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苏教教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资料

2024-06-08 来源:好走旅游网
 第一单元 一、《为你打开一扇门》作者赵丽宏,当代作家。本文是一篇书序,以“议论大门——初识大门——打开大门”的思路展开,主要介绍了文学的特征、内涵、作用,以此激励青少年对文学的兴趣,鼓励青少年打开这扇神奇的大门。 二、《繁星》选自《巴金选集》,作者巴金,原名李尧堂,四川成都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代表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本文是一篇散文,紧绕“看繁星”,以时间为序,依次写了“从前”“三年前”“如今”“有一夜”四个片段,抒写了作者爱星天、爱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感受。表现手法上,采用了由实到虚,虚实结合的方法,即先写眼前景物,再写由此产生的联想与想像。 三、《冰心诗四首》选自《繁星春水》,作者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家,代表作品有《繁星春水》《再寄小读者》《小桔灯》等。本文前两首诗是以母爱为主题的抒情短诗,后两首是鼓励青年努务奋斗、积极进取的哲理小诗。 具体讲:《母亲》歌颂母爱的博大无边、伟大无私;《纸船》抒发思念母亲的深情;《成功的花》告诉人们成功来自奋斗、牺牲。《嫩绿的芽》讴歌青春与活力,催人奋进,富有积极意义。冰心体诗特点:短小精悍,感情丰富,哲理朴素,格调自然柔和。 四、《安恩和奶牛》 《安恩和奶牛》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约翰尼斯·延森,丹麦(国籍)的小说家、诗人。选自《希默兰的故事》,作者代表作《漫长的旅途》。本文记叙的是老妇人安恩牵牛到交易市场,却不是为卖牛,而是怕牛孤单,让它和同类相聚散心的故事。刻画出安恩老太太的慈悲、善良、有爱心。 这篇小说在写作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设置悬念。安恩特地把奶牛带到集市上来,仅仅是为这头孤独的奶牛能和同类相处。这样的构思使文章情节有波澜,吸引读者;出人意料,但是又符合人物的性格。 五、《寓言二则》 1.《郑人买履》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作者韩非,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本文是一则寓言,旨在说明做事,看问题不能迷信教条。共同寓意: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 2.《刻舟求剑》,选自《吕氏春秋察今》,又名《吕览》。编者吕不韦,是战国末期秦国国相,杂家代表人物。本文是一篇寓言,旨在说明做事看问题,应随情势变化而变化。寓意:说明不懂得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结果。现实意义:我们在处理实际问题时,不盲目照搬照常现成的东西,而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免出现不应该的失误。 诵读欣赏:古代诗词三首 1. 《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唐代诗人。本诗为五律,描写了北固山山青水碧的壮丽春景,既表达出欣喜之情,又流露出一丝淡淡的思乡之意(诗的主旋律是欣喜的)。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以小景与大景互相映衬,画面非常精彩。春潮涨平之后,江面十分开阔,这是眼中大景;一片白帆顺风而来,这是眼中小景。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海日用“生”,江春用“入”,将景物拟人化而富有生机;而“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蕴含自然理趣。在诗人的笔下,既是美景,也是哲理。

2.《赤壁》作者杜牧,字牧之,唐代文学家,作品有《樊川文集》。本诗为七绝,咏史抒怀,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的命运象征国家的命运,通过这种以小见大的表现方式,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内心感受。

3.《浣溪沙》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今四川),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有:韩愈,柳宗元,曾巩,王安石,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本文是一首词,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上片写景,刻画了一幅清新优美,淡雅宁静的画面,“萧萧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境的静谧(以动衬静)(表达出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怀);下片议论,溪水尚能倒流,谁说人老不能焕发青春?“休将白发唱黄鸡”,反用其意,劝阻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

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情怀。

诵读欣赏:《泰戈尔诗三首》

选自《泰戈尔诗选·新月集》,作者泰戈尔,印度诗人、社会活动家,191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主要作品有《飞鸟集》《新月集》《沉船》《吉檀迦利》等。

《金色花》用充满童稚的想像,刻画了孩子天真可爱而又稍带顽皮与妈妈嬉戏的心理,表达了孩子对母亲那种难舍难分的感情。《告别》主要写离别的孩子对妈妈的眷恋之情,《榕树》,生动描写了一个孩子对一棵高大榕树的沉思与幻想,表现了对故乡、对妈妈的思念。

第二单元

六、《往事依依》作者于漪,本文是一篇散文,通过对几件往事的回忆,抒发了作者对自然、对生活、对祖国的热爱,告诉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前后照应。

七、《幼时记趣》节选自《浮生六记》,作者沈复,字三白,苏州人,清代作家,著有《浮生六记》。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采用总分结构,写了儿童时代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三件小事,表现了作者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童心,观小为大,想象奇特的童趣。

作者有物外之趣的原因:细致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强烈的好奇心,对生活的热爱。 “庞然大物”“拔山倒树”形容来势猛力气大,绘声绘色,活灵活现,这里视小为大,大词小用,表现幼时所见蛤蟆捕捉小虫的情状。表现了作者幼小心灵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朴

八、《十三岁的际遇》选自《精神的魅力》,作者田晓菲。本文是一篇散文,详细抒写了在北大两年学习生活的感受,略写童年对北大的向往和初进北大的自信。文章表达的感情很复杂,其间既有对北大的热爱之情、赞美之情,也有即将离开北大的依恋之情,更有渴望飞翔、渴望创造的青春梦想。 九、《伟人细胞》节选自《男生贾里》,作者秦文君,当代女作家,代表作品有《男生贾里》、《女生贾梅》。本文是一篇小说,情节巧妙,记叙了初一男生贾里追求轰轰烈烈人生,实现伟人计划的曲折过程,说明了必须从小事做起方能干大事的道理。文章语言幽默,采用大胆夸张手法,营造了会心一笑的喜剧效果。

诵读欣赏现代诗二首:

1、 《少年歌》选自《草莽集》,作者朱湘,现代诗人。诗中塑造了活泼清纯、生机勃勃的少年形象,表现了他们意气风发,追求理想的美好愿望。

2、《生活在是多么广阔》选自《何其芳文集》,作者何其芳,诗人,文学评论家。本诗以排比的方

式描绘了多姿多彩的生活画卷,带领人们去开发生活的宝藏,体验生命的价值,进而领悟“在平凡中发现非凡,用热情发现真诚”的生活哲理。 第三单元 十、《社戏》作者是鲁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有散文集《朝花夕拾》。 本文体裁是小说,按照“盼看社戏----去看社戏----怀念社戏”的思路行文,详写看戏的全过程,略写在平桥村的情况和看戏后的余波。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无私的美好的品德,展示了自由自在、充满诗情画意的儿童生活画卷,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感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十一、《端午日》节选自《边城》,作者沈从文,湖南凤凰人,现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等。本文以时间为序,按“争看划船----竞追鸭子---结束赛事”的思路展开,略写穿新衣、画王字、吃鱼肉三种习俗,龙舟竞渡写得最详,赶鸭竞赛次详。表现茶峒人淳朴的民风和奋发向上、合作争先的民族精神。

十二、《本命年的回想》作者刘绍堂,现代作家。本文体裁是散文,按时间顺序写了十件事,再现了京郊运河几十年前的过年习俗,表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风味,歌颂了热爱生活、纯真可爱的父老乡亲。

十三、《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1.《十五夜望月》作者王建,唐代诗人。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练,既写了乌鸦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冷露无声湿桂花”。不仅指庭中桂花,也有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在炼字上,一个“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反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若改为“在”,就显得平淡寡味,相形见绌了。

2.《水调歌头》作者苏轼,宋代诗人。上阕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下阕对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而为对离人的祝福。这首词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3.《我的思念是圆的》节选自《艾青全集》,作者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诗人。此诗写于艾青晚年,因亲人朋友多不在身边,有的已离世,诗人写此诗表达了对团聚、亲情、友情的珍视和怀想。 第四单元 十四、《春》作者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散文家、诗人,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本文体裁是散文,全文按盼春、绘春、颂春的思路行文。“绘春”部分分别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这五幅图由景及人,描绘了浓郁的春意,融入了作者对春的喜爱和赞美,颂扬了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的精神。 十五、《三峡》节选自《水经注江水》,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范阳涿县人,地理学家、散文家。《水经注》是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本文体裁是散文,布局巧妙,依据水势涨落先写夏水,再写春冬景,后写秋景。主要采用了动静结合、张弛结合的手法。

课内部分

1. ,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2. 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赤壁》) 3. 诗人写中庭月色,给人以积水空明、澄清素洁之感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建《十五夜望月》)

4. 青山有幸埋忠骨, 。(杭州岳墓对联) 5.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名句是 , 。

6.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_________________,曰:“____________________” (《吕氏春秋》) 7. 山下兰芽短浸溪,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苏轼《浣溪沙》)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浣溪沙》) 9.____________________,雪却输梅一段香。

10.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 11.人曰:“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韩非子《郑人买履》)

12.及反,市罢, 。(《郑人买履》) 13.海纳百川, 。(《对联六副》之《林则徐书两广总督府对联》)

14. ,万家忧乐到心头。(湖南岳阳楼对联)

15.转朱阁,低绮户,照无

眠。 , ?(苏轼《水调歌头》) 16. ,无欲则刚。(对联) 17.前人评价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两句诗是“形容景物,妙绝千古”,这两句

是 , 。(千古绝句)

18.今夜月明人尽望, ?(王建《十五夜望月》)

19.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20.《次北固山下》描写诗人思乡之情的名

句: , 。

21.《水调歌头》词中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的词句

是: , 。直接写明月的词句是: 是: 是

, , 。表现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旷达胸襟的词句

, , 。道尽千载离人心愿表明诗人对远方亲人美好祝愿的名句 , 。

22.这是你致爱的女儿含着泪叠

的, 。(《纸船》) 23.成功的

花, ! , , 。(《成功的花》)

24舟止, 。(《吕氏春秋》)

25.求剑若此, 。(《吕氏春秋》) 26.青女素娥俱耐冷, 。 27.梅雪争春未肯降, 。 28.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 ,

; 。 , ,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29.那声音大概是横笛, , ,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 。 30.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

31.我欲乘风归去,____________________,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

32.心有三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园栽四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杰地灵。

34.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嫩绿的芽儿》)

35.古往今来,吟咏花草树木的诗句很多,请你写出两句

来。 , 。

二、课外部分:分值:4分。

题型:上句或下句填空,4题,每题1分。范围:见以下范围。

★《初中语文互动阅读》(七年级上册)

01.【P020】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宋·周 密《野步》)

02.【P059】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03.【P137】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李商隐《无题》)

★《古诗文经典专题读本》(第一卷)

04.【P04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05.【P054】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06.【P057】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唐·王维《观猎》)

07.【P059】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唐·王维《汉江临眺》) 08.【P069】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维《山居秋暝》)

09.【P084】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唐·刘禹锡《望洞庭》)

10.【P09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南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经典诵读百篇》(初中篇)

11.【P025】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秋瑾《对酒》) 12.【P028】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题竹石画》) 13.【P033】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正宫·端正好》)

14.【P039】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15.【P053】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16.【P058】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17.【P063】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月夜抒怀》)

18.【P07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19.【P072】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20.【P074】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诫子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