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现状及对策分析
至2020年底,我市共1775个行政村建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终端设施总计9493个(其中西湖201个,萧山1260个、余杭630个、富阳1201个、临安1506个、钱塘新区262个、建德870个、桐庐1498个、淳安2065个,全市有动力终端数5897个,无动力终端数3288个,纳厂设施308个),设计污水日处理能力约25万吨。2018—2020年累计完成提升改造终端设施6316个,处理规模30吨以上处理设施实现标准化运维,水质达标率逐年提升,平均达到86%以上。2020年度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专项考核中杭州再次排名第一,连续五年省级考核优秀等次。但由于一些设施建设比较早,农村污水处理终端点多面广,各区县市发展不平衡,仍然存在提案中提出的问题,针对建议做以下反馈:
一、关于超前规划和管理,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的抗冲击能力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是坚持规划引领、统一标准。各区县市已完成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编制和批复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改造技术规程》(DB33/T1199—2020)规定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改造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区域规划、村民生产生活习惯、人口流动、自然环境、地形地貌、经济发展、施工条件和运维水平等因素,在规划、设计时有预见性的考虑远期发展,考虑农村发展对水质水量的影响。针对农村污水设施点多、面广、情况复杂、污水“时变化系数”大的特点,在工艺选择上,引进国外先进工艺,采用处理单元模块化的方式来及时调整处理规模,保证出水达标。二是加强对农家乐、村民作坊的排水管理。农家乐、民宿等含油废水量大,容易造成后端管道堵塞,在施工时均要求设施隔油池预处理,处理后通过接户井接入公共管道。村民作坊(如酿酒、做豆腐、腌菜)的废水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影响极大,不能直接排入设施中。目前建德、临安等地都在积极探索解决方案,主要的解决方案为设置调蓄池,
作坊产生的废水统一排入调蓄池进行储存,集中产生的废水由村镇协调运至就近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零星产生的废水同样排向调蓄池,经过沉淀去除残渣,并根据终端运行情况,稀释后分批次缓慢进入管道,再进入终端进行有效处理,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的抗冲击能力。
二、关于规范消毒措施,消除风险隐患
杭州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起步较早,当初均未考虑消毒措施,2015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发布《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33/973—2015),设置了消毒指标,逐步规范消毒措施。一是在设施提升改造中增设消毒装置,区(县、市)根据污水排放环境功能区要求,增设安装消毒装置。近年来,对环境公共卫生越来越重视,特别是新冠防疫情爆发以来,我们加强了设施消毒措施,在2020年7月1日实行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改造技术规程》(DB33/T1199—2020)中对消毒做了更加明确的要求。二是增加应急措施。为了提高出水水质稳定性、应急处理突发事件、后续排放标准提高等,对原处理设施建设时无明确要求安装消毒设施的,规定在建设和改造时应预留后期加装消毒设施的空间和能力,作为环境卫生应急方案措施,消除环境卫生风险隐患。三是加强设施消毒后续规范。 目前比较适合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消毒技术主要有紫外线消毒及加药消毒,两种技术各有利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规模小、日处理水量变化大、无成熟的消毒设计经验参数等因数导致消毒设施的实际使用效率较低,进一步加强对接和研究,规范和完善消毒措施,消除环境卫生风险隐患。
三、关于建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可视化平台,提高数字化水平
目前,省、市、县三级已建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数字化监管平台,各运维公司也建有各自的数字化管理平台,部分终端已安装可视化监管设施。一是加强运维智能化管理平台
建设。针对农村生活污水设施点多、面广、人少的情况,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农污设施运维管理手段智慧化、智能化。结合“零直排村”建设,不断完善智慧管家系统。应用手机APP报警功能、二维码、远程监控系统等智慧化手段,分析判断处理设施是否出现异常,极大提高了管理效率,节约了管理成本。按照《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管理条例》及相关文件的要求,处理规模日处理200吨及以上的处理终端均需实时检测进出水水量、水质,处理规模日处理30吨及以上的处理终端需安装视频监控及检测出水水量,这项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在持续推进。今年2月省建设厅出台《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在线监测系统技术导则》,我们将严格按照有关文件要求,重点抓好管理监测设备的到位率、完好率,并将数据接入管理平台。二是增加完善建设数据系统。目前的监管平台没有保存工程设计、竣工验收等数据化资料。下一步我们将采纳代表的建议,逐步将各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的工程设计、施工、验收等资料全部纳入平台,将管网材质、管径、走向等资料实现电子化,并对外公开,接受查阅和监督。
四、关于强化绩效意识,按照“一地一策”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
在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提升改造三年行动中,我们一是坚持理念引领、规划管控、统一标准,按照“水清、无味、点绿、景美”,根据县域农村污水处理专项规划,明确合理选择污水处理终端提升改造方式,优先采用纳厂处理;不具备纳厂处理条件的,宜采用集中处理;不便接入集中处理的生活污水可采用分散处理方式,因地制宜编制行动计划;二是建立问题清单和“一端一策一方案”,2017年完成对全市所有设施的调查评估,建立“一县一册”的评估报告,编制下发全国首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提升改造技术指南》,规范治理标准和行为,建立“一端一策一方案”清单。 三是出台实施方案、突出试点先行。市政府下发《杭州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提升改造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原则和时间要求,组织专家组对每个项目进行“一端一策一方案”市级会审,确保在源头上把好技术关、经济关。并在桐庐县、临安区试点。到2020年底,全市共完成农村污水处理终端提
升改造6316个,处理规模30吨以上处理设施实现标准化运维,水质达标率逐年提升,平均达到86%以上。
五、关于完善监管体系,加强质量考核
一是推进依法治理。以《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管理条例》作为农村污水治理监管工作的依据,建立完善“五位一体”的县域农污治理管理体系。二是提升监管水平。采取暗访抽查、红黑榜、周报制度、季度通报以及服务前移等措施,市、区、镇、村、运维企业等各司其责、各负其责、各执其责保运维。三是以标准化规范运维行为,用标准抓管理,牵头编制《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标准化运维评价标准》,明确了责任主体、 监督指导主体、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为全省标准化运维管理工作贡献杭州智慧,2020年在全省率先实现日处理规模30吨以上设施标准化运维全覆盖。代表提到的标志牌问题,我们有全市统一的格式内容,要求注明服务户数、处理工艺、执行标准、运维单位、维护人员、各级负责人、举报电话等信息,以便于公众据此监督,并畅通举报渠道。四是加强对运维单位的评价管理,按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单位基本条件》(浙建〔2020〕4号)要求,在全省率先对所有运维企业进行了基本条件符合性评价调研,对暂不符合基本条件的运维企业发出了基本条件就位通报,要求限期整改。五是保障运维成效。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纳入五水共治、乡村振兴等考核指标体系,写进村规民约,充分调动村民参与度,以评价推管理、以管理保运维、以运维促成效。另外今年将参照五水共治“河长制”管理体系,建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站长制”管理体系,目的就是加强监管,目前相关管理导则真正编制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