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内涵分析

2020-03-04 来源:好走旅游网
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内涵分析

作者:李卫东

来源:《经营管理者·下旬刊》2017年第11期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向大众化的转型过程,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差,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考验。作者通过综合分析,除了高等职业院校扩招、就业需求变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等外部因素影响外,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方面有一定的缺失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分析职业素养内涵,并找出现代职业素养教育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力争给快速发展的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职学生 职业素养 内涵 问题 一、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内涵分析

职业素养是指人们在从事相应的职业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一般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技能四大要素,具体可体现为合作素养、创新素养、道德素养、专业素养等方面。可见,职业素养是高职院校学生通过具体的职业教育并实践,最终通过努力自我完善的过程,最后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日益完善起来的一个过程,是高职学生较为稳定的品质。职业素养是高职学生的各种行为总和的内化体现,是与具体职业教育活动相关的各种素养总和。不同的专业对人的素养要求都不相同,但都包含从事某种具体职业所具备的素养以及为获得这些素养所具备的能力。

关于职业素养的构成及其重要性,也可以通过维琴尼亚·萨提亚提出来的著名的冰山理论来说明。假如把一个高职学生的全部技能和能力看作是一座冰山,浮在水面上的一部分(占冰山体积的是他所拥有的各种资质、知识和技能,这些是人们看到的表面的素养);而潜在水面之下的一部分(占冰山体积的是隐性素养,是看不到的素养,其包括的职業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可称之为高职学生的职业基本素养)。看见的素养和看不见素养的总和就构成了一个人所具备的全部职业素养。由此可见,看不见的素养支撑了一个人的基本素养,因此,一个人的看不见的素养决定着他未来职业发展的好与坏。由于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内容十分丰富,因此本文所指的职业素养侧重于看不见的职业素养方面的具体内容。具体展开为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等。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是指作为准职业人的高职学生在从 事和胜任未来职业活动所必须的综合品质和行为规范。 二、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出现的问题分析

1.就业意识强,但职业观念不强。现在很多高职学生有着眼高手低的现象,学生毕业时会选择直接就业的学生学习的主要目标是赚的钱越多越好,不考虑就业前景和就业培训等,同时缺乏大学毕业后的就业生涯规划很多。可见目前很多高职学生受十多年来应试教育和当前社会

急功近利的风气的影响,高职学生表现出:就业意识强,但学习目的过于功利性;职业意识淡薄,对职业素养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对所学行业职业行为规划的了解的主动性;缺乏职业理想,大部分对自己未来缺少清晰的规划而处于“思想规划,而无实际行动”的状态下。 2.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对于大多数的高职学生来讲,之所以选择高等职业院校,是由于他们基础太差,分数太低,是考不上本科的无奈之举。因此面对这些学生,他们身上本来就带有很多不良的行为习惯。如果在大学三年的吋间内没有对他们进行职业道德素养、职业行为习惯和身心素质的养成训练,他们定会把原来的不良习惯带到将来的工作当中。 3.缺乏团队合作与吃苦精神。现代科技在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知识与技术的更新周期大大缩短,“一招鲜”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了,作为一名现代企业的员工,想做好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有团队合作意识和自我进取的吃苦精神。因此,从职业的可持续发展来讲,岗位的适应与转换能力是高职学生应该具备的特质之一,这要求员工要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工作的同时,要保持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学习,提高综合素养。然而在高职学生最欠缺的职业素养调查数据中显示的用人单位选择“团队合作精神”,的用人单位选择“吃苦精神”以及的用人单位选择“岗位适应与转换能力”。这表明目前学生缺乏团队合作和吃苦精神,再加上高职学生本本身的学习能力比较差,这使得他们不能很快地融入到新的岗位,对工作内容变化的适应力与转换力比较差。

4.创业意识强,缺乏创新与创造精神。高职学生虽然普遍存在生源质量远远不如本科院校的事实,但是我们往往要看到事物积极一的面。应该承认高职学生是比较活跃的,他们的创业意识相对比较超前,有创业意识的学生的比例占到,但是也存在就业前的个人综合素养准备相对不足的现象,尤其表现为创新精神不足,的在校生和的毕业生表求自己缺乏创新与创造精神。由于高等职业院校目前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方式改革还停留在传统上,这就容易造成学生普遍缺乏创新精神,因此学校应该为学生进行创新创意的探索,努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5.职业知识与能力掌握得不扎实。虽然高职院校普遍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和纯实践课程所占的比重,然而有的学生选择“岗位技能”,的学生选择“职业知识”;在毕业生中,学生选择“岗位技能”,的学生选择“职业知识”。这表明高职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但由于撑握得不够扎实,同时学习和实践动手能力却有待提高,以致于进入工作岗位中,不能很好地撑握岗位技能和职业知识。

6.社会适应能力低,工作稳定性不高。目前最欠缺的职业能力”选择时,分别有的在校生和的毕业生选择“适应能力”,同时对用人单位进行调查时,有的用人单位选择“岗位适应与转换能力”。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高职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偏低,这与毕业生年之内调换工作次数的调查结果相符合,即有近学生至少换次工作。这表明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低必然导致其工作不稳定,这势必会影响学生的个人职业的可持续发展。

7.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内容不成体系。通过对同类院校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和从事就业工作老师调查访谈,了解到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目前在各院校仍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职业素养教育的实现途径仍是以职业指导教育为主。然而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多数院校的职业指导教育也只是采用“短、平、快”等相对功利性的做法。职业指导教育主要以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这两门课程的讲授为主。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仍只停留在对低年级职业意识简单启蒙教育的层面,同时就业指导也只停留于学生毕业前对其进行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简单的就业能力训练为主,没有树立“职业素养教育大课程” 的课程理念,缺乏对学生职业素养教育课程与内容的探索研究,从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专业课程以及职业指导教育课程各自为政,无法形成相对成体系化的教育教学内容。

8.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模式相对单一与不成熟。由于行业和职业岗位需求的差异化与多样性,对职业人才的职业素质要求和培养重点不尽然相同,越来越趋于多元化与多样化。因此这就对各级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务求各级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者要摆脱传统职业指导教育模式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进行个性化的定制开发与具体设计。据调查,当前,各类学校开展职业指导教育主要采取开设单一职业指导课这一传统模式上,主要以就业需求信息提供与职业信息传导为内容,而个性化定制与多元模块化的职业素质测评方法与手段的普及与运用范围不足。又大多学生对自我职业发展理想与诉求的理解认识模糊,对开展个性化与模块化的职业素养的内在需求并不强烈。同时,学校目前开设的职业指导课程也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大多学校的教育目的也仅仅是对学生进行启蒙式的择业观培养与职业观教育,大多停留在向学生单纯介绍社会人才需求状况变化上,初步培养学生自我认知与培养自我的职业决策能力等。而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所学专业,有针对性、系统性的开展指导与咨询的工作的个性化定制工作做得还不到位。所以,各类学校在职业素养教育的模式上相对单一与不成熟。 参考文献:

[1]穆学君,英宝有高职学生社会素质培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2]邵长生,论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3]曲文涛,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研究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4]邱文学,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及其培养策略研究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基金项目:本文为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效果评价研究”的研究成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