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2023-10-31 来源:好走旅游网


论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人不能没有灵魂,社会不能没有文化。一个人,解剖开来、分解开来,不过是一堆骨骼、皮肉、毛发和血液而已,而一旦组合起来,就变成一个精微奥妙、生动活泼、极其复杂的生命。原因就在于:有一个摸不着、看不见却极其重要的灵魂在,有了它的存在和统摄,人就成了万物之长、万物之灵了。国家、民族和社会也是一样,没有文化这个灵魂的统领,地盘再大、人口再多、资源再丰富、国库再充裕、军队再强大,也无异于一盘散沙,百无一用。离开先进文化,经济、政治、军事实力再强,也会变得不堪一击,这也是千百年来历史经验的总结。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炼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思想资源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绵延着五千多年浑厚的精神和灿烂的文化,其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凝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珍贵的思想资源。

1.爱国情怀

自古以来,爱国情怀一直都是中华民族永恒的话题。中华民族历来就有一股胸怀家国,心系故土的忧国忧民、为国为家的情怀,无数仁人志士,都希望将自己的人生价值在为国谋福,为民谋利中得以升华,他们总是默默付出,身体力行地诠释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不朽真谛。传统文化中的爱国情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繁荣而前仆后继,至死不渝。爱国情怀已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镌刻在人民的内心深处,成为地分南北,年分老幼,人皆有之的最深厚、最纯洁、最高尚、最神圣的情感。

2.民本思想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源远流长,并且一直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古代思想家认为“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2]人民是社稷治乱兴衰的关键,是君王布政施治的标准,统治者要以民为本,安民为务。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命题,突出了人民在国家中的重要地位,得出了《得其民,斯得天下矣》的结论。[3]因此统治者要学会时刻体察民情,尊重民意,为民谋利。

3.和谐理念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尚和追求和谐的民族,和谐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和内在气质。早在先秦时期,我们的先民们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就开始思考着人自身、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等之间的关系,以追求世间万物有机和谐为最高境界,并且薪火相传,不断传承和超越,提出了“和而不同”“和合中庸”“天人合一”等丰富多彩、意蕴深远的和谐理念。自汉代以来,中

国传统文化逐渐形成以儒家为主体,以道家和释家为两翼,儒释道三家并立、相融和共存的鼎足而立的和谐局面。总体而言,儒释道三家文化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

二、弘扬传统文化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思想精华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通。中国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升华和创新,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社会理想。和谐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核心理念。古人强调人与自我的和谐以及人与他人的和谐、人与天之间的和谐、群体之间的和谐。这一重要思想现在已经变成当代中国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奋斗目标和现实实践。这既是对中华民族长期历史追求的一种响应,又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发展方向。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构建的理想社会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来源。中国传统文化对理想社会的不舍追求对中华民族兴盛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来源。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继承中华民族古代“大同思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思想。

最后,伟大的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的精神支柱。民族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支柱。底蕴深厚的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形成了自己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团结统一、爱好和平”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一伟大民族精神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思想“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一脉相承,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文化底蕴和历史支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源于我们一代又一代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创造了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核心价值观,并使其延续至今。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行不悖,共同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支柱,凝聚全民族共同认可的意识形态,才能使中华民族早日实现“中国梦”。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2]张岱年主编.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王国轩译注.孟子[M].北京:中华书局,200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