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策略研究

2024-01-28 来源:好走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国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策略研究

作者:李醒 李静 李荣娴

来源:《当代旅游》2012年第04期

摘要: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民俗风情旅游以一种独立的形式进入旅游市场。然而,面对先辈们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我们不能只为了经济利益而进行掠夺性开发,还要在保护的前提下科学的开发和利用。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揭示了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针对我国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中国;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开发;保护策略 1 中国民俗风情旅游资源概况

我国民俗风情旅游资源极其丰富,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一是人造民俗风情园,以深圳“锦绣中华”为例,它由观景区、商业区、食街和园艺造景区四个部分组成,已成为我国众多人造景观中的经典之作;二是民俗博物馆,以“山西乔家堡博物馆”为例,那里原是清朝有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私宅——乔家大院,现已成为以反映清末民初山西晋中一带衣食住行、婚丧嫁娶、供神祭祖等为主要内容的大型民情民俗博物馆;三是在本地区原有条件基础上开发的民俗风情景区,以修复的“江苏南京秦淮河风光带”为例,它集中体现了江南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色,该地区人流量每天达到15-20万人次;四是利用节庆活动开展的民俗风情旅游,如云南西双版纳的泼水节、路南石林的火把节、哈尔滨的冰雪节、北京的春节庙会等,向旅游者推出了具有特色的民俗风情旅游项目,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旅游者。可以说以上几类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开发和经营的成功带动了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民俗文化的传播,目前我国民俗风情旅游仍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独特魅力,但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在开发中存在着许多错误的导向和实践,又使之面临着许多危机和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2 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2.1 民俗风情被同化

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异族以及同族异地的文化、思想意识的引入,使得本地区传统的民族文化、民俗风情逐渐被淡化、同化甚至消亡。如云南大理的“洋人街”是为了满足外国旅游者的饮食需要而应运而生的一条街。这势必对当地饮食文化形成一种冲击。随着社会经济、旅游业的发展,传统的民族服饰逐渐被冷落,服饰西化已成为世界潮流。同时,淳朴的民风民情也在悄悄地变化,过去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重义不重利,认为见利忘义是不道德的。而目前,在商品经济和当地旅游业的带动下,他们开办私人旅馆、餐厅、舞厅等,假货也屡屡可见。 2.2 民俗风情被庸俗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民俗风情丰厚的地区,流传有许多内涵极其丰富、带有民族色彩的神话和宗教信仰等。有的旅游部门在开发这些资源时,不能正确的表现出这些神话传说中所包含的追求美好理想、与黑暗作斗争的正面精神,而是着力渲染在神话传说中属于陪衬地位的一些封建迷信的宿命论等内容,甚至大肆宣传一些无聊的、恐怖的、色情的东西。如一些地方以发掘传统民俗文化为名,广修“鬼宫冥府”,竞相建造十殿阎罗、牛头马面等。 2.3 伪民俗的出现

伪民俗在这里主要指子虚乌有的民俗,即某些旅游企业或部门为了某种目的而任意编造一些当地根本不存在的民俗风情。如投资2亿元的杭州“宋城”,其占地300亩。该项工程力争要把“宋城”建成杭州人文景观的一项代表作,初步形成以杭州为中心的南宋文化景观。而位于杭州市凤凰山麓的公元1158年的真南宋皇城却因无钱进行全面挖掘,仍然被深埋在地下得不到开发利用。

2.4 部分民俗风情旅游资源遭到破坏

当前,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部分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开发不当,使得不少民俗文化项目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在一些古城镇,开发者为最大限度的获取经济利益,忽视了民俗文化资源的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在进行掠夺式开发时,将现代建筑材料渗入古街宅中,大大降低了民俗风情的古典纯度,造成许多民俗文化资源破坏严重。与此同时,一些民间手工艺品为了迎合市场而大批量生产,成为机器制作的工艺品,完全丧失了其中所蕴涵的文化价值。此外,由于景区管理者以及旅游者对景区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强,使得旅游景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同时也降低了人文旅游氛围。

3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

3.1 没有处理好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古与今的关系

在开发民俗风情旅游资源时,既不能盲目排外,唯我独尊,抵制一切外来文化的影响,不愿借鉴外来文化中的优秀成份;更不能认为一切外来文化都是最先进的,全盘照搬照抄,抛弃了本土文化中最优秀的内涵,从而失去了本土文化的特色。在开发民俗风情旅游资源时,也要处理好古与今的关系,既不能厚古薄今,又不能厚今薄古,要把新旧两种事物联系起来,对民俗风情要有历史传承的方面,也要有标新立异的方面。 3.2 开发民俗旅游资源时,没有高度重视民俗的文化内涵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现在有的旅游经营者,对旅游文化的战略意义认识不足,他们只是把旅游业视为一本万利的“摇钱树”,为攫取利润不顾风景区的人文自然特点,结果造成风景名胜和文化遗产的不同程度破坏。可见,旅游开发者和经营者,必须具有一定的旅游文化意识,把旅游产业视为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事业,特别是随着旅游业的深度开发,以文化旅游为内涵的旅游将会超越以观光为特点的旅游。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3 没有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忽略了旅游目的地承载能力

盲目掠夺性的开发只能是破坏,保护并不是把民俗风情装进博物馆,而是要有年轻一代去继承、应用、创新,使民俗文化的血脉得以活跃。破坏性的开发,其结果只会造成民俗文化的消亡。开发民俗风情文化应建立在提高各民族成员的文化素质,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和教育水平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旅游目的地的承载能力。过度开发旅游资源必将给旅游目的地带来负面效应,造成旅游资源的破坏。

4 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对策

4.1 严格管理,采取相对封闭措施,防止民俗文化被同化

民俗旅游资源要保留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就应采取慎重态度,以相应的防范措施来阻止被外来文化同化和洋化。如果民俗文化都被改成和汉族一样的大众化的东西,那也就失去了吸引力和它真正的价值。针对这一情况,当地可采用以地方习俗为主要旅游对象,当地群众参加经营相对封闭性的措施。

4.2 尊重民俗文化,因地制宜

开发民俗旅游资源,不能跟风模仿,更加不能胡编乱造,否则不仅难以满足旅游者的需要,而且最终也会影响旅游从业者自身的利益。因此,必需保持民俗文化的民族性和真实性,防止过度商业化,特别是要杜绝肆意亵渎和歪曲旅游地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现象,才能有效地保证独特的民俗文化得以发扬和保护。要正确分析本地民俗资源的特色,结合本地和周边环境,有选择性地开发民俗旅游资源,高品位地开发和利用民俗旅游资源。 4.3 建立民俗文化生态保护区

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是民俗旅游资源存在和旅游开发的前提,要使其留存必须以生态环境的保护作为前提,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可用生态博物馆的理念指导旅游开发,构建生态保护区,实现保护区、生态旅游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实现民俗文化、生态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对超出环境承载能力的情况及时控制,出台相关措施来限制,缓解这种情况下带来的负面影响。 4.4 坚持科学合理的开发原则

对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要坚持科学合理的开发原则。各地旅游学会与民俗学会可协作对当地旅游点的民俗进行调查,严格按照田野作业要求,查清当地民俗旅游资源,估算出环境承载能力。此外,要运用各学科的理论知识、研究方法,对民俗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对已经遭到破坏的及时抢救。绝不能等到恶化的时候再着手。对即将消失的民俗文化,采取具体的手段,如采用录像、录音、拍电影等方式,将其真实地记录下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