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外国音乐教育学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2020-03-17 来源:好走旅游网
外国音乐教育学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摘要:本文将外国音乐教育学的发展历史分为两个时期,即形成时期和发展时期;文中主要描述了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世界上音乐教育较为发达国家的音乐教育学发展概况,以为我国音乐教育学学科建设提供借鉴经验。

关键词:外国;音乐教育学;发展概况

音乐教育学是研究音乐教育的实践及其理论的一门学科。音乐教育学作为音乐学和教育学相结合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研究音乐教育的全过程,揭示音乐教育规律,注重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结合,从而全面指导音乐教育的实施。

音乐教育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实践与理论两方面。在音乐教育的实践研究方面,主要包括音乐教学法、音乐课程设置、音乐教学目标、音乐教学原则、音乐教学过程、音乐教学内容、音乐教学大纲、音乐教材、音乐教学评价、音乐教学管理等。在音乐教育的理论研究方面,主要包括音乐教育哲学、音乐教育史、音乐教育心理学、音乐教育社会学、比较音乐教育学等。音乐艺术教育

一、音乐教育学的形成时期

1640年至1688年在英国进行的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英国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专制的开始,同时也标志着世界近代史的开端。从这开始直到19世纪末的巴黎公社无产阶级革命时期,欧美和亚洲一些国家相继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使资本主义制度确定与巩固下来。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各国资本主义产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资产阶级经济实力的增长,同时它必然要求新的教育的发展,以致各资本主义国家几乎都在这一历史时期确立了本国的资本主义教育制度。[1]从这一时期开始,这些国家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音乐教育同时也得到发展,由此音乐教育学研究开始起步。

在英国,从1800年后陆续建立了一些由教徒捐款筹建的学校,在这些学校里开设有音乐课。1833年英国政府首次批准国家教育,学校音乐教材建设开始发展,最早出版的三本音乐教学专用课本是:约翰·特纳《声乐教学手册》(1833)、W.E希克森《歌唱大全》(1835)、格洛弗《赞美诗演唱纲要》(1836)。

不久,由赫勒编著的《手册》于1841年获政府许可作为中小学音乐课教材使用。20世纪初英国一些音乐教师提倡将音乐欣赏纳入音乐教学内容,麦克佛森著的《请你作为一门语言文学教音乐》(1908)标志着\"音乐欣赏运动\"的开始;留声机进入音乐课堂,作为音乐欣赏教学的主要教具,使音乐欣赏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得以顺利实现,波西·斯科尔斯编写了音乐欣赏的专用课本《学着听》(1921)。此时期一些音乐教育工作者已关注到有关开发儿童音乐潜力方面的研究,特罗特在其《音乐家的成功之道》(1914)一书中介绍了他自己如何在教学中发展儿童音乐潜力的各种方法。20世纪20年代之后,器乐教学在学校音乐教学中得到重视,许多学校在音乐课中增加竖笛教学内容,音乐教师普里斯特利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编写了《竖笛教学用书》(1938)。[2]此时期音乐教育的研究主要侧重于音乐教学法方面。音乐艺术教育

美国的学校音乐教育起始于18世纪的歌咏学校。1838年在洛威尔·梅森等人的积极倡导奔波下,美国波士顿政府将音乐教育纳入法定学校教育内容,从1838年至1860年间,学校音乐教育在全美逐步得以发展。洛威尔·梅森后被誉为\"美国音乐教育之父\",他所编写的儿童歌唱教学手册《波士顿音乐学院裴斯泰洛齐体系歌唱基础教学手册》(1834)至1861年间一共发行了九版;他编写的学校音乐教学法教程《全国音乐教程》(1870)在全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之后,陆续出现了一批音乐教材和音乐教学法论著,还出现了专门培训音乐教学法的暑期教师培训学校。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学校音乐教育受当时新教育思想的影响,在音乐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方面有新的发展,新教育思想关注的是儿童的兴趣、学习动机等心理特征,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产生了新的歌唱教学方法、视唱教学方法,由此一些有关论著、教材也陆续面世,如罗伯特·福斯曼、埃莉诺·史密斯组织编写的《现代音乐丛书》(1898)、孔登《孔登音乐读者》、汤姆林斯《洛瑞尔音乐图书》、艾利斯·本特利《歌曲丛集》等;为了便于学术交流,一些音乐教育期刊也应运而生,主要有《学校音乐》、《学校音乐月刊》,这两份刊物在探讨美国新教育运动对学校音乐教育观念的更新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如《学校音乐》第一期写道:\"音乐的最佳作用是触及心灵,丰富情感体验,为精神生活创造出一种罕见的气氛。\"20世纪上半叶美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内容改变了原先的单一唱歌教学,增加了音乐欣赏、器乐、律动、合唱等教学领域,由此出现了一批相应的教材和研究教学实践的教学法论著,如安·福克纳《在我们的音乐中听些什么》、阿克尼斯·弗

赖伯格《音乐欣赏课》、克拉克《幼童音乐欣赏》、凯瑟琳·斯通《音乐欣赏唱片教学法》、梅布尔·格伦《音乐欣赏通读课程》及《为每个孩子的音乐欣赏》、麦迪《学校管乐团》、麦迪、吉丁斯《管弦乐队技术》、《学校管弦乐团》及《钢琴班级教学》、吉丁斯、吉尔曼《公立学校钢琴班级教学法》、金瑟拉《钢琴技术要领》、哈克-麦考那提《钢琴演奏基础》、米斯那《旋律法》、柯蒂斯《柯蒂斯班级钢琴体系》、赞西格《谐声教师指南》、霍利斯·丹《新教师手册》、帕金斯《怎样教儿童音乐》、詹姆斯·默赛尔《音乐教育原理》、詹姆斯·默赛尔、梅布尔·格伦《学校音乐教学心理学》、彼得·戴克马《音乐督导与管理》等。[3]以上可以看出,美国学校音乐教育学研究的形成过程,是从最初的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法研究逐步向有一定理论深度的音乐教育心理学、音乐管理学等领域扩展。音乐艺术教育

德国是一个具有悠久音乐文化传统的国家,古希腊三位哲学家、教育家毕达哥拉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重视音乐教育的思想对德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德国是世界上学校音乐教育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德国著名教育家、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1483-1546)曾说过:\"音乐一半是纪律,一半是教育大师。\"\"必须把音乐保留在学校中,一个学校的教师必须会唱歌,否则我并不看重他。\"[4]从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开始,音乐教育在德国普通学校教育中就占有重要的位置。在启蒙运动时期,法国哲学家、教育思想家卢梭(1712-1778)的教育思想对德国学校音乐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卢梭在其论著《爱弥儿》中提出的自然教育的法则,其核心是强调在对儿童进行教育时,必须顺应人的自然本性,反对成人不顾儿童的身心特点,按照传统与偏见强制儿童接受违反自然的所谓教育,如让儿童唱成人的歌曲,这违反了儿童的本性,易使儿童失去学习唱歌的兴趣,给儿童唱的歌曲必须符合儿童的认知世界,必须具有儿童自己的童趣;卢梭的自然教育之目标,是为了培养\"人\"。德国的许多音乐教育工作者受卢梭教育思想的影响,在音乐教学中积极探索适合儿童特点的各种教学方法,后来的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指导思想实际上是继承了卢梭的\"从孩子出发\"的思想。18世纪下半叶,瑞士教育家裴斯塔洛齐(1746-1827)提出教育要适应自然的原则,就是要求教育必须激发和发展儿童的天赋能力和力量,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就在于发展潜藏在人体内的天赋能力;他认为歌咏活动是激发儿童天赋能力的好方法。裴斯塔洛齐的教育思想对德国学校音乐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1782-1852)将裴斯塔洛齐的教育理论运用在幼儿音乐教育

上,取得了显著成绩,他认为儿童在游戏和唱歌中,在自然发展的活动中,更易于理解和欣赏音乐艺术。1861年福禄贝尔将他的有关幼儿音乐教育的研究写人他的论文集《幼儿园教育学》中。德国音乐教育家普法依费尔将裴斯塔洛齐的教育理论运用于歌唱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后出版了《根据裴斯塔洛齐原则的歌咏培训理论》一书。据德国《音乐大辞典》(MGG)词条《音乐教育》[5]统计,在1810年至1845年间,德国出现了30种歌唱教育法,包括数字歌唱法、乐谱歌唱法和辨音歌唱法等。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德国学校音乐教育学的研究注重于音乐教育思想的探讨,同时音乐教学法研究呈多样化发展态势。音乐艺术教育

从明治5年(1872)至明治24年(1891)是日本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引进、模仿时期:日本从1868年开始的明治维新,动摇了幕府的封建统治,资本主义生产力在国内迅速发展。明治初期,西洋音乐开始传入日本,同时欧美学校音乐教育体系也进入日本中小学校。明治5年日本学制中出现唱歌课的课程设置,明治10年之后日本各地中小学校普遍开始实施唱歌教育。明治24年(1891)日本文部省在颁布的《小学校教则大纲》中对音乐课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作了规定:\"通过唱歌,练习耳音和发声器官,使学生能唱较容易的歌曲,以培养感知音乐的美,涵养德性为要旨。\"\"歌词及曲谱,尽量择用本国古今名家之作,以其雅正使儿童心情快活纯美。\"[6]这一时期,日本中小学音乐教育引入欧美学校音乐教育体系,日本文部省在颁发的有关学校教育法规文件中将音乐课列入中小学教育内容之中,并在音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作了规定,中小学音乐课的基本特性已初步形成。从明治25年(1892)至明治43年(1910)是日本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唱歌教育时期:在这将近20年的时间里,日本学校唱歌教育得到全面发展。文部省重视唱歌教材的建设,组织编写出版了《普通小学读本唱歌》、《小学校唱歌集》等一批唱歌教材,后被称为\"文部省唱歌\"。田村虎藏、纳所弁次郎等一批日本作曲家热心于儿童歌曲创作,为学校唱歌教学创作了大量的唱歌教材。为提高唱歌教学质量,这一时期各出版社组织出版了许多唱歌教学法的著作,如元桥义敦《小学校唱歌教授法》(1898)、石原重雄《新编小学唱歌教授法》(1900)等。文部省于明治33年(1900)颁发的《小学改正令》中有关音乐课的规定与明治24年(1891)颁布的《小学校教则大纲》基本相同,教学目的中规定\"唱歌要唱平易之歌曲,以培养美感、涵养德性为要旨。\"该文件中还规定唱歌为必修科目。这一时期,一大批学校唱歌教材和

唱歌教学法著作的问世,加上有关教育法规文件中对唱歌教学的要求,确立了唱歌教育在日本学校教育中的位置。明治末期至昭和初期是日本音乐教育开拓、发展时期(1911-1931):此时期文部省对中小学音乐教学内容作了修订和充实,出版了一大批由文部省审定的\"文部省唱歌\"教材,当时\"文部省唱歌\"教材中选用的许多被孩子们广泛传唱的优秀歌曲,一直到现在仍被小学音乐教材所采用,而成为日本唱歌教材的经典作品等。这一时期,铃木三重吉等一些音乐教育家主张儿童歌曲应表现儿童的天真童趣,在铃木三重吉编辑的儿童杂志《红鸟》上发表了一批富有儿童情趣的童谣歌曲,这对中小学唱歌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了探讨研究中小学音乐教学规律,此时期一些音乐教育家、音乐教师积极进行音乐教育科学研究,发表、出版了大量的音乐教育论文、专著、译著,在唱歌教学、欣赏教学、音乐知识教学等方面进行了专题研讨,由此对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发展产生了很好的推动作用。[7]

上述资料表明,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随着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初步形成了音乐教育学的研究领域,研究的主要内容侧重于音乐教学法方面,但另一方面,一些学者已将研究的触角延伸到音乐教育思想、音乐教育心理学等领域,这说明音乐教育学学科研究在形成阶段就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从外国音乐教育学发展的历史及现状来看,哪一个国家重视了学校音乐教育,音乐教育学就得到发展;学校音乐教育的繁荣是音乐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基础。

外国音乐教育学的发展从形成期到发展期走过了百余年的历程,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在当前世界性的教育改革浪潮中,在大多数国家都将音乐课列为核心课程时,音乐教育学的学科建设将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和发展。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