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文化是硬件和软件构建成的实体,我们要强调安全文化的前提,除前面所提以外,还要求企业的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化程度要达到要求,工艺、物料本身的安全程度,自动化,人机工程化程度都要比较高才行。这样就可以构建和谐的安全文化,将原来繁琐的制度管人,上升为以安全文化进行有效的自我约束。
如何做好岗位安全管理工作
一、建设单位在安全生产中的职责
1。建设单位不得对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提出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和政府规范性文件的要求,不得明示或者暗示其违反上述要求,不得压缩合同约定的工期. 2.建设单位在从事建设工程活动,必须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
3。建设单位应向有关的勘察。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提供与建设工程相关的真实.准确。齐全的原始资料,尤其是地下管线资料.
4。建设单位应按规定办理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注册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
5。建设单位不得明示或暗示施工单位购买。租赁。使用不符合安全施工要求的安全防护用具.机械设备.施工机具及配件。消防设施和器材。
6。建设单位应对其在施工现场人员进行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教育,并对他们的安全负责.
7.建设单位应依法发包建设工程,并在招标文件和施工合
同文件中,按照有关政府规范性文件的要求,明确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的内容。范围。金额。预付金额。支付办法和抵扣方式,并按有关政府规范性文件和合同约定支付安全技术。防护设施.劳动保护等用于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各项费用。
二、抓好工程施工前期安全管理
1.从思想上增强安全意识。安全生产体现了“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思想。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不断发展,劳动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人的生命价值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现阶段在“与时俱进。持续发展”的经济建设方针指导下,安全生产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之一
2.从制度上增强安全保障。在安全保障管理过程中,靠人管人很难做到有效管理,只有通过建立规章制度,才能真正落实实施.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现场建立安全生产。消防安全责任制度,且应当为施工现场从事危险作业的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施工单位应当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操练.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要对各级负责人,各职能部门以及各类施工人员在管理和施工过程中,应当承担的责任作出明确的规定.组织有关人员集中检查和日常检查相结合的制度。
3.开工前审查。建设单位要严格审查承包方的开工条件:审查承包方的工程负责人。安全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及现场专职安全人员的落实情况;审查特殊工种作业人员的身份证及“上岗证”;审查是否具有并已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技术措施以及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审查施工人员是否经过三级安全教育以及必要的安全培训和安全交底;审查
现场安全工器具。防护设施。施工机械的配备情况及施工人员的劳动保护和作业环境等情况.
4。签订安全协议.签订安全协议是建设单位对发包工程进行安全管理和经济制约的重要手段。当投标单位中标后,建设单位应与承包方签订安全协议,明确双方的安全责任和义务;明确发生事故后各自应承担的经济责任。
5。通过培训学习提高安全意识.从业人员要对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施工安全技术标准进行学习,并在生产过程中依法办事,不断提高安全意识,才能把人的不安全因素和事故隐患降至最低限度,从而做到预防事故,减少人身伤亡.由于建筑施工从业人员绝大多数来自农村,人员流动频繁,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差,都是导致建筑企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 因此,建设单位应要求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要有专项的安全技术审核制度,并与工程项目各相关单位共同对项目的建设进行全方位安全把关。统一协调安全管理工作,消除生产中的不安全因素。 三、加强施工现场监督力度
建设单位要抓好发包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杜绝“以包代管\",就必须对发包工程实行动态管理。对承包方的安全管理进行全过程的检查。督促。指导和服务,并加强安全考核.对违章作业.野蛮施工。管理混乱的承包方进行处罚并提出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力的承包方予以警告。停工整顿,直至清退,因此而造成的一切损失均由承包方承担。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工程安全监督情况汇报会,并以安全简报的形式向各承包方领导及被监督的施工队伍传递.交流安全监督情况.“表扬与批评”。“奖励与处罚\"均反映在简报上。使企业的领导者。管理部门及时了解和掌握安全施工实际状况,从而进行必
要的决策,同时对基层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不安全行为发出警示性信号,使其在安全施工和安全管理中起到信息交流。反馈。宣传和教育的作用。
四、控制工程安全技术措施费
在工程招标时,可将工程的安全技术措施及相应的费用作为工程招标的一个内容列入招标文件中,让投标方在投标文件中明确安全技术措施及其相应的费用。在实际施工时,只有实施了投标书中的承诺并起到了预期的效果,经建设单位确认后才能支付相应的安全措施费.上述方法与直接将“安全措施费”如数拨给承包方相比,既能提高承包方编制和实施安全技术措施的积极性,也能防止承包方在转包及使用包工队伍或临时工时发生“以包代管\"的现象,保证“安全措施费\"真正用在安全技术措施上。安全管理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要加大安监人员巡回检查力度,发现安全问题及时解决,把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真正做到“以防为主”。同时要督促各承包方加强自检.互检.专检力度,使他们相互学习。交流。竞赛,共同提高工程建设的安全管理水平。 如何做好岗位安全管理工作
规章制度。企业内部要有切合企业实际的安全制度方面的文件,要求全体员工都要遵守.而且制度要不断要完善.
做好安全培训,增加大家的安全意识.针对不同岗位做好相关的安全操作培训.安全意识相当重要,每个人的安全意识关乎整个企业的安全。如果不到位,就要加强培训的力度。 不定期检查,加强监督。有些是定期检查的项目,这些是必须要去做的。另外要做不定期的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处理。
做好宣传.企业内部可以做一些相关的提醒宣传栏,张贴
在企业能引起注意的地方。
不要只顾重点,不顾细节.其实安全管理大家都在强调,都在注意。但是安全事故往往发生在一些细节的问题的处理上. 建立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企业可以建立相关的机制。将具体的操作和责任安排到人。 对已出现的事件做好总结,防止再次发生。企业内部多多少少会遇到一些安全事故,要及时做出分析总结。 如何做好岗位安全管理工作 1、制定三个方针,一个原则
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 消防安全方针: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职业病防治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四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保护他人不受伤害。
2、制定合理可行的目标、指标
“安全是相对的,不安全是绝对的”.有效的安全管理只说明风险受控了,而不是没有风险了。减少和降低风险是要付出代价的,要投入人、财、物,需要企业付出成本。通常的做法是将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可接的受水平,不要试着去消除所有危险。要知道,没有危险的企业是不存在的,对风险可接受程度的把握,安全与效益矛盾的平衡,往往就成了检验安全管理人员经验和能力的“试金石\"。可接受风险程度的确定是项严肃而有严谨的工作,制定时要以企业的综合水平,员工素质,法规要求,风险的容许度来确定。另外,风险可接受并不意味着永远放弃监管。要知道安全管理和风险都是动态的,从量变到质变,质变中又有量变,是在不断变化的,风险始终是要受监控的,一旦超出可接受程度,就要采取措施处理,绝对不能养
虎成患.如;制定的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合理可行,就很容易得到企业各阶层的认同,才能正确争取到资源,总之制定合理可行的风险管理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3、建立科学合理的安全组织和人员保障
设置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组织保障有助于推动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和划分各职能部门及责任人分管范围的界限,促进安全管理能够顺畅的执行,规范严密的安全管理组织是提高安全保障能力的基本要求。安全管理组织体系的完善,是企业安全管理得以实现的基本保障,在安全管理方面,组织体系就是主要领导全面负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职能科室或专职人员专门负责,各生产单元(车间、班组)有专兼职人员负责,各岗位职工有具体安全责任,形成群管成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管理组织体系。
责任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关键,“一岗双责\"就是把岗位责任与安全管理责任并列在一个同等重要的位置,在确定工作岗位责任的同时确定安全管理责任,形成从企业法定代表人到一线职工,覆盖整个企业的安全责任制,真正做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
企业的一切工作必须通过人去完成,要想实现安全发展的目标,就必须一支头脑清醒与企业规模、行业种类相适应的安全管理队伍,为企业的安全管理和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安全管理与技术服务。目前,多数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都存在不足,也给安全管理工作带来若干的问题和影响,企业的安全管理理念决定企业的安全管理层次和水平,只有在此理念指导下,企业才能制定符合安全发展的战略思想与任务,推动安全管理工作有效落地,促进企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获得最高管理层的支持、信任和承诺
能否获得高层主管的支持,是安全管理成功的关键,当然不能期望主管时时以安全为中心,天天发文件去强调.但至少,在政策导向上要明确安全管理的地位,要让其签署制度性的宣言,定好安全第一的大政方针和为实现安全管理所作出的承诺,具体的冲突出现时就要靠安全管理人员的智慧去化解了。 5、建立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
安全管理归根到底还是对人的管理,对人的管理会经历从“管理”到“自律”的转变过程.一般来说,在安全管理的初期阶段,都属于“管理”阶段,人对安全的要求是被动的,这时除了建立严格的制度外,还要对执行情况进行科学、有效的考核。安全做得好不好,是要有所体现的,否则大家都没有积极性。考核的指标要可量化,事故发生率固然是考核要素,但不能是唯一要素,一些事故预防的基础工作,都可以量化成考核指标。如;安全培训的时数,安全宣传的次数,组织、参加安全活动的次数、人数,存在隐患的大小、个数,不安全行为发生次数,设备的危险程度等等都可列入考核指标。考核的深度和广度,可以视工作需要或难易程度灵活掌握。系统复杂的只考核到部门级即可,简洁的可以考核到班组,也可以考核到个人,考核周期可以是周、月的,也可以是季、年的,但考核结果必须张榜公布,要广为宣传,形成鲜明对比,考核结果要有奖有罚,形成激励机制.
6、做好安全培训教育工作
培训是提升员工安全素质的重要途径,一方面通过国家颁布的相关政策法规进行重点解析、和先进企业的安全管理模式,对中、高层管理干部进行基础安全知识和安全管理技能培训,让其对安全管理工作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其关注安全工作的意识与能力,同时展现安全管理人员的水准与职业操守,
促使其对专业能力的认可。另一方面根据企业员工的文化与安全素质和日常安全检查、行为观察了解到员工需要什么,进行综合分析,列出培训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结合实际工作和案例编制相关培训课件进行培训。制作的教材要简便,通俗易懂,有针对性,实用性要强,否则员工无法接受,培训就会流于形式。培训的重点要侧重于员工安全意识的养成,要让员工明白危险无处不在,防患意识不可无的道理。
以制造业为例,它的特点是大量的外来民工,而其中的绝大部分都没有工业化从业经验,对设备、环境除了感到新奇外,还感到茫然不知所措。除了从业经验匮乏外,自我约束能力也比较低,安全意识、安全行为都极为欠缺。作为企业,就自然而然地承担了教育义务,从基本的生活,工作程序开始,都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培训,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来提升安全意识。 制造业作业简单,直观,危险源点显而易见,大部分危险源都可以用眼睛“看\"出来,只要有了安全的观念,在行动前预先做简单的识别和判断,再工作,基本上,大部分的事故都可以避免。
7、建立、推行安全文化,变制度管人为文化管人
建章立制,强制性的规范,是在安全管理的初期阶段,是在个人的安全意识,整体的安全水平不高的状况下,而采用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管理工具。这时应该依靠强制性的制度,去要求和约束人的行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