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基础·运用(共17分)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瓷器展”为专题展览,长期对公众展出。初二年级的同学们走进国博,开展以“匠心瓷韵”为主题的研学活动。请你协助完成以下任务。【任务一:溯循瓷迹】1.下面是小语同学撰写的参观笔记。请你阅读并完成(1)(2)题。(共4分)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夏商之际便有了原始瓷的烧制工艺,至隋唐五代形成了“南青北白”的生产格局。五代是“秘色瓷”生产的鼎盛时期,唐代诗人陆龟蒙在《秘色越器》中用①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诗句赞美了越窑瓷器釉色的精美。此后,秘色瓷逐渐(xiāo)声匿迹。宋代陶瓷业蓬勃发展,名窑遍布各地,并形成多个以著名窑场为核心的窑业体系。元代前期的青花瓷使用的是未经提炼的钴料绘彩,得到的只能是晦暗的蓝色。后经改革,生产出釉质滋润透亮、色泽浓翠鲜丽的青花瓷器。明清两代是中国瓷器生产的鼎盛时期。其瓷器或端庄(dūn)实、古拙典雅,或色彩绚烂、华丽高贵,往往融实用与审美于一体。这些多种多样②精巧美丽的瓷器不仅丰富了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也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历史长河中,一代代匠人用创意与智慧,共同书写了中国瓷文化的灿烂篇章。(1)文段中括号里填写的汉字及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xiāo)声匿迹”中“xiāo”有“消失”的意思,应写作“消”。B.“晦暗”在文中的意思是“暗淡无光”,“晦”应读作“huì”。C.“(dūn)实”有“粗短而结实”的意思,“dūn”应写作“敦”。D.“古拙”在文中的意思是“古朴少修饰”,“拙”应读作“zhuō”。(2)在文段的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C.①:“①:“②、②,B.D.①“①“②、②,2023.7【任务二:品味瓷韵】从2022年7月开始,国家博物馆出现了两位特殊的新员工,他们是虚拟数智人艾雯雯和仝(tóng)古今。2.艾雯雯为同学们细致地讲解了瓷器上的各种纹饰,大家兴致盎然。参观结束后,同学们搜集了一些瓷器纹饰图片。请从下图中选出一个字进行临摹,判断它的书体,并谈谈你在临摹时的感受。(共3分)临摹:______(1分)1这个字属于______书。(1分)在临摹时我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3.下图中的宋代瓷枕上“家国永安”四个字传递出人们对家国安宁的深切企盼。本学期所学的《大道之行也》中也有这样的社会理想。《大道之行也》出自儒家经典《_________》(填写书名)。(1分)4.同学们在字典中查到“匠”的义项有:①有专门手艺的人;②灵巧,巧妙;③指在某方面造诣很深的人。请你根据字典释义及【任务一】中的文段内容,解释本次研学主题“匠心瓷韵”的含义。(2分)【任务三:探寻瓷路】5.下面是仝古今的讲解词。请你阅读后完成(1)(2)题。(共4分)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辈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开辟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打开了与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海上丝绸之路在秦汉之际就已初步形成,从中唐开始,中国陶瓷已行销海外。宋元时期,陶瓷海上贸易蓬勃发展。明清时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航海事业得以进一步发展,中国瓷器进入大规模、长时间持续对外输出的阶段。这使得中国在环球贸易中一直处于顺差。中国瓷器体现了浓郁的中国文化与风情,在欧洲掀起了“中国热”。德国和荷兰的工匠也都从中国制瓷技艺等方面找寻创作灵感,进行了本土化变革……总之,瓷器贸易的繁荣,使中国瓷器文化得以传递海外,也为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1)你发现仝古今的讲解词在结尾部分有两处表达欠妥,请将画线句修改正确。(2分)(2)仝古今拟用一副对联为此次讲解作结。请将它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2分)往事越千年,陶瓷惊艳匠心A.C.②①丝绸路①泣鬼神①,瓷韵浸染中外心②绝艺传②真传续B.D.①泣鬼神①丝绸路②续真传②传绝艺6.请结合这次研学活动的相关内容,以中国瓷器文化的历史或传承为视角,写下你的感受。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二、古诗文阅读(共20分)(一)默写。(共6分)7.黄发垂髫,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1分)8.庄子用比喻来描述大鹏鸟奋飞时情形的句子是:____①____,____②____。(《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2分)29.乐器在古代生活中经常起到重要的作用。《诗经·周南·关雎》中就有写到乐器的语句:“①”和“②”。(2分)10.下面是《卖炭翁》的插图,请你依据画面,写出相应的诗句:____________(1分)(二)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11-12题。(共5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1.依据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2分)诗中对恶劣天气的描写非常形象。“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风怒号”以比拟的手法写出秋风声势之盛,“①”字写出狂风的威力之大。“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描绘了②的情景,给人以大雨将至的压抑之感。12.白居易在《新乐府序》中主张“(乐府诗)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阅读他的《观刈麦》,说说杜甫和白居易在两首诗中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3分)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三)阅读甲乙两文,完成13-15题。(共9分)3【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去。(节选自《小石潭记》)【乙】鄱阳山水名天下,而龙停溪最胜。众山面内,环拥林立,层峦叠嶂,烟云相连。苍藤翠木,蒙①②③
络摇缀。……而大豁横其前,众水入焉。旁有涌泉,雷辊雹散。跳波急洑,千态万状。既④
停既平,循山而行。大者潴为湖,小者聚为潭。如曳雪练,如卧白虹,沉沉无声,尽水之变。每遇胜日,披风松下,待月竹间,观澜石上,行吟坐啸,纵意所如。虽桃源之胜不过也。(选自北宋孙觌(dí)《鄱阳湖山水记》,有删改)注:①豁:开阔的山谷③洑:(fú)漩涡②辊(gǔn):很快地转动。④潴(zhū):水流停聚的地方。乃记之而来翕忽,13.学习古文,可借助不同的方法理解词义。请根据提示完成图表。(3分)方法“许”的义项:A.答应,允许字典查阅法“胜”的义项:A.能承担,能承受B.尽D.优美的课内知识迁移法斗折蛇行C.胜过,超过每遇胜日②“胜”词义:选项雷辊雹散③“雹散”词义:14.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翻译:(潭边的树和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理解:本句描写小石潭周围的青树翠蔓生机盎然,体现出作者此时内心的愉悦。B.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翻译:阳光直照到水底,四周竹林的影子倒映在潭中石头上。理解:本句对潭中阳光和竹林影子的描写,突出了小石潭中景物丰富,充满生机。C.层峦叠嶂,烟云相连。4理解词义潭中鱼可百许头B.表示约数D.处所,地方C.这样①“许”词义:选项“斗折”词义:像北斗星那样曲折翻译:悬崖层层,峭壁排排,(山间)烟雾与云气相接交织在一起。理解:龙停溪四周群山高大峻伟,山间烟云飘渺,深邃迷离。这些景象都体现出龙停溪的美丽。15.请你结合甲乙两文,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探究笔记。(4分)《说文解字》第一《周易》第二《尚书》第三《诗经》第四“三礼”第五“春秋三传”第六《战国策》第八《史记》《汉书》第九辞赋第十一诗第十二文第十三《经典常谈》目录一篇好的游记,应该具备三个写作要素。要素一:根据游踪记述游览见闻。要素二:多角度描写景观。甲文中“佁然不动,俶尔远逝”,用了①结合的手法,借游鱼状态写出潭水的清澈;乙文中“跳波急洑”写出水流的②,而“如卧白虹”,用比喻写出水流的平缓,让人感受到水流形态的多样。要素三:写景同时,应寄寓“观感”,这是游记的灵魂。“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让人感受到作者寄寓其中的③之情;“纵意所如”“虽桃源之胜不过也”,则让人感受到作者寄寓其中的④之情。三、名著阅读(共5分)16.下面是名著《经典常谈》阅读课的课堂现场片段。请你参与课堂讨论,参考目录,围绕你所选的兴趣点,说说自己的阅读收获。(3分)老师:《经典常谈》是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朱自清先生专门为中学生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书。同学们读了之后,有什么收获?请结合选读内容,各抒己见。同学甲:我对历史感兴趣。读了《经典常谈》,我知道了二十四史都是纪传体史书,除《史记》外,其他的都是仿照《汉书》断代成书。同学乙:我对古诗感兴趣。从《诗第十二》我知道了杜甫之所以被称为诗圣,是因为他用诗来抒写时代,表现更广大的人生。比如这学期学的《石壕吏》就是记录了安史之乱时老百姓的悲惨生活,体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我:……老师:《经典常谈》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要想真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还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继续选读相应的书籍。需要根诸子第十“四书”第七517.“名场面”是指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为人熟知的经典场景或经典情节。它可能体现对主人公的重大历练和考验,也可能是主人公迅速成长的重要契机……比如,①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与保尔有关的“名场面”,表现出他②的性格特征。(2分)四、现代文阅读(共18分)18-20题。(共7分)(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材料一科技为文化创意插上腾飞的翅膀。近二十年来,。从在线只读的静态图文,到可分享点评的视频故事,再到“感知即交互”的数字空间,数字文创媒介形式的升级为人们带来三维动态的沉浸式互动体验。数字文创产品市场发展可以激活文创产业的创新活力,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推广,推动文化消费新风潮。这也与我国文化数字化国家战略不谋而合,但当前的数字文创产品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阶段,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内容表达上缺少创意。材料二数字沉浸带来的独特体验是由许多突破性技术支撑的。在数字沉浸背后,许多令人惊叹的技术正在不断发展和演变,推动数字沉浸体验越来越逼真、细腻,同时推动更广泛的应用场景出现。包括语音识别、手势识别、头部追踪、面部识别等多种技术手段在内的人机交互技术,不断提升互动的丰富性和敏捷性;3D建模和实时渲染技术,如光线追踪、体积渲染等,支撑创建逼真的虚拟场景和角色;云计算技术通过提供弹性、灵活、安全的计算和存储资源,支持海量的用户访问和数据处理,让数字沉浸更加稳定和可靠;5G技术的高速传输和低延迟特性,为数字沉浸提供更加流畅、快速、稳定的网络支持,完善用户体验。在不断迭代的技术驱动下,越来越多沉浸式展演进入公众视野,但随着一些技术“喧宾夺主”,内容“似曾相识”的数字沉浸产品在市场反馈上遇冷,行业内外逐渐认识到内容与技术深度融合的重要性。创作生产兼具内容巧思与科技含量的沉浸式产品,渐已成为业界共识。材料三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是党的二十大的重要部署,也是数字中国建设在文化领域的重要体现。敦煌研究院2022年上线“数字敦煌开放素材库”,19类专题6500份素材免费向公众开放。这一线上素材库的建立,不仅方便人们学习文化遗产知识,而且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创作和交流的平台。每个人都可以上传并出售自己对素材的二次创作。比如自行设计敦煌丝巾图案并定制,为“敦煌动画剧”配音等。6数字技术对公共文化服务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与此同时,数字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也面临巨大挑战。如何通过文化遗产资源数字化惠及更广泛的人群,同时又做好数字资源知识产权保护,这是文博行业共同面对的难题。18.根据【材料一】的图文信息,在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内容。(2分)19.观众体验数字沉浸展演时,感觉画面有些失真。作为技术人员,请你借助【材料二】的内容,推断可能是以下哪一项技术出现了问题。(2分)A.人机交互技术B.云计算技术D.5G技术C.3D建模和实时渲染技术20.结合三则材料来看,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需要在哪几方面有所突破?(3分)(二)阅读《登黄山记》,完成登黄山记季羡林①汽车终于来到了黄山大门外。②一走进黄山大门,天都峰就像一团无限巨大的黑色云层,黑乎乎地像泰山压顶一般对着我的头顶压了下来,好像就要倒在我的头上。经温泉右转进山,山势一下子就陡了起来。我眼睛里看到的只是台阶,台阶,台阶。拾级而上一直爬到了一线天的门口。一线天真正是名副其实。在两个峭壁中,只存一条缝隙,仅容人体,抬眼一看,只见高处露出一线光明,上面是蓝蓝的天。这一团光明就召唤着我们,奋勇前进。我们也就真的一个个精神抖擞,鼓足勇气,爬了上去。③过了一线天,再向右一拐就走上了玉屏楼,这里是从温泉到北海去的必由之路。一转过山角,就能看到峭壁上长着一棵松树。这棵松树的大名就叫做“迎客松”。你看它伸出双臂,其实是不知道多少臂,仿佛想同来游的人握手,拥抱。你若问它的高寿,那就很难说。它干并不粗,也不特别高,看样子它至多也不过几十年至百年。然而据人说,它挺立在这里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这里山高风劲,夏有酷暑,冬有寒冰,然而它却至今巍然屹立,俊秀挺拔,苍翠欲滴,枝头笼烟,仿佛正当妙龄青春,真让人拍手称奇。我在这里祝它长寿!④走过迎客松,山路便陡然下降,一直降到涧底。这一段路走起来非常舒服,右边可以看到指路石,回头则见牛鼻峰上的犀牛望月,奇石嶙峋,引人遐思。拿做文章来比,我们走这一段山路,好像是在作“承”的那一段,“起”得突兀,“承”得和缓。但是,“承”过以后,就来了“转”,这一“转”,可真不得了。到了涧底,抬眼一看,前面是八百级的莲花沟。黄山的奇景险境,仿佛现在才算是开始。身右峭壁凌空,左边却是悬崖无地,好像泰山上的阴阳界一样。蓦然抬头,在远处的山崖上,忽然看到“万绿丛中一点红”。此时正是盛夏,早过了春暖花开的时节。这一点红是哪里来的呢?我无法攀上悬崖去看,无从探索与研究。【甲】我只有沉入幻想中,幻想暮春四五月间,黄山漫山遍野开满了杜鹃花的情况。我眼前的黄山一下子变了样,“日出山花红似火”,红色的火焰仿佛燃遍了全山,直凌太空,形成了一幅红透宇宙的奇景。⑤就这样,一路幻想下去。树木蓊郁,翠竹夹道,两旁蝉声啼不住,轻身已到北海边。⑥北海真是个好地方。人们已经看过了天都峰和莲花峰,大概总会觉得黄山胜境已经了北海已经成为尾声了。⑦实则不然。⑧再拿写文章作比,如果过了玉屏楼算是“转”,那么到了北海就算是“合”。一篇精巧的文章写到这里,才算是达到精妙的顶点。我从小读王维的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觉得这个境界真是奇妙,心向往之久矣。我们正在北海的一个山头上,猛回头,看到隔山的深涧忽721-23题。(共11分)探过,到然冒起白色的浓烟。我直觉地认为这是炊烟。但是继而一想,炊烟哪能有这样的势头呢?我才恍然:这就是云起。升起来的云彩,初时还成丝成缕,慢慢地转成一片一团,颜色由淡白转浓。最初群山的影子还隐约可见,转瞬就成了一片云海,所有的山影都被遮住,云气翻滚,宛若海涛。然而又一转瞬,被隐藏起来的山峰的影子又逐渐清晰,终于又由浓转淡,直到山峰露出了真面目,云气全消,依然青山滴翠,红日皓皓。所有这一切都发生在几分钟之内,真是宇宙奇观。这算不算是云海呢?旁边有人说:“还不能算是。真正的云海,那要大雨之后。”我只好相信他的话。但是,“慰情聊胜无”,不是比没有看到这种近似云海的景象要好得多吗?⑨就这样,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我都领略过了。再拿做文章来打个比方,起承几个大股都已作完,文章应该结束了。⑩然而不然,从我的感情和印象说起来,合还没有合完,文章也就不能结束。我们最别的心情,离开北海的时候,我的内心如潮涌,如云起,一步三回头。转合,这后怀着惜⑪我想到过去游览过国内外的名山大川。我一时想到泰山,一时又想到石林。这都是天下奇秀,有口皆碑。【乙】但是我觉得,同黄山比起来,泰山有其雄伟,而无其秀丽;石林有其幽峭,而无其雄健。黄山是大则气势磅礴,神笼宇宙;小则剔透玲珑,耐人寻味。黄山奇在既有阳刚之美,又有阴柔之美。⑫我一下子又想到,天下名山多矣,中外皆然。但是像黄山这样的名山,却真如凤毛麟角。为什么中国竟会有黄山这样的山呢?古人会说,这是灵气所钟。世界各国都有它们灵气所钟的地方,对于这些地方,只要我能走到看到,我都喜爱欣赏。但是,有黄山这样灵气所钟的地方,我作为一个中国人感到无比骄傲与幸福。⑬我就是这样一边走,一边想,一边还欣赏四周奇丽景色,不知不觉地就回到了温泉。古时候有一首关于黄山的诗:“踏遍峨嵋与九嶷①,无兹殊胜幻迷离。任他五岳归来客,一见天都也叫奇。”我还没有历游五岳,也还没有到过峨嵋与九嶷。但我相信,即使有朝一日真的游五岳,登峨嵋,探九嶷,我再到黄山来仍然会叫奇不绝的。(选自《季羡林文集》,有删改)注:①九嶷(yí):山名,在湖南省。21.一位同学根据本文绘制了一张黄山游览图,并根据景物特点为几个重要地点设计了景点名片。请根据文章,仿照示例,帮助他将游览图补充完整。(3分)22.季羡林散文笔法丰富,灵活多变。同学们通过旁批来学习其写景的方法。请仿照下面的示例,为乙处补写两处旁批。(4分)8甲句:我只有沉入幻想中,幻想暮春四五旁批1:月间,黄山漫山遍野开满了杜鹃花的情由眼前的“一点红”,想象出杜鹃花漫山之美况。我眼前的黄山一下子变了样,“日出景,虚实相生,表达了作者的陶醉之情。山花红似火”,红色的火焰仿佛燃遍了全山,直凌太空,形成了一幅红透宇宙的奇旁批2:景。“燃遍”“直凌”极尽夸张,将杜鹃艳红如火之颜色、漫山遍野之长势写得淋漓尽致。乙句:但是我觉得,同黄山比起来,泰山旁批1:_________________有其雄伟,而无其秀丽;石林有其幽峭,旁批2:_________________而无其雄健。黄山是大则气势磅礴,神笼宇宙;小则剔透玲珑,耐人寻味。23.季羡林登黄山叫奇不绝,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也曾游黄山,并写下日记称奇。请根据上文和材料,说说他们各自认为黄山奇在何处以及他们所生发的情感。(4分)【材料】仰见群峰盘结,天都独巍然上挺。数里,级愈峻,雪愈深。上至平冈,则莲花、云门诸峰,争奇竞秀,若为天都拥卫者。由此而入,绝危崖,尽皆怪松悬结。高者不盈丈,低仅数寸,平顶短鬣,盘根虬干,愈短愈老,愈小愈奇。不意奇山中有此奇品也!(选自徐霞客《游黄山日记》,有删改)五、作文(40分)24.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一篇作文。(1)行走在山水间,我们看到神奇瑰丽的自然之美;行走在人世间,我们感受到情意的可贵、品行的美好;行走在过去或未来,我们拥有更多超越时空的思考……请将“行走在”补充完整,构成你的作文题目,写一篇文章。可写实,可想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乘风借力,是智慧;乘风破浪,是勇气;乘风远航,是志向;乘风翱翔,是自由……请以“乘着风”为题作文。可写实,可想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要求: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参考答案一、基础·运用(共17分)1.(1)答案:A评分标准:2分。选错不得分。(2)答案:B评分标准:2分。选错不得分。2.答案:临摹略篆600-800之间,不要出现所感受示例一:这个字体正势圆,古拙典雅,与光滑圆润、端庄大气的瓷器相得益彰。感受示例二:这个字写起来笔画复杂,曲笔弧线很多,方中有圆,粗细均匀。9评分标准:共3分。临摹1个字,字体与上图相近即可得1分;书体正确1基本特点,结合瓷器特点或自己在写这个字时的具体感受,均可得1分。3.答案:礼记(或礼记正义)评分标准:1分。写错不得分。4.示例一:(中国瓷器)独特精巧的艺术构思与文化韵味示例二:有手艺的工匠用心制作的瓷器表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韵味分;感受有篆书的评分标准:2分。“匠心”1分,“瓷韵”1分,解释成并列关系或主谓关系均可。5.(1)示例:瓷器贸易的繁荣为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也使中国瓷器文化得以传播海外。评分标准:2分。调换顺序1分,将“传递”改为“传播”或“传扬”1分。(2)答案:D评分标准:2分。选错不得分。6.示例:中国瓷器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那些精巧绝伦的中国瓷器,就像桥梁一般沟通了古今,连接了中外。评分标准:3分。视角符合要求1分,运用一种修辞手法1分,语句通顺1分。二、古诗文阅读(共20分)(一)(共6分)7.答案:并怡然自乐评分标准:1分。有错不得分。8.答案:①怒而飞②其翼若垂天之云评分标准:2分。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9.答案:①琴瑟友之②钟鼓乐之评分标准:2分。每空1分。①②顺序可调换。10.答案:手把文书口称敕评分标准:1分。有错不得分。(二)(共5分)11.①卷②风定云起(天色昏暗、黑云密布等)评分标准:共2分。每空1分。12.共同点示例:两位诗人都在诗中表达了对苦难者的关心和同情。不同点示例:杜甫在诗中推己及人,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伟大宏愿;白居易则在诗中表达了自己不事农桑却享受俸禄的惭愧(不安、自省)之情。评分标准:共3分。共同点1分,不同之处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三)(共9分)1013.答案:①B②D③像冰雹一样散开评分标准:共3分。每空1分。14.答案:B评分标准:2分。选错不得分。15.示例:①动静(正面侧面)③落寞(孤寂、失意等)②湍急(急速、迅疾等)④喜悦(陶醉、自得等)评分标准:共4分。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鄱阳湖山水闻名天下,而龙停湖是其中最美的。众多的山面朝向它,群山树林环抱着它,悬崖层层,峭壁排排,(山间)烟雾与云气相接交织在一起。苍翠的藤蔓树木蒙盖缠绕,摇曳牵连。……有个开阔的山谷横亘在前面,众多水流进入其中。山谷旁有股涌出的泉水,像响雷一样飞快转动,像冰雹一样四散开来。跳动的波浪,湍急的漩涡,千态万状。(溪水的奔流)平缓之后,(溪水)就绕着山流淌。大股水流就汇聚为湖,小股水流就汇聚为潭,像摇曳的白练,像卧着的白色长虹,水流深沉,平静无声,穷尽水的变化形状。(我)每每遇上天气好的日子,就在松树下迎风而立,在竹林中等待月亮升起,在石上观察流泉飞瀑翻卷波澜,行走在树荫下吟诗,坐在山崖边长啸,随心所欲,任性旷放。即使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胜境,也比不上此处啊!三、名著阅读(共5分)16.示例:我对汉字感兴趣。读了《经典常谈》,我了解到汉字的起源、发展和演变。《经典常谈》把它放在第一篇就是告诉我们阅读经史子集首先要有文字学基础。我也借助书中的知识,对一些汉字有了更深入地把握。评分标准:共3分。点明兴趣1分,联系原著1分,说出收获1分。意思对即可。17.示例一:①保尔顶着寒冷疲惫在暴风雪中筑路②顽强勇敢示例二:①保尔花费六个月写成的小说原稿被遗失,但他决定重新开始②坚毅不屈评分标准:共2分。情节符合原著1分,性格特征与情节对应1分。意思对即可。四、现代文阅读(共18分)(一)(共7分)18.示例一: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数字文创用户体验不断增强。示例二:数字技术迭代(进步)推动数字文创媒介形式不断升级。评分标准:共2分。数字技术进步或迭代1分,增强用户体验或推动数字文创形式升级1分。意思对即可。19.答案:C评分标准:2分。选错不得分。20.要点:①数字化文创产品避免同质化(产品的内容表达需要追求新意)浸产品需要内容与技术深度融合③做好数字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评分标准:共3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②创作生产数字沉11(二)(共11分)21.示例:①巍然俊秀②凌空险峻③北海(云海)评分标准:共3分。每空1分,①②空能概括该景点或景物特点即可。22.旁批1示例:“有其雄伟,而无其秀丽”“有其幽峭,而无其雄健”用词典雅,句式整齐,富有韵律美。旁批2示例:运用对比,将黄山与泰山、石林相对比,突出黄山雄伟磅礴与玲珑秀丽之美,表现对黄山的喜爱之情。评分标准:共4分。两处旁批各2分。其中角度(从用词、句式或手法等角度均可)1分,分析对应其角度,说明表达效果即可得1分。23.答案示例:季羡林认为黄山奇在奇松、怪石、云海,奇在既有阳刚之美,又有阴柔之美;徐霞客认为黄山奇在山的高、陡,奇在松树形态各异。季羡林在文中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骄傲和热爱之情;徐霞客文中的“不意奇山中有此奇品也”,表达出对黄山奇景的震撼、惊奇、赞叹之情。评分标准:4分。分别概括出二人所写的黄山之奇,每点1分,共2分;分别答出其情感,每点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