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公共管理学科综合复习资料

2020-07-29 来源:好走旅游网


一、公共基础部分(公共管理学)

1、第二章

(1)公共组织的含义。P22是指人们为了实现社会公共目标,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按照一定法律程序而建立起来的组织实体。

(2)公共组织的类型。P29(1)集权制与分权制;(2)完整制与分离制;(3)首长制与委员会制;(4)层级制与机能制。

(3)政府组织。P33广义的政府是指国家进行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的组织,是国家表达意志、发布命令和处理事务的机构体系,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

(4)非政府公共组织。P35在地方、国家或国际级别上组织起来的,独立于政府和企业之外的,具有非营利性、费政治性的社会组织。 2、第三章

(1)公共事务的含义。P38指该社会的统治阶级为了把社会控制在“秩序”范围内,推动社会发展,所进行的满足社会成员共同需要与要求的一系列社会活动。 (2)公共事务的性质。P40公益性、非营利性、规模性、阶级性。

(3)公共事务的功能。P41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市场规划、宏观调控。 (4)宏观经济调控与市场监管。P43宏观调控包括:总量、结构、规范性; (5)文化事业、教育事业、科技事业与卫生事业。P46--48 (6)社会治安。P51 (7)社会保障。P52 3、第四章

(1)公共政策含义的解释。P54 1、公共政策必须是用于解决公共问题;2、只能是由公共权威制定的;3、表现为合法的命令、方案等规范和具体的法律文件;4、在一定历史时期和环境条件下,必须能够解决某种公共问题;5、公共政策的共识。

(2)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P56 1、体现了主题的意志,具有法定的权威性2、具有特定的价值取向,要实现特定的目的或目标;3、是政府为解决特定社会问题以及调整相关利益关系二而采取的政治行动;4、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

(3)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P56 1、作为政治控制或阶级统治的根据;2、作为公共管理的手段;3、作为利益关系的调节器。

(4) 政策评估的意义。P61 1、是检验政策的效果、效益和效率的基本途径;2、是决定政策走向的重要依据;3、是合理配置资源的有效手段。 4、第五章

(1)公共伦理的含义。P64 用以规范公共管理主体行为、以保证公益事业的公正性、合理有效的实现公益事业目标的准则体系。

(2)公共伦理的基本内容。P65 公共伦理观、公共伦理的基本原则、规范和范畴、道德修养及养成习惯、制度建设、公共行为的伦理选择。

(3)公共伦理的基本特征。P66 非强制性、广泛渗透性、义务本位性、灵活性。

(4)公共责任制度。P71 无限责任制、无责任制、有限责任制。原则:服务、公正、效率 (5)公共管理者职业道德的含义与本质。P73 是指公共管理者在从事公共管理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职业道德行为准则。 本质: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他律与自律的统一。

(6)公共管理者职业道德规范的作用。P73 与法律规范一起共同规范、约束公共管理活动中的各种关系。

(7)公共管理者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P74 公共管理者职业道德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依法执行公务、服务群众、奉献社 会为主要内容,树立良好的公仆形象,做人民满意的公共管理者。 其内容有: 其内容有: (1)作为一个执行政治任务的特殊职业

1

群体,公共管理者必须有政治方面的职业道德要 求,即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清正廉洁,艰苦朴素;顾全大局,团结协作;忠诚老实,实事 求是。 (2)作为一个公共服务的特殊职业群体,公共管理者必须有工作方面的职业道德要求, 即遵纪守法,依法管理;忠于职守,勤奋工作;刻苦学习,精通业务;谦虚谨慎,文明礼貌。

5、第六章

(1)战略的含义。P76

(2)公共部门战略的含义。P76公共部门战略是公共部门在对自己所处的环境进行考察和审视的基础上, 对组织的目的、长远发展目标、政策策略、实施步骤进行的谋划和安排,是对组织在社会中的位置进行的定 位。

(3)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特点。P77(1)公共部门战略管理是前瞻性的面向未来的管理; (2)公共部门战略管理是着重于较长远的、总体的谋略;(3)公共部门战略管理是组织寻求成长和发展机会及识别威胁的过程; (4)公共部门战略管理是直觉和理性分析的结合; (5)公共部门战略管理是持续性与循环性的过程。

(4)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功能。P78 (1)公共部门管理的战略导向,关系到公共组织的兴衰存亡; (2)公共部门战略管理有助于应对现代社会公共管理更加复杂和不确定的环境; (3)公共部门战略管理有助于应对公共部门角色的变化。

(5)战略计划的内容。P79 战略范围、资源部署、战略说明、最佳协调作用

(6)战略规划的步骤。P80 开始制定战略计划过程并形成共识;明确组织权限和使命;分析组织的内外环境;SWOT分析;提出组织面对的战略性问题;制定与选择战略方案 (7)控制战略实施过程。P84 建立控制系统,确定控制关键因素和控制标准;检查战略实施环境和工作进展情况,发现问题,找出原因;研究采取措施,纠正偏差,保障战略方针实施和目标实现。 6、第七章

(1)公共管理绩效评估的含义。P86就是对广义的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以及公共企业等特定的社会组 织在履行公共责任的过程中,在讲求内部管理与外部效应、数量与质量、经济因素与伦理政 治因素、刚性规范与柔性机制相统一的基础上,获得的公共产出进行评审界定。

(2)公共管理绩效评估的特征。P86-内容方面的体征;要素方面的体征;程序方面的体征。 (3)绩效评估的功能。P87 是公共管理的必要手段,是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有利于转变政府管理理念,提高公共部门的绩效;有利于监督公共部门的行为,改善公共部门的形象。 (4)公共管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原则。P89 公平公正原则;系统全面原则;连续稳定原则;客观科学原则;操作简便原则;适用宽广原则。

(5)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建构的步骤。P90 明确目标、设计结构、拟定指标、设定权重 (6)公共管理绩效评估的程序。P92 评估管理机构的设立;评估主体的选择;具体的评估操作;

(7)公共管理绩效评估的方法。P95 收集资料法;平衡计分卡法; 7、第八章

(1)公共管理改革的含义。P97 公共管理改革是对利益关系、权力格局、组织结构进行重新调整和建立的一种政治行为, 它涉及公共部门自身的改革和公共部门在整个社会的职能定位方面的改革两方面,其目的是 为了优化公共组织结构及其职能,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以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要求。

(2)公共管理改革的基本内容。P97 社会、市场管理与政府职能的优化;社会力量的利用和公共服务社会化;公共部门内部的管理体制改革。

2

(3)公共管理改革的意义。P98 1促使公共管理更富有创新、开拓精神;2促使公共管理更为经济,降低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3促使公共部门更有绩效,提高公共管理效能;4促使公共管理提高效率;5促使公共管理系统更具有适应性;6促使公共部门更为负责。 (4)当代西方公共管理改革的主要内容。P100 以提高效率为目标的改革;以小型化与分权为目标的改革;以追求卓越为目标的改革;以公共服务取向为目标的改革。

(5)当代西方公共管理改革的基本特点。P101(1)引入私人部门的管理方法,探索建立“企业型政府” ; (2)广泛推行合同制,实现公共管理的市场化; (3)分散公共管理职能,实施分权改革; (4)推动公共管理信息化改革,逐步推行电子政务。

二、专业知识部分(行政管理学)

1、第一章

(1)行政管理含义三种不同的解释。P122 1)政府的组织结构。从政府的组织结构来考察行政管理,有小政府和大政府两种观点。从小政府的观点看,行政管理就是政府组织中行政部门所进行的管理社会事务的活动。美国行政学者w.魏洛比是持这一观点的代表,他认为“行政是政府组织中行政机关所管辖的事务”。从大政府的观点看,行政管理则是政府组织中包括立法、行政和司法三大部门在内的机构管理社会事务的活动。美国行政学者菲利克斯·尼格罗认为,行政管理“包括所有三个部门——执行的、立法的和司法的——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 2)从政治和行政的关系角度加以考察。美国行政学者古德诺认为,政治是政策的制定,行政是政策的执行。这一著名的政治、行政二分法是从这一角度分析的典范。(3)从管理角度加以考察。从这一角度出发,行政管理被视作一种协调众人力量以达到共同目标的活动。美国公共行政学者古立克将这一活动过程具体分解为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和预算,即著名的“POSDCORB”七功能说。H.西蒙认为,“行政即为达到共同目的时合作的集体行动”。

(2)行政管理的精神。P124 主权在民思想;法治精神;效率概念。 (3)行政管理的原则。P125 法制原则、服务、效率、责任。 (4)行政管理学在中国的发展。P131必须处理好以下问题:政府定位问题、政府官员问题、制度建设和创新问题、依法行政问题、观念更新问题。

(5)研究的对象和范围。P132研究范围:人们把行政管理定义为国家行政机关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有效活动,行 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这一活动的规律。因此其研究范围就是构成这一活动因素:人、结 构和过程。这里的人指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人员,即政府公务员。

(6)研究的方法。P133 规范方法、经验方法、案例方法、比较方法 2、第二章

(1)行政职能的特点。P134 执行性、整体性、多样性、动态性

(2)研究行政职能的意义。P135--136 对于合理地确定行政活动的方向和重点有主要意义;对行政组织建设;对于行政管理过程的科学化;对于促进行政效率和效能的提高。 (3)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P137 政治(统治、民主、军事保卫与对外交往);经济;文化;社会(社会服务与控制、社会安全、环境保护)。

(4)行政管理的运行职能。P138决策职能、组织职能、协调职能、控制职能 (5)行政职能转变的必要性及其意义。P139--140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是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需要;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机构改革的动因和基础。 3、第三章

(1)行政领导活动的要素。P146 领导者、被领导者、领导目标、环境。

3

(2)行政领导者的失败与独特性。P149--150失败原因:体制的失败、能力、性格、人生 独特性:等级性、权威性、综合性、服务性。 (3)行政领导的结构。P151

(4)正确处理正式领导与非正式领导的关系。P153 应做到: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应该集正式领导与非正式领导于一身;注意协调同非正式领导者的关系,注意使他们的作用有助于组织目标的完成;改善正式领导,消除潜伏在登记体制中的对抗性因素;在必要情况下,对那些妨碍正式组织目标实现的非正式领导者加以取代,促使非正式组织的瓦解。 (5)行政领导的过程。P154 (6)艺术化过程。P155

(7)行政首长负责制的主要体现。P158 全局性、超前性、超脱性

(8)行政首长负责制和集体领导的关系。P159 集体领导不能代替首长负责制;首长负责制是一种组织领导制度,二领导集体的分工负责只是一种运作方式。

(9)行政首长的领导类型。P160 独断型的领导行为模式、放任型、民主型 (10)行政领导活动的内容。P161 计划活动、组织、指挥、控制与监督、协调 4、第四章

(1)行政决策枢纽系统的任务。P173 组织领导整个决策过程;确定决策目标;选择决策方案;监督决策的执行。 5、第五章

(1)沟通的特征。互动性(是人与人相互交往的过程)、媒介性(必须借助一定的媒介完成)、期待性(是一种期待行为,中希望获得对方的某种回应)、目的性(是一种有结果的行为) (2)行政沟通的基础理论。P194 民主参与理论、决策制定、动能组织、人格尊重 (3)行政管理的组织功能。P194--195收集功能、维持、个革新、监控、协调

(4)行政沟通的过程。P201 发送者意愿的形成、选择发送意愿的媒介、将意愿转化为符号、决定意愿发送的途径和时间、接收者注意并接受信息、接收者对意愿的了解、接收者采取配合行动

(5)行政沟通的障碍。P202 心理障碍、语言符号、认识和理解、意识形态与身份地位、组织规模与层级与专业化、非语言符号的模糊性引起的障碍

(6)沟通障碍的克服。P203--204 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变:上行沟通、下行沟通、语言表达、沟通环境、沟通手段、沟通形式 (7)“良好沟通十诫”。P205 沟通前先澄清概念;明确沟通的真正目的;考虑沟通时的背景、环境及条件;在策划沟通时,应遵循他人意见;沟通时应注意语调;对信息接收者有帮助或有价值的事情,应把握时机,适时表达;追踪沟通的效果;沟通时不仅着眼现在,还应着眼未来;以实际行动支持沟通;不仅要使他人了解,也要了解他人。 6、第六章

(1)行政监督的功能。P207 行政督察、行政纠错、行政防护

(2)行政监督的原则。P219 合法性原则、行动统一原则、弹性原则、尊重下级原则、幅度原则、时效原则、经常性原则、公正原则

(3)西方国家的行政监察制度。P220议会监察制度、政府监察制度、监察院制度

(4)完善我国的行政监察制度。P223--224加强制度建设、构建行政监督网络(首先,我国的行政法制监督需要从体制上重新进行调整设计;第二,实行司法独立;第三,扩大监督范围;第四、建立广泛而普遍的一般行政监督;第五、完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第六,新闻监督的立法应提上议程;第七,建立渠道畅通的公民监督方式) 7、第七章

(1)人事行政的含义。P224人事行政 广义的人事行政是指国家人事行政机关依是指各级

4

政府、企事业单位的人事工作进行的 综合性管理活动,它包括对各类行政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以及机构编制工作进行的管理。狭义的人事行政是指各级政府的人事部门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制度和措施对政府公务员所 实施的管理活动,它包括对公务员的录用、考核、培训、交流、回避、工资、福利、保险等 进行的管理。

(2)人事行政的地位与作用。P225作用: (1)人事行政是政府行政管理的核心活动之一; (2) 人事行政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人事行政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人事行政是开发利用人力资源、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保证;人事行政是推动经济市场化 和政治民主化的重要途径。

(3)人事行政的基本原则。P226 公平竞争原则、功绩制原则、依法管理原则

(4)公务员的条件、义务与权利。P232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年满十八周岁;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具有良好的品行;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法律规定的其他条件。 8、第八章

(1)行政方法的主要特征。P242 强制性、权威性、具体性、层次性、无偿性

(2)行政方法的利弊。P243利:运用行政指令方法实施行政管理,能够使国家的政策、法律和上级的意图快速地向下贯彻,有利于行政管理系统的集中统一。行政管理面广事杂,与之相适应,行政管理系统必然是多层次、多环节的。如果没有集中统一的意志、统一的指挥和统一的行动,一盘散沙,各自为政,根本不能完成国家任务,实现行政目标。而行政指令方法的运用,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使行政系统内层层直接控制,各个环节都围绕行政目标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保证政策、法令、决策指令得到迅速贯彻实施。另外,运用行政指令方法,上级可以针对下级的工作情况,及时地、灵活地发出各种指令,使行政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得到及时处理,尤其是对一些突发事件的处理,更显示出这种方法的灵活快捷的优点。 弊:但是,行政方法以强制性的指令、命令支配下级的行为,下级处在被动服从的状态,长此以往,会压抑下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下级对上级的过分依赖。另外,过分依赖这种方法,容易造成领导者个人专断,助长家长制、一言堂的不良作风,不利于参与式的民主管理。同时,行政指令是以垂直方向传达的,在指示、命令的下行传达过程中容易忽略横向的协调,有可能造成条块之间的矛盾,反过来制约了行政系统的高度统一。 (3)运用行政方法的原则。P244调查研究在先的原则;坚持具体指导的原则;思想政治工作领先的原则。

(4)经济方法的利弊。P246利:行政机关运用经济方法实施行政管理,可以充分发挥被管理者的自主性。经济方法是依靠经济杠杆为工具,以物质利益为核心实施管理,对被管理者发出的都是经济信息,被管理者对这些信息是极其敏感的,会很快接受并据此调整自己的行为,因而运用经济方法收效快。同时,由于经济方法触动的是人们最敏感的神经,人们必然会作出迅速反应,按行政机关发出的信号行动,因此,效果较为显著。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行政机关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和管理。 弊:但是,经济方法仅以满足人们的物质利益为前提,因而作用范围仅集中在经济行政管理方面或与经济有连带关系的工作方面。因此,靠这种方法不能解决行政管理中的一切问题。同时,这种方法强调以物质利益为核心,掌握运用不当会对意识形态和政治生活产生副作用,如诱发“一切向钱看”的意识,置工作不顾而为蝇头小利向集体、国家讨价还价,只注重个人或小团体利益而损害国家利益等。严重的还会引起经济生活混乱,助长非正常经济行为的蔓延。

(5)电子政务的概念。P250就是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及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规范而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5

(6)电子政务的特点。P251 1、在电子政务的概念中,核心内容是政务,即政府的两大职能—管理和服务,电子政务只是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的手段;2、电子政务是对政府组织结构和流程的优化和重组,而不是简单的流程电子化;3、电子政务提供跨越空间、时间和部门限制的沟通和协作渠道,用于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4、电子政府必须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标准,它要求政府必须转变职能,符合WTO规范。

(7)电子政务的内容。P251政府间的电子政务(电子法规政策系统、电子公文系统、电子司法档案系统、电子财政管理系统、电子办公系统、电子培训系统、业绩评价系统);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电子采购与招标、电子税务、电子证照办理、信息咨询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电子服务);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教育培训服务、就业服务、电子医疗服务、社会保险网络服务、公民信息服务、交通管理服务、公民电子税务、电子证件服务)。

(8)电子政务的功能。P252实行电子政务,能够简化行政环节和程序,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实行电子政务,能够提高行政透明度,方便公众监督,有利于廉政、勤政建设;实行电子政务,有利于政府管理模式从集权管理型向集散管理型转变;电子政务有利于整合政务信息资源,发挥其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9)电子政务对行政方法现代化的意义。P253电子政务有助于改善现有行政管理方法的信息基础和信息通信手段;电子政务有助于创立全新的行政管理方法和行政措施;电子政务为全面实现行政管理的自动化、信息化提供了技术手段。

请注意:行政管理、公共管理硕士两个专业的学员你们考试的内容是:公共基础部分(公共管理学)和专业知识部分(行政管理学)两个部分。其余的社会保障学、教育管理学、卫生事业管理学、土地资源管理学不是考试的范围。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