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学英美文学专业毕业论文

2021-06-17 来源:好走旅游网
大学英美文学专业毕业论文

大学英美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英美文学涉猎内容较为广泛,包括哲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提高英美文学教学水平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言综合素质。英国文学的发展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期间出现了成百上千的优秀文学家,他们的作品对世界英语文学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大学英美文学专业毕业论文篇1 浅析英美文学的精神价值和现实意义

东西方文化存有差异,而一个社会群体的价值观与它的文化特征是息息相关的,文学能借助于语言去反映其所承载的文化特征。

因此,我们可以透过研究英美文学,去发掘西方世界的精神价值,使得我们拥有不一样的文化体验,更好地促进东西方交流。

一、英美文学中人文主义的价值

研究英美文学,我们不难发现英美文学中所呈现的人文精神是指人类对自己本身价值的追求,它强调科学和人文精神的相容性,人类价值与精神的沉淀正是人文精神演变而来的。

(一)英国文学中的人文主义

英国文学的发展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期间出现了成百上千的优秀文学家,他们的作品对世界英语文学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其中莎士比亚可谓是世界级的文学作家,他的作品无疑是英国文学的典范,对世界英语文学的发展影响最为深远。

研究他的文学作品,我们不难发现他是一个人文主义作家,他很多作品都体现了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的本质是解放“人”,即人应该有独立意识和主观意识。 薄伽丘等人强调的人文精神只是身体的解放,层次较低,而莎士比亚则认为人是“万物的凌长,宇宙的精华”,拥有复杂情感,应该摆脱宗教神学的枷锁,追求心灵的解放,重视今生而非来世。

以《哈姆雷特》为例,在莎士比亚笔下,哈姆雷特是一个有着爱恨情仇的新兴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者,为了心灵的自由,他敢于与国王克劳狄斯长期斗争,与之前的文学家所塑造的形象相比,哈姆雷特这个形象显得更为丰富和真实。 在哈姆雷特这个角色身上,我们能清楚看到当时英国社会普遍存在的个人与社会的冲突、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但正如莎士比亚所揭示的那样,哈姆雷特的思索多于行动,剖析偏于哲理。

导致他最后成了一个悲剧人物。

因此,莎士比亚觉得人要通过实际的奋斗举措,才能实现理想的思想。 哈姆莱特的反抗和国王克劳狄斯的残暴凸显出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思想:他批判封建贵族以牺牲人民而争权夺利,并认为只要改善人的道德就能产生明君,构建理想的社会。

另外,莎士比亚还极力颂扬人世间的真挚感情,提倡纯洁的爱情。 以《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部文艺复兴晚期富有朝气的“乐观主义的悲剧”。

它诠释了人性中最真最纯的情与爱。

在封建思想盛行的中世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道德观念深入人心。 君王们善用后代来“保存”自己,而不愿为后代放弃自己。 因此,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自然而然地成了时代的牺牲品。

有着人文思想的莎士比亚对此持强烈批判态度,正如他自己所说:“放弃你自己吧,唯此才能保存你自己。

”他认为后代才是人们永生的希望[1]。

而爱情作为人类与生俱来的迫切需要,是黑暗势力无法抹杀的。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死虽是旧时代的悲剧,却为一个全新的时代拉开了帷幕,人们的自我意识自此觉醒,后继的青年人不会再重蹈他们的覆辙。

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思想虽然有阶级的局限性,不能站在阶级斗争的高度去认识社会现象,但在扼杀人性的封建社会,莎士比亚能发现美好的人性,倡导人文精神,也不失为一种思想的进步。

对于人文主义,不少莎士比亚之后的文学家也作了深入研究。

约翰·弥尔顿就是其中之一,他不仅敢于摆脱世俗的束缚,还倡导使用多种方式去认知事物。

以《失乐园》为例,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塑造了敢于挑战上帝的魔鬼形象:“他握有雷霆,确实强大,谁知道这凶恶的武器竟威力无比呢?可是,那强有力的威力,那胜利者的狂暴,都不能叫我沮丧,虽然外表的光环消失了,但不移的信念和岸然的骄矜决不转变”。

此番言论出自魔鬼之口,表面上看好像是作者在亵渎上帝。

而从全文来看,作者是很尊重上帝的,作者并没有反抗上帝的意思,作者只是借魔鬼之口来表达自己对国王复辟的愤怒和内心的苦闷。

(二)美国文学中的人文主义

相比英国文学,美国文学的发展几乎没有受到封建贵权的束缚,美国文学作品中所呈现出的人文精神的特点是追求个性和精神的解放[2]。

如美国民族诗人华尔特·惠特曼将自己的诗歌结集取名为《草名集》,其中“草”代表着一切平凡的人事,也代表惠特曼自己对民主和自由的期许。 惠特曼的诗歌中有着“自我”的色彩,不过,诗中的“自我”并非诗人自己,而是美利坚人民。

正如他在《我自己的歌》中写道:“我赞美我自己,歌唱我自己,我承担的你也将承担,因为属于我的每一个原子也同样属于你。

诗人通过“自我”来赞扬众多建设美洲大陆的劳动人民,抒发出一种大“我”的胸怀和气魄。

他的作品始终围绕民主精神,颂扬民主主义先进思想,赞美自然人的价值观和人间真挚的情感。

而有着“美国莎士比亚”之称的小说家赫尔曼·梅尔维尔,毕生致力于撰写冒险小说。

他认同邪恶的普遍性,对社会的进步持悲观态度,作品中常常带有悲剧的色彩。

如他通过在《巴特尔比:一名抄写员》一文中描写巴特尔比的无声抗争,对超验主义的乐观主义理论提出了质疑,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任何事物的性质都不是绝对的。

爱默生所信奉的超验主义乐观精神对庞大社会中的个人的发展并没有实质的作用,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根本无法与社会抗衡[3]。

二、英美文学中理性主义的价值

著名小说家索尔·贝娄有着敏锐的洞察力,是英美文学理性主义的杰出代表,他在作品中深入分析了当时人们对物质的追求与精神需求之间的矛盾,以及因此产生的精神隐患[4]。

以作品《更多的人死于心碎》为例,“心碎”一词正是很多现代人心灵的真实写照。

对于处于崩溃边缘的现代人来说,内心所受到的折磨比肉体上的痛苦危害更大。

作者通过描写美国工业后期社会的消费情况,极力地抨击了“把消费作为重心”的消费主义。

再如作品《赫索格》,它向人们揭示了工业社会后期扭曲的物质化,人们为追求功名利禄,而造成人与人关系的异化。

亲情、爱情不再是人与人关系的主轴,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完全变成了一种消费关系。

索尔·贝娄作品中人价值观的物质化是社会的悲剧。

一方面,索尔·贝娄认为科技的发展不一定能为人们带来心灵上的快乐和幸福,另一方面,他也在反思工业进步和价值观弱化的潜在联系。

这两部作品是索尔·贝娄对人类社会发展、道德与价值观、个人与自然等重要问题的深刻反思。

但是,从他在作品中提出拯救计划,我们不难看出作者仍然对工业社会后期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正是基于这种情感寄托,他的整个作品都具有一种乌托邦式情感。

三、英美 文学中黑色幽默的价值

黑色幽默是以大笑来代替悲苦感情,并以荒诞的方式来宣泄悲苦感情的新型文学 艺术。

小说家通过描写人物周围世界的荒谬和 社会对个人的压迫,以一种无可奈何的嘲讽态度表现 环境和个人(即“自我”)之间的互不协调,并把这种互不协

调的现象加以放大,扭曲,直至畸形,使它们显得更加荒诞不经,滑稽可笑,同时又令人感到沉重和苦闷。

以作品《第22条军规》为例,故事以黑色幽默贯穿始末,期间穿插了人们对于“第22条军规”的各种无奈。

黑色幽默让整个作品显得荒诞有趣,但也让作品中的主人翁变得绝望。 作品对约塞连的描写有很多,包括行为、思想等。

从无知到绝望的一系列描写让我们对“第22条军规”有了新的认识。 故事中“第22条军规”让主人公不断充满希望,又不断失望,,,,周而往复,最后,主人公彻底绝望,而这正是作者想表达的地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