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谈公共艺术的审美

2020-03-18 来源:好走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8年5月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Mav.2008 第5卷第5期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n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Vo1.5 No.5 谈公共艺术的审美 吴立君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艺术系,浙江杭州311231) 摘要:本文通过对公共艺术和审美的具体分析,认为审美力下降主要在于“人”的因素。提出了加强和培养审 美力的措施,以利于艺术作品与城市环境之间的协调,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公共艺术;审美;雕塑:人;环境 要解读艺术语境中的公共艺术,首先应认识到:它作为一 质高低程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一个民族,只有当它 种新的理论性的概念问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含义。它是随 自然地成功了的时候,才会拥有自己的审美趣味。”(法)德拉 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反映本土特色的文化底蕴的. 克罗瓦语。一旦公共艺术出现的时候。也就具有了它的时代审 也可以看作是人类文明与城市文化发展的印痕。公共艺术作 美趣味。中国的当今公共艺术应当是具有东方意味的审美特 为一个新生的文化代名词和社会艺术化现象,但它最具有广 点,而非西方化的艺术审美趣味和取向。 泛意义上的涵盖性,包括各种造型艺术的手段和技法,能够对 然而,当事物的重复性再现和其存在的普遍性的时候 人 公众产生影响并能紧密联系的各种艺术形式、艺术品以及艺 就会产生麻木、熟视无睹的状况。因此,一旦所谓的公共艺术 术性的城市公共设施等。它是伴随着城市的出现,公民的自由 “百花齐放”的时候,视觉意义上的“审美疲劳”就产生了。“审 意识以及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公共性首先是反封建、反专制 美疲劳”是当今社会上流行一时的戏言,我认为很恰当也很符 的社会进步的产物,它是科学、民主、自由、平等权利的资产阶 合对当代公共艺术的评说。就公共艺术而言,产生“审美疲劳” 级胜利成果。其次,公共性也具有一定的革命性、民主性、开放 的主要原因基本上有两种:一是审美的主体“人”的疲劳,即由 性和先进性,它是广大民众普遍关注的、参与和认可的,并且可 于领导者、创作者、公众等主体内外因原因。因缺乏审美力或 以进行相互交流、自由讨论的一种行为、方式和状态。因而公 者品位低下而使人对公共艺术产生的视觉疲劳:二是由于审 共艺术的审美趣味也最具有时代代表性和典型性。 美的客体“物”引起的疲劳。即由于公共艺术的自身原因。失去 具体而言.公共艺术泛指公共空间和公共场所的艺术,它 美感和艺术感染力而产生的疲劳。正因为“疲劳”,产生视觉感 包括雕塑艺术、绘画艺术、大地艺术、多媒体艺术和城市家具 官上的厌倦、没有生气和活力,从而就导致人的审美力也随之 艺术等等。从另一方面来说,公共艺术也不同于独体的、景观 下降了。 式的陵墓园林雕塑艺术、纪念性雕塑艺术等等。 何谓审美?一般意义上来说,审美是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 因而.公共艺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看作是一个国家 体之间发生在美学上的关系。也就是说,作为审美主体的人。 发展、进步、繁荣的标志、时代的记录、社会的镜子。而公共艺 通过一定的审美实践活动。从审美客体中发现、感知、认识和 术在中国的出现.有着其特定的历史条件时期。20世纪60、70 欣赏它的美。或者把握它的其他美学特征。如优雅、庄严、敦 年代左右的“毛泽东主席雕像热”、《收租院》大型实景雕塑艺 厚、崇高、美、怪异等。“不存在不同程度的美。只存在对美的感 术、北京农展馆前和军事博物馆前的四组工农兵雕塑等,就具 受的不同的方法。”(法)德拉克罗瓦语。因而。公共艺术的审美 有特殊时期的、一定社会政治意义上的作用,体现了当时的时 是因人而异的,但积极、善性的美却是永恒存在的。 代特征和审美趣味。而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出现的公共艺术, 而且,公共艺术的审美还包括社会性审美和个人化审美 则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在经济发展时期对文化的需求,人民 的两个层次方面的内涵意义。社会性审美是指公众、全社会的 大众生活品质的提高,以及城市精神内涵的需求在公共空间 总的审美力水平和品位;而个人化审美是指社会中的单个、独 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文思想、开放精神、民主的主人翁意识素质 立的人的审美力水平和品位。它们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相互 的进步和提高。 补充、相互包含、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关系。这样。只有公众 并且,公共艺术的审美品位从另一方面也可以看作是彰显 个人的审美修养素质的提高,才会促进社会整体审美水平的 时代风貌.昭示公众情感的形式之一。诚然,公共艺术的审美 进步;反过来说。随着社会整体审美水平的上升,也会带动公 趣味都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和文化渊源。比如原始时期的摩 众个人的审美修养素质的提高。 崖艺术、封建帝制时期的陵墓雕塑艺术等,严格地来说,都不 在国内外许多优秀的具有标志性的公共艺术中.鲜明各 是公共艺术.它们是宗教与王权的专制艺术,某种意义上的审 异的审美风格就很明显地展现了出来。例如,北京的天安门建 美趣味都应是代表统治阶级的,而公共艺术首要性应该在于 筑、八达岭长城等,广州的城市标志雕塑《五羊》;比利时首都 其公共性上.公共性是与私自性相对立的,其审美趣味也大相 布鲁塞尔的市标雕塑《第一公民》;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的《基 径庭。 督像》雕塑;美国纽约的《自由女神》雕塑等等,都是由于反映 实际上,公共艺术的审美趣味也可认为是其国民文化素 了该城市或地区某些方面(历史、地理、政治、传说……)的特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点、艺术塑造表现上又比较成功,受到公众的喜爱,从而被公 认为该城市或地区的标志。而且,优秀的公共艺术品又是旅游 资源之一,还会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其艺术性、 从具体的方法和措施上来说,提高公共艺术的审美品位, 主要是必须加强和改善有关“人”的三个方面建设措施:首先 是关于“人”(包括领导者、艺术家)的文化素质和修养方面的 思想性、趣味性并存,是反映当地人文状态的一面镜子。优秀 的公共艺术品也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城市从容而殷实的展露, 是和谐环境的一个见证和昭示。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环境 培养;其次是与人息息相关的自然、地理环境、地域性文化的 普通常识域方面的培养;最后是关于人的社会环境、历史环境 和人文环境的专业知识域方面的培养。只有通过这三方面具 中,优秀的公共艺术促进了环境与人的和谐关系,也是建设和 体而微的建设和培养.才能形成一个具有高素质的团体或社 谐社会基本要求之一。 会群体.就能更进一步地提高、扩展、影响到全社会公众,从而 公共艺术是一种公众性的行为.具体操作者仅仅是公众 提升公共艺术的整体审美品位。 的代言人.要避免广大市民的审美价值和精神需求被少数权 对于一件成功的高品位的优秀公共艺术来说,艺术品本 力者和知识精英所武断、独裁和忽视。“对于沉醉在审美趣 身就具有高雅的审美力。公共艺术是与人文、景观和谐共存, 味中的人.需要振奋性的美,因为他在有教养的状态很容易失 融为一体并产生共鸣的,并且将有助于增强城市的文化艺术 去他由粗野状态所带来的力量。”(德国)席勒语。因而,格调高 魅力和提高审美品位.有助于成为当地的象征和标识,为城市 雅的公共艺术的审美品位就成为了公众高素质的必要。 增值。“美使人愉快并提出人人同意的要求.在这场合人的心 一段时期以来,我国城市的公共艺术建设大多数都存在 情同时自觉到一定程度的醇化和昂扬,超越着单纯对于感官 盲目亮化、攀比成风、画蛇添足、抄袭滥用的流弊。一些城市建 印象的愉快感受,别的价值也按照着他的判断力的一类似的 设根本就没有考虑到本土的人文、环境、自然与实际发展状 标准被评价着。”(德国哲学家)康德语。反过来,公共艺术的审 况,盲目跟进,浪费资源,使公共艺术的品位高度受到极大的 美趣味也影响着人的知觉力和判断力,从而影响着人们的艺 影响。比如在景观公共艺术中,城市里的“步行街热”、“怀旧市 术审美观和价值观。 井文化雕塑热”、“热带树种热”、“休闲文化广场热”、“绿色草 总而言之.成功的公共艺术都会强调重视艺术作品个体 坪热”、“图腾柱热”,“创世界奇迹热”等等.狂热不止的西式化 与城市环境整体之间的协调,公众和我们艺术工作者为了让 病态的审美和急功近利的思想影响着当今城市的建设.这些 “审美”不再“疲劳”.就应当注重和推崇中国古代哲学“天人合 都是对公共艺术的误解和审美误读 一”的和谐美学思想的运用和发挥。注重艺术作品和环境两者 因此,公共艺术首先在理论上就必须要进行宣传与建设。 之间的良性互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的 公共艺术的建设涉及到人、物、人文以及社会等等各方面因 协调发展。 素。而公共艺术的审美主体主要在于“人”,人是创造者又是受 益者。“创作者的审美趣味接受着批评家的审美趣味的法则” 参考文献: (德国)席勒语。在公共艺术中,公众一般承担着批评家的角 【l】I法】德拉克洛瓦.普桑、论美【M】.三联书店,1991. 色,又是审美主体的角色。而公共艺术的审美品位的提高要旨 【2】I德】席勒.美育啪简【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在于对“人”的培养,尤其应当注重人的素质教育,提高生活质 [3】孙振华.公共艺术时代[M】.江苏美术出版社,2003. 量,改善人文、自然和社会环境,加强艺术教育的普及和推广 【4】I法】卡特林・格鲁.艺术介入空间【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等等,要在社会中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艺术氛围。 (上接第8页) 全方位推进政府职能改革,构建“小政府,大社会”模式,提高 (四)积极推进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之间的经济技 政府工作效率。第四,大力发展社会中介组织.增强社会自治 术协作和联合。发达地区的支持是落后地区加快发展的不可 能力,为高效政府的形成奠定基础。 缺少的必要条件,就中国现阶段的现实来说,中国东中西部 之间在客观上也存在着优势互补条件。加强东中西部的联合 参考文献: 和协作,不但可以促进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而且也有利于加 【l】卢瑞嘉.中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快东部地区的发展。具体的形式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投资共 【2】王小鲁,樊纲.中国地区差距:2O年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M】、北京: 建型、资产重组型、产业链延伸型、科技开发和人才培育型。 经济科学出版社、 (五)中西部地方政府要转变观念,转换职能。首先应根据 【3】沙安文,邹恒甫等.中国地区差异的经济分析【M】.北京:人民出版 国际规则积极转变观念,明确界定政府和市场主体的行为边 社. 界,减少政府经济职能的越位与错位。第二,加强政府行为的 【4】张慕津,程建国.中国地带差距与中西部开发IM].北京:清华大学 出版社. 制度性约束。加大力度解决政府承诺可信度低的问题.发展 【5】包健.区域协调发展中的政府作用分析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值得信任的产权主体体系和有效执行体系.从而创造良好的 2Oo7,(2). 投资环境和经济发展环境,吸引大量民间资本的进入。第三. ・3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