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文化常识题目2.20
1.下列有关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战国策》是西汉左丘明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整理编辑而成的史书。
B.“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C.《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驳论文,选自鲁迅的《且介亭杂文》。
D.《我的叔叔于勒》《最后一课》的作者分别是法国作家莫泊桑都德。
2.下列有关文化知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社”是谷神,“稷”是土地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B.律诗共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颈联,第三联为颔联,第四联为尾联。
C.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该节日与纪念屈原有关。有吃粽子、赛龙舟、赏菊花等习俗。
D.《礼记》,我国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选集。《礼记》中的《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
3.下刚关于节日习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吃”是节日习俗中一个亘古的话题:正月初一吃年糕,寓意“年年高”;八月十五吃汤圆,寓意“团团圆圆”。
B.“喝”是节日习俗中一道独特的风景:八月十五喝雄黄酒,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九九重阳节饮菊花酒,表达对延年益寿的期盼。
C.节日习俗中有许多的约定俗成的活动,元宵节赏花灯,舞狮子;清明节扫墓、踏青;端午节赛龙舟。
D.节日习俗常与传说故事相关联:寒食节的吃生食与介子推的传说说有关,中秋节的亲人团聚则与牛郎织女、吴刚伐桂的传说有关。
4.下列有关名著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朝花夕拾》描述往事,既有温情与童趣,又夹杂着犀利的批判。
B.吴敬梓《儒林外史》主要写明清时期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C.苏东坡的主要功绩是使词依附于音乐,成为一种新型的独立抒情工具。
D.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
5.下列有关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外小说中有一大批下层人物形象。如《孔乙己》中被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知识分子孔乙己,《我的叔叔于勒》中虚荣势利、自私贪婪的小市民于勒。
B.阅读游记,要读出作者的感受与思考。余秋雨的《阳关雪》,记录阳关文化苦旅,抒发历史沧桑感;谢大光借《鼎湖山听泉》,表达于游山听泉中净化心灵、感悟人生之思。
C.乡土、家国情怀深植人心。余光中将乡愁化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都德将韩麦尔先生等法国人对国土沦丧的悲愤之情浓缩在了最后一节法语课中,引起无数共鸣。
D.读古代典籍,获人生智慧。无论是春秋时期的«论语»、战国时期的《礼记》,还是编年体史书《左传》,纪传体史书《史记》,都能从不同方面给予我们启发。
6.下列对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又名《旧事重提》,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故乡》均选自这个集子。
B.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自由活泼。《爱莲说》《马说》同属这种文体。
C.《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作者是清代文学家曹雪芹。《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D.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是《简·爱》,作品讲述了贫苦孤女简·爱为寻求人格独立、爱情和尊严而挣扎奋斗的故事,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
7.张老师还提问了很多文学文化常识,同学们作了回答。下列说法错误一项是( )
A.现代汉语的很多成语出自古代典籍,如“三十而立”出自《孟子》“一鼓作气”出自《左传》。
B.“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中的“节”是符节,符节是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
C.“世先生同在桑梓”中的“桑梓”意为家乡。古时住宅旁常裁种桑树梓树,后用桑梓代指家乡。
D.“表”作为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于臣下向帝王陈情言事,言辞往往恭敬、恳切。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8.下面有关文学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经典《周易大传》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句话凝结了中国文化传统的基本精神。
B.明清的科举制度中,全省的考试一般称为乡试”,考中者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参加的就是乡试。
C.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中塑造了一些足智多谋的军师形象,如《水浒传》中人称“智多星”的吴用、《三国志》中号称“卧龙”的诸葛亮。
D.美国作家欧·亨利的小说往往在最后突然揭示故事的谜底,呈现出人意料的结局,被
称作欧·亨利式的结尾。《礼物》一文就体现了这一特点。
9.下列各项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古人擅以花言志:东晋陶渊明喜菊,“采菊东篱下”表达的是自己对田园生活的满足;北宋周敦颐爱莲,“花之君子”表达的是对自己高洁品质的期许。
B.《屈原》《白杨礼赞》《我爱这土地》《白色龙》的体裁分别是戏剧、散文、诗歌、小说,它们的作者分别是郭沫若、茅盾、艾青、莫泊桑。
C.古代通常男子20岁、女子15岁行成人礼,其中,男子成人礼叫冠礼,女子成人礼叫笄礼。人们又分别将男女举行成人礼的年龄叫做弱冠之年和及笄之年。
D.《一滴水经过丽江》是一篇别具一格的游记作品。作者化身为一滴水,以水的踪迹为线索,全方位展现了丽江古城的自然风光、历史沿革和人文景观,构思新颖,视角独特。
10.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的连线,有误的一项是( )
A.《射雕英雄传》 ——金庸——原名查良镛
B.《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孟浩然——七言律诗
C. 《小石潭记》——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
D.《格列佛游记》——乔纳森·斯威夫特——游记体小说
1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其子曹丕和曹植在文学上都卓有建树。“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中“三父子”指的就是曹氏三父子。
B.《狼》选自《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聊斋志异》中的“志”意思是“志向”,表明了作者的志向并不在功名,而在于诸多“奇异的事”。
C.新闻特写,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断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D.律诗有“五律”和“七律”,每两句成一联,依次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首的中间两联的上下句须是对偶句,全诗通押一个韵,除了首句,每句都需押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