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比较两首作品首先要说到的是作者,作者的不同已经决定了两首作品在根本上有着很大的区别。《大雁塔》的作者杨炼属于当代中国最早达成了诗的自觉、尝试建立自洽的个体诗学,并用以指导自身写作的诗人之一,那首先是因为他最早深切体验并透彻反思了母语现实和文化的双重困境,由此拓开一条决绝的向诗之路。“一颗无法孵化的心独自醒来”(《半坡·石斧》,那一刻也就是孤独的漂泊之旅启程的时刻。并且作为朦胧诗派的代表之一,他创作的诗歌体现出了朦胧诗的特征。朦胧诗从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的价值角度对动乱时代的痛苦历史、人性毁灭、理性沦丧进行了浓刻的反思和批判,重新满足人的价值,追求自由人格,呼唤人道主义和人性的复归。韩东作为《有关大雁塔》的作者,他的诗歌表现了第三代诗歌反英雄、反崇高、平民化的总体特征。第三代诗人反对朦胧诗只关注人的社会意识,而没能充分表现个体人的生命意识,朦胧诗中的自我,只是呈现了他们那一代人对自我价值从失落到寻觅的心路历程,没能体现出改革开放时期更为复杂多变的现代人躁动不安的灵魂。所以《有关大雁塔》是一首带有批判性的作品。正因两位作者的不同创作风格才造就了两首虽然同样是写大雁塔但又完全不一样的作品。
另一个明显的区别在于两首诗歌的形式。杨炼的《大雁塔》是一首组诗,分有《位置》、《遥远的童话》、《痛苦》、《民族的悲剧》、《思想者》五个部分来写,并且用第一人称的“我”来来见证大雁塔的历史变化并以此来抒发自己悲痛的思考,在极大的抒情同时诗人将许多
关于祖国文化、历史及人性情感的理性思想也融于诗歌。比如“这个漫长的岁月里/我像一个人那样站立着/像成千上万被鞭子驱使的农民中的一个/畜生似的、被牵到这北方来的士卒中的一个/寒冷的风撕裂了我的皮肤/夜晚窒息着我的呼吸/我被迫站在这里/守卫天空、守卫大地/”。面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这位历史见证人的万般痛苦只能让他化为守卫着自己被践踏、被凌辱的命运的苦痛者。反观韩东的《有关大雁塔》篇幅就简短的多了。诗人用叙事式的口吻来写了“我们”所知道的“有关大雁塔”。在众人的印象里我们知道的大雁塔是山西标志性的历史建筑,是旅游景点,“我们爬上去/看看四周的风景/然后再下来”。韩东却从中看到了所谓“英雄”的身影。他们是“从远方赶来的”“不得意的人们”、“发福的人们”,他们不看风景只为做做自己的英雄梦“统统爬上去/做一做英雄/然后下来/走进这条大街/ 转眼不见了”。表现出诗人对于这类人的嘲讽。
从诗歌的艺术表现上看,两首诗歌虽然都有抒情但表现的方式是不同的。《大雁塔》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来表现,如主要对象大雁塔象征着中华民族,而“我”作为主角,一会是农民,一会是战士,在不断的变化中感受着历史。并且这首诗歌的语言也较为优美“我该怎样为无数明媚的记忆欢笑/金子的光辉、玉石的光辉、丝绸一样柔软的光辉照耀我的诞生/勤劳的手、华贵的牡丹和窈窕的飞檐环绕着我/仪仗、匾额、荣华者的名字环绕着我/许许多多庙堂/辉煌的钟声在我耳畔长鸣”让人感受到诗歌的美感。
而《有关大雁塔》则没有用过多的手法来表现,除了讽刺意味外,其余全是赤裸裸的大白话,将诗人的整个感受用最直接的语言表现出来。
从意义上来说,两首诗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相同点是两首诗都表现出诗人对自身所经历的历史的感受,而不是凭空的想象。不同之处在于《大雁塔》中杨炼抒发的是一股强烈的爱国之情,具有深刻的社会意识,以此来激发广大读者的爱国意识。而韩东的《有关大雁塔》中则没有这种强烈的爱国之情,更多的事表现了诗人作为第三代诗人的创作特色,讽刺了那些所谓的“英雄”,同时一定程度上告诫了我们不要成为那样的“英雄”。
以上对于《大雁塔》和《有关大雁塔》的区别分析只能说是我个人的一点浅见,对两首诗歌更深层面的分析远远不足。但有一点总归不会错的,同一个作者都不能写出相同的作品,何况是两个作者的作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