄:意识不清,定向力丧失,并伴有躁动不安、错觉、幻觉或胡言乱语等精神症状。

呼吸困难:是指患者自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常伴有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的改变,严重呼吸困难时呈张口端坐呼吸及出现三凹征(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在吸气时明显下陷),伴吸气相高调哮鸣音。

呼吸衰竭: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PaO2低于7、89kpa(60mmHg)]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PaCO2高于6、65kPa(50mmHg)],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全胃肠外营养(TPN):对禁食患者通过静脉途径提供人体代谢所需营养素的方法称为全胃肠外营养。

患者自控镇痛(PCA):是一种经硬膜外或静脉途径的、由患者自控的镇痛方法。由麻醉医生根据患者情况和对疼痛的耐受力,预先配置好镇痛药液后,通过镇痛泵持续小剂量输入;允许患者根据自身对疼痛的感受,在需要时即可自行按压PCA装置键追加一定剂量的镇痛剂,达到有效的镇痛效果。

雷诺五联征:腹痛、寒战与高热、黄疽称为夏柯三联征,是胆道梗阻并发感染的典型症状。在典型的三联征的基础上又出现休克和精神症状称之为雷诺五联征,是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典型症状。

疖:是一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痈:是多个相邻的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丹毒:是溶血性链球菌侵入皮肤或粘膜的网状淋巴管所致的急性炎症。

脊髓震荡(脊髓休克):指脊髓本身无器官质性破坏,亦未受软组织血肿和小骨片挤压,脊髓神经细胞遭受强烈震荡后,可有暂时性的功能抑制,发生传导障碍;伤后立即在脊髓骨折平面下发生弛缓性瘫痪,一般在数小时至数日以后可大部分恢复,最后完全恢复。

9

损伤性窒息:由于强烈暴力挤压胸部,使胸腔压力骤增,促使静脉血逆流到头部,造成广泛淤血、皮肤青紫、口腔粘膜及眼结膜出血称之为损伤性窒息。

吸收热:指损伤或手术后,局部出血或组织坏死分解的产物吸收所引起的发热,一般在38℃左右。

脑震荡:指头部外伤后引起的短暂脑功能障碍,但脑组织没有明显的病理解剖改变。

一期愈合:主要是指伤后直接以手术缝合没有感染等并发症的伤口愈合。

二期愈合:指伤口感染后逐渐达到的瘢痕组织修复。

三期愈合:对于污染较重或可能感染的伤口,清创后暂用引流,观察3~5日,作延期缝合。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是重症医学学科的临床基地,它对因各种原因导致一个或多个器官与系统功能障碍危及生命或具有潜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及时提供系统的、高质量的医学监护和救治技术,是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重症患者的专业科室。

肠瘘:是指肠管与其它空腔脏器、体腔或体表之间存在异常通道,肠内容物经此通道进入其它脏器体腔或至体外。

法洛四联症:是一种常见的、复杂的、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包括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和右心室肥大的联合心脏畸形。

连枷胸:多根、多处肋骨骨折,特别是前侧局部胸壁可因失去完整肋骨的支撑而软化,产生反常呼吸运动,吸气时,软化区的胸壁内陷;呼气时,该区胸壁向外鼓出;此类胸廓称为连痂胸。

体外循环:是将回心的静脉血从上、下腔静脉或右心房引出体外,在人工心肺机内进行氧合和排出二氧化碳,气体交换后,再由血泵输回体内动脉继续血循环。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