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一套)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殉职(xùn) 啜泣(cuò) 狭隘(ài) B.佩服(pèi) 热忱(chén) 嘶哑(sī) C.坍塌(tān) 纯粹(cuì) 瞬间(sùn) D.慷慨(kānɡ) 滑稽(jì) 禁锢(ɡù) 2、下列词语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屋檐 热列 畅快 呼朋引伴 B.潦草 烘托 决别 各得其所 C.烂曼 草垛 捶打 花枝招展 D.造访 憔悴 遮蔽 暴怒无常
3、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 ) A.挑着花篮灯的姑娘们,打扮得花枝招展、艳丽俊俏。 ....B.下雪了,孩子们呼朋引伴,玩起了打雪仗。 ....C.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 ....D.他对自己已取得的那些成就总是津津有味。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从中国的简帛、埃及的莎草纸、欧洲的羊皮卷到今天的电子墨水屏,让人类的阅读载体不断演进,但人们对阅读的热爱,对精神世界的守望却从未改变。 B.纪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在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观影热潮,让该片屡屡赢得纪录电影的市场记录。
C.“一带一路”是中国首倡,但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曲”,而是各国共同参与的“交响乐”,是各国共同受益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
D.稷下学宫创立于2300年前,历经前后六代上下,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学院之一。
1 / 9
5、下列语句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转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既给人类带来了福社,又埋下了隐患。 B.面对青春时光,我们必须坚持一个信念:珍惜,珍惜,再珍惜。 C.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D.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6、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花草树木枯萎,鱼鸟虫兽死亡,人类自然也就无法生存了。 ②恐怕到了那个时候,地球的最后一滴水就是人类的眼泪。 ③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水是万物生长的根基。
④如若有一天,地球的水枯竭了,那么人间就会变成地狱。
⑤正是有了水的滋润,一切生物才能如此欣欣向荣,如此生机勃勃。 A.④③⑤①②
B.③④②①⑤
C.③⑤④①②
D.④①②⑤③
7、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__________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2)__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3)《竹里馆》一诗中,作者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以明月的光影,反衬竹林的昏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很多古诗词中都提到了“风”,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借“风”,写尽了笛声的悠扬,勾起了诗人无尽的乡思。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饭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仅辞谢之。及
2 / 9
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恐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
(注)①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解释加点词语。
(1)太丘舍去___________(2)尊君在不______________ ..(3)先期一日____________(4)儿曹何自远来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句子中“之”字指代的内容。
(1)计日告之_____________(2)下车引之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
4.(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片片蝶衣生
镯耳
①那日闲暇,独自一人到鼓浪屿游走。挨挨挤挤的游客们,成群结队涌向琴岛。耳畔不是那些错乱的碎步之音,便是天南海北的吆喝声。我在嘈杂之中,内心焦躁而又不安。
②走着走着,前方万绿丛中现出几抹蓝色。那是一片花木丛,繁茂的花枝上缀满蓝色的小花儿,花瓣娇小并不起眼,如果不是花开得很多,我或许真的会忽略它们。可我到底还是厌倦了嘈杂的人群,被那一抹微蓝所吸引。
③移步花丛中,仔细瞧去,蓝色的花容宛如蝴蝶仙子一般,让人一眼惊艳。时值冬季,它们的四片花瓣成对绽开,恰如一群翩翩起舞的蓝蝴蝶,生动,活泼。微风拂来,它们的翅膀随风颤动,飘来幽幽的香气,沁人心脾。微风吹动蓝色的花朵,花朵起伏,与那身披蓝衫的蝴蝶别无两样。
④借助手机搜索,原来此花实名正是蓝蝴蝶。我惊叹于造物主的神奇,将这
3 / 9
样一朵小花装扮得如此美丽。它那对生的叶子,平展两侧对称盛开的花瓣,还有那如蝴蝶触角一般细长的雄蕊,无不娇美可人。在这个微寒的南国之冬,这蝴蝶花,静守一处,花非花,蝶非蝶,宛若一群蝴蝶仙子,着一身微蓝的薄衫,是那样的惹人怜惜!
⑤我在这片篮色的花海中徘徊,想起杜甫那首《江畔独步寻花》,想起眷恋芬芳的花间彰蝶,想起自由自在的欢啼黄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择一西郊草堂为安身之所,他在春暖花开时节,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不正是源于他对生活的知足与热爱吗?
⑥眼前的这片蝴蝶花,生在鼓浪屿这片少人踏足的草地上,将点点微蓝开放在绿丛中。它们没有娇艳灿烂的三角梅那般耀眼夺目,也没有悬挂在枝头的曼陀罗那般高高在上,不似红粉的合欢那般寓意高雅,更不像月季那般千娇百媚。它们生来便如蝴蝶一般,长在花丛里,飞在绿叶间,在湿润的草地上,片片蝶衣生。
⑦我常常想,这世间的花不也和寻常的人一样吗?人有人性,花有花性。有的人生来不甘,总不愿栖息于荒芜之地,纵有迁徒,也难逃“枯萎”的命运;有的人知足惜福,不攀不比,即便生长在乡野间,也是一身正气。好比这蓝蝴蝶,它形貌小巧,生长于潮湿的山坡草地之中。它不俗不媚,凭一身高洁之色来示人,在一片淡然的幽香之中静默绽放。
⑧夕阳西下,通往码头的行人越来越多,我流连在这片花丛中,为邂逅此花而欣然。它们清婉的姿容,密密丛丛的风韵,将永远盛开在我的梦里。
(选自《厦门日报》副刊,有删改)
1.依据文章第②③段的内容,概括作者笔下蓝蝴蝶花的特点。
2.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结合文章内锌,具体分析其表达作用。 这蝴蝶花,静守一处,花非花,蝶非蝶,宛若一群蝴蝶仙子,着一身微蓝的薄衫,是那样的惹人怜惜!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在鼓浪屿游走时,作者因邂逅美丽的蓝蝴蝶花,内心由焦躁不安变得欣然。 B.在蓝色的花海中徘徊,想起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作者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知足与热爱。
C.第⑥段中,作者用三角梅、曼陀罗、合欢、月季与蓝蝴蝶花做对比,突山了
4 / 9
蓝蝴蝶花的雍容华贵。
D.第⑦段描写蓝蝴蝶花不俗不媚,在淡然的幽香中静默绽放,是为了表达对即使生长在乡野间,依然知足惜福、一身正气之人的赞赏。
E. 文章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表达了对蓝蝴蝶花美丽却安于平凡的惋惜之情。
4.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2、对一只蝴蝶的关怀
李汉荣
①初夏的一个上午,我去河边散步,看见河湾的岸边一个小男孩和小女孩神情紧张专注,好像在讨论一件重要的事情。我轻轻走近他们,才看见他们正在营救一只在水面上盘旋挣扎着的花蝴蝶。那蝴蝶也许翅膀受伤了,跌入水中又使翅膀过于沉重而无法飞行。小男孩将一枝柳条伸向水面,但柳条太短,小女孩又折了一枝柳条,解下自己的红头绳将两根柳条接起来,终于够着那只蝴蝶了,然而它仍然不配合,不知道赶快爬上这小小“生命线”。小女孩急忙摘下头上的蝴蝶形发卡,系在柳条的一端,让小男孩投向水面的蝴蝶附近,示意它:这是你的同伴来搭救你了,你不认识我们,你总该认识你的同伴吧。果然,那弱小的蝴蝶扇动几下翅膀,缓缓地挨近这一只“蝴蝶”,缓缓地爬上这只“蝴蝶”结实的翅膀,小男孩慢慢地将柳条移向岸边,蝴蝶终于上岸了,两个孩子快乐得又说又笑起来。
②我以为事情到此结束了,然而,两个孩子又商量起了这只蝴蝶今后的生活。他们小心地把蝴蝶放在阳光下的草地上正开放着的一丛野蔷薇花上,让它一边晒太阳,一边汲取花蜜。但是,他们仍觉得这种安排不到家,他们担心贪嘴的鸟啄食了这需要安静疗养的可怜蝴蝶,就采了几片树叶搭起一个简易的绿色“避难所”,将蝴蝶护在里面。他们相信,待它安静休息一些时候,伤口愈合,体力恢复,它就能重新飞舞在春天的原野上。
③今天上午我本来是不准备出门的,想待在家里读书或写作。不知道什么原因我还是出门了。多亏我走出了门,在书本之外,我读到了春天最纯洁、最生动的情节。在我小小的文字之外、在生硬的键盘之外,两个孩子和那只蝴蝶、那片水湾,组合成真正满含温情和诗意的意象。在我的思路之外,孩子们的思路才真正通向春天深处,通向万物深处,通向心灵深处。
5 / 9
④在回家的路上,我想了许多。首先我觉得我的善心比孩子们淡漠得多也少得多,或许我更关心的是自己的生存、利益、脸面、尊严,而对其他生命和生灵的生存处境及他(它)们所受到的伤害,并不是太关心,即使关心,也不是感同身受和倾力相助,即使关心了,也并非完全不求回报。总之,我觉得,仅就善良、纯洁这些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而言,我们不是与日俱增,而是与日俱减。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人性中的“水土流失”也会逐渐加剧,而流失的,恰恰是善良、纯洁这些人性的好水土,内心的河流渐渐变得混浊,泥沙俱下。细想来,这是多么可惜的事情。人性的好水土流失了,纯真情怀少了,实用理性多了,率真少了,算计多了,在这一多一少的增减过程里,人们的情感和心灵,就渐渐出现轻度或重度的“荒漠化”了。由这样荒漠化的人组成的人群和社会,岂不是大沙漠?那时不时呼啸着扑面而来、飞沙走石、遮天蔽日的,莫不是人性和人心...的沙尘暴? ...
⑤那两个可爱的孩子,他们是这个早晨的天使。他们对一只蝴蝶的同情、对事物的爱,是真正出自善良的天性和纯洁的内心。除了爱,他们没有别的动机,爱在爱中满足了。不求回报的爱,才是大爱、真爱。不求回报的爱,也许才会获得事物本身乃至整个大自然更丰厚的回报。
(选自《读者》,有删改)
1.文章中小男孩和小女孩对一只蝴蝶的关怀体现在三件事上,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①________ →②_______ →③________
2.文章第①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4.文章第④段结尾处加点的两个词语“大沙漠”“沙尘暴”的含义各是什么?请列举一个日常生活中体现“人性和人心的沙尘暴”的事例。
5.读了这篇文章后,小男孩和小女孩对一只蝴蝶的关怀,以及这件事带给作者的深思等内容,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四、写作题(40分)
习惯,是逐渐适应后的一种常态,是习以为常后的一种自然。习惯可以是一
6 / 9
种行为,也可以是一种心理,甚至是一种风气、一种传统……你可能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它影响巨大。关于“习惯”,你有什么样的经历和体验?又有什么样的认识和思考?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作文。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文体特征鲜明;(3)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7 / 9
参考答案:
一 B D D C A C
马上相逢无纸笔 杨花榆荚无才思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二
1. (1)离开 (2)同“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3)约定的期限 (4)从
2. (1)代指迎送郭伋的孩子们。 (2)代指陈元方。
3(1)那友人感到很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大门。
(2)等到事情办完,孩子们又送(他)到城郭外。 4.做人要讲信用 三 【答案】
1.花瓣娇小不起眼;蓝色的花容让人惊艳;花瓣成对绽开,如起舞的蝴蝶;散发幽幽的香气,沁人心脾。
2.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蓝蝴蝶花清婉美丽的花容,表达了作者对蓝蝴蝶花浓浓的怜爱之情。 3.CE
4.结构上,照应开头并总结全文:内容上,升华主旨,表达了对美丽的蓝蝴蝶花不俗不媚、一身正气的美好品质的赞赏和追求。 【答案】
8 / 9
1. 用柳条营救花蝴蝶 帮助蝴蝶晒太阳、汲取花蜜 搭建“避难所”保护蝴蝶
2.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作用:表现了小男孩和小女孩的机智、善良、纯真。 3.议论;作用:赞美了小男孩和小女孩的善良与纯真,揭露了美好的人性日益流失的社会现状,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4.“大沙漠”指的是丧失美好人性,自私、冷漠的人群和社会;“沙尘暴”指的是人们丧失美好人性,自私、冷漠的行为。(意思相近即可)事例:如公交车上没有人给老人、孕妇让座;老人摔倒在地无人搀扶……
5.示例:关爱弱小的生命,爱护生存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多一点关爱,少一点淡漠,多一点善良,少一点算计。 四
9 /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