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传播
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传播的机遇与挑战研究
张 静
(上海行健职业学院,上海200072)
摘 要: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身份标识与文化记忆,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民族特质与时代风貌,是各个历史时期文明的汇集与沉淀。然而在当前信息化不断发展的时代下,数字技术迅速更新换代,媒体传播方式与科技交互结合,新媒体在越来越多的场合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不断冲击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本文通过具体分析新媒体时代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与发展机遇,并重点探究传统文化传播与新媒体传播的融合形式,旨在实现新媒体平台与传统文化的全面融合,用新媒体时代的产品提高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价值。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传播;机遇与挑战
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1)06-0112-03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历代中国人民社会实践的成果,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时代上的精华,其能够在一脉相承的文化传承中把优秀的价值理念渗透进我国当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以此来激励中华儿女不断向前发展。随着新媒体形式的不断创新,传统文化的发展进入新阶段,在这一阶段,传统的意识形态被颠覆,传统文化不断受到新意识形态的冲击,其传播也在遭遇新的机遇与挑战。为了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能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就需要我们把传统文化用新媒体时代的产品呈现出来,以此来促进新媒体产品与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与发展。
(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中华文明传承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历经多年而不衰,其能够作为一种民族精神力量而推动着国家文化的现代化建设与发展。在我国当代社会的文化传承与发展进程中,若国家的文化传承链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断裂,则国家的文化血脉则会产生一定程度的阻隔,就会在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迷失方向。弘扬传统文化,在新媒体时代下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交流,能够更好地促进中华文明的传承,用中华文明来提高整个社会的思想意识水平与政治素养。
一、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价值与功能
(一)提高民众的归属感,增强社会的凝聚力
优秀传统文化是在历史的积淀中形成的,蕴含着各个时代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具有较高的文化宣传与价值引领功能。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化传播,能够以中华民族的社会实践为基础,并且赋予传统文化一定的物质载体,从而在物质载体与文化内涵的传承中实现文化内涵的渗透,更好地在整个社会形成一种向心力与凝聚力,强化大众对国家与社会的归属感与认同感,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必然要求。
收稿日期:2020-09-02
(三)促进传统文化传播,推动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当今社会,整个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整个社会中传统安全问题与非传统安全问题频生,这就使得我国需要把优质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进行世界范围的广泛传播,以更好地推动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但是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中,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世界上的知晓率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而且部分国家对我国的社会与文化的认识还存在着不全面、歪曲与误解的状况。例如,目前在我国社会上涌现出的抗疫事迹与抗疫精神,将这些先进事迹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传播,可以更好地使中华传统文化立足于世界
作者简介:张静,女,上海行健职业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文化传播、影视动画研究。
112
今传媒2021年第6期
舞台。
二、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传播的优势与
机遇
(一)新媒体时代为传统文化形成了新的空间场
新媒体的出现影响了社会公众的文化生活,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与发展平台。互联网技术支持下的新媒体时代,传播速度不断加快、传播范围不断扩展、移动社交媒体迅速崛起,极大地激发了人们接触和传播信息的主动性,为传统文化的发
展重构注入了新的动力[1]
。可以说,优秀传统文化的
传播要及时运用新媒体时代传播方式的特殊性,最大限度地激发个人的传播积极性,扩大传播场域,有效突破传统文化传播过程中的时空限制。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传播优势把文化接受者转变为传播者,不断提高文化传播的效率,有效拓展信息传播的范围,从而彰显中华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二)技术融合有效促进传统文化传播
资源整合
技术支撑下的新媒体时代是一个内容资源整合的新时代。人工智能等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正在促进传统文化的重新发掘、整合,并正在以一个全新的视角重现传统文化。在我国,技术融合的优势能够为传统文化的资源整合奠定一定的基础。一方面,我国能够依托于技术融合来搭建一个相对完善的信息共享平台,通过平台化信息与资讯的共享来实现传统文化资源的整合,例如,把图片、文字、视频等资料都通过平台来进行信息的直观化呈现;另一方面,如今虚拟成像技术、实景体验技术、立体空间建模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我国信息呈现的效率与质量,为此,我们也需要顺应时代技术的发展趋势,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的空间化、视觉化、立体化呈现。
(三)新媒体平台能够对传统文化进行
更广泛的传播
传统文化的优质内容与科技支撑下的新媒体形式融合,主动搭建适宜传统文化传播的移动互联网媒体平台,积极占领传统文化传播的主阵地,促进传统文化搭上新媒体的快车进行远距离、宽范围的传播。受众可以通过比以往更方便快捷的方式了解传统文化内容,人们不用再去费时费力寻找自己想要了解的传统
文化艺术传播
文化,只要在任何一个有互联网的地方就能了解甚至体验,这样就很好地解决了传统文化传播速度慢、反
馈慢、内容晦涩难懂的问题[
2]
。同时,新媒体技术主要呈现出一种数字化、交互性的时代特征,这就使得传统文化的传播能够依托于技术的交互性来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大众可以在更多的交流互动中认识并了解传统文化,更好地在虚拟社群中实现多主体的交流与互动,强化传统文化在大众记忆中的深度。
三、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传播过程中面
临的挑战
(一)新媒体市场的多元冲击
在新媒体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文化传媒市场也发生了较大程度的变化。对于传统媒体的媒介市场而言,主要的传播模式是纸质媒体。电视新闻传播是直线型的传播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通过新闻媒介机构向大众传递一定的知识与信息来进行社会宣传,以此来实现整个社会的思想统合。但是在新媒体时代,社会大众对于媒介机构的反馈程度也逐渐提高,不仅形成了官方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而且大众也能够基于网络平台的民间舆论场来进行信息的交流与互动,且新媒体市场中诸多信息产品的视觉冲击力较强,趣味性较高,这就使得我国的传统媒体在市场中的传播空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挤压。传统文化在传播活动中,由于其具有一定的经典性与权威性,这就使得其内容难以通过娱乐性、趣味性较强的新媒体产品进行解读。也可以说,新媒体冲击是当前传统文化传播困境中的最大挑战。
(二)“娱乐至死”时代对传统文化价值的消解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凝聚民族力量、激发人民活力的精神支柱。然而,在互联网技术下的新媒体时代,文化资源相对丰富,人们通过新媒体可以快速获取想要的信息和资源,使得新媒体时代成为一个泛文化时代,而泛文化时代又呈现出一种“娱乐至死”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在当今社会短视频的社会环境中,“短平快”的信息充斥于网络空间中,大众逐渐缺乏对某一事物或某一领域的深入认识,而且诸多新媒体产品也逐渐抢占市场份额,传统文化在网络空间中的渗透比例也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人们在过度盲目追求娱乐化的同时,却忘记了传统文化带来的文化思考与价值内涵,传统文化逐渐被喧嚣的娱乐所湮没,中华传统文化中所蕴涵的独特魅力也被逐渐消解,使传统
113
今传媒2021年第6期
文化丧失了其原有的魅力。
(三)新媒体时代下数字鸿沟的出现与
发展
在新媒体发展的时代,数字鸿沟、数字贫民的社会问题更加凸显。社会学家卡兹曼指出,由于个体所处的生活环境、教育背景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这就使得个体的信息认知能力与信息解读也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而且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这种差异在当今社会发展的环境中也呈现出逐渐扩大的趋势,这就容易产生一种由于技术差异而产生的一种信
息贫富分化的现象[3]
。而且在当今时代,新媒体时代
的传播方式对于网络平台的依附程度较高,网络的普及情况、发达程度以及传播方位和传播速度都直接影响着人们的信息获取状况。由于我国的占地面积相对较广,区域经济也难以实现协调性发展,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就造成了网络普及程度的不平衡,从而导致传统文化传播信息的不平衡。
四、新媒体时代优秀传统文化的多元化
传承与发展路径探析
(一)用新媒体产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记录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总结,其能够作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
从而激励着当代中华儿女不断向前发展[4]
。在新媒体
环境下,强化传统文化保护,首先需要推进新媒体产品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性发展。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为传统文化创造新的发展空间与平台,以此来实现当今时代传统文化新媒体价值的提升。也就是在新媒体产品制作的过程中选取优质的传统文化进行保护,把传统文化的内涵用短视频、文本资料等形式进行呈现,最终实现文化与物质载体的协调与统一;另一方面,新媒体等诸多电子文本能够通过即时记录的形式来传承传统文化,例如,对古建筑、古遗迹的拍摄等,就要求我们充分应用新媒体产品来进行文化记录,以此来在网络空间中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
(二)普及传统文化新媒体加工的思想价值理念
我国的新媒体产品具有互动性、灵活性、趣味性等优点,而且其中的数字化元素也实现了当代信息传播方式的创新性发展。一方面,我国需要在全社会加强媒介素养的培训与教育工作,着重对大众的信息识
114
文化艺术传播
读能力、信息翻译能力进行培养,以此来提高大众的
新媒体素养,减少社会数字贫民的社会比例[
5]
;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采用合理趣味化的形式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加工。例如,传统民间故事的动画形式编创、经典革命英雄的剪影造型设计等,都能够把传统文化的思想与内涵灌注到独特的、创新的人物造型活动中,从而丰富传统文化的呈现形态,实现新媒体技术与传统文化的协同性传播与发展。
(三)发挥技术优势,拓宽传播渠道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下,新媒体传播已成为各类信息传播渠道的首选方式,也就是发挥技术优势,利用新媒体技术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传播方式相融合,以此来带给受众更方便立体的体验感,提高受
众对传统文化的深化与认识水平[6]
。此外,我们也应
该积极拓展信息技术的教育渠道,改善原先单一的、单向的信息被动输出形式,通过一种文化氛围培养的形式把传统文化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从而进一步挖掘传统文化的深层次内容,实现传统文化的资源再利用。
五、结 语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时代印记,这就需要我国积极应用新媒体技术的优势来丰富传统文化的内涵,拓展传统文化的形式,以此来更好地应对新媒体环境的机遇与挑战。而且需要厘清的是,传统文化在新媒体时代所遭遇的压力并不是文化本身的危机,而是传播形式上的困境。为此,我们需要从多种渠道与形式来实现传统与新媒体载体的融合,从而实现传统文化的新媒体产品呈现,更好地提高传统文化的宣传价值与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 伍宏.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传播的机遇与挑战
[J].新闻研究导刊,2018,9(8):167.
[2] 彭言.新媒体时代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机遇与挑
战[
J].传媒论坛,2019,2(22):74+76.[3] 林?.新媒体时代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机遇与挑
战[
J].传媒论坛,2020,3(8):127-128.[4] 田金良.谈新媒体视域下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
[J].美术教育研究,2020(14):61-62.[5] 于万里.浅析新媒体发展对传统文化传播的影响
[J].知识文库,2020(11):16-17.
[6] 李梦玲.融媒体视角下传统文化传播方式创新
[J].传媒论坛,2020,3(10):19+22.
[责任编辑:艾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