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调查报告
一、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一)编制依据
1、与工程建设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文件 2、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技术经济指标
3、工程所在地区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建设单位对施工的要求4、工程施工合同或招标投标文件
5、工程设计文件
6、工程施工范围内的现场条件,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 7、与工程有关的资源供应情况
8、施工企业的生产能力、机具设备状况、技术水平等。 (二)施工组织设计内容
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编制依据、工程概况、施工部署、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主要施工方法、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及主要施工管理计划等基本内容。
(三)施工组织设计的管理 1、编制、审批和交底
(1)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与审批: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由项目负责人主持编制,项目经理部全体管理人员参加,企业主管部门审核,企业技术负责人或其授权的负责人审批。(2)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经上级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或其授权人审批,应在工程开工前由项目负责人组织,对项目部全体管理人员及主要分包单位
进行交底并做好交底记录。
1 / 6
2、群体工程
群体工程应编制施工组织总设计,并及时编制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3、过程检查与验收
(1)单位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在实施过程中应进行检查。过程检查可按照工程施工阶段进行。通常划分为地基基础、主题结构、装饰装修三个阶段。
(2)过程检查有企业技术负责人或相关部门负责人主持,企业相关部门、项目经理部相关部门参加,检查施工部署、施工方法的落实和执行情况,如对工期、质效益有较大影响的应及时调整,并提出修改意见。
4、修改与补充
单位工程施工过程中,当其施工条件、总体施工部署、重大设计变更或施工方法发生变化时,项目负责人或项目技术负责人应组织相关人员对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修改和补充,报送原审核人审核,原审批人审批后形成《施工组织设计修改记录表》,并进行相关交底。
5、发放与归档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审批后加盖受控章,由项目资料员报送及发放并登记记录,报送监理方及建设方,发放企业主管部门、项目相关部门、主要分包单位。
工程竣工后,项目经理部按照国家、地方有关工程竣工资料编制的要求,将《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整理归档。
6、施工组织设计的动态管理
项目施工过程中,如发生以下情况之一时,施工组织设计应及时进行修改或补充:
(1)工程设计有重大修改;
(2)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实施、修订和废止;
2 / 6
(3)主要施工方法有重大调整; (4)主要施工资源配置有重大改变 (5)施工环境有重大改变。
经修改或补充的施工组织设计应重新审批后才实施。 二、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基本环节
施工质量控制过程,不论是从施工要素着手,还是从施工质量的形成过程出发,都必须通过现场质量管理中一系列可操作的基本环节来实现。
(一)三检制
三检制是指操作人员的自检、互检和专职质量管理人员的专检相结合的检验制度。它是确保现场施工质量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自检是指由操作人员对自己所完成的施工作业或已完成的分项工程进行自我检验,实施自我控制、自我把关、及时消除异常因素,以防止不合格品进入下道作业。互检是操作人员之间对所完成的作业或分项工程进行的互相检查,是对自检的一种复核和确认,起到互相监督的作用。
(二)技术复核
技术复核是指工程在未实施前所进行的预先检查。技术复核的目的是保证技术基准的正确性,避免因技术工作的疏忽差错而造成工程质量事故。
(三)技术核定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项目管理者或操作者对施工图的某些技术问题有异议或者提出改善性意见,如材料、构配件的代换、混凝土使用外加剂、工艺参数调整等,必须由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向设计单位提出技术核定单,
经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同意后才能实施。 (四)设计变更
3 / 6
施工过程中,由于业主的需要或者设计单位出于某种改善性考虑,以及施工现场实际条件发生变化,导致设计与施工的可行性发生矛盾,这些都将涉及施工图的设计变更。
(五)级配管理
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砂浆或混凝土,凡在图纸上标明强度或强度等级的,均需纳入级配管理制度范围。级配管理包括事前、事中、事后管理三个阶段。事前管理主要是级配的试验、调整和确认;事中管理主要是砂浆或混凝土拌制过程中的监控;事后管理则为试块试验结果的分析,实际是对砂浆或混凝土的质量评定。(六)分部、分项工程和隐蔽工程的质量检验
施工过程中,每一部分、分项工程和隐蔽工程施工完毕后,质检人员均应根据合同规定、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和专业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对已完工的分部、分项工程和隐蔽工程进行检验。
(七)成品的保护
成品的保护工作主要是合理的安排施工顺序、按正确的施工流程组织施工及制订和实施严格的成品保护措施
三、施工项目进度管理 (一)影响施工项目进度的因素 1、相关单位的影响。
2、项目经理部内部因素影响。项目经理部的工作对于施工进度起决定性作用,对这类因素,可通过提高项目经理部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来保
证。
3、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对这类因素应做好分析和预测。 四、施工合同管理
(一)施工合同文件的组成及解释顺序
4 / 6
1、施工合同文件的组成 (1)施工合同协议书 (2)投标书及其附件 (3)中标xx
(4)施工合同专用条款 (5)施工合同通用条款 (6)标准、规范及有关技术文件 (7)图纸 (8)工程量清单
(9)工程报价单或先解释顺序 (二)施工合同文件的优先解释顺序
施工合同文件各组成部分应能够互相解释、互相说明。当合同文件中出现不一致时,上述顺序就是合同的优先解释顺序。当合同文件出现含糊不清或者当事人有不同理解时,按照合同争议的解决方式处理。
(三)施工合同的履行
1、合同的履行是指工程建设项目的发包方和承包方根据规定的时间、地点、方式、内容和标准等要求,各自完成合同义务的行为。合同的履行,是合同当事人双方都应尽的义务。
合同签订以后,当事人必须认真分析合同条款,向参与项目实施的有关、2.
负责人做好合同交底工作,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进行跟踪与控制,并加强合同管理,保证合同顺利履行。
5 / 6
3、合同签订以后,合同中各项任务的执行要落实到具体的项目经理部或具体的项目参与人员身上,承包单位作为履行合同义务的主体,必须对合同执行着的履行情况进行跟踪。
结束:以上便是我对施工组织方式、施工项目进度、合同、质量管理情况的调查报告。.
6 /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