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课时1
基础达标
1.给下面句中加点字注音。
①夕日欲颓 _______ .
②未复有能与奇者_______ .
③藻、荇交横_______ .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①五色交辉:_______ ..
②晓雾将歇:_______ .
③夕日欲颓:_______ .
④沉鳞竞跃:_______ ..
⑤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 .
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_ .
⑦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 ..
⑧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 ..
3.文学常识填空。
①《答谢中书书》作者是南北朝时南朝的____________。
②《记承天寺夜游》作者是________,字子瞻,号________,是________朝的文学家。他与父亲________、弟弟________合称为“三苏”,都被列入“ ________________ ”之中。
③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 ”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 ”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
4.名句默写。
(1)________,猿鸟乱鸣;夕日欲颓,________。
(2)《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的语句是:“_______ ,_______”文章又以“______________”的比喻表达了自己的高度赞美之情。
(3)《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承天寺优美月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冰清玉洁清澈透明的美好境界。
5. 翻译下面的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趣味语文
6.苏东坡年轻时自以为已饱读诗书,便写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经一老翁指点,他意识到了自己的浅薄与自负,于是将对联改成_____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以表明自己继续读书学习的决心。
①方框中要补写的词语是:
②请为苏东坡改后的对联拟个四字横批。横批是:
③上下联一般竖贴在门的左右两侧。上联应贴在门的 __________边。
【答案】
1.①tuí②yù③xìng
2.①交相辉映 ②消散 ③坠落 ④潜游在水中的鱼 ⑤考虑、想到 ⑥参与,这里指欣赏 ⑦共同,一起 ⑧形容水的澄澈
3.①陶弘景 ② 苏轼,东坡居士,北宋,苏洵,苏辙,唐宋八大家③闲 仙
4.(1)晓雾将歇 沉鳞竞跃(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实是欲界之仙都。(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5.(1)早晨的雾气将要消散,猿和鸟都一同叫了起来。(2) 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3)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4)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6.第①小题补写的词语应含有决心的意思,如“发愤”“发奋”;第②小题横批要与上下联意思相匹配,如“博览群书”“学无止境”等;第③小题考查对联的贴法,这属于对联的基本知识。按照传统做法,对联是直写竖贴,自右而左,所以上联贴在门右边,下联贴在左边。
课时2
整体感知
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下面的问题。
1.理解文意,填空。
(1)请写出本文“记”的要素:时间:______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____人物:________________事件: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它与“ 解衣欲睡 ”一句相照应,显得一起一伏,一沉闷,一活跃。
(3)文字描写月色的句子是
(4)文中议论的句子是
2.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能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旷达心境.
B.“闲人”指被贬之人,身处逆境而内心忧伤的人,表达了作者失意后凄凉、孤寂的心境,又显露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牢骚和伤感。
C.这篇随笔性的小品,叙事简洁,写景如绘,而抒情则寓于叙事、写景之中。叙事、
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
D.本文语言简洁、准确、形象,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抓住了佳境瞬间最敏感的特征,以极其少的文字,包罗较多的内容,凝练含蓄。
3.文中多处语句体现出了苏轼与张怀民的友谊深厚,试找出一句做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比阅读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乙】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①,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歌
②
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③,昏黑无往.
④,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⑤于此。夜半月出无来,时闻风铎..
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明]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删改) .
[注]①虎丘:苏州名胜。 ②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 ③钩月矶:在虎丘山顶。④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 ⑤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
4.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月色人户 木兰当户织 ..
B.然终不若山空人静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
C.时闻风铎 闻水声 ..
D.生平过虎丘才两度 道不通,度已失期 ..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夜半月出无人。
6.用斜线(/)为下面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 ..
不 复 饮 酒 亦 不 复 谈 以 静 意 对 之
7.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是【甲】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下面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是“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本文就是写于此时。
8.承天寺的夜色与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特点?
9.两文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有何相同之处?
课后练笔
10.苏轼笔下的承天寺月夜展现给我们了一个冰清玉洁清澈透明的美好境界,相信你一定也欣赏过美丽的月光,请描写一下你记忆最深刻的月夜。(60字左右)
【答案】
1.(1)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地点:承天寺 人物:苏轼、张怀民 事件: 夜游承天寺 (2)欣然起行(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B
3.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面对美景,只有张怀民可以共乐,而张怀民也没有睡觉,表现了两个人心有灵犀,友情深厚。
4. D
5.(1)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2)夜之时,月亮出来了,不见人影。6.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
7.①苏轼才华横溢,素有大志,但不被朝廷重用②仕途失意的落寞③自我排遣的旷达。
8.月色美好;幽静。
9.都表达了主人公怡情自然的豁达情趣。
10.示例:2012年中秋节那晚,一轮明月高高的挂在天上,皎洁的月光洒满了我们家小小的庭院,月光下的月饼如同镀上了一层金光,盘子中的苹果也闪闪发光,显得更加诱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