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厂房工程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
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设专职管理部门,配齐专业管理人员。项目部设环境保护室,专人负责本合同段工程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协调、检查、督促各施工队依法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杜绝污染。
一、 管理体系
进场后,积极与当地环保部门取得联系,了解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和要求,制定合理的环保措施和方案,并在施工中严格执行。详见《环保管理体系框图》。
二、 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a.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核实、确定环境敏感点、环境保护目标和对应的环保法规定及其它要求。
业 主
监理政府主环保监标段监
b.对工程施工全过程中各施工阶段的环境因素进行分析与预测,找出影响环境的重大因素,制定可行的环保工作方案,并向甲方报审,在施工过程中,若因工程内容、环境要求发生变化,则要相应调整环保方案,并重新报审。
c.根据环保工作方案和施工内容,制定本工程的环保培训计划,增强环保意识。
d.施工现场设环保负责人,负责日常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环保负责人组织每周对施工现场的环保工作进行一次检查并填写环保周报,对检查中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有关部门整改,重大问题报告项目经理。环保周报定期在现场公告栏公布,并开展文明施工、环保施工劳动竞赛,建立奖罚制度,用经济手段推动施工期环境管理的深入开展。
e.施工过程中若发生污染事故,应视情况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或消除污染影响。
f.建立施工环保档案,将环保日常管理工作的自查记录和各主管理部门的检查、审核记录一并归档,工程完工后作为竣工环境审核的资料移交给甲方。
g.对分项分部工程衔接处的环保工作要明确分工,各作业工区的环保工作分工和交接要有记录,每个工序(作业)结束后由环保负责人进行评定,相应资料应归档管理。
h.在工地门口设置公众设拆信箱,并公布投拆电话,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对群众投诉要及时处理并在三天内给予
答复。
l.积极配合业主环境审核组在现场进行审核,并提交相关资料和证明文件。对审核中提出的不符合项及时作出整改计划,内容包括纠正措施、方案、负责人、完成时间、要达到的环境标准等。整改计划经审核组审查批准后实施,对整改计划和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及作好登记。
i.工程完成后在合同规定的时限内清理好场地,恢复市政设施和绿化,并对环保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资料整理,向有关单位申请环保工作完工审定,并按审定意见整改直至合格。
三、 环境保护措施
1. 施工噪声控制措施
a.夜间施工时,应对工人进行教育,不得喧哗。
b.混凝土施工时,要合理安排工期,尽量将模板制安、混凝土浇灌的时段安排在白天进行。
2. 城市生态保护
a.不得随意破坏绿化,修剪树木。
b.在工程开挖时,发现地下文物,应妥善保护现场,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c.施工照明灯的悬挂高度和方向要考虑不影响居民夜间
休息。
d.做好交通疏解工作,少占路、封路,尽量不占用马路和行人道。指派专门班组,负责对围墙外侧的临时道路进行日常养护,在雨季更应保证路面的平整。
e.严格按有关文件要求布置施工临时设施,并保证施工结束后及时撤场,尽快恢复原状。
f.在施工场地周围张贴安民告示,并争取所在村委的支持,求得附近村民、居民的理解和配合。
3. 水污染控制
a.在工程开工前完成工地排水和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设置足够的污水沉淀池;在施工过程中做到现场无积水、排水不外溢,不堵塞、水质达标。指派专人对排水、废水处理设施进行日常维护、清疏。暴雨期设立抢险突击队,日夜巡视,发现情况异常,及时抢修,以免工地废水流进附近的河涌中,造成污染。
b.施工时产生的废浆及时清理,收集送至废浆沉淀池,定期外运。
c.施工现场设置专用油漆料库,库房地面做防渗处理,储存、使用、保管设专人负责,防止油料跑、冒、滴、漏污染土壤、水体。
d.工地厨房的排水先进入隔油池,进行严格的滤油处理
后才排入市政排水管道。
e.临时厕所必须设置三级沉淀化粪池,污水达到标准后方可排入市政排水管道。
4. 大气污染措施
a.对易产粉尘、扬尘的作业面和装卸、运输过程,应制定具体的操作规程和洒水降尘制度。水泥等易飞扬细颗粒散物料尽量安排简易库仓存放,堆土场、散装物料露天堆放要压实、覆盖。
b.严禁在施工现场焚烧任何弃物和产生有害有毒气体、烟尘、臭气的物质,熔融沥青等有毒物质要使用封闭和带烟气处理装置的设备。
c.所有车辆及设备的废气排放必须合乎环保要求,若检测不合格,需严格整改直至合格。
d.现场厨房采用瓶装煤气作清洁能源,炉灶符合烟尘排放规定。
5. 余泥污染控制措施
a.对施工中产生的余泥渣土应及时清运,选择有资质的运输单位并建立登记制度,防止中途倾倒事件及做到运输途中不散落。
b.选择对外部环境影响小的出土口、运输路线和运输时
间。
c.车辆出场前必须冲洗车轮和车厢,严禁携土污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