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张瑞图的禅境人生及碑额书法

2021-03-25 来源:好走旅游网
·

八方访古CHINESE ARTISTS IN PAINTING & CALLIGRAPHY2017 07. 总第93 期张瑞图的禅境人生及碑额书法

□ 蓝杰聪

宋代开始,佛学一度受到知识分子的青职。随后不久,于1610年,正值“东林党”讽议睐,成为一种思考人生的方式,也是仕途受挫朝政之时,他告假还乡两年,建造了东湖新居,时躲避现实和慰藉心灵的主要工具。到了明代并迁居于此,而此地便在泉州东南城外的东湖后期,党派斗争产生的政治混乱,使得禅悦之北面山麓,筑有竹屋小楼数椽,两树伫立其间,风在文人士大夫中间再度盛行,也是当时王阳东边一屋称之“晞髪轩”。当然,这两年期间,明、李贽等人解放思想及“童心说”研究的重虽然与佛学有所接触,但仕途初起,对禅学兴要来源之一。

趣,并未上心,只是政务闲暇之时,偶尔为之。大环境之下,张瑞图也受之影响。为官期1612年他便赴京续职,1614年夏,他奉命至云间,他曾几度回乡(福建晋江)休养,期间他除

南,返途经过福建,便在东湖再居半年。半年去政务的繁琐,心境也偶得安静。为了更好地间也为他提供了一定的环境,继续接触禅学。

休心,张瑞图开始接触禅学。而几次的回乡休随之,张瑞图又回京履职,而任职之路并养,也正当政治较为复杂的时期,张瑞图内心不顺利,时政风波不断,而每次风波再起时,产生了巨大的压力,通过回乡休养,一是可以他总是有意躲避,避开政治纷争。1620年张瑞避开时乱,静观时态;二是休心养性,安定心图又告假还乡一年多,而这期间其礼佛参禅境。罢官回乡后,他便全心投入禅学,在东湖创已进入状态,此时他已经52岁,在他的诗文中造良好的环境,使其内心追求得到一定的满可以看出他修持的心境。这次告假期间所作的足,参禅礼佛,成了他内心的平衡杆。

《感辽事作》七言律诗六首,署款为“芥子居张瑞图34岁中举,1607年赴京参加殿试,士”,而“芥子”二字乃为佛家语。在假期中,他名列一甲第三名(探花),登进士,与第二名施的友人苏士昌曾遇箕仙授以养生秘诀,返乡时凤来同授翰林院编修,为正七品史官,在京任

来访张瑞图,说仙人也有度脱瑞图之意,劝其

[明]张瑞图 泉南佛国(泉州承天寺)

112

相从,瑞图并未答应,乃作诗一篇赠苏君:“我本孤生士,十年在草泽……去去各努力!”这也表明,在他心中,仕途之心未了,除了对佛学的兴趣,别无他念。

崇祯二年(1629),张瑞图因书碑之事获“交结近侍”之罪,纳资赎为民,之后他便一直居于晋江老家的东湖。张瑞图已步入晩年,虽然已远离政治斗争的环境,但政治包袱并未真正放下,为了更快解脱这种内心的矛盾,他对佛学的兴趣得到真正激发,并以实际活动来参禅,这也成为慰藉内心的一剂良药。在他41岁告假回乡所建的“晞髪轩”,后来改作佛堂,亦名“白毫菴”,内敬奉大悲观世音菩萨,白毫菴附近筑有小茅亭,

名为“果亭”,这是张瑞图寓寄修佛果之意。在他的居住之处,以禅为境,营造了佛学意境,显示出他内心上的需求。“少年不解事,所作业已多。那堪晚来更作,谈禅口若悬河。”此境之下,使得张瑞图内心更加超脱,一番宦海风浪之后,他可达到“终日搔首独关,终年枯坐空面壁”之境界,不与流俗虚假应酬,自养禅境,多与益友论禅,而更加难以想象的是,他曾有几度削发出家之意。

辞官之后的生活轨迹多在东湖,交往方外之士,如古航禅宗、慈云长老、彦白上人、雪关长老、古拙上人等,都有一定的交往。禅学在他的诗里也多次体现,如在《赠博山长老诗》中写道:

博师早闻首,行深德业粹。真机融背触,正风超落昧。晶莹烁迦罗,万象无循态……在佛门里,张瑞图得到真正的清净,慢慢绝缘世俗,充实了他的晩年生活。又如:

雪师眼光烁四天,点简诸方谁可意。为我痛下顶门锥,为我扫断粟荆棘。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明]张瑞图 白毫庵

[明]张瑞图 真人所居

解开布袋出家私,乱撒明珠到薜荔。心灵慰藉的最佳方式。

丛林”。1961年6月列为泉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毫光放自雪山眉,万里遥辉照箧笥。因此,这阶段的书法创作中,在彰显个性其中于明·天启六年丙寅(1626)所题的《宋王便拟裹粮往从之,勘取碑文刊白字。的书法创作中,也能找到了一些融入禅韵、禅梅溪先生题承天寺十奇诗》,落款为“天启丙这首《和雪关师》诗中,道出了他们之间意等禅元素的书法,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寅书于湛初上人之无垢轩中果亭居士张瑞图的交往,也把雪关禅师写得特别神奇。

一是与禅有关的书法内容,如1623年所作谨书”,诗刻有4方,原镶嵌在承天寺庙壁间,张瑞图学书功夫,自幼倍于常人,凡经史的小楷《心经》;1626年春作《观自在菩萨像》现移置泉州市开元寺刷拓部。十奇诗内容分别古籍,常喜先抄后读,故而笔力训练扎实,楷并题《心经》;1627年2月又作行楷《心经》,为《榕迳午阴》《塔无禽栖》《偃松清风》《瑶书、行书、草书皆精,其中楷书也得到当时书画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在张瑞图为官时期的作品台明月》《卷帘朝日》《推蓬夜雨》《方池梅名家董其昌的好评:“小楷甚佳,而人不知求,中,多以行草书出现,行草书体现的个性十足,影》《啸庵竹声》《鹦山暮云》《石如鹦鹉》。何也?”而行草书应是张瑞图书法中成就最为以简单的侧锋用笔,突出了方直、尖利等用笔该题刻以行书书写,其中也掺入草书、楷书写突出的书体。在他的一生中,与禅学的交汇甚特性,这类作品融合禅意的不多。而能融入禅法,书风则是张瑞图成熟的风格,不温不火,用多,特别是晚年的书风的转变,与参禅悟道有意的作品多是他的楷书作品,他的楷书成熟笔多用露锋入笔,尖而不薄。此外他所题写的着必然的联系,他在佛门里真正得到了清净与较早,主要取法于钟繇等魏晋小楷,他曾说过:“泉南佛国”匾,在原有的方折刚劲基础上,超脱,释放了内心的自然与从容。

“晋人楷法平淡玄远,妙处都不在书,非学所加之用石头刊刻,其张瑞图书风更为突显,但明晚时期的书坛,出现了一批力求革新的可至也。”其中行楷《心经轴》,此幅作品创作经刊刻后,由于缺失了线条的厚重感,略显单书法家,如徐渭、黄道周、倪元路、王铎、傅山内容是佛经,寓行于楷,从容不迫,在宁静的薄了。

等,他们对帖学的进一步延伸与拓展,融入碑气氛中时见了飘逸之致,而字形的自然萧散又到后期书法,温润和谐,超然风尘。再没学,对字形与章法进行二度创作,成就了当时透露出几分稚拙的意趣,与经文内容显得十分有政治纷争的烦恼,使得他内心渐入佳境,而书坛光辉的一面,张瑞图的书法在他们其间,和谐,这也是禅中取韵的一件佳作。

隐逸生活中,参禅礼佛成为他最佳的生活模更是个性风格突出,他的“新、奇、异”的书二是为寺庙题写匾额及诗文,如为泉州承式,也是晚年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期间,他法,为后人创作与审美提供了范式。而这种突天寺题写的“泉南佛国”匾及“承天寺十奇诗”拜会了诸多长老,深入禅境,超然风尘,禅家妙出的个性源于他政治经历,一是通过书法个性碑。承天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中心承天巷对面悟与静修也极大的影响了张瑞图的晚年书法,表达自己,从而释放思想;二是为政期间,政南俊巷东侧,又称月台寺,曾名为寿宁寺、能仁使得他的书风由凌厉转向温润,化繁为简,退治压力之下,内心的需求,使他开始接触禅学,寺,南唐保大末年至中兴初年(957-958)建寺,去了早年的豪迈与锋芒,转向率意与平淡。

对禅学兴趣愈发浓厚,从中亦有所悟,并成为

屡经重修,与开元寺、崇福寺并称“泉州三大

这种书风的转型,是在他早年的书法学

113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习的积累和思考的基础上,加上饱满的生活阅历,使得他的书法有了更大的提升。当然晚年的禅定生活也是促使书风成熟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张瑞图的参禅人生分析,早年的偶参禅意,只是一种心理倾向,通过最直观的写经模式体现,而晚年的张瑞图则以礼佛实践,悟得禅理,同时也在礼佛过程中,书法也参入其中。晚年作品中涉及佛家的不在少数,泉州地区的寺观多有他的书法题字,如花桥宫有“真人所居”匾、通淮关岳庙有其“充塞天地”匾、开元寺的“香积堂”,晋江市安海镇龙山寺和南安

市雪峰寺的“法界藏身”;福州鼓山涌泉寺藏有他的真迹,厦门市同安区妙建庵也有他题写的“妙建庵”等。这阶段,他的书法已渐入佳境,进入了成熟期。

其中,“白毫庵”则由张瑞图于明天启庚午(1630)自题的。白毫庵,在晋江南门的东湖之滨,湖中有莲花屿小岛,岛上有湖光塔,十里平湖,烟波缥缈,恍若仙境,庵内供奉观音,因有石鼓玲珑剔透,每夜毫光灿烂而得名。原庵宋末元初毁于兵火,明太祖洪武七年(1374),乡绅张德俭为其从妹月华而重葺。晚明,张瑞图青少年时就读书于此,自号“白毫庵居士”。

天启六年(1626),张瑞图请旨重修白毫庵,并于天启庚午亲题“白毫庵”匾及“崇德”两字,镌于墙。“白毫庵”三字以行书书写,结体碑帖结合,线条圆润厚重。此外,在泉州遗存着一些由张瑞图题写的碑联,但没办法考究书写时间。如泉州慈善公所花桥宫题匾“真人所居”也是张瑞图所书,花桥宫位于福建泉州市中山路涂山街。花桥慈济宫始建于宋绍兴年间(1131-1162),祀北宋泉州名医吴本(979-1036,字华基、号云冲,闽台尊称吴真人、大道公、花桥公、保生大帝)。据史志载,其一生“以医名天下,以济人救物为念,而义不取人一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明]张瑞图 承天寺十奇诗碑

114

钱”,“业医无贵贱,按病授药,如矢破的”,花桥为其生前行医故址。据说,清末曾经在花桥慈济宫周围的四条街发生火灾,附近房屋全被烧毁,唯独花桥慈济宫安然无恙。虔信者认为是张瑞图“号二水”水神的笔迹吓退火神。此宫虽经过多年历代整修重建,但张瑞图所题的石匾字迹仍然保存完好。“真人所居”四字,字字独立,风格又和谐统一,点画平和,字形开张,刊刻之后线条更显厚重圆润。

又如惠安岭头古寺还保存着张瑞图题的“从间思修大士何曾出世,发戒定慧众生各自开堂”楹联一对。惠安岭头古寺原名莲花庵,

建于唐贞观年间公元638年,崇奉释迦牟尼佛,至今有1378年历史。张瑞图所题对联以行书表现,楹柱不高,以双行形式体现,书风也是张瑞图成熟字体,简约厚重,结字对比强烈,大小不一,亦不失协调,题款为“白毫庵瑞图”。

还有,在通淮关岳庙也保存着张瑞图所书“充塞天地”等巨幅名匾,通淮关岳庙位于泉州市鲤城区涂门街,俗称涂门关帝庙,主祀关羽,民国三年 (1914)增祀岳飞,故改现名,是祭祀文(孔子)武(关羽)圣的著名古迹。此匾题写,较为特殊,落款改变在右边的习惯,当然这也可能是刊刻之人所调整的。“充塞天地”四字,

苍劲大气,在张瑞图翻折,犀利的露锋中,在这里很难找到,四字的用笔虽较其经典作品有一定的区别,但结体造型,则清楚地展示了张瑞图书风,如“充”字,中宫收紧,最后一笔大胆开张。用笔多横扫,率意自然,烂漫天成。

张瑞图后期所题写的匾额,见证了张瑞图的人生不凡的经历。他也是明末清初政治斗争中一个典型人物,更是书法界一个成功成熟的范例。在官场的浮沉之间,禅学伴随着他的人生,成为人生的平衡杆,达到晚年洗却宦尘一心安禅纵情书画吟咏之乐的境界。■

责任编辑:韩少玄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1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