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3-12-12 来源:好走旅游网
人才培养课题

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①

徐海兰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315000)

[摘

要]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是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和建设制造强国的迫切需要,

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保障,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是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现实需要。高职院校要深化体制改革,创新教育教学体系,需培育大量“大国工匠”后备人才。

[关

键词]高职院校;工匠精神;职业素养;培育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19)15-0029-03

模”,更要“产品提质量”,不仅要有“装备的硬实力”,还国”的根本,高职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加快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所急需的具现代制造业、

有扎实专业技能与基本职业精神的人才具有重要责任。

(二)高职学生培育工匠精神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保障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达4000多万家,但是2017年,

最终能做大做强的却寥寥无几。2018年的行业报告中欧洲的中小企业平均生命周期可以达到12指出日本、

年,美国的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可达8年,但是中国中小造成我企业的平均寿命一般只有3年。通过研究发现,国中小企业存活率低的主要原因是不少企业忽视其产能够屹品品质而片面地追求利益。反观那些百年企业,立不倒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们都在传承一种精神———“工匠精神”。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是企业重要的生产力,企业的竞争除了需要雄厚的资源外,最主要的是人才的培养和产品品质的保证。培育和塑造准职业对精品的不懈坚人的工匠精神,培养其对岗位的敬畏、对技艺的创新,从而制造出高质量的产品,赢得声持、

誉,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三)高职学生培育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

近几年,高职教育发展迅速,据教育部统计,2018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663所,其中高职(专科)占普通高校总数的53.25%;全国普通院校1418所,

[中图分类号]G715

“工匠精神”被提出以来,已连续三年将自2016年

报告中*总书记也明确提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

[1]

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体现了现阶段我们对大风气。”

“工匠精神”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中。在党的“十九大”要有“人才的软实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制造强

国工匠的急切需求,反映了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对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培育工匠精神,教育是关键。李克强总理在推进职“努力培养一业教育现代化座谈会中,做出重要批示:批高水平的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加快培育大批具有

[2]

《国家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人才。”

“十三五”规划》中也要求建设高水平的教育事业发展

适应职业院校,要强化大国工匠后备人才培养。因此,当前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构建现代化高水平高职教育体系,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目前高职院校的重要历史使命。

一、高职院校学生推行工匠精神培育的价值意蕴(一)高职学生培育工匠精神是经济转型升级和建设制造强国的迫切需要

《中国制造2025》中指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兴国之器、强国之基。自我国制造业超体,是立国之本、越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以来,一直存在着大而不强,产品品质不高,自主研发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赖强等问题。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技术整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向集约、“产业上规和高效转型,要把制造业做大做强,不仅要

(项目编号:主持人:徐海兰);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思政专项重点项①本文系2017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2017SCG079,主持人:徐海兰)的研究成果。目(项目编号:ZSX15155;

作者简介:徐海兰(1985—),女,汉族,浙江金华人,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质量管理办公室,研究实习员,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29-

人才培养

本专科共有在校生2831.03万,其中普通专科在校生

1133.70万人,

占据普通本专科人数的40.05%。[3]可以说,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已占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现有数据显示,

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增从业人员的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职业院校的发展为国家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力资源。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有数据统计,在中国7000万产业工人中,只有三分之一是技术工人,其中初级工占60%,中级工占35%,高级工仅为3%。而德国的高级工占比为35%~60%。究其原因是制造业强国重视工匠精神的培育和传承。而我国高职院校一般都比较重视对学生外在理论知识的教授和技能的训练,忽视职业精神的培育。因此,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在学生培养上要融入工匠精神的培育,顺应当前社会发展形势,凸显其在人才培养质量水平和服务地方经济方面的优势,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四)高职学生培育工匠精神是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现实需要

据人社部数据统计,2019年应届高校毕业生规模

再创新高,达到834万。就业竞争给学生毕业发展带来严峻考验,年年面临“最难就业季”;但企业却存在对高素质人才需求的缺口,开出高额薪资却难以招到合适的员工。造成这一情况最主要的原因是供需结构性失衡。目前,企业在招聘青年就业人员时,除了需要就职人员要有一技之长外,还提出要有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合作精神等职业素质,而这些素质恰恰是工匠精神的核心内容。在高职院校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就业能力,实现“校园人”到职业人”的角色变化,适应岗位需求,获得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最主要的是工匠精神的培育能使高职学生在职业生涯中能将自己的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事业发展中,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二、高职院校学生推行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选择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是一个系统性工作,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它不仅是课堂上专业知识的学习,也是日常学习生活中行为习惯的养成;不只是校内理论知识的学习,还是校外企业岗位的实践;不只是任课教师的教学传授,还是全体教职员工的示范引领。

(一)深化体制改革培育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

培育大国工匠,弘扬工匠精神,需要从源头抓起。高职院校的教育是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德国、日本等制造业强国都充分认识到了工匠精神的价值,把它作为重要的职业精神纳入办学理念中。如德国的双-30-课题

元制职业教育特别强调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塑造和培育。因此,高职院校要转变教育观念,审视工匠精神的价值意蕴,从“中国制造2025”“创新创业”“一带一路“”

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等方面出发,充分认识到工匠精神对高职院校改革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重新厘清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确立与“大国工匠”

相适应的人才观和发展观。加强高职院校发展的顶层设计。从职业教育的自身规律出发,把工匠精神的内涵渗透到治校方略、价值导向和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上,在制度建设、精神宣传、

思想引领中体现;把工匠精神的培育纳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体现在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评价的选取等方面,从而培育出德艺双馨的国家栋梁。

(二)创新教育教学体系练就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精神范畴的一种,它的形成是通过学习、认知、实践、体验、创新等方式。因此,高职院校要构建全程育人、

全过程育人的格局,形成课堂联动的育人体系。通过以课堂教学为主的第一课堂,

以专业素质公司制平台养成、学生社团、社会实践、技能节等为主体的第二课堂,以及通过校企合作的现代学徒制、企业学院、2+1、订单式、顶岗实习等模式实施的第三课堂,形成课堂教学、

日常行为养成与集中训练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使职业素质养成教育、课堂教学、实践教学、

职业能力培养等方面有机联动,形成以“工匠精神”为引领、“公司制”平台运行、“三个课堂联动”的现代服务业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体系。

1.第一课堂———

课堂教学融入工匠精神每个专业有其自身特有的工匠精神,但每门课程都有统一的功能———育人。任课教师要根据职业资格认证标准和专业培养目标、

课程标准等,明确所授课程以及各教学单元的专业知识中所蕴含的职业素质和精神内涵,并把它充分体现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中去。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中要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知识能力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灌输与渗透相结合、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言传身教与纪律约束相结合,要大力弘扬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彰显“大国

工匠精神”

,科学运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混合教学、互动教学、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使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培养相互融通,让学生认识到工匠精神的实质内涵和工匠精神对其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性。

“人才培养

2.第二课堂———职业素质与职业发展课程实施工匠精神

职业素质养成课程是一个课程体系,包含始业教育、

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技能节活动、明责大讲堂、专业素质公司制平台养成课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创新创业课程、就业指导课程等,各项课程相互独立而又紧密联系,覆盖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做到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三年不断线。

“明责大讲堂”是以“传承工匠精神,弘扬责任文化”为主旨,致力于培养学生明责、爱国、爱岗敬业、坚持创新等职业素养。它是学校联系社会的有效载体,邀请社会上的行业标兵、技术骨干、优秀企业家等在不同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团体和个人,用他们的亲身经历作示范教育和榜样引导,使学生体会到工匠精神闪光之处,了解如何培养工匠精神,增强学习工匠精神的自觉性。

“专业素质公司制平台养成”是以模拟或真实公司制为平台,以敬业、诚信、坚持、责任、创新创业等工匠精神为核心,培养学生日常职业素质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素质,并结合专业特点以日常养成的形式实施。具体途径是各个系根据其自身的特色,以专业为出发点,把行业中的龙头企业设为标杆,根据企业的组织要求组建校内模拟或实体企业,各个班级成立模拟公司。把企业的管理制度作为模拟公司(班级)的班规、把企业的员工规范作为学生的行为准则、把企业操作流程作为模拟公司运行程序等。在公司制平台中运用现代企业的文化观、价值观、企业家的工匠精神等对学生进行职业精神培育,强化学生吃苦耐劳精神、敬业乐业精神、

团队合作精神、创新创业精神等职业素质。如“一分钟课堂”。它要求学生课前一分钟整肃:提早到教室,主动向老师问好,手机静音,准备好上课材料;课后一分钟整理:互道再见,关掉仪器设备,整理桌椅。看似很普通的几件事,很平常的几个动作,却将工匠精神中的责任精神、

严谨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注重细节的品质等从小事、从细微之处入手,以行动观实践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中。

3.第三课堂———

企业锻炼实践工匠精神只是理论上的教授,而没有亲身的体验,那么工匠精神的培育就只是一道绚丽的彩虹,转瞬即逝。高职院校要让学生深入真实的职业情境中进行实践操作,那样他们才能深刻地体会到工匠精神的内涵和价值,并将其作为职业生涯的引航灯。因此,

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要与企业相对接,采用“订单式培养”“2+1

课题

顶岗实习”“工作室”等培养方式,做到师资共同培育。在具体实习实践中由学校专任教师和企业的行业标兵、

技术骨干一起组成实习课程教学团队,共同研制教学内容,共同参与教材编写,将专业技术和工匠精神的实质分解到每天的实习工作中。实行

“双导师制”,即每位学生在实习时由两位指导教师带领。校内导师注重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

人文素养和思想素质上的指导。企业师傅则负责对学生在实习操作中进行专业技术技能的指导。不管是校内导师还是企业师傅都要有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和专业的知识技能,以身示范指导和引领学生实习工作。学生置身在真实的工作环境,感受企业文化,按照企业的用人标准、管理制度和岗位要求进行工作和学习,了解企业的整个生产流程、工作程序、

技能工艺等,在实习中清楚企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要求,体会工匠精神在从业中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树立对职业的认同感和荣誉感。

(三)厚植工匠氛围涵育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除了第一课堂的课堂教学、

第二课堂的主题活动和第三课堂的实习实践中体现外,还要在隐性课堂———

校园文化中体现。校园文化体现在学校的每个角落、每件事情、每个行为中,所以高职院校要选取不同的载体和表现形式与工匠精神的培育相连接。在新媒体平台上不定时进行宣传工匠精神的内涵和价值。让学生了解国家宏观政策和战略走向,宣扬国家重视工匠精神培育的方针政策,宣传各行各业技术骨干和行业标兵的成功事迹等。构建大思政格局,不管是任课教师还是实验实训师,不管是校领导还是普通行政人员,全体教职员工在各自的岗位上要努力践行工匠精神,用自身的行为和表现做示范,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树立工匠精神。

参考文献: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1.

[2]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座谈会召开李克强作批示

DB/OL]

.http://www.gov.cn/premier/2016-12/03/content_5142436.htm,2016-12-03.[3]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年度发布DB/OL]

.http://www.moe.gov.cn/fbh/live/2019/50340/sfcl/201902/t20190226_371173.html,

2019-02-26.◎编辑武生智

-3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