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国际收支:广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1年、1季或1个月)内,各种对外往来所产生的全部国际经济交易的统计。
国际收支平衡表: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可以用国际收支平衡表来表示。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1年、1季或1个月)全部经济交易的统计表。
经常项目:经常项目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重要、最基本的项目,它包括以下几个子项目:商品、劳务、收益和经常转移。
资本项目:资本项目主要记录以下一些内容:(1)资本转移,主要包括债务减免和移民的转移支付;(2)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与出售,包括不是由生产创造出来的有形资产(如土地和地下资产)和无形资产(专利、版权、商标、经销权等)的购买或出售。
金融项目:是国际收支平衡表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分为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和其他投资。
自主性交易:或称事前交易,是经济实体或个人出于某种经济动机和目的、独立自主进行的经济交易。
补偿性交易:或称调节性交易。由于自主性交易不可避免要出现借方差额或贷方差额,就要运用另一种交易来弥补自主性交易所造成的外汇供求缺口,这个交易就是调节性交易。
线上项目:包括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以及净误差与遗漏。
弹性:弹性是一种比例关系,描述的是价格变动对需求和供给数量的影响。 马歇尔—勒纳条件:马歇尔—勒纳条件研究的是货币贬值改善贸易收支的必要条件。马歇尔-勒纳条件指的是货币贬值只有在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和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的情况下,才能使贸易收支得到改善。即,贬值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但不充分条件是: Ex+ Em>1。
J曲线效应:即使马歇尔—勒纳条件能够满足,货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的影响也不能立竿见影。本币贬值所带来的贸易收支改善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贸易收支有可能进一步恶化,从而形成一条类似于英文字母“J”的曲线,故又称为J曲线效应。
米德冲突:如果政府只运用开支变更政策而不同时运用开支转换政策和直接管制,不仅不能实现内部平衡与外部平衡,而且还会导致这两种平衡之间发生冲突,这种冲突称为“米德冲突”。
丁伯根原则:经济学家丁伯根认为,为了达到一个经济目标,政府至少要运用一种有效的政策;为达到几个经济目标,政府至少要运用几种独立有效的政策,这就是“丁伯根原则”。
蒙代尔分配法则:蒙代尔认为,财政政策通常对国内经济的作用大于对国际收支的作用,而货币政策对国际收支的作用较大,它倾向于扩大本国与外国之间的利差,促使大量资本在国际间移动,进而影响国际收支。因此,他认为应该分配给财政政策以稳定国内经济的任务,而分配给货币政策以稳定国际收支的任务,这就是“蒙代尔分配法则”。
二、填空
1.流量,居民与非居民
2.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平衡项目 3.商品,劳务,收益,经常转移 4.J曲线效应
5.经常账户的收益
1
6.调节性(弥补性) 7.国内经济政策 8.1985 9.经常项目 10.EM=
进口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
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三、判断题
1.对
2.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采用的是广义的国际收支概念。
3.错,储备账户借方和贷方所表示的含义与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是相反的。
4.错,一国的国际收支不可能正好收支相抵,但是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最终差额是恒为零。
5.对
6.错,马歇尔——勒纳条件是指货币贬值后,只有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和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贸易收支才能改善。
7.对
8.错,补贴和关税政策属于直接管制中的财政性管制。 9.错,弹性论采用的是局部均衡分析方法。 10.对
四、选择题(单项或多项)
1.D 2.A 3.B D 4.B D E 5.A B C D 6.A 7.B 8.C 9.D 10.A 11.B C 12.A 13.B 14.C
15.A B C E 16.B 17.A
18.A B D 19.B 20.A B C 21.C
2
22.D 23.A B C 24.D E 25.A B C 26.A 27.A B C 28.D 29.D 30.A
五、简答及论述
1.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平衡项目。 经常项目(Current Account)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重要、最基本的项目,它包括商品,劳务,收益和经常转移四个子项。
资本和金融项目(Capital Account and Financial Account)是指对资产所有权在国际间流动进行记录的账户,它包括资本项目(Capital Account)和金融项目(Financial Account)两个部分。
资本项目主要记录以下一些内容:(1)资本转移,主要包括债务减免和移民的转移支付;(2)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与出售(Acquisition/Disposal of Non-product, Nonfinancial Assets),包括不是由生产创造出来的有形资产(如土地和地下资产)和无形资产(专利、版权、商标、经销权等)的购买或出售。
金融项目又分为直接投资(Direct Investment)、证券投资(Portfolio Investment)和其他投资(Other Investment)。
平衡项目(Balancing Account)是为了平衡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借贷双方的差额而设立的项目。平衡项目包括以下的两个项目:官方储备资产(Reserve Assets)的变动和净错误与遗漏(Net Errors and Omissions)。
2. 主要的国际收支差额有哪些?如何运用它们进行经济分析?
答:在实务当中,人们往往根据分析问题的需要,采用不同口径的国际收支差额来分析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
(1)经常项目差额
经常项目差额是贸易差额、劳务差额、收益差额和单方面转移差额的合计。 经常项目差额是判断一个国家国际收支地位的重要指标。由于经常项目的主要构成项目的收支状况都是在短期内难以很快改变的,因此,经常项目差额就成为了我们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期内国际金融地位及其货币汇率稳定的重要指南针。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更是如此。其中,贸易差额由于其重要性及其数据获得的及时性与方便性,更是在分析中被人们所看重。
(2)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
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是资本项目差额和金融项目差额的合计。由于资本项目的发生额相对较小,因此构成这个差额的最重要因素是金融项目差额。
在金融项目当中,最具稳定性的是直接投资。因此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直接投资的流入量在全部流入资金中所占的比重是判断该国金融市场能否维持稳定的一个重要指标。
影响资金流动的因素十分复杂,在当今国际经济一体化、金融市场创新不断涌现的格局
3
下,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引起资本的大规模流动,特别是短期资本的流动。当大规模的资本流进或流出的时候,会对该国的国际收支状况造成重大影响,并进而对该国的金融市场和货币汇率的稳定形成直接威胁,如在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就伴随着国际资本的大量流出。
(3)总差额
总差额是经常项目差额、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和错误与遗漏三项的合计,有时又称为线上项目总差额,代表着编表国家在这段时期内的国际收支总体状况。如果总差额为正数,则表示该国在这段时期内国际收支是顺差,相应地,官方储备就会增加。反之,如果总差额是负数,则表示该国国际收支逆差,官方储备要减少。
3.简述IMF《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与第四版中关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账户设置的差别。
答:为了便于在各会员国之间进行国际比较,IMF规定了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标准构成,并要求会员国按照这个标准编制表格。IMF 在其1995年出版的《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中对第四版的国际收支平衡表进行了一次修改。修改后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包括标准组成部分和金融账户补充信息。
经常项目
国际收支平衡表
货物 服务 收入 经常转移 资本和金融项目
资本项目
金融项目(含直接投资、证券投资、 其他投资、官方储备) 错误和遗漏项目
图1-1(a)《国际收支手册》 第五版的规定
经常项目
国际收支平衡表
货物 无形贸易 单方向转移 资本项目
长期资本流动 短期资本流动 储备项目(即官方储备)
错误和遗漏
图1-1(b)《国际收支手册》第四版的规定
4
4。掌握主要的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答:国际收支调节理论是研究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其调节对策的理论。最早的国际收支理论可以追溯到18世纪休谟的物价现金流动机制理论,但是较为系统和有影响的国际收支理论则产生于20世纪。主要有20世纪30年代金本位制度崩溃后出现的弹性分析理论;50年代和60年代凯恩斯主义的吸收分析理论;70年代货币主义的货币分析理论;以及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内外部综合平衡理论。
物价现金流动机制理论是金本位制下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理论。提出者是18世纪英国的哲学家和经济学家大卫·休谟。休谟认为: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时,由于黄金是最后的支付手段,因此必然造成该国黄金的外流,黄金的外流意味着该国货币供给量的减少,货币供给量的减少导致物价下跌,物价的下跌将使该国的出口产品价格下跌从而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与此同时进口产品的相对价格提高,从而导致进口减少。这样,国际收支恢复平衡。反之,如果该国国际收支出现顺差,则引起黄金的流入,导致该国物价上涨,物价的上涨将引起该国出口的减少和进口的增加,从而国际收支恢复平衡。
弹性分析理论是由英国的经济学家马歇尔提出,后经英国经济学家琼·罗宾逊和美国经济学家勒纳等发展而形成的。弹性分析理论主要研究货币贬值能否带来贸易收支的改善。货币贬值要带来贸易收支的改善首先要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马歇尔-勒纳条件指的是货币贬值只有在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和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的情况下,才能使贸易收支得到改善。即,贬值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但不充分条件是: Ex+ Em>1。即使是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本币贬值所带来的贸易收支改善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贸易收支有可能进一步恶化,从而形成一条类似于英文字母“J”的曲线,故又称为J曲线效应。
吸收分析理论探讨的是国际收支与国内经济的关系。吸收分析理论以凯恩斯的国民收入方程式展开分析。吸收分析理论的政策建议是通过改变总收入和总支出来解决国际收支的不平衡问题。当国际收支逆差时,表明国内的总需求过大,必须采取紧缩性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以减少国内总支出,特别是减少对贸易品的过度需求,以纠正国际收支的逆差。当然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减少进口的同时,也会减少对非贸易品的需求、降低总收入,因此还必须同时运用其他政策来消除紧缩性政策带来的不利影响。吸收分析理论把国际收支同国内经济联系在一起。为实施通过国内经济的调整来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措施奠定了理论基础,所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国际收支的货币分析理论强调国际收支是一种货币现象,国际收支的失衡是由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的不平衡造成的。如果国际收支逆差,即R < 0,则MD < D,这实际上就是一国国内的名义货币供应量超过了名义货币需求量,多余的货币供应就要寻找出路,从宏观上来看,实际货币余额的调整表现为货币外流,即国际收支逆差。如果国际收支顺差,即R > 0,则MD > D,这实际上就是一国国内的名义货币供应量小于名义货币需求量,货币供应的缺口就要从国外来寻找。既然国际收支是一种货币现象,那么国际收支失衡就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来加以解决。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就要紧缩国内信贷即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当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时,就应该扩大国内信贷,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在实践当中,一个国家政府的政策目标可能是很多个,既有关于外部平衡的目标即国际收支的平衡,也有关于内部平衡的目标即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等。纠正外部失衡的对策归主要有:(1)开支变更政策或开支调整政策,即政府运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调节总需求,以求得国际收支的平衡。(2)开支转换政策,即指政府采用汇率变动措施,使国内相对价格和国外相对价格发生变化,进而引起人们在本国商品与外国商品之间需求转换的一种政策。(3)直接管制。关于这三类政策同政府调节经济目标之间的联系,经济学家丁伯根认为,为了达到一个经济目标,政府至少要运用一种有效的政策;为达到几个经济目标,政府至少要运用几种独立有效的政策。这就是“丁伯根原则”。如果政府只运用开支变更政策
5
而不同时运用开支转换政策和直接管制,不仅不能实现内部平衡与外部平衡,而且还会导致这两种平衡之间发生冲突,这种冲突称为“米德冲突”。由于存在着米德冲突,要想获得理想的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的目标,就必须配合使用经济政策。蒙代尔认为,财政政策通常对国内经济的作用大于对国际收支的作用,而货币政策对国际收支的作用较大,因此,分配给财政政策以稳定国内经济的任务,而分配给货币政策以稳定国际收支的任务,这就是“蒙代尔分配法则”。
5.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及其调节的政策措施。 答:(一)一国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概括起来主要有: (1)周期性因素
不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受经济机体自身的发展规律所制约,总是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发展。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会给国际收支带来不同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往往是互相渗透、互相影响。这种由经济周期的阶段更替而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称为周期性不平衡。
(2)收入性因素
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收入的增减变化也会对其国际收支的的平衡产生影响。由于国民收入的增减变化而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称为收入性不平衡。
(3)结构性因素
经济结构对一国国际收支的影响是长期的。经济结构包括产品结构、产业结构等。由经济结构所引起的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又称为结构性不平衡。结构性不平衡主要体现在贸易账户或经常账户上。
(4)货币性因素
一国的价格水平、成本、汇率、利率等货币性因素的变化也可能造成该国国际收支的失衡。由货币性因素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称为货币性不平衡。
(5)偶发性因素
鉴于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失衡会对该国经济的稳定与发展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因此世界各国在面临国际收支失衡的时候,都会采取一定的政策措施加以调节,使国际收支朝着有利于本国经济稳定和发展的方向上发展。通常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政政策
从宏观上来说,财政政策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财政收入政策,主要是税收与补贴;另一个是财政支出政策。这两个方面都可以用来调节国际收支。
1.税收与补贴
税收与补贴政策主要包括出口退税、出口免税、对出口企业或者进口替代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或者税收减免以及进口加税等。这些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本国产品的出口条件,刺激出口,减少进口。
2.支出政策
财政支出政策是通过影响社会总需求来影响国际收支的。 (二)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的中心是利率与汇率。调节国际收支的货币政策主要有改变准备金比率、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以及调整汇率等措施。
1.改变准备金比率的政策
准备金比率的高低决定了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最高贷款规模,从而决定了全社会的信用规模与货币供应量,并最终影响社会总需求和国际收支。
2.贴现政策
6
通过调整再贴现率可以影响整个金融市场的利率水平,进而影响国内的社会总需求和资本的流出入规模,达到改善国际收支状况的目标。
3.公开市场业务
即央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进行外汇的买卖来影响本国货币的汇率,从而达到引导国际收支的目的。
4.调整汇率
汇率是一个重要的宏观经济杠杆,也可被运用来调节国际收支。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可以对本币实行贬值,以改善国际收支;当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时,可以对本币实行升值,以减少和消除国际收支顺差。
(三)直接管制
在国际收支出现不平衡时,也可以采用直接管制的办法加以扭转。直接管制的办法主要有外汇管制和贸易管制。
6.分析我国近年的国际收支状况及其未来走势。 答:(略)
六、计算分析
1.表1-11是2001年的中国国际收支简表,根据该表回答问题。 答:(1)经常项目差额:1 740 527
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3 477 542
线上项目总差额:4 732 514(说明:线上项目总差额与线下项目相差1万美元,
是由于四舍五入的缘故。)
(2)2001年中国的国际收支是顺差,顺差的原因是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
其中贸易顺差和外商直接投资是最主要的原因。
(3)国际收支顺差有利于人民币汇率的稳定,较大规模的顺差将使人民币汇率有
上升的压力。
2.表1-12是1990-2002年度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误差与遗漏”的变动情况,根据表中数据:(1)分析我国“误差与遗漏”趋势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2)根据国际经验,如果该项目数值增大是否会对我国的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答:(略)
7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国际储备:国际储备是一国货币当局为弥补国际收支逆差,维持本国汇率的稳定和作为 对外信用保证的各种形式资产的总称。它是一国经济实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之一。
国际清偿能力:国际清偿能力是与国际储备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一个概念,国际清偿能力除了现实的对外清偿能力即该国的国际储备外,还包括可能的对外清偿能力,即该国向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国际金融组织和商业银行等机构筹借资金的能力。如果说国际储备是一个国家的自有储备的话,那么一个国家的国际清偿能力就是自有储备与借入储备之和。
黄金储备:黄金储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货币性黄金。
外汇储备:外汇储备是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对外流动性资产,其形式主要表现为国外银行存款和外国国库券。外汇储备是当今国际储备中的主体。
普通提款权:在IMF的储备头寸又称为普通提款权,它是指会员国在IMF的普通账户中可以自由提取和使用的资产。普通提款权在IMF会员国国际储备资产总额中所占比重较小。
特别提款权:特别提款权(简称SDRs)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1969年创设的一种新的国际储备资产和记账单位,其目的是为了补充国际储备资产的不足。1970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开始分配特别提款权,分配的依据是会员国所缴纳的基金份额。基金组织的会员国可用分配到的特别提款权归还基金组织的贷款,或用于会员国政府之间的支付。但不能用于兑换黄金,也不能直接用于国际间贸易和非贸易的支付,它只是会员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种账面资产。
二、填空
1.外汇储备
2.可自由兑换,普遍接受,币值稳定 3.三个月
4.自有储备,借入储备
5.规模(数量)管理,结构管理
6.外汇储备,黄金储备,普通提款权,特别提款权 7.较少,不足 8.国际收支顺差 9.普通提款权 10.其进口额
三、判断
1.错,说得太绝对。
2.错,一国的国际储备包括四个方面:外汇储备,黄金储备,普通提款权和特别提款权。
3.错,货币性黄金是一国国际储备的组成部分。
4.错,充当国际储备的货币必须具备三个特征:可自由兑换,普遍接受和币值稳定。 5.错,一国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其拥有的国际储备量应相对较多;反之,若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则持有的外汇储备可相对较少。
8
6.对
7.错,SDRs的定价是按其组成货币的加权平均值计算的。
8.错,充当国际储备的货币必须具备三个特征:可自由兑换,普遍接受和币值稳定。 9.对
10.错,国际储备除了黄金储备之外,还有外汇储备、普通提款权和特别提款权,外汇储备是国际储备的主体。
四、选择(单项或多项)
1.A B C D 2.A B C D 3.A C 4.B C 5.A 6.C 7.B D 8.C 9.B 10.A B 11.D 12.B 13.A 14.A 15.B 16.A 17.A B D 18.A 19.A B C 20.A B C
五、简答及论述
1. 国际储备的概念与形式。
答:国际储备(International Reserves)是一国货币当局为弥补国际收支逆差,维持本国汇率的稳定和作为对外信用保证的各种形式资产的总称。它是一国经济实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之一。
国际储备的形式,是指用于充当国际储备的资产种类。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国际储备的形式有所不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国际储备的形式分为黄金和可兑换成黄金的外汇两种,其中黄金储备是主体。二战以后,国际储备的形式有四种: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在IMF的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目前国际储备的主体是外汇储备。
2. 国际储备的作用。
答:国际储备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强弱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的基本作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弥补国际收支逆差,维持对外支付能力;第二,充当干预资产,调节本国货币汇率;第三,信用保证。
9
3. 试比较国际储备与国际清偿能力。
答:国际清偿能力是与国际储备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一个概念,两者极易混淆。国际储备的内容不及国际清偿能力的内容广泛,国际清偿能力除了现实的对外清偿能力即该国的国际储备外,还包括可能的对外清偿能力,即该国向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国际金融组织和商业银行等机构筹借资金的能力。
如果说国际储备是一个国家的自有储备的话,那么一个国家的国际清偿能力就是自有储备与借入储备之和。借入储备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备用信贷,借款总安排和互惠信贷协议。
4. 国际储备结构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答:储备货币的多元化,以及国际金融市场上各储备货币之间的汇率起伏不定,使得储备的结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也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国际储备的结构管理要遵循“三性”原则,即流动性、安全性和收益性,最佳的储备结构就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使这三者呈现出最佳的组合。
流动性(又称变现性)是指作为国际储备的资产必须能够随时兑现并用于支付,以满足弥补国际收支逆差和干预外汇市场的需要,流动性是国际储备的第一特性。安全性是指国际储备资产必须有效可靠,价值稳定。收益性是指国际储备资产必须具备增值创利的能力。
结构管理的目标就是使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在IMF的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这四种储备形式之间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以确保储备资产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的适当结合。由于普通提款权和特别提款权在国际储备中的数量很少,黄金储备数量又较为稳定,因此结构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使外汇储备中的各种储备货币之间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并根据储备货币汇率和利息率的变动情况,随时调整外汇储备的结构安排和储备资产的投资决策,实现结构上的最优化,使其发挥最大的效能。
5. 如何确定适度规模的国际储备?
答:国际储备水平管理的核心是确定一个适度规模的国际储备额度。
比例分析法是指将一国的国际储备额同一些经济指标进行对比,比例分析法的代表人物是罗伯特•特里芬,他认为:一国国际储备的合理数量,约为该国年进口额的20%-50%。对大多数国家来说,保持储备额占进口额的30%-40%是比较合理的。通常认为,一个国家的国际储备应该满足该国3个月的进口用汇需要。
比例分析法衡量储备的适度性虽然简单易行,然而由于考虑的变量过少,因此比例分析法只能作为衡量储备需求水平的粗略指标。一国在测算储备的适度水平时必须要同时考虑以下一些因素:持有国际储备的成本,对外贸易状况,借用国外资金的能力,应付各种因素对国际收支冲击的需要,经济调整的强度和速度,对外贸和外汇的管制程度,汇率制度与外汇政策,货币的国际地位等。
6.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是否适度,请发表自己的看法。 答:略
10
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外汇:我们通常所说的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这是狭义的外汇概念,它强调的是在国际结算体系中能够被普遍接受。
汇率:汇率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的货币的比率、比价或价格。也可以说是以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国货币的“价格”。
直接标价法: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用折算成若干本国货币来表示汇率的标价方法。即外币不动本币动,用本币数量的增减来表示外币价格的升降。
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用折合多少外国货币来表示汇率的标价方法。即本币不动外币动,用外币数量的增减来表示本币价格的升降。
美元标价法:非本币货币之间的汇价往往是以一种国际上的主要货币或关键货币为标准。二战以后,由于美元是世界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各国外汇市场上公布的外汇牌价均以美元为标准,这就是“美元标价法”。
买价: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买进外币时所依据的汇率就是“买入汇率”,也称“买价”。 卖价: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卖出外币时所依据的汇率就是“卖出汇率”,也称“卖价”。 即期汇率:即期汇率又称现汇汇率,是买卖双方成交后,在两个营业日内办理外汇交割时所使用的汇率。
远期汇率:远期汇率又称期汇汇率,是买卖双方事先约定的,据以在未来一定日期进行交割的汇率。
固定汇率:固定汇率是指政府用行政或法律手段选择一个基本参照物,并确定、公布和维持本国货币与该参照物的固定比价。
浮动汇率:浮动汇率是指政府不确定本国货币与某一参照物的固定比价,也不规定汇率上下波动的界限,汇率水平完全由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决定。
单一汇率:单一汇率是指一国货币对某一外币只有一种汇率,该国不同性质与用途的外汇收付均按此汇率计算。
复汇率:复汇率也称多种汇率,指一国货币对某一外币因性质与用途不同而规定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汇率。
名义汇率:名义汇率是指一国对外公布的、未经调整的汇率。
实际汇率:实际汇率(Real Exchange Rate)就是指名义汇率与政府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之和或之差。 这一概念的实际汇率主要用于研究汇率调整、倾销调查与反倾销措施、考察货币实际购买力。另外一个实际汇率的概念是指名义汇率减去通货膨胀率,这一概念的实际汇率旨在剔除通货膨胀对名义汇率的影响,在货币实际购买力的研究中也经常被用到。
有效汇率:有效汇率是指某种加权平均汇率。
铸币平价:两个实行金本位制度国家单位货币的含金量之比称作铸币平价(Mint Parity),在金本位制度下两国货币汇率的决定基础就是铸币平价。
外汇倾销:是指一国有意加大本币汇率下降的幅度,使其高于本国物价上涨的幅度,以便以低于世界市场的价格输出商品,削弱竞争对手,夺取销售市场。
绝对购买力平价:绝对购买力平价是指在一定的时点上,两国货币汇率决定于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如果用一般物价指数的倒数来表示各自货币购买力的话,则两国货币汇率
*
决定于两国的一般物价水平之比。用公式表示即为:E = P / P
相对购买力平价 :相对购买力平价是用来说明在一段时期内汇率的变动,它考虑到了通货膨胀因素,认为汇率应该反映两国物价水平的相对变化,因为通货膨胀会在不同程度上
11
降低各国货币的购买力。因此,当两国都发生通货膨胀时,它们的名义汇率等于过去的均衡汇率乘以两国通货膨胀率之商。用公式表示为:
E1E0
(P1P0)/P0 ***(PP)/P100二、填空
1.购买力平价
2.贬值(下降)
3.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 4.价值量(购买力)
5.卡塞尔,绝对购买力平价,相对购买力平价 6.6.31%,计算过程为:(18%-11%)/(1+11%) 7.电汇,信汇
8.含金量,黄金输送点 9.外币,本国
10.即期汇率,远期汇率
三、判断
1.错,外汇是以外国货币表示的用于进行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强调它在国际结算系统当中能够普遍被接受。
2.对,符合实际情况。需要注意的是美国对欧元、英镑等的标价也是采用直接标价法。 3.错,在直接标价法下,本币数额的增加意味着外汇汇率上涨,本币汇率下跌。 4.错,升水与贴水在直接与间接标价法下的含义是相同的。 5.对,符合实际情况。
6.错,其上限是黄金输出点,下限是黄金输入点。
7.错,A币对B币贬值20%,不意味着B币对A币升值20%。
8.错,国际收支状况可能会影响到汇率,汇率变动是各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9.对,符合实际情况。
10.错,黄金平价就是两种纸币所代表的含金量之比。
四、选择(单项或多项)
1.B 2.C
3.A B C 4.C 5.B 6.B 7.B D 8.B D 9.B 10.C
11.A B C E 12.D
12
13.A C 14.A 15.A 16.A 17.B 18.C 19.B 20.A D
五、简答及论述
1. 外汇以及外汇的特点。 答:我们通常所说的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这是狭义的外汇概念,它强调的是在国际结算体系中能够被普遍接受。
一般说来,外汇主要有三个特点:
(1)必须是以外国货币表示的资产。即强调一个“外”字。 (2)必须是在国外能够得到补偿的债权。
(3)必须是以可兑换货币表示的支付手段。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货币,但不是所有国家和地区的货币都可以自由兑换和流通。
2. 汇率的标价方法有哪几种?汇率有哪些种类?
答:汇率的标价方法有三种,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和美元标价法。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用折算成若干本国货币来表示汇率的标价方法。即外币不动本币动,用本币数量的增减来表示外币价格的升降。除英国、美国和欧元区以外,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直接标价法来公布汇率,我国人民币也采用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用折合多少外国货币来表示汇率的标价方法。即本币不动外币动,用外币数量的增减来表示本币价格的升降。目前,世界上采用间接标价法的主要是英镑、美元以及欧元等。非本币货币之间的汇价往往是以一种国际上的主要货币或关键货币为标准。二战以后,由于美元是世界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各国外汇市场上公布的外汇牌价均以美元为标准,这就是“美元标价法”。
我们可以从不同的分析角度对汇率进行不同的分类和划分。按外汇管制的宽严程度不同,划分为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按外汇买卖交割的期限不同,划分为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按外汇交易的支付工具不同,划分为电汇汇率、信汇汇率和票汇汇率;按汇率制度不同,划分为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按汇率是否统一,划分为单一汇率和复汇率;从国际金融研究和决策的角度,可以划分为名义汇率、实际汇率和有效汇率。
3.直接标价法与间接标价法有何不同?在两种标价方法下,外汇的买卖价如何确定? 答:在国际汇兑中,不同的货币之间可以相互表示对方的价格。因此,外汇汇率具有双向表示的特点,既可以用本币表示外币的价格,也可以用外币表示本币的价格。至于是用本币表示外币,还是用外币表示本币,则取决于一国所采用的标价方法。因此也就有了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之分。
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用折算成若干本国货币来表示汇率的标价方法。即用本币数量的增减来表示外币价格的升降。在直接标价法下,单位外币所能换取的本国货币数量越多,说明外币币值越高,本币币值越低。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用折合多少外国货币来表示汇率的标价方法。即用外币数量的增减来表示本币价
13
格的升降。在间接标价法下,单位本币所能换取的外国货币数量越多,说明本币币值越高,外币币值越低。
在直接标价法下,前面小的数字是买入价,后面大的数字是卖出价,买入价和卖出价之间差额就是外汇经营机构的利润。在间接标价法下,前面小的数字是卖出价,后面大的数字是买入价,之所以卖出价比买入价小,是因为存在着倒数的关系。
4.现钞买入价与现汇买入价有什么区别? 答: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收进外币现钞以后,由于外币现钞不能在本国境内流通和使用,必须运送到国外变成国外银行的存款后才能用于支付,这其中将有一定的利息损失以及运输、保管等费用。故此,外币现钞的价格就比现汇的价格低。
5.为什么说金本位下的汇率是比较稳定的?
答:在金本位制度下,各国流通领域中使用的是具有一定成色和重量的金币,尽管各国货币的名称不一、重量成色不等,但它们都有一定的黄金含量,两国间的货币汇率取决于两国货币的含金量之比。两个实行金本位制度国家单位货币的含金量之比称作铸币平价(Mint Parity),两国货币汇率的决定基础就是铸币平价。铸币平价是汇率决定的基础,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也会影响到汇率,使得市场汇率并不一定等于铸币平价。但在金本位制度下,由供求关系变化所造成的外汇市场汇率的变化并不是无限制的上涨或者下跌,而是被限定在铸币平价上下一定的界限范围之内,最高不超过黄金输出点,最低不低于黄金输入点。因此由供求关系导致的外汇市场上汇率的波动是有限度的,汇率制度也是相对稳定,金本位制度也因此被认为是固定汇率制度。
6. 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两国货币汇率决定的基础是什么?
答:纸币是价值的符号,在金本位制度下,它因黄金不足而代表或代替金币流通。在与黄金脱钩了的纸币本位制度下,纸币不再是代表或代替黄金流通,它已经取得了所有的货币职能,本身就能够作为货币而流通。虽然,很多国家政府都参照过去金属货币流通时的做法,用法令规定了纸币所代表的含金量,即金平价(Gold Parity)。但是在纸币流通的背景下,这种人为的规定并不能代表纸币本身真正的价值。法定金平价不能成为决定汇率的基础。
一国通货膨胀程度越高,其货币的实际价值越低;一国通货膨胀程度越低,其货币的实际价值就越高。用通货膨胀程度所衡量的货币实际价值是货币的对内价值,对内价值是决定对外价值(即汇率)的基础。对内价值具体体现在货币在国内的购买力高低,而货币购买力可以用表明膨胀程度的物价指数来计算。一国物价指数上涨,通货膨胀水平就提高,该国货币购买力就相应下降,它在国际市场的汇率也会相应下跌;反之,当一国物价指数上涨程度较其他国家缓慢,通货膨胀水平较低,意味着该国货币购买力提高,它在国际市场的汇率相应也会上升。
进一步地说,货币的对内价值即购买力的变化取决于流通中的货币量。如果流通中的货币数量与货币的实际需要量相一致,则本国物价和货币购买力稳定,货币对内不发生贬值;如果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货币需要量,则会发生通货膨胀,货币购买力下降,本币对内贬值。 在纸币制度下,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取决于它们各自在国内所代表的实际价值,也就是说,货币的对内价值决定其对外价值;而对内价值又是用其购买力来衡量的。因此,货币购买力的对比就成为了纸币制度下汇率决定的基础。这个论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广泛接受和运用,也是西方汇率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流派。
7.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通货膨胀会导致本国货币贬值。1994年我国的通货膨胀较为
14
严重,而同期人民币却没有贬值,试分析其原因。
答题要点:1994年1月1日我国进行了外汇体制改革,人民币汇率并轨,官方汇率与市场调剂汇率合二为一,由5.8上调到8.7。此次改革从实际效果来说,相当于人民币对外贬值。人民币贬值之后,一方面带动了国内物价的上涨,另一方面带来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的增长。因此可以说,人民币对外贬值是1994年国内通货膨胀的一个原因。对外贬值所带来的国际收支顺差和外汇储备增长使得人民币在其后几年里升值,由8.7稳步上升到8.2左右。
8.试用公式推导利率平价理论的结论。 参见教材的公式推导。
9.到任何一个银行网点(或网上银行)抄下当天的外汇牌价,并就外汇牌价上所涉及的指标进行解释。
略
10.试述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以及汇率变动的经济影响。 答:纸币制度下,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长期来看,一国的财政经济状况是影响该国货币对外比价的基本因素 如果一个国家处于经济上升时期或繁荣时期,其货币汇率往往比较坚挺。如果一个国家处于经济的衰退时期,其货币汇率往往比较疲软。财政状况往往也是影响一个国家货币的重要因素。当财政赤字增加时,本国货币的汇率一般会下降。而当财政收支改善时,本国货币的汇率一般就会上升。
2.国际收支状况
如果一国国际收支顺差,意味着该国外汇市场上外汇供给增加,需求减少,因而该国货币汇率上升,外国货币汇率下降。反之,当一国的国际收支逆差时,外汇市场上外汇的需求增加,外汇的供给减少,从而使本币的汇率下降,外币的汇率上升。
3.利率水平
利率是货币资本的一种“特殊价格”。在开放经济的条件下,利率变化与汇率变化息息相关。一国提高利率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是为了紧缩国内银根,控制投资规模和经济过热,它对外汇市场的作用就是使本币在短期内升值;而一国降低利率则主要是为了放松银根,刺激投资增加和经济增长,它对外汇市场的作用就是使本币在短期内贬值。利率对汇率影响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导致远期汇率的变化,外汇市场远期汇率升、贴水的主要原因在于货币之间的利率差异。
4.财政与货币政策 一般说来,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如果造成巨额的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就会使本国货币对外贬值;紧缩性的财政货币政策如果减少财政支出,稳定通货,则会使本国货币对外升值。不过,这种影响是相对短期的,财政货币政策对汇率的长期影响则要视这些政策对经济实力和长期国际收支状况的影响如何。
5.重大的国际政治因素
在现代外汇市场上,汇率变化常常是十分敏感的,一些非经济、非市场因素的变化往往也会波及到外汇市场。另外,诸如黄金市场、股票市场、石油市场等其他投资品市场价格发生变化也会导致外汇市场汇率的波动,因为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化,资金在国际间的自由流动,使得各个市场间的联系十分密切,价格的相互传递成为可能和必然。
汇率这种特殊价格是一个重要的宏观变量,它与多种经济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
15
关系不仅表现在这些经济因素的变化都将导致汇率水平的变动,而且还表现在汇率的变化对这些经济因素具有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影响,使其发生相应的变化。尤其是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变化频繁,对各国经济产生的冲击日益深刻。因此汇率政策及汇率调整已成为各国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1.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一国货币汇率变动,会使该国进出口商品的价格相应涨落,抑制或刺激国内外居民对进出口商品的需求,从而影响进出口规模和贸易收支。一般来说,一国货币对外贬值,有利于扩大出口,抑制进口,改善其贸易收支状况;一国货币对外升值,则刺激进口,抑制出口,使贸易收支状况恶化。有时一国有意利用本币汇率下降来达到外汇倾销的目的。
2.汇率变动对资本流动的影响 就长期资本流动而言,本币贬值的影响不大,因为长期资本流动注重的是投资整体环境的好坏。汇率变动对短期资本的流出入影响较大,而且要从动态的角度来把握。本币对外价值将贬未贬时,也就是外汇汇价将升未升时,会引起本国资本外逃。但当本币贬值到位甚至超跌时,这在一定程度上又会促使外资流入。
3.汇率变动对官方储备的影响
汇率变动对官方储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汇率变动后,会对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产生影响,从而使该国的官方储备发生变动。第二,储备货币汇率的变动,将使持有该储备货币的国家的储备资产的实际价值增加或减少。
4.汇率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汇率变动往往会对一个国家的国内物价水平产生影响。在需求弹性较高的情况下,本币汇率下浮可以提高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降低出口商品的国外价格,通过这种相对的价格变化,进口可以减少,从而生产进口替代品的国内产业得以扩张;出口可以增加,从而生产出口商品的产业得以扩张。从这两个方面,汇率下浮可以带动国内产量和就业的增长。但是,在实践中,本币汇率下浮并不一定能够达到上述良好的理想结果。汇率下浮,将有可能通过货币工资机制、生产成本机制、收入机制等方面导致国内工资和物价水平的循环上升。
本币贬值后,出口商品本币价格由于出口数量的扩大而上涨,进口商品本币价格上升带动进口替代品价格上涨,从而使整个贸易品部门的价格相对于非贸易品部门的价格上升,带动生产资源从非贸易品部门转移到贸易品部门。这样,一国的产业结构就导向贸易品部门,整个经济体系中贸易品部门所占的比重就会扩大,从而提高本国的对外开放程度。在发展中国家,贬值往往还会有助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5.汇率变动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
汇率不稳,加剧有关国家争夺销售市场的斗争,影响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汇率不稳,影响某些储备货币的地位和作用,促进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的形成。汇率不稳,加剧国际投机和金融市场的动荡,同时又促进了国际金融业务的不断创新。
六、计算
1. 1994年1月1日,人民币汇率实现了并轨,当时美元与人民币之间的汇价为
USD1=CNY8.7。1994年后,人民币汇价逐步上浮,到2000年2月14日汇价变为USD1=CNY8.2780,试分别计算人民币的升值浮动和美元的贬值幅度。 答: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变化幅度是:8.71100%5.1%
8.2780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幅度是:
8.27801100%4.85%
8.716
2. 假设某一段时期内,人民币汇率由USD1=CNY5.8变为USD1=CNY8.7,同一时期国
内物价指数由100%变为130%。试计算分析能否构成外汇倾销。 答: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变化幅度是:人民币对内贬值的幅度是:15.81100%33.33% 8.710023.8% 130也就是说,人民币对外贬值的幅度是-33.33%,对内贬值的幅度是23.8%,对外贬值的幅度大于对内贬值的幅度,因此构成外汇倾销。
17
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
汇率制度: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变动的基本方式所做的一系列安排或规定。一种汇率制度应包含以下几个内容:第一,汇率确定的基础;第二,汇率波动的界限;第三,汇率应该如何调整;第四,维持汇率应采取的措施。
固定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度是指现实汇率受平价的制约,只能围绕平价在很小的范围内上下波动的汇率制度。
浮动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指现实汇率不受平价的限制,随外汇市场供求状况变动而波动的汇率制度。
清洁浮动:又称自由浮动,意指货币当局对外汇市场不加任何干预,完全听任汇率随外汇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动而自由涨落。绝对的自由浮动纯粹是理论上的假设而已。
肮脏浮动:又称管理浮动,指货币当局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以使市场汇率朝有利于本国的方向浮动。目前多数市场经济国家所实行的基本上是管理浮动。
联合浮动:联合浮动指原欧洲货币体系各成员国货币之间保持固定汇率,而对非成员国货币则采取共同浮动的作法。
货币局制度:货币当局做出明确的、法律上的承诺,以一固定的汇率在本国(地区)货币与某一指定外币间进行兑换,并且对货币发行当局确保其法定义务的履行施加限制。 固定钉住汇率制度:一国将其货币以一固定的汇率钉住某一外国货币或外国货币篮子,汇率在1%的狭窄区间内波动。
管理浮动汇率制度:一国货币当局在外汇市场进行积极干预以影响汇率,但不事先承诺或宣布汇率的轨迹。
爬行钉住制度:一国货币当局以固定的、事先宣布的值,对汇率不时进行小幅调整;或根据多指标对汇率进行小幅调整。
外汇管制: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了平衡国际收支,维持货币汇率,而对外汇买卖、外汇资金流动及外汇进出国境加以限制,控制外汇的供求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就是外汇管制。
外汇留成制:我国从1979年开始实行贸易和非贸易外汇留成,区别不同情况,适当留给创汇的地方和企业一定比例的外汇。外汇留成的对象和比例由国家规定。留成外汇的用途须符合国家规定,有留成外汇的单位如本身不需用外汇,可以通过外汇调剂市场卖给需用外汇的单位使用。
结售汇制:境内机构经常项目下的外汇收入,除国家规定准许保留的外汇可以在外汇指定银行开立外汇账户外,都须及时调回境内,按市场汇率卖给外汇指定银行(结汇)。境内机构经常项目用汇,可以按照市场汇率凭相应的有效凭证用人民币向外汇指定银行购汇或从其外汇账户上对外支付(售汇)。
二、填空
1.经常项目
2.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 3.市场供求,有管理的 4.结汇制
5.对内可兑换,对外可兑换 6.复汇率
7.直接管制,间接管制 8.国家外汇管理局
18
三、判断
1.错,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相对无效,而财政政策相对有效。 2.错,外汇管制有时也要限制外汇流入。
3.错,按照IMF的要求,只要实现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该国货币就可被称为可兑换货币。
4.对,符合实际情况。 5.对,符合实际情况。 6.对,符合实际情况。
7.错,一国的经济规模越大,越倾向于采用浮动汇率制度。
8.错,我国已经实现了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的自由兑换。经常项目下的购汇无须经外汇管理部门审批。
9.对,符合实际情况。
10.错,不是卖给外汇管理局,而是外汇银行。
四、选择题(单项或多项)
1.B 2.C 3.D 4.A 5.B 6.C D 7.A B C D 8.C 9.A B C 10.C 11.D 12.A 13.A B D 14.B 15.A C 16.A C D 17.C
18.A B D 19.A 20.A B D
五、简答及论述
1.影响一国汇率制度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每一个国家(地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所处的国际环境,选择适宜于自己的汇率制度。通常,影响一国汇率制度选择的主要因素有:
1、经济规模和经济结构
通常,一国的经济规模越大,越倾向于采用浮动汇率制度;反之,则越倾向于采用固定汇率制度。这是因为,大国经济较为独立,根据著名的“三元悖论”,货币政策独立性、资
19
本自由流动和固定汇率三个目标不可能同时实现,大国多为发达国家,资本管制较少,如果实行固定汇率,必须放弃货币政策独立性,而大国一般是不愿意为了维持与外国货币的固定汇率而使国内政策受到约束的。
2、对外开放程度
一国经济开放度越高,汇率变化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也就越大,如果经济开放度较高的国家经济规模又较小,抵御冲击的能力较弱,因此为了防止汇率变动对经济带来的冲击,简单而又有效的办法就是采用固定汇率。
3、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
金融市场发展程度高,金融机构和金融制度较为完善的国家(地区),较少实行资本管制,因此会倾向于选择浮动汇率制度,以保持国内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4、区域经济合作情况
一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情况也对汇率制度的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例如,当两国存在非常密切的贸易往来时,特别是当一国对另一国在经济、政治乃至军事方面有很强的依赖性时,两国货币间保持固定汇率有利于两国关系的发展。尤其是区域内的各个国家,其经济往来的特点往往对它们的汇率制度选择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2.什么是货币自由兑换?它有哪些不同含义? 答:(1)按照货币可兑换的程度,货币可分为完全可兑换和部分可兑换。
货币完全可兑换是指一个国家或某一货币区的居民可以在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下,即在国际收支的所有项目下自由地将本国货币兑换成其他货币。
货币部分可兑换是指一个国家或某一货币区的居民可以在部分项目下,如经常项目或者资本项目下,为支付国际商品、劳务交易的目的,而自由地将本国货币兑换成其他货币,此时并不必对其他项目实行货币可兑换。常见的部分可兑换有经常项目可兑换和资本项目可兑换,通常是指经常项目可兑换。这两者结合起来即构成货币完全可兑换。
(2)按照货币可兑换的范围,货币可兑换分为对内可兑换和对外可兑换。 对内可兑换是指居民可以在国内自由持有一些外币资产(如银行存款),并自由地在国内把本国货币兑换成外币资产。这种对内可兑换不等于允许对国外支付或把持有的外币资产放在国外,也不意味着允许居民可以持有除外汇以外任何非居民债权的金融资产。同时有些对内可兑换对不同种类居民(如政府部门、家庭、企业等)区别对待。对内可兑换有利于杜绝外汇黑市和帮助外汇资源流入银行系统。
货币的对外可兑换是指居民可以在境外自由持有外汇资产和自由对外支付,但并不一定意味着居民可以在境内自由持有外汇资产和兑换外汇。对外可兑换的目的和实质是消除外汇管制。
3.复汇率制的概念及其表现形式。 答:复汇率制是指货币当局对外汇汇率规定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汇率,不同的汇率适用于不同类别的交易项目的汇率制度。复汇率制根据需要对不同的交易实行歧视性待遇,原则是对需要鼓励的交易规定优惠的汇率(如对出口适用较高的外汇价格,对先进技术设备的进口适用较低的外汇价格)。对需要限制的交易则规定不利的汇率(如对奢侈品进口和资本输出用汇规定适用较高的价格)。在有些国家,只存在两种或三种的歧视性汇率、有些国家甚至有几十种的歧视性汇率。
其具体形式主要有三种:
(1)法定的差别汇率。一国根据不同的需要规定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汇率,如对进出口贸易结算规定一个汇率(即贸易汇率),对非贸易和资本流动规定一个汇率(即金融汇
20
率)。
(2)外汇转移证制度(Exchange Surrender Certificate)。这是复汇率制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出口商在向指定银行结汇时,除了按汇率获得本币之外,银行还另发一张外汇转移证,这种外汇转移证可以在市场出售,所得本币作为对出口商的一种补贴,这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出口优惠汇率。反之,进口商在进口商品时,除了按汇率向银行购买外汇外,还需要在市场上购买外汇转移证,这就增加了进口商的进口成本,实际上是对进口商实行了一种较为苛刻的汇率。
(3)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相结合。有些国家既有官方汇率又有市场汇率,而官方汇率往往高估本币价值,所以在官方汇率下,以本币表示的外币价格低于市场价格。此时国家规定有些业务必须用官方汇率结算,有些业务必须用市场汇率结算,这实际上也是一种较为隐蔽的复汇率。
4.维持固定汇率制度的手段有哪些?
答: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各国央行维持汇率稳定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1)利率手段。当本国货币贬值有超过限度的趋势时,央行可提高利率,以吸引国外资金流入,增加外汇供给,抑制本币贬值趋势。当外国货币贬值幅度较大时,央行可降低利率,诱使资金外流,增加外汇需求,抑制外币贬值趋势,维持汇率的相对稳定。
(2)外汇储备支持。当货币汇率波动较大时,央行还可通过增减外汇储备的方式维持汇率波动界限。例如,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本币贬值压力较大时,央行可出售部分外汇储备,增加本币需求,抑制本币下滑态势。当一国国际收支顺差额较大时,本币有升值的趋势,则应在外汇市场上购进外汇,增加外汇储备,外汇需求的增多可相应抑制本币汇率的上升。
(3)外汇管制。现实生活中,利率的变动会极大影响本国经济的发展,外汇储备的规模又是有限的,从而限制了前两种方法的使用。一国政府还可采取外汇管制的手段,限制外汇流入或流出,影响外汇供需,平抑汇率波动。
5.对汇率进行管制有哪些方法?
答:对汇率的管制,包括间接管制和直接管制。 (1)间接管制
实际上就是一国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即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买进或抛出外汇,影响市场的供求状况,从而使汇率稳定在一定水平上或避免汇率过度的波动。
(2)直接管制
直接管制是国家直接规定各项外汇收支结算时的汇率,即采取多种汇率制或称复汇率制。复汇率制是指当局对外汇汇率规定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汇率,不同的汇率适用于不同类别的交易项目的汇率制度。复汇率制根据需要对不同的交易实行歧视性待遇,原则是对需要鼓励的交易规定优惠的汇率(如对出口适用较高的外汇价格,对先进技术设备的进口适用较低的外汇价格)。对需要限制的交易则规定不利的汇率(如对奢侈品进口和资本输出用汇规定适用较高的价格)。在有些国家,只存在两种或三种的歧视性汇率、有些国家甚至有几十种的歧视性汇率。
6.试分析比较固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度的优缺点。
答:固定汇率制度下,汇率基本稳定,国际贸易、国际借贷与国际投资的经济主体易于进行成本和利润核算,降低了对外经济交往中的汇率风险,推动了国际经济交易的顺利开展,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21
固定汇率制度的缺点主要在于:
1.汇率基本不能发挥调节国际收支的杠杆作用。汇率变动可以影响国际收支,因而,汇率可用于调节国际收支。将汇率固定下来,自然不能发挥汇率政策调节国际收支的杠杆作用。
2.固定汇率制度可能会影响一国国内经济的平衡。由于汇率政策不能发挥作用,当一国国际收支失衡时,只能采取紧缩或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从而影响国内经济的发展。
3.固定汇率制度可能会引发货币投机。固定汇率制度由于不能根据相关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同状况及时对市场汇率进行调整,因此,有可能导致汇率的高估或者低估。在国际游资充斥和全球金融一体化的今天,这种高估或低估会引发大规模的货币投机,从而在一段时期内引发国际汇率制度的混乱。
浮动汇率制度优点主要在于:
1.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自动调节国际收支。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本国货币汇率相应下滑,从而刺激出口,抑制进口;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时,本国货币汇率相应上浮,从而刺激进口,抑制出口,这样,国际收支就平衡了。
2.可以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例如在一国经济萧条时,就没必要为了扭转国际收支逆差趋势而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
3.减少了对外汇储备的需求,节省的资金可用于经济发展。这是因为,浮动汇率制度下各国货币当局没有维持固定汇率制的义务,因而可保持较低的外汇储备水平。
浮动汇率的主要缺点在于:
1.对贸易、投资、信贷等国际经济交易的顺利进行产生不良影响。汇率的频繁波动使得这类交易难于核算成本和利润,增大了汇率风险。
2.助长了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投机活动,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动荡。汇率经常性大幅度的波动为那些希望通过预测市场行情而获取暴利的投机者提供了可乘之机,投机活动反过来又加剧了汇率的波动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
7.试分析外汇管制的利与弊。 答:1、外汇管制的好处
(1)奖出限入,改善国际收支
实施外汇管制的国家和地区可以较为有效地促进出口,限制进口,改善国际收支,增加外汇储备。很多发展中国家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是经济结构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的发展变化,如果采用财政、货币政策来调节的话,不仅见效慢,而且还可能使国内经济发展停滞甚至动荡,在这种情况下,外汇管制就成为这些国家解决国际收支问题的首选。
(2)保护民族工业
发展中国家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国际分工中暂时处于落后的地位,如果完全放开管制,其落后的民族工业就难以抵挡发达国家的竞争。一定时间内的管制不仅有助于民族工业利用这段时间加紧发展;而且可以集中有限的外汇资源,根据政策需要加以运用,促进某些产业的超常规发展。
(3)保持货币汇率稳定,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外汇管制控制了外汇的供求,有助于维护本国货币汇率的稳定;外汇管制限制了资本的流出入,使得大规模的短期资金无法在该国金融市场进行投机,从而可以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4)保持财政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由于存在着外汇管制,相当于在本国和外国之间竖立了一道防火墙。使得本国的财政货币政策得以保持独立性。
22
2、外汇管制的弊端
(1)妨碍国际经济交易的正常进行
外汇管制人为地为国际间的经济交往制造了障碍,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都受到影响,而且容易导致国家之间的贸易战与货币战,影响了国际间的经济交往。
(2)增加交易成本
首先,外汇管制本身是需要成本的,管制越严格,管制成本越高;其次,由于管制的存在,导致经济交易的成本上升。
(3)外汇黑市猖獗
有外汇管制的地方就会有外汇黑市,一国的外汇管制越严格,外汇黑市就会越猖獗。外汇黑市的存在,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使外汇市场陷入混乱。而且黑市的存在往往和官僚腐败等问题相伴存在,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而且败坏社会风气。
8、描述目前我国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并分析其未来走向。
答题要点:1994年1月1日,我国进行了新的一轮外汇体制改革,人民币汇率进行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实行结售汇制,取消外汇留成和上缴,企业将外汇收入按当日汇价卖给银行,银行收取外汇兑给人民币(结汇),当企业需要外汇时,只要持有效凭证到银行用人民币兑换,银行售给企业外汇(售汇)。建立了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改进了汇率的形成机制。目前人民币汇率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汇率管理稳定有余、浮动不足;中央银行成为市场出清的被动承担者,并且是人民币汇率风险的最终承担者;名义汇率的决定、调整及其稳定机制尚待完善;
近期的改革取向:实行一定程度的意愿结售汇制,改善汇率的形成机制;逐步完善外汇市场,增强外汇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进一步放松对资本流动的限制,为人民币逐步实现资本项目下的可兑换创造条件。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未来:汇率制度更加灵活;人民币最终走向自由兑换。
23
第五章
一、名词解释
外汇市场:外汇市场是经营外汇买卖,调剂外汇供求的交易场所。外汇市场是由外汇需求者、供应者和中介机构组成的买卖外汇的交易场所或网络,是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即期外汇交易:即期外汇交易是指外汇交易成交后在两个营业日内办理交割的外汇业务。即期交易是外汇市场上最常见、最普通的交易形式。
交叉汇率:是指通过第三种中介货币推算出两种货币的汇率。 远期外汇交易:远期外汇交易是由外汇买卖双方签定合同,交易双方无须立即收付对应货币,而是约定在将来一定时期内,按照预先约定的汇率、币种、金额、日期、地点进行交割的外汇业务活动。
升水:如果一种货币远期汇率高于即期汇率,其差价称为远期升水。 贴水:如果一种货币远期汇率低于即期汇率,其差价称为远期贴水。 平价 :如果一种货币远期汇率等于即期汇率,则称为远期平价。
掉期:掉期交易是指在买进或卖出即期外汇的同时,卖出或买进远期外汇交易。掉期交易实际上是由两笔交易组成:一笔是即期交易,一笔是远期交易。
套汇:套汇交易是指利用不同市场的汇率差异,在汇率低的市场大量买进,同时在汇率高的市场卖出,利用贱买贵卖套取投机利润。
套利:套利又称时间套汇或利息套汇,是指在两国或地区短期利率出现差异的情况下,将资金从低利率的国家调到高利率的国家,赚取利息差额的行为。而能否通过此种行为获利,取决于两地的利差以及两种货币汇率未来的走向。
货币期货:货币期货是在有形的交易市场,通过结算所下属成员清算公司或经纪人,根据成交单位、交割时间标准化的原则,按固定价格买进与卖出远期外汇的一种业务。
货币期权:货币期权是指远期外汇的买方(或卖方)与对方签订购买(或出卖)远期外汇的合约,并支付一定金额的费用后,在合约的有效期内,或在规定的合约到期日,有权按合约规定的协定汇价履行合约,行使自己购买(或出卖)远期外汇的权力,并进行实际的货币交割;但是,远期外汇的买方(或卖方)在合约的有效期内,或在规定的合约到期日也可根据市场情况有权决定不再履行合约,放弃购买(或出卖)远期外汇的权力。这种拥有履行或不履行购买(或出卖)远期外汇合约选择权的外汇业务,即是货币期权业务。
货币互换:货币互换是互换双方交换币种不同、计息方式相同或不同的一系列现金流的金融交易。货币互换包括期内的一系列利息交换和期末的本金交换,可以包括也可以不包括期初的本金交换。
买空:当投机者预测某种货币的汇率会上涨时,便会买进该种货币的远期外汇(或者期货),合同到期时,若汇率果然上涨,他就可以将原来按低价买入的远期外汇,再按上涨后的汇价卖出,从中赚取先贱买后贵卖的差额利润,这种行为也称作买空。
卖空:当投机者预测某种货币的汇率会下跌时,便会卖出该种货币的远期外汇(或者期货),如果届时汇率果然下跌,他就可以按跌落后的汇价买入现汇,以履行卖出远期外汇的义务,从而赚取先贵卖后贱买的差额投机利润,这种行为也称作卖空。
外汇风险:外汇风险又称汇率风险,是指经济主体在持有或运用外汇的经济活动中,因汇率变动而蒙受损失的一种可能性。外汇风险的结果有两个,即获取收益与遭受损失。
交易风险:交易风险是指在运用外币进行计价收付的交易中,经济主体因外汇汇率变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它是一种流量风险。
24
会计风险:又称折算风险,是指经济主体对资产负债表进行会计处理时,在将功能货币转换成记账货币时,因汇率变动而呈现账面损失的可能。它是一种存量风险。
经济风险:经济风险又称经营风险,是指意料之外的汇率变动通过影响企业生产销售数量、价格、成本,引起企业未来一定期间收益或现金流量减少的一种潜在损失。
BSI:BSI法即借款—即期合同—投资法,在存在应收外汇账款的情况下,借入与应收外汇相同数额的外币,再将这笔外币卖给银行换回本币,从而消除外汇风险。BSI法也可以运用于应付外汇账款中。但是借入的却是本币,然后将本币换成外币,将外币投资于金融市场,到期支付给债权人。
LSI:LSI即提早收付-即期合同—投资法,在存在应收外汇账款的情况下,请债务方提前支付货款,然后再通过即期合同将外币兑换成本币,从而消除了外汇风险。LSI也可运用于应付外汇账款。
二、填空
1.会计(折算)
2.升水,贴水,平价 3.T+2,T+0,T+1 4.直接报出 5.贴水,升水
6.流动与非流动,货币与非货币,时态法 7.全球性的银行同业市场(批发市场),区域性的银行与客户间外汇市场(零售市场) 8.相减,相加
9.大于货币的升贴水率
10.提早收付-即期合同—投资法
三、判断
1.错,升水与贴水在直接标价法下与间接标价法下含义是相同的。 2.对,符合实际情况。 3.对,符合实际情况。
4.错,不能简单下这样的结论,只有在利率水平相同的情况下才会如此。 5.错,第一步是借外币。
6.错,出口商应尽可能在“篮子”中放入硬币,而进口商应尽可能在“篮子”中放入软币。
7.错,我国外汇管理条例中的“套汇”是指利用非法手段把本不属于自己的外汇套为己有。
8.对,符合实际情况。
9.错,福费廷通常是期限较长、无追索权的出口贸易融资票据的买卖业务,但是目前短期贸易票据买卖的也不少。
10.对,符合实际情况。
四、选择(单项或多项)
1.A 2.B 3.B 4.C
25
5.C 6.C 7.A 8.C 9.A 10.B 11.D 12.B 13.A 14.B 15.B 16.A 17.B 18.C 19.A 20.A B C 21.B 22.B 23.B D 24.A C D 25.B 26.B 27.A 28.B 29.B 30.B
五、简答
1. 简述外汇市场的类型与构成。
答:外汇市场(Foreign Exchange Market)是经营外汇买卖,调剂外汇供求的交易场所。外汇市场是由外汇需求者、供应者和中介机构组成的买卖外汇的交易场所或网络,是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外汇市场上,按参与者的不同,存在着两种类型、两个层次的市场。
其一为区域性的银行与客户间外汇市场(Customer Market),也称“外汇零售市场”,是外汇市场存在的基础。交易客户主要是工商企事业单位、进出口商、个人等,出于贸易、投资、个人收付以及投机的需要,同外汇银行进行外汇买卖。该市场基本特点是:没有最小交易金额限制,每笔交易较为零散;银行所报买卖差价较大。
其二为全球性的银行同业外汇市场(Interbank Market),也称“外汇批发市场”。现代外汇市场实际上是由连接世界各地商业银行的外汇交易计算机网络所构成,该市场基本特点是:有最小交易金额的限制(如欧洲美元买卖最低交易量是一百万美元);银行所报买卖差价较小;有时交易可以是在银行与银行之间一对一直接进行,有时交易是通过经纪人进行。
2. 比较远期外汇交易和货币期货交易的异同点。
答:货币期货与远期外汇业务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
26
1.相同点
(1)都是通过合同形式,把买入或卖出外汇的汇率固定下来;(2)都是一定时期以后交割,而不是即期交割;(3)买入与卖出外汇所追求的目的相同,都是为了保值或投机。
2.不同点
(1)合同责任关系不同 在货币期货业务中,买方或卖方各与期货市场的结算所签有合同,买方或卖方与结算所之间具有合同责任关系;但买卖双方并无直接合同责任关系。在远期外汇业务中,买卖双方(银行与客户)签有合同,他们之间存在合同责任关系。
(2)有无统一标准不同
在货币期货业务中,期货市场对买卖货币期货的成交单位、价格、交割期限、交割地点均有统一的、标准化的规定,有关各方必须按规定的原则进行交易活动。在远期外汇业务中,买卖远期外汇的成交单位、价格、交割期限、交割地点均无统一规定,双方可自由议定。
(3)是否交纳保证金不同
货币期货需要按照规定交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保证金账户随着购买的外币期货价格合约的涨落而增加或减少,一旦合约价格出现了不利变化,保证金账户金额达不到规定的比例时,需要添加保证金。远期外汇交易则不需要交纳保证金。
(4)是否收取手续费不同
在货币期货业务中,结算所每签订一份标准合同,都要收取一定的手续费。在远期外汇业务中,银行通常不收手续费。
(5)实现交易的场所与方式不同
货币期货业务在具体市场中成交,实现交易的主要方式是在市场上公开喊价(Public Outcry)。进行远期外汇买卖交易没有具体市场,通过银行的柜台业务进行,实现交易的主要方式是使用电传电话。
(6)报价内容不同
货币期货的买方或卖方只报出一种价格,买方只报出买价,卖方只报卖价。远期外汇业务的买方或卖方报出两种价格,即报出买价,又报出卖价。
(7)是否直接成交与收取佣金不同 货币期货交易通过经纪人进行,为此经纪人要收取佣金。远期外汇交易不通过经纪人进行,则无需收付佣金,只有通过经纪人时才支付佣金。
(8)是否最后交割不同
货币期货交易到期后通常不进行交割。远期外汇交易到期后大多数要进行交割。
3. 货币期权有什么特点?
答:货币期权业务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期权费不能收回。期权合约的购买方无论是履行合约还是放弃合约,他支付给合约出售者的期权费是不能收回的。
(2)期权费的费率不固定。期权业务项下的期权费反映同期远期外汇升、贴水的水平,费率的高低要受市场现行汇价水平,期权的协定汇价,时间值或有效期,预期波幅,利率波动,对该期权的供给和需求等因素的制约。
(3)具有执行合约与不执行合约的选择权,灵活性强。期权合约的购买者可以在期权的到期日或到期日之前按合约规定的协定汇价买进或卖出约定数量的远期外汇,但也有不履行这个合约的权利。
(4)对期权的购买方而言其最大损失就是他支付的期权费,而对期权的出售方而言其最大的收益就是期权费。
27
4.外汇市场上的主要外汇交易形式有哪些? 答:外汇市场上的主要外汇交易形式有:
1、即期外汇交易:是指外汇交易成交后在两个营业日内办理交割的外汇业务。
2、远期外汇交易:是由外汇买卖双方签定合同,交易双方无须立即收付对应货币,而是约定在将来一定时期内,按照预先约定的汇率、币种、金额、日期、地点进行交割的外汇业务活动。
3、掉期交易:是指在买进或卖出即期外汇的同时,卖出或买进远期外汇交易。掉期交易实际上是由两笔交易组成:一笔是即期交易,一笔是远期交易。
4、套汇交易:是指利用不同市场的汇率差异,在汇率低的市场大量买进,同时在汇率高的市场卖出,利用贱买贵卖套取投机利润。
5、套利:又称时间套汇或利息套汇,是指在两国或地区短期利率出现差异的情况下,将资金从低利率的国家调到高利率的国家,赚取利息差额的行为。而能否通过此种行为获利,取决于两地的利差以及两种货币汇率未来的走向。
6、货币期货:是在有形的交易市场,通过结算所(Clearing House)的下属成员清算公司(Clearing Firm)或经纪人,根据成交单位、交割时间标准化的原则,按固定价格买进与卖出远期外汇的一种业务。
7、货币期权:是指远期外汇的买方(或卖方)与对方签订购买(或出卖)远期外汇的合约,并支付一定金额的费用后,在合约的有效期内,或在规定的合约到期日,有权按合约规定的协定汇价履行合约,行使自己购买(或出卖)远期外汇的权力,并进行实际的货币交割;但是,远期外汇的买方(或卖方)在合约的有效期内,或在规定的合约到期日也可根据市场情况有权决定不再履行合约,放弃购买(或出卖)远期外汇的权力。这种拥有履行或不履行购买(或出卖)远期外汇合约选择权的外汇业务,即是货币期权业务。
8、货币互换:是互换双方交换币种不同、计息方式相同或不同的一系列现金流的金融交易。货币互换包括期内的一系列利息交换和期末的本金交换,可以包括也可以不包括期初的本金交换。在大多数情况下,双方交换的不同币种的名义本金按即期汇率折算应当是相等或者大体持平。
9、货币投机交易:是指没有贸易和资本流动作为基础,单纯希望从汇价变动中获取收益的交易行为。投机交易主要有两种形式:买空和卖空。当投机者预测某种货币的汇率会下跌时,便会卖出该种货币的远期外汇(或者期货),如果届时汇率果然下跌,他就可以按跌落后的汇价买入现汇,以履行卖出远期外汇的义务,从而赚取先贵卖后贱买的差额投机利润,这种行为也称作卖空。当投机者预测某种货币的汇率会上涨时,便会买进该种货币的远期外汇(或者期货),合同到期时,若汇率果然上涨,他就可以将原来按低价买入的远期外汇,再按上涨后的汇价卖出,从中赚取先贱买后贵卖的差额利润,这种行为也称作买空。
5.汇率风险有哪几种类型,可采取哪些措施进行防范? 答:外汇风险(Exchange Risk),又称汇率风险(Exchange Rate Risk),是指经济主体在持有或运用外汇的经济活动中,因汇率变动而蒙受损失的一种可能性。外汇风险有三种类型:交易风险、会计风险和经济风险。
(一)交易风险(Transaction Risk)是指在运用外币进行计价收付的交易中,经济主体因外汇汇率变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它是一种流量风险。对于交易风险,有以下几类方法供选择:
1.签订合同时可采取的防范措施:选择好合同货币;调整价格(利率),或者软硬币搭配;在合同中加列货币保值条款。
28
2.利用金融市场的交易工具管理风险:涉外经济实体可以利用金融市场的各种交易工具来防范和消除外汇风险。如,即期、远期、掉期、期货、期权、货币互换等。此外,还有一些交易手段,如BSI法即借款—即期合同—投资法(Borrow-Spot-Invest),LSI法即提早收付-即期合同—投资法(Lead-Spot-Invest),外币票据包买等。
3.其他管理方法:提前或错后收付外汇(Leads & Lags);配对(Matching);保险等。 (二)折算风险(Translation Risk)又称会计风险(Accounting Risk),是指经济主体对资产负债表进行会计处理时,在将功能货币转换成记账货币时,因汇率变动而呈现账面损失的可能。它是一种存量风险。折算风险在跨国公司的母公司与海外子公司合并财务报表时表现尤为明显。
涉外主体对折算风险的管理,通常是实行资产负债表保值。这种方法要求在资产负债表上各种功能货币表示的受险资产与受险负债的数额相等,以使其折算风险头寸(受险资产与受险负债之间的差额)为零。实行资产负债表保值,一般要做到以下几点:(1)应清楚资产负债表中各账户、各科目上各种外币的规模,并明确综合折算风险头寸的大小;(2)根据风险头寸的性质确定受险资产或受险负债的调整方向;(3)在明确调整方向和规模后,要进一步确定对哪些账户、哪些科目进行调整。
(三)经济风险(Economic Risk),又称经营风险(Operating Risk),是指意料之外的汇率变动通过影响企业生产销售数量、价格、成本,引起企业未来一定期间收益或现金流量减少的一种潜在损失。对经济风险进行管理通常采用:(1)经营多样化。是指在国际范围内实现其销售市场、生产基地以及原料来源地的多样化;(2)财务多样化。是指在不同的金融市场上追求多种货币资金的来源和应用,即实现筹资多样化和投资多样化。
六、计算
1.如果纽约市场上年利率为14%,伦敦市场的年利率为10%,伦敦外汇市场的即期汇率为GBPl=USD2.40,求3个月的远期汇率。
解:2.4×(14%-10%)×3/12=0.024
即美元贴水,英镑升水。英镑3个月的远期汇率是GBP1=USD2.424
2.假设英国某公司对美国出口一批商品,价款为235,600美元,3个月后收款。该英国公司运用远期外汇业务防止美元汇率下跌,即预约卖出美元以确保其英镑收入。如英国银行的外汇牌价为:
即期汇率 3个月远期汇率 美国 1.3048-74 贴水1.3-1.4美分
问:3个月后英国某公司可确保获得多少英镑? 解:首先计算3个月的远期汇率
SR £1= US$1.3048——1.3074 130 140 FR £1= US$1.3178——1.3214
该公司的235,600美元按照三个月的远期汇率签订远期合同,三个月后该公司可以获取: 2356000/1.3214=178295.74英镑
3.某年某月某日,日本市场上日元存款的年息率为12%,美国市场美元存款年息率16%,市场即期汇率US$1=J¥139.90—140.00,6个月的远期汇率贴水值为1.90—1.80,某客户持有1.4亿日元,问该客户用1.4亿日元进行套利可获取多少收益?
解:这是套利业务,正常的套利业务应是抛补的套利。即在即期市场上将日元换成美元
29
获取较高收益的同时,在远期市场上将此笔美元的本利和换成日元,以防止此间美元汇率下跌造成的损失。套利能否实现的前提条件是两种货币的利差大于货币的升贴水率。在本题中中美元的贴水幅度是:
1.85139.956122.64%,小于美元与日元之间的利差,因此能够进行
套利。
①先计算远期汇率:
SR US$1=J¥139.90-140.00 1.90 1.80 FR US$1=J¥138.00--138.20
②1.4亿日元在日本存放六个月的利和本:S6月=1.4×(1+12%/2)=1.484亿日元 ③ 若换成美元投资于美国:1.4/140=0.01亿美元
0.01×(1+ 16%/2)=0.0108亿=108万美元 ④在远期市场上抛出此笔本利和:108×138=14904万=1.4904亿日元 ⑤套利收益:1.4904-1.484=64万日元
4.纽约外汇市场上,英镑对美元的三个月远期汇率是GBP/USD=1.6010/20,某商人预测英镑会进一步贬值,于是卖出3个月的远期英镑10万镑。如果3个月后市场的即期汇率为GBP/USD=1.4980/00,问该商人投机结果如何?
解:解题关键是判断买入价和卖出价,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的关系. 10×(1.6010-1.5000)=10×0.101=1.01万美元
5.某一时刻,纽约外汇市场US$1=FF7.1670—7.1685,巴黎外汇市场US$1=FF7.1705-7.1725,这时法国里昂财务公司从纽约外汇市场上购进US$100万,在巴黎外汇市场抛出,问该公司从中可套取多少利润?
解:解题关键是判断买入价与卖出价
套取的利润为:100×(7.1705-7.1685)=0.2万法国法郎
6.某年某月某日,伦敦市场和纽约市场上,英镑对美元的即期汇率是£1=US$1.9050-1.9060,三个月英镑的远期汇率为30-20。英国国民西敏士银行预测英镑在三个月后会下跌,所以它在伦敦市场上卖出10万英镑的三个月远期,同时令其分行在纽约市场上卖5万英镑的三个月远期,如果3个月后两个市场的即期汇率均为£1=US$1.8500-1.8510,问该行投机结果如何?
解:
SR £1=US$1.9050-1.9060 ①先计算远期汇率: 30 20 FR £1=US$1.9020-1.9040
②在远期市场上卖空英镑获取美元为:15×1.9020
③在三个月的即期市场上补进英镑所需美元:15×1.8510
④结算差额、获利:15×(1.9020-1.8510)=0.7650万美元=7650美元
说明:虽然西敏士银行是在两个市场上分别操作的,但由于两个市场的即期汇率相同,远期汇率也相等,因此15万英镑可以看成是一个整体。
7.某一时刻外汇市场行情如下: 纽约外汇市场 USD/DEM 1.4985/93
30
伦敦外汇市场 GBP/USD 1.6096/05 法兰克福市场 GBP/DEM 2.4074/00
问:三个地点之间能否进行套汇?美国套汇者应如何进行套汇?收益如何(不考虑通讯费.手续费等)?
解:第一步,判断是否存在套汇的可能性,即判断各地市场货币价格之间是否一致、合理。先求出伦敦和法兰克福外汇市场美元兑马克交叉汇率,然后与纽约进行价格比较就可判断了。法兰克福和伦敦外汇市场(以英镑作为中介货币)交叉汇率USD/DEM为1.4948/73,与纽约市场USD/DEM汇率1.4985/93比较可知,纽约市场美元买率1.4985>另两市场交叉计算的美元卖率1.4973。
第二步,从上面判断可知,各地市场货币定价不均衡,以下进行实际套汇操作。美国套汇者先借1美元,在纽约贱买贵卖,即卖1美元,得到1.4985马克;将1.4985马克立即电汇到法兰克福,卖1.4985马克得到1.4985×(1/2.4100)英镑;再将这些英镑同样迅速地电汇到伦敦,在伦敦卖1.4985×(1/2.4100)英镑买得1.4985×(1/2.4100)×1.6096=1.00082美元>1美元;最后将这些美元电汇到纽约,归还1美元后,该套汇者净得0.00082美元。假如套汇者能借1000万美元进行这个过程,则套汇净利就很可观了。
8.假设在1998年1月9日,某进口公司预计2个月后将收到货款CHF(瑞士法郎)1 000 000,须在外汇市场上卖出。为了防止2个月后CHF贬值,该公司卖出8份(每份合约是CHF125 000)3月期的CHF期货合约。假定1月9日现汇汇率是USD/CHF=1.3778/88,1月9日3月期的期货汇率是CHF/USD=0.7260,3月9日现汇汇率是USD/CHF=1.3850/60,3月9日3月期的期货汇率是CHF/USD=0.7210。问其结果如何?
解: 现货市场 期货市场 1月9日 1月9日 现汇汇率是USD/CHF=1.3778/88 卖出8份3月期CHF期货合约(开仓) CHF1 000 000折合 价格:CHF/USD=0.7260 USD725 268(1 000 000/1.3788) 总价值:USD726 000 3月9日 3月9日 现汇汇率是USD/CHF=1.3850/60 卖出8份3月期CHF期货合约(平仓) CHF1 000 000折合 价格:CHF/USD=0.7210 USD721501(1 000 000/1.3860) 总价值:USD721 000 结果:损失USD3767 结果:盈利USD5 000 9.某交易员认为近期美元对日元的汇率有可能下跌,于是买入一份美元的看跌期权,金额为1 000万美元,执行价格为110.00,有效期为一个月,期权价格为1.7%。假定1个月后市场汇率为:(1)USD1=JPY107;(2)USD1=JPY110;(3)USD1=JPY113。试分析该交易员的选择及其损益情况。
解:期权费用为1 000×1.7%=17万美元
(1)当USD1=JPY107时,选择行使期权,以协定价格110卖出1000万美元,获得的收益为1000×(110-107)=3 000万日元,折合美元为3 000万÷107=280 373.83美元。其整个交易过程的收益为280 373.83-170 000=110 373美元
(2)USD1=JPY110时,期权没有意义,交易员的损失是期权费用17万美元 (3)USD1=JPY113时,选择不行使期权,交易员的损失是期权费用17万美元
31
利润
盈亏平衡点 USD/JPY=110 0
108.16 损失 期权费用
盈亏平衡点的计算方法:
设盈亏点的汇率水平为X,在X点,执行期权所产生的收益同期权费用支出正好相抵。 1 000万×(110-X)=17×X,得到X=108.16,也就是当市场汇率为USD1=JPY108.16时,交易员处于盈亏平衡点,不赚不赔。
10.投资者A持有收益率为13.25%的证券组合,其资金来源是浮动利率贷款,利息按LIBOR加上50个基本点收取。投资者B对外贷款的利息为LIBOR加上75个基本点,其资金来源为发行11%的固定利率债券。假设双方的资金额均为1亿美元,请设计一份利率互换交易方案以规避双方的风险。
解:A的资产收入是固定利率,其负债则是浮动利率计值,资产与负债不匹配。同样B的资产收入是浮动率,负债则是固定利率计值,资产与负债也不匹配。通过互换安排,A和B能够实现资产与负债的匹配,降低利率风险。一种可能的互换是:A将13%的固定利息交给安排互换的中介机构,而中介机构支付给A浮动利息,利率是 LIBOR加上75个基本点。B将LIBOR加上75个基本点的浮动利息支付给中介机构,而中介机构支付给B12%的固定利息。通过这个互换,A的资产与负债都是浮动利率计息,B的资产与负债都是固定利率计息,A和B都实现了资产与负债在计息方式上的匹配,规避了利率风险。A的最终收益为0.5%,B的最终收益为1%,而中介机构的收益为1%。
32
第六章
一、名词解释
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市场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国际金融市场,是指进行各种国际金融业务活动的场所,这些业务活动包括了长、短期资金借贷,以及外汇与黄金的买卖。这些业务活动分别形成了货币市场(Money Market)、资本市场(Capital Market)、外汇市场(Foreign Exchange Market)和黄金市场(Gold Market)。狭义国际金融市场是指在国际间经营借贷资本,即进行国际借贷活动的市场,又称国际资金市场(International Capital Market)。
货币市场:货币市场是经营期限在1年以内的借贷资本的市场。根据借贷方式的不同,可将国际货币市场划分为银行短期信贷市场、短期票据市场和贴现市场。
LIBOR:即伦敦银行同业拆放利率(London Inter Bank Offer Rate,LIBOR),现在已经成为了制定国际贷款利率的基准。
CD:即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ertificate of Deposit, CD),是商业银行和金融公司吸收大额定期存款而发给存款者的存款单。这种存款单不记名,可在市场上自由出售。投资者既可获取定期存款利息,又可随时转让获取现金,流动性好。
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是经营期限在1年以上的借贷资本的市场。中期信贷一般为2—5年,长期信贷一般为5—10年,有的长达10年以上。根据借贷方式的不同,资本市场可分为银行中长期贷款市场和中长期证券市场。
辛迪加贷款:亦称银团贷款或集团贷款,是指多家商业银行组成一个集团,由一家或几家银行牵头联合向借款人共同提供巨额资金的一种贷款方式。
欧洲货币:欧洲货币是在货币发行国境外被储蓄和借贷的各种货币的总称,一般可以理解为境外货币。
欧洲货币市场:欧洲货币市场是经营欧洲货币业务的市场,是在一国境外进行该国货币存款、放款、投资、债券发行和买卖业务的市场。
欧洲债券:各国的筹资者为了筹措中长期资金,在欧洲货币市场上发行的以市场所在国以外的货币为面值的债券,就是欧洲债券。
外国债券:外国债券是指甲国的发行人通过乙国金融机构在乙国市场发行的、以乙国货币为面值的债券。目前国际上比较大的外国债券市场主要有,美国的扬基债券(Yankee Bond)市场,日本的武士债券(Samurai Bond)市场、英国的猛犬债券(Bulldog Bond)市场以及德国和瑞士的债券市场。
金融衍生工具:金融衍生工具是以相对应的金融原生工具(货币、外汇和有价证券)为基础,以各种合约为直接交易对象的市场。例如股票价格指数的期货交易和期权交易就是以股票为基础的,利率期货与利率期权则是以债券为基础。
扬基债券:外国的发行机构在美国市场上发行的以美元为面值的债券称为扬基债券。 武士债券:外国的发行机构在日本市场上发行的以日元为面值的债券称为武士债券。
二、填空
1.外币,本币,外币 2.欧洲债券,外国债券 3.短期票据市场,贴现市场
4.银行中长期贷款市场,中长期证券市场 5.大额可转让存单(CD)
6.货币市场,资本市场,黄金市场 7.瑞士苏黎世
33
8.金融原生工具市场,金融衍生工具市场 9.一体型,分离型
10.金块(金条)交易,金币交易
三、判断
1.错,LIBOR是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是短期利率。 2.错,欧洲货币市场是指离岸金融市场。
3.错,亚洲货币市场是欧洲货币市场在亚洲地区的延伸,是欧洲货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4.错,Q字条款规定银行对储蓄和定期存款支付利息的最高限额,它适用于美国境内银行。
5.对,符合实际情况。
6.错,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划分是以资金的使用期限为标准的。 7.对,符合实际情况。
8.错,欧洲货币市场的存贷款利差小于各国国内市场的存贷款利差。 9.对,符合实际情况。
10.错,欧洲货币市场既有短期的货币市场,也有中长期的资本市场。
四、选择(单项或多项)
1.A C 2.C 3.A 4.D 5.C 6.B 7.B D 8.B 9.C
10.A B C D 11.C 12.A 13.C 14.C 15.B 16.A 17.B 18.B 19.B 20.A
五、简答
1.国际金融市场的概念和构成。
答:国际金融市场(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国际金融市场,是指进行各种国际金融业务活动的场所,这些业务活动包括了长、短期资金
34
借贷,以及外汇与黄金的买卖。这些业务活动分别形成了货币市场(Money Market)、资本市场(Capital Market)、外汇市场(Foreign Exchange Market)和黄金市场(Gold Market)。狭义国际金融市场是指在国际间经营借贷资本,即进行国际借贷活动的市场,又称国际资金市场(International Capital Market)。
货币市场是经营期限在1年以内的借贷资本的市场。根据借贷方式的不同,可将国际货币市场划分为银行短期信贷市场、短期票据市场和贴现市场。资本市场是经营期限在1年以上的借贷资本的市场。中期信贷一般为2—5年,长期信贷一般为5—10年,有的长达10年以上。根据借贷方式的不同,资本市场可分为银行中长期贷款市场和中长期证券市场。
2.传统的国际金融市场和欧洲货币市场有什么区别? 答:传统的国际金融市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借助其长期积累的巨额资金和源源不断的海外利润提供的资本,根据其经济、政治和对外经济扩张的政策目标需要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其发展主要依靠市场所在国强大的实力,其目的主要是为市场所在国的政治与经济服务,提供的是市场所在国货币的资金融通。
而新兴的离岸金融市场即欧洲货币市场,是专门为非居民提供融资便利的市场,其形成并不完全依赖于市场所在国的经济实力,它的经营对象是市场所在国之外的货币即境外货币或称欧洲货币。
3.国际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的特点。 答:同业拆借市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交易期限短。由于同业拆借主要用于银行的头寸调整,故期限都比较短,最短的是隔夜,多则一周或三个月,最长的不超过一年。
(2)交易金额大。由于同业拆借是在银行之间进行的,故其每笔的交易金额都比较大。如伦敦同业拆借市场每笔交易以25万英镑为最低限额。
(3)交易手续简便。银行同业之间的拆借不需要签订协议,也无须提供担保品,有时仅以电话联系就可以完成资金的拆借。
(4)交易利率的非固定性和双向性。交易利率的非固定性是指银行同业拆借资金的利率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变化,不采用固定利率。交易利率的双向性是指同业拆借利率有拆出利率和拆进利率之分,拆出利率表示银行愿意拆出资金的利率;拆进利率表示银行愿意拆进资金的利率。
4. 欧洲货币市场的概念及其特点。 答:欧洲货币是在货币发行国境外被储蓄和借贷的各种货币的总称,一般可以理解为境外货币。欧洲货币市场是经营欧洲货币业务的市场,是在一国境外进行该国货币存款、放款、投资、债券发行和买卖业务的市场。应当注意的是,欧洲货币并是指某个欧洲国家的货币,欧洲货币市场也不仅局限于欧洲境内的金融中心。之所以称其为欧洲货币市场,是因为它起源于欧洲。
欧洲货币市场是完全国际化的市场,是国际金融市场的主体和核心。由于它经营的是境外货币,因此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
(1)欧洲货币市场是高度自由的超国家资金市场 欧洲货币市场既不受市场所在国金融法规的管制,也不受交易货币发行国金融法规的管制,因此是一个超国家的资金市场。
(2)欧洲货币市场是一个批发市场
进入欧洲货币市场进行融资的基本都是一些大客户,主要有跨国公司、各国商业银行和
35
中央银行、官方机构以及一些国际性组织。这些客户的每笔交易额一般都很大,少则几十万美元,多则数亿甚至数十亿美元,所以称之为资金批发市场。
(3)欧洲货币市场主要是一个银行同业市场
在欧洲货币市场上,银行同业间的交易占整个市场交易量的2/3以上,这使得欧洲货币市场成为了一个主要以银行同业拆借业务为主的市场。
(4)欧洲货币市场的存贷利差小 欧洲货币市场具有独特的利率结构,即存款利率高于货币发行国国内的存款利率,而贷款利率则低于货币发行国国内的贷款利率,存贷利差小
(5)交易品种繁多,金融创新极其活跃
5. 欧洲货币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答:欧洲货币市场始于欧洲美元。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政府在朝鲜战争爆发后,冻结了中国存放于美国的全部资产。前苏联及其他东欧国家政府为避免遭受同样的危险,遂将其持有的美元调至美国境外的银行,多数转存于伦敦,形成了最初的欧洲美元,但数量不大。
欧洲货币市场的进一步形成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1.英镑危机
英国政府为稳定英镑,禁止本国银行向英镑区以外的企业发放英镑贷款,伦敦市场的金融机构转而将吸收的美元存款向海外机构贷放,促进了美元存贷业务的发展。这是欧洲货币市场形成的肇基。
2.美国的跨国银行与跨国公司为逃避本国金融法令的管制
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的“Q条例”规定了银行储蓄与存款利率的最高限,而西欧诸国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自由变动,致使美国国内存款利率常常低于西欧,美国大批国内存款转移到欧洲货币市场上。《M项条款》规定商业银行必须向美联储缴纳存款准备金,为逃避这项规定,跨国银行在国外吸收存款进行营运,也成为促使境外美元发展的重要因素。此外,美国为了缓解国际收支危机,于1963年7月对居民购买外国在美发行的有价证券要征收“利息平衡税”,1965年为控制金融机构对外贷款规模颁布“自愿限制对外贷款指导方针”,1968年颁布“国外直接投资规则”,以直接限制有关机构的对外投资规模。这些都促使美国国内的金融机构与大公司将大量资金调至海外,再贷向世界各地,促进了欧洲美元市场的发展。
3.美国政府的放纵态度
自1950年起,美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就开始出现逆差。1958年以后,国际收支逆差进一步扩大。美国为缓冲黄金储备日益减少的压力,对欧洲美元市场的发展采取了纵容态度,促进了这一市场规模的日益扩大。
4.西欧一些国家实行倒收利息的政策
20世纪60年代瑞士和原西德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对境外存户的瑞士法郎和德国马克存款倒收利息,国际垄断组织及其银行为避免损失,且追求瑞士法郎和德国马克升值的利益,遂将手中的瑞士法郎和德国马克存于他国。这就形成了欧洲瑞士法郎、欧洲德国马克等其他欧洲货币,欧洲美元市场逐渐扩大到币种更为广泛的欧洲货币市场。
5.两次石油提价
20世纪70年代,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两次石油提价使得石油输出国的美元收入大幅增长,而石油进口国则出现了巨额的国际收支逆差。大量的石油美元流向了欧洲货币市场,通过欧洲货币市场便捷的借贷渠道,为各国政府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提供了充分的资金资源。
6.生产与资本的国际化
二次大战之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分工日益深化,国际贸易竞争加剧,生产和资
36
本的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跨国公司不断把自己的触角伸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这种遍布全球的生产、贸易及其投资活动,需要日益增多的短期资金融通,也需要在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以及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调拨资金,同时还需要通过金融机构获得中长期资本以更新设备和技术。跨国公司既为欧洲货币市场提供了资金来源,同时又为欧洲货币市场创造了繁多的业务机会。
从本质上来说,正是以跨国公司为典型代表的生产与资本的国际化推动了欧洲货币市场的发展与繁荣。
6.离岸金融市场有哪几种类型?
答:根据业务对象和营运特点的不同,离岸金融中心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一体型
一体型离岸金融中心是指本国居民参加交易的在岸金融业务与非居民间进行的离岸金融业务之间没有严格的分界,境内资金与境外资金可以随时互相转换,伦敦和香港就属于这种类型。
(2)分离型
分离型离岸金融市场是指境内金融市场业务与境外业务严格分离。对外资银行和金融机构与本国居民之间的金融业务活动加以限制,只准许非居民参与离岸金融业务,其目的在于防止离岸金融交易活动影响和冲击本国货币政策的实施。美国纽约离岸金融市场设立的“国际银行设施”(International Banking Facilities, IBF),日本东京离岸市场上设立的海外特别账户,以及新加坡离岸市场上设立的亚洲货币账户都属于此类。
(3)簿记型
簿记型离岸金融市场几乎没有实际的离岸金融业务,只进行借贷投资等业务的记账、转账或者注册等事务手续。其目的在于逃避税收和金融管制。中美洲的一些离岸金融中心如开曼、巴哈马、拿骚和百慕大等就是属于这一类。
从离岸金融中心与本地区的资金关系出发,可以把离岸金融中心划分为基金中心和收放中心。基金中心主要吸收国际游资,然后贷放给本地区的资金需求者。以新加坡为中心的亚洲美元市场就属于这种中心,它的资金来自世界各地,而贷放的对象主要是东盟成员国或临近的亚太地区国家。而收放中心主要筹集本地区多余的境外货币,然后贷放给世界各地的资金需求者。亚洲新兴的离岸金融中心巴林,主要吸收中东石油出口国的巨额石油美元,然后贷放给世界各地的资金需求者。
7.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构成和相应的业务有哪些? 答:(一)货币市场是经营期限在1年以内的借贷资本的市场。根据借贷方式的不同,可将国际货币市场划分为银行短期信贷市场、短期票据市场和贴现市场。
1、银行短期信贷市场
银行短期信贷市场包括银行对外国工商企业的短期贷款和国际银行同业间的拆放市场,后者地位更为重要。伦敦银行同业拆放市场是典型的同业拆放市场,伦敦银行同业拆放利率(LIBOR)已经成为制定国际贷款利率的基准
2、短期票据市场
短期票据市场是进行短期信用票据交易的市场。主要的短期信用票据有以下几种: (1)国库券
国库券(Treasury Bills)是政府为满足季节性财政需要而发行的短期政府债券。信用级别高,流动性好。国库券的信用等级高于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而且国库券期限短、风险低、流动性强,在市场上随时可以变现,因此是非常理想的短期投资工具。
37
(2) 商业票据
商业票据(Commercial Bills)是一些大的工商企业和非银行的金融机构为筹措短期资金,凭信用发行的,有固定到期日的短期借款票据。发行商业票据的企业都要有较好的商业信誉。
(3)银行承兑汇票
银行承兑汇票(Bank Acceptance Bills)主要是出口商签发的,经银行背书承兑保证到期付款的汇票。这种汇票的期限通常为30-180天,以90天为最多,面值没有限制。与商业票据不同,银行承兑汇票除了可以在承兑银行贴现之外,还可以在二级市场上买卖。
(4)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ertificate of Deposit, CD)是商业银行和金融公司吸收大额定期存款而发给存款者的存款单。这种存款单不记名,可在市场上自由出售。投资者既可获取定期存款利息,又可随时转让获取现金,流动性好。
3、贴现市场
贴现市场(Discount Market)是经营贴现业务的短期资金市场,即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购买未到期票据,并扣除自贴现日至到期日止的利息的市场。贴现市场由贴现行、商业票据行、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组成。贴现交易的对象有政府短期债券、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和其他商业票据。持票人向贴现行办理贴现后,贴现行还可持票据向中央银行进行再贴现。
(二)资本市场是经营期限在1年以上的借贷资本的市场。中期信贷一般为2—5年,长期信贷一般为5—10年,有的长达10年以上。根据借贷方式的不同,资本市场可分为银行中长期贷款市场和中长期证券市场。
1、银行中长期贷款市场
银行中长期贷款,一般期限为1—5年或5—10年,甚至更长。借款方大多是世界各国私营或国营企业、社会团体、政府机构或国际组织,贷款方主要是商业银行。通常采用浮动利率,大多以伦敦市场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为基础,再加一定的加息率为计算标准。除了支付利息之外,贷款还有一系列的费用。银行中长期贷款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独家银行贷款,银团贷款亦称集团贷款或辛迪加贷款。
2、中长期证券市场
中长期证券市场是指各种中长期有价证券发行和买卖的场所。国际证券市场一般可分为国际债券市场和国际股票市场。
(1)国际债券市场
国际债券市场是专门从事国际债券发行和买卖交易的场所。债券的期限一般在一年以上,是中长期的融资工具。其中1-5年的,属中期债券,5年以上的属于长期债券。
在国际债券市场上,有欧洲债券和外国债券之分。欧洲债券是指以可自由兑换货币为面值,并在面值货币国家境外发行的债券。就其本质而言,就是境外货币债券。如在伦敦金融市场上发行的美元债券称为欧洲美元债券。外国债券是指甲国的发行人通过乙国金融机构在乙国市场发行的、以乙国货币为面值的债券。
(2)国际股票市场 目前,世界上主要的股市都是高度国际化的,这一方面体现在各主要股票交易所之间有现代化的通讯联系,某一股市的行情可以迅速传递到其他股市;另一方面,世界上主要的股票交易所已经不仅是其国内公司的股票交易场所,而且都有大量的外国公司的股票上市交易,外国公司上市的数量有的甚至接近或者超过本国公司的数量。股票交易所已经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投资者和筹资者都具有国际性。
38
第七章
一、名词解释
国际资本流动:国际资本流动是指资本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国家或地区。这里所说的资本包括货币资本或借贷资本,以及与国外投资相联系的商品资本和生产资本。国际资本流动包括资本在国际间流出与流入两个方面。
外债:外债是在任何给定的时刻,一国居民欠非居民的、已使用而尚未清偿的、具有契约性偿还义务的全部债务。
负债率:即一国当年外债余额占当年商品和劳务出口收入的比率。这是衡量一国负债能力和风险的主要参考指标,国际上公认的负债率参考数值为100%。
债务率:即一国外债余额与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率。这个比率用于衡量一个国家对外资的依赖程度,或一国总体的债务风险,一般以8%作为安全线。
偿债率:即一国当年外债还本付息额占当年商品和劳务出口收入的比率。这是衡量一国还款能力的主要参考指标,一般认为偿债率指标在20%以下是安全的
短期债务比率:即当年外债余额中一年和一年以下期限的短期债务所占的比重。国际上公认的参考安全线为25%以下。
二、填空
1.经常,官方储备 2.1年以内 3.负债率 4.8%
5.银行资本流动,贸易资本流动 6.短期债务比率 7.10%
8.国际证券投资,国际中长期贷款
三、判断
1.错,债务率是一国外债余额与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率。一般以8%作为安全线。 2.错,国际资本流动是指货币资本的所有权从一个国家或地区流向另一个国家或地区。 3.对。
4.对,符合实际情况。 5.错,视为外债。 6.对。
7.错,从本质上来说,国际资本与国内资本是没有区别的。 8.对,符合实际情况。
9.错,国际银团贷款仍然占有重要地位。 10.对。
四、选择(单项或多项)
1.A 2.B 3.E 4.A C
39
5.B 6.B 7.B C D 8.C 9.C D 10.C
五、简答及论述
1.国际资本流动的概念及其主要类型。
答:国际资本流动是指资本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国家或地区。这里所说的资本包括货币资本或借贷资本,以及与国外投资相联系的商品资本和生产资本。国际资本流动包括资本在国际间流出与流入两个方面。
国际资本具有多种不同的流动方式和类型,从资本流动性的角度,一般可将国际资本流动划分为长期国际资本流动和短期国际资本流动。
长期国际资本流动是指流出或流入时间在一年以上的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主要有国际直接投资、长期证券投资和国际中长期贷款三种类型。直接投资通常采用三种基本方式:开办新企业,跨国并购,利润再投资。国际证券投资也称为国际间接投资,是指购买外国企业或政府发行或已上市的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并以获取股票分红、债券利息收益为目的的投资行为.国际中长期贷款包括政府贷款、辛迪加贷款、出口信贷和国际金融机构贷款等。
短期资本流动是指流出或流入期限为期一年以下(含一年)的国际资本流动。短期资本流动从性质上可分为银行资本流动、贸易资本流动、保值性资本流动和投机性资本流动。
2.国际债务的衡量指标有哪些?
答:外债是在任何给定的时刻,一国居民欠非居民的、已使用而尚未清偿的、具有契约性偿还义务的全部债务。衡量一个国家债务状况的几个常用指标是:
(1)偿债率:即一国当年外债还本付息额占当年商品和劳务出口收入的比率。这是衡量一国还款能力的主要参考指标,一般认为偿债率指标在20%以下是安全的 。
(2)负债率:即一国当年外债余额占当年商品和劳务出口收入的比率。这是衡量一国负债能力和风险的主要参考指标,国际上公认的负债率参考数值为100%。
(3)债务率:即一国外债余额与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率。这个比率用于衡量一个国家对外资的依赖程度,或一国总体的债务风险,一般以8%作为安全线。
(4)短期债务比率:即当年外债余额中一年和一年以下期限的短期债务所占的比重。国际上公认的参考安全线为25%以下。
(5)其他债务衡量指标:除以上常用的衡量一国偿债能力和债务负担的指标以外,还有一些其他指标可以作为参考,比如,①一国当年外还本付息额与当年GNP的比率,根据经验数据,这个比率控制在5%以下是安全的;②外债总额与本国黄金外汇储备额的比率,该指标一般控制在3倍以内;③当年偿还外债利息额与当年商品和劳务出口额的比率。
3.控制资本流动的手段和方法有哪些?
资本管制包括对银行和非银行机构两个方面。其主要的手段如下: 1.对银行资本流动的管制
既包括像经营许可等行政手段,也包括税收调节之类的经济手段;既包括像歧视性准备金要求和利率等价格管制,也包括头寸限额之类的数量管制。对资本流入的数量管制有:
40
限制银行对非居民的总负债,限制银行外币净头寸,限制银行将外币资产调回,限制外币兑换为本币。对资本输出的数量管制有:限制银行对非居民的总资产,限制银行将外汇资金调出,限制本币兑换成外币汇出等。
2.对非银行机构资本流动的管制 通常包括:(1)对居民购买国外证券或非居民购买国内证券的管制。这些管制措施是为了限制资本流出或流入,包括数量规模限制、市场准入限制、保证金数量限制、资本利得征税等。(2)对直接投资的限制。多数发达国家对此进行限制是出于维持和保护国内相关产业以及国家安全的目的。一般对本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没有限制,而对吸收外国的直接投资有限制。(3)对私人国外借款的管制。这往往是为了控制外债的规模,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4)对与贸易相关的资金流动的管制。(5)对公司内部资金跨境调拨的管制。
4.试述当代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特点。
答:答: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流动一改80年代的沉闷局面,资金流动的规模和速度有了新的增长,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1.国际资本流动明显加速
国际资本流动规模之大、速度之快是历史以往任何时期都无法比拟的。国际资本流动速度加快,资本流动性显著提高,这主要得益于金融技术和金融创新的广泛运用。
2.国际资本流动的产业结构发生了转变
新技术革命及其应用改变了整个人类的生存、交往的基本方式,革新了人们的技术和经济概念,带来了支柱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的变化,也使得国际资本流动由资源开发、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由制造业转向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
3.直接投资依然占有重要地位,但间接投资增长幅度更大
国际直接投资在过去的20年中一直保持着大幅度的增长。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国际购并浪潮的推动,以及新兴市场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都促进了国际直接投资的迅速增长。值得注意的是,利润再投资已经成为直接投资的重要投资手段。
但是,从2000年开始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出现下降,而国际间接投资的相对比重呈上升趋势。据IMF统计,目前在各个国际资本市场频繁出入的国际间接投资大约有7.2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每年经济产出总量的20%,全球每天约有1万亿美元的资金在寻找出路。国际间接投资的迅猛发展,债券投资已达到每年约1万亿美元的规模;国际股票融资也有一定的发展,但金额不大。
4.跨国并购成为全球直接投资的最主要形式
近20年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的后期是跨国公司发展的黄金时期。跨国并购已经成为全球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在跨国公司并购的过程中,普遍利用了证券市场,融合了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两种手段。在许多跨国并购中,普遍使用了现金支付加股票互换的形式,股票互换成为跨国并购的重要手段。国际融、投资证券化趋势增强。
5.国际资本流动仍然高度集中于发达国家之间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一直是吸收和利用直接投资的主体。国际银行贷款和证券投资的集中度更为显著。
6.机构投资者在国际间接投资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在资本流动全球化的背景下,最突出的特征是私人资本取代官方资本,成为全球资本流动的主体。在资本流动私人化的浪潮中,机构投资者地位的急剧上升引人注目。
7.国际银团贷款仍是重要的国际投资方式
国际银团贷款虽然在国际资本市场的份额大幅下降,但是仍然保持每年万亿美元的贷款
41
规模,这样就形成了国际直接投资、国际债券投资、国际银团贷款三者各达万亿美元的三分天下格局。
5.试分析国际资本流动的经济影响。 答题要点:国际资本流动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国与国之间的界限,使资本得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有效配置,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增长。国际资本流动通过各种方式的投资和贷款,使得国际支付能力得以有效地在各国之间进行转移,有助于国际贸易的顺利开展和全球性国际收支的平衡;国际直接投资有效地促进了生产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使科学技术成为人类的共同财富;国际证券投资可以让投资者对其有价证券资产进行更为广泛的多元化组合,从而分散投资风险。国际资本流动同时也对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主要是便利了国际金融风险的传播,对资本输出入国家的经济政策产生冲击。
6.试分析我国国际资本流动管理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答题要点参见教材第三节的相关内容
六、计算分析
1.假设某国某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是20 000亿美元,当年年末外债余额为1 500亿美元,当年商品和劳务的出口收入为1 300亿美元,当年应偿还债务本金为140亿美元,当年应付债务利息为11亿美元。试分别计算该国的负债率、债务率、偿债率、短期债务比率以及到期应偿还债务与GNP的比率,并分析该国的债务安全情况。
解:负债率=1500/1300=115.38%>100% 债务率=1500/20000=7.5%<8%
偿债率=(140+11)/1300=11.6%<20%
短期债务比率=(140+11)/1500=10.6%<25%
到期应偿还债务与GNP的比率=(140+11)/20000=0.75%<5%
从上面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该国的债务指标除了负债率超过了安全警戒线之外,其余指标均在安全范围之内。该国整体的债务水平和短期偿债能力问题不大,但是出口创汇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42
第八章
一、名词解释
国际货币体系:为适应国际贸易与国际支付的需要,各国政府对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职能所确定的原则、采取的措施和建立的组织形式,就是国际货币体系(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国际货币体系涵盖的内容很广泛,概括起来,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①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②汇率制度的安排;③国际收支的调节。
国际金本位体系:金本位制度是指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流通中的各种货币与黄金保持固定兑换关系的货币制度。根据货币与黄金的联系程度,金本位制度主要有三种形式: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当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实行金本位制度时称为国际金本位体系。
金币本位制:金铸币本位制的特点是:①以法律规定货币的含金量;②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③流通中其他货币和金币之间可以法定比率自由兑换,也可以兑换与金币等量的黄金;④黄金可以自由地输出或输入本国。金币本位制盛行于1880-1914年间。
金块本位制:金块本位制的特点是:①金币仍作为本位货币,但市场不再流通和使用金币,而是流通纸币;②国家储存金块,作为储备;③不许自由铸造金币,但仍以法律规定纸币的含金量;④纸币不能自由兑换金币,但在国际支付或工业用金时,可按规定的限制数量用纸币向央行兑换金块。
金汇兑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的特点是:①国家规定货币的名义含金量,市场上不再流通金币,只流通银行券;②银行券在本国不能兑换黄金,只能兑换为实行金币或金块本位制国家的货币,这些外汇在国外才能兑换成黄金;③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使其货币与另一实行金币或金块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汇率,通过买卖外汇来维持本国货币币值的稳定。④黄金只作为最后的支付手段。
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年7月,在美国的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Bretton Woods)召开了有44国参加的联合与联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即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了以美国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与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确定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核心特征是双挂钩,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布雷顿森林体系于1973年彻底崩溃。
特里芬难题: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Robert Triffin)在1960年指出,如果没有别的储备货币来取代美元,以美元为中心的汇兑平价体系必将崩溃。因为美元同时承担了相互矛盾的双重职能:为世界经济和贸易发展提供清偿力;保持美元的币信,维持美元按官价兑换黄金。为了满足世界各国对美元储备的需要,美国只能通过对外负债的形式提供美元,也就是保持国际收支逆差。然而,如果美国国际收支长期逆差,美元就必须贬值而不能按照官价兑换黄金。如果为了维护美元的币信,美国就应该保持国际收支顺差,而这会导致世界各国缺乏必要的国际清偿手段而降低生产和贸易的发展速度。美元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这种两难处境被称之为特里芬难题(Triffin Dilemma)。
牙买加体系:布雷断森林体系崩溃以后,国际金融形势更加动荡不安,各国都在探寻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新方案。1976年IMF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召开会议,并达成了“牙买加协议”。同年4月,IMF理事会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的第二次修正案,认可了1971年以来国际货币体系的重大变化。从此,国际货币体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称为“牙买加体系”时期。牙买加体系的主要特征是黄金非货币化,浮动汇率合法化,汇率制度安排多元化。
二、填空
43
1.怀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与开发银行 2.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国际收支的调节 3.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 4.1944,1973
5.本位货币,汇率安排
6.汇率稳定与国际清偿能力之间的矛盾发展 7.具有自动调节机制 8.罗伯特·特里芬
三、判断
1.错,牙买加协议之后,黄金不再成为货币制度的基础,但黄金仍然是一国国际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2.对。 3.对。 4.对。
5.错,在国际金汇兑本位制下,黄金的作用已经削弱,只充当最后的支付手段。 6.对。 7.对。
8.错,特别提款权只是一种账面资产。
9.错,国际货币体系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惯例,只具有一定的约束力而具备法律的强制性。
10.错,牙买加体系最起码还继承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四、选择(单项或多项)
1.A 2.A 3.C 4.A D 5.B C 6.C 7.B 8.B 9.A C 10.A 11.C 12.D 13.C 14.D 15.C
五、简答
1.什么是国际货币体系?其划分的标准是什么? 答:为适应国际贸易与国际支付的需要,各国政府对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职
44
能所确定的原则、采取的措施和建立的组织形式,就是国际货币体系(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国际货币体系涵盖的内容很广泛,概括起来,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①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②汇率制度的安排;③国际收支的调节。
本位货币和汇率安排是划分国际货币体系类型的重要标准。本位货币涉及到储备资产的性质,是国际货币体系的基础。从本位货币的角度出发,国际货币体系可以划分为三类:即商品本位,如金本位;信用本位,如不兑换纸币本位;混合本位,如金汇兑本位。汇率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据着中心的位置,可以按照汇率的弹性大小来划分各种不同类型的国际货币体系。汇率变动的两个极端是固定不变和自由浮动,介于两者之间的有管理浮动、爬行钉住和可调整钉住等。由于汇率体系的健全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与世界经济的发展,所以汇率制度在一切国际货币体系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
2.国际金本位体系的特点。
答:1.黄金充当了国际货币,是国际货币体系的基础 金本位制度的典型特征是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和熔化、自由兑换以及自由输出入。金币的自由铸造和熔化,具有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作用,因而保证了各国物价水平的稳定;金币的自由兑换,保证了黄金与代表黄金流通的金属铸币和银行券之间的比价相对稳定,从而保持了币值的稳定;黄金的自由输出入,保证了各国货币之间的比价相对稳定。因此,国际金本位体系是一种比较稳定的货币制度。
2.实行的是典型的固定汇率制度
因为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的含金量之比(即铸币平价)决定,金本位制度下的“三自由”将保证外汇市场上的汇率波动维持在铸币平价和黄金运输费用所决定的黄金输送点以内。因此国际金本位体系是典型的固定汇率制度。
3.国际收支具有自动调节机制
在金本位制度之下,国际收支具有自动调节机制。在金本位制度之下,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则意味着本国黄金的净输出,黄金的输出使得本国的货币供应量减少,从而引起国内物价水平的下跌。物价的下跌提高了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降低了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的竞争力,于是出口增加进口减少,从而使国际收支逆差逐渐消除。反之则反是。
3.国际金本位体系的优缺点是什么? 答:在国际金本位体系下,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的含金量之比(即铸币平价)决定,金本位制度下的“三自由”将保证外汇市场上的汇率波动维持在铸币平价和黄金运输费用所决定的黄金输送点以内,因此国际金本位体系是典型的固定汇率制度。这种稳定的固定汇率制度有力的促进了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国际金本位体系的缺陷从本质上来说是过分依赖于黄金,这主要表现在:①国际间的清算和支付完全依赖于黄金的输出入;②货币数量的增长主要依赖黄金产量的增长。当黄金产量的增长无法与世界经济的发展相适应时,就会使得国际金本位体系的物质基础不断削弱,直至崩溃。
4.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 答:(一)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 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双挂钩”构成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两大支柱。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1盎司黄金=35美元(即1美元=0.888671克黄金),美国政府承担其他国家政府或中央银行用美元随时向美国按官价兑换黄金的义务;各国货币要规定金平价,并由此确定对美元的比价,汇率波动范围不得超出货币平价的上下1%,各国政府只有在国
45
际收支出现“基本失衡”时,经基金组织批准才可以进行汇率调整。因而,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汇率制度是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通过这些规定,使美元取得了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地位,起着世界货币的职能。
(二)多种途径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当一国发生短期的国际收支失衡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可向其提供短期资金融通,以协助其解决国际收支困难。此外,《协定》还规定了“稀缺货币条款”,其目的是促使顺差国也承担调节国际收支的责任。当成员国发生国际收支根本性不平衡,其他调节措施无效或者代价太高时,改变汇兑平价就成了最终的选择。但是成员国的汇率变动需提前通知IMF,并经过该组织85%的投票权赞成后才能实施。但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之下,汇率变动并不频繁. (三)取消外汇管制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八条规定成员国不得对经常项目的支付采取歧视性的货币措施,要在兑换性的基础上实行多边支付。但有三种情况可以例外:(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允许对资本移动实施外汇管制;(2)《协定》第十四条规定允许会员国采取过渡性安排,推迟履行货币可兑换性的义务;(3)会员国有权对“稀缺货币”采取临时性的兑换限制,可限制进口该国的商品和劳务,从而迫使“稀缺货币”发行国采取调节国际收支的措施。但是,这一条款并未得到实施。
(四)建立了一个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战后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它的各项规定构成了国际金融领域的基本秩序。它通过对成员国进行监督、磋商和融通资金,在一定程度上维持着国际金融形势的稳定。它在协调南北关系,协调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维护汇兑平价方面功不可没。尤其是在20世纪60年代美元危机此起彼伏,固定汇率制度摇摇欲坠时,IMF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得布雷顿森林体系得以维持30年之久。
5.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 答:1.无法解决的特里芬难题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同时承担了相互矛盾的双重职能:为世界经济和贸易发展提供清偿力;保持美元的币信,维持美元按官价兑换黄金。为了满足世界各国对美元储备的需要,美国只能通过对外负债的形式提供美元,也就是保持国际收支逆差。然而,如果美国国际收支长期逆差,美元就必须贬值而不能按照官价兑换黄金。如果为了维护美元的币信,美国就应该保持国际收支顺差,而这会导致世界各国缺乏必要的国际清偿手段而降低生产和贸易的发展速度。这种两难处境被称之为特里芬难题(Triffin Dilemma)。
2.僵化的汇兑体系不适应经济格局的变动
布雷顿森林体系把维持固定汇率制度放在首要地位,成员国在国际收支出现根本性不平衡时才可以申请改变汇率。事实上,各国改变汇率的次数极少。尽管发达国家经济周期不同步,客观上要求各国采取不同的宏观经济政策,但是固定汇率制度把大家捆绑在一起,财政金融政策在国家间的传递畅通无阻,常常干扰一国实施独立的经济政策。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了各国通货膨胀率和利率水平的差异,从而使国际资本流动加剧,固定汇率制度难以维持。这种僵化的状态违背了“可调整的钉住汇率体系”的初衷,矛盾的累积最终要冲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约束。
3.国际收支调节的效率不高,IMF协调解决国际收支的能力有限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固定汇率制度下,虽然汇率是可以调节的,但因固定汇率的多边性而增加了调整平价的难度,并且汇价的波动只允许在平价上下1%的幅度内,从而使得汇率显得过于刚性。当一国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往往不得不采取紧缩性的财政货币政策,从而对
46
国内经济造成较大的冲击。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利用IMF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但是,从全球范围来看,尽管IMF做了不懈的努力,但它并不能彻底、有效地协调解决国际收支问题。
6.牙买加协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浮动汇率合法化
1973年以后,浮动汇率逐渐成为事实。修改后的基金协定规定,会员国可以自行选择汇率制度,事实上承认了固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度并存。但会员国的汇率政策应该同基金组织协商,并接受基金组织的监督。在货币秩序稳定后,经基金组织85%投票权同意,恢复稳定的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
2.黄金非货币化
新的条款废除了原协定中所有的黄金条款,并规定黄金不再作为各国货币定值的标准;废除黄金官价,会员国之间可以在市场上买卖黄金;会员国之间以及会员国与基金组织之间,取消以黄金清算债权债务的义务;基金组织持有的黄金部分出售,部分按官价退还给原缴纳的会员国,剩下的酌情处理。
3.逐渐提高特别提款权的国际储备地位
修订SDRs的有关条款,扩大SDRs的作用,使SDRs逐步取代黄金和美元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资产。
4.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 5.增加会员国份额
7.牙买加体系的特点。 答:牙买加体系实际上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多元化国际储备和浮动汇率的货币体系。其主要特征如下:
1.国际储备多元化
国际储备多元化突出表现为黄金非货币化,美元地位削弱,欧元、日元及SDRs等在储备中的地位逐渐提高。
2.汇率制度安排多样化
在牙买加体系下,浮动汇率与固定汇率并存,国际汇率体系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区域内实行稳定的汇率制度,包括欧共体及其实行钉住汇率制度的国家;二是主要货币之间的汇率波动剧烈。汇率制度实践形式的多样性及向浮动的汇率制度转变的国际趋势是当今国际汇率体系的主要特点。
3.国际收支调节方法的多样化 在牙买加体系下,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主要有以下几条途径:(1)强调利用国内经济政策消除国际收支不平衡;(2)充分利用汇率机制,通过汇率的适度调整来调节国际收支; (3)通过融资来调节国际收支。牙买加体系下以IMF为中心,结合各国政府和商业银行,给逆差国提供贷款,成为平衡国际收支的一条重要途径;(4)加强国际间的协调与合作。在牙买加体系下,国际货币合作及金融政策协调有两条渠道:其一是IMF。其二是新兴的七国首脑会议。。
牙买加体系下,多元化的国际储备缓解了特里芬难题;多种汇率制度并存打破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僵化局面;多种机制共同调节国际收支,降低了调节成本,提高了调节效率。因此,牙买加体系在克服各种危机、推动世界经济稳定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7
第九章
一、名词解释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1946年3月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宣告成立,并于1947年3月开始营业,总部设在美国的华盛顿。它是布雷顿森体协议的产物,目前在国际经济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世界银行集团:世界银行集团包括1945年2月成立的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简称世界银行。1956年7月和1960年9月成立的世界银行的附属机构国际开发协会和国际金融公司,这三个国际金融组织统称为世界银行集团,总部均设在华盛顿。
普通贷款:普通贷款是IMF最基本的一种贷款,期限为3-5年,年贷款额度最高为会员国缴纳份额的125%。这是为解决会员国暂时性国际收支困难而设立的,也是最早设立的一种贷款。普通贷款又分为两种:一是储备档贷款,即会员国申请不高于本国份额25%的贷款。这种贷款可以自动提用,不需经过特别批准。二是信用档贷款,共有四个档次,每一档相当于份额的25%,贷款档次越高,条件越严格。
十国集团:由于经济利益的不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形成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两个集团。代表发达国家利益的集团为“十国集团”(Group of Ten),包括比利时、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荷兰、瑞典、英国和美国。十国集团最初只是为了商讨签订贷款总协定,然而集团形成不久,各国便在其他主要问题上也采取联合行动,尽管十国集团的国家数量有限,但由于其掌握着基金组织的绝大多数投票权。十国集团已成为基金组织的卫星组织,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基金组织的决策。
二十四国集团:与十国集团相应的是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二十四国集团。该集团包括除十国集团以外的几乎所有发展中国家成员国。二十四国集团由亚、非、拉三个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分别指派八名代表组成,其他发展中国家也派代表参加。到目前为止,二十四国集团的主要作用是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内形成发展中国家自己的力量。
发展委员会: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介于理事会和执行董事会之间的一个机构,全称是“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关于实际资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联合部长级委员会”,简称“发展委员会”(Development Committee),是一个部长级委员会,其决议往往最后就是理事会的决议。
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临时委员会):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介于理事会和执行董事会之间的一个机构,该委员会的前身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关于国际货币制度的临时委员会”,简称“临时委员会”(Interim Committee),1999年9月改为现在的名称。也是一个部长级委员会,其决议往往最后就是理事会的决议。
宽限期:从贷款合同生效之日起到第一笔本金偿还的期限称为宽限期,宽限期越长,贷款资金的使用率越高。
巴塞尔委员会:为了加强对国际银行业的监督和管理,1975年在国际清算银行的发起和主持下,十国集团决定建立起一个监督国际银行活动的协调委员会,全称是“国际清算银行关于银行管理和监督活动常设委员会”即巴塞尔委员会(the Basel Committee)。巴塞尔委员会成立的目的是促进国际合作,为银行业的国际监管问题提供一个正式的讨论场所,努力改善对国际银行活动的监督工作。
巴塞尔协议: 1988年7月,巴塞尔委员会就统一国际银行的资本衡量和标准达成协议,在信贷风险的评估和控制上确定了一个统一的标准和计算方法,于是12国中央银行行长在巴塞尔签署了《关于统一国际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的协议》即巴塞尔协议。该协议对银行的资本比率、资本结构、各类资产的风险权数等方面作了统一规定。1999年6月3日,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关于修改1988年《巴塞尔协议》的征求意见稿,对1988年版的巴塞尔协议
48
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并对银行风险管理的新方法给予了充分关注。经过长达5年的深入研究和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已经于2003年年底定稿,并将于2006年起在十国集团内正式生效执行。
二、填空
1.世界银行集团
2.十国集团,二十四国集团
3.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融资,出让银行债权
4.贷款必须与借款国的国际收支改善前景相联系 5.会员国缴纳的份额 6.财政部
7.核心资本,附属资本 8.菲律宾首都马尼拉 9.洲际性的,全球性的 10.购买,购回
三、判断
1.对。 2.对。
3.错,基金组织的普通贷款分为两种,一种储备档贷款,是无条件的,另一种是信用档贷款,是有条件的。
4.对。
5.对,基金组织的贷款以短期为主,但是也有针对结构调整的中长期贷款。 6.错,世界银行的最高权力机构是理事会。 7.错,这个任务是世界银行的。
8.错,国际金融公司的贷款与投资对象是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的私人机构。
9.对,世界银行下属的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对合格的海外直接投资提供非商业性的风险担保。
10.错,新巴塞尔协议较之于1988年的巴塞尔资本协议更为严格。
四、选择(单项或多项)
1.D 2.A
3.A B C D 4.C D 5.C 6.A D 7.C D 8.C 9.C 10.D 11.A 12.C 13.C
49
14.B 15.A 16.C 17、B 18.D 19.A 20.D
五、简答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基本宗旨是什么?有哪些业务活动? 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基本宗旨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制定和实施国际金融和货币事务中的行为准则来实行其管理职能;二是向会员国提供短期信用,调整国际收支的不平衡,维持汇率稳定;三是为会员国就货币与金融问题进行协商与合作提供场所。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业务活动有三种:一是汇率监督与政策协调,基金组织协调政策的职能,通常通过以下途径实现:(1)特别磋商,(2)基金组织理事会(即年会)。二是创造储备资产,基金组织理事会1969年年会上正式决定创设SDRs,以补充国际储备的不足,并于1970年开始分配。三是贷款业务。
2.世界银行集团是由哪些机构组成的?各机构的宗旨及主要业务领域有什么不同? 答:1945年2月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成立,简称世界银行。1956年7月和1960年9月世界银行的附属机构国际开发协会(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IDA)和国际金融公司(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 IFC)分别成立。这三个国际金融组织统称为世界银行集团,总部均设在华盛顿。
根据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其宗旨可以简单地概括为:通过组织和提供长期贷款和投资,为会员国提供生产性资金,促进会员国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IBRD的贷款对象只限于会员国政府、中央银行担保的公私机构;贷款一般要与IBRD审定批准的特定项目相结合,但只提供该项目建设资金总额的30%-50%;贷款的条件较之于商业贷款优惠,期限也比较长。
IDA的宗旨是为了帮助世界上欠发达地区的协会会员国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从而提高生活水平,特别是以比通常贷款更为灵活、在国际收支方面负担较轻的条件提供资金,以解决它们在重要发展领域的资金需要,从而进一步发展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开发目标并补充其活动。IDA的贷款只发放给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因此贷款条件较之于IBRD更为优惠,因此又称为软贷款。
IFC的宗旨是鼓励发展中国家私人部门的发展,从而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并以此补充世界银行集团其他成员的活动。IFC通过向发展中国家的私人企业提供贷款和参与股权投资来达到上述的目的。
3.IMF和世界银行在基本宗旨方面有什么区别? 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基本宗旨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制定和实施国际金融和货币事务中的行为准则来实行其管理职能;二是向会员国提供短期信用,调整国际收支的不平衡,维持汇率稳定;三是为会员国就货币与金融问题进行协商与合作提供场所。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宗旨可以简单地概括为:通过组织和提供长期贷款和投资,为会员国提供生产性资金,促进会员国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
50
4.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贷款有什么不同?
答:第一,贷款的对象不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是发放给会员国政府的,使用贷款的是会员国政府。世界银行的贷款是发放给会员国政府、中央银行担保的公私机构,使用贷款的是公私机构、企业。第二,贷款的目的与条件不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是为了调整会员国的国际收支的,因此其贷款必须与国际收支的改善计划相联系,又称为计划贷款。而世界银行的贷款是开发性质的,目的是促进会员国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因此贷款必须与特定的开发项目相联系,又称为项目贷款。第三,贷款的期限不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是短期信用,世界银行的贷款期限则较长。第四,贷款的使用方式不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采用购买和购回的方式发放和收回贷款,世界银行则采用多种货币发放贷款,对承担贷款项目的承包商或物资供应商,一般用该承包商、供应商所在国的货币支付;如由借款国承包商供应本地物资,则用借款国货币支付;如本地供应商购买进口物资,则用出口国的货币进行支付。
5.试比较国际开发协会与国际金融公司在贷款条件上的异同。 答:IDA只向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的政府或者隶属于政府的实体提供贷款。低收入收入的标准在不断变化,目前的标准是按1983年美元计算,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1 070美元以下的会员国都有资格获得IDA的贷款。IDA原则上只对借款国具有优先发展意义的项目或发展计划提供贷款。偿还期为35至40年,宽限期为10年。信贷资金不收取利息,但对未支付余额加收0-0.5%的承诺费。由于IDA的贷款条件优惠,因此又称为“软贷款”,而IBRD的贷款称之为“硬贷款”。
IFC为项目提供贷款和进行股本投资。IFC与发起公司和融资伙伴共同承担风险,但不参与项目的管理。在项目投资总额当中IFC只承担部分融资。IFC每投资1美元,便能带来其他投资者和债权人5美元的投资。IFC的章程规定它按照商业原则运作,获取利润。IFC一般不对大型企业投资,而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投资对象。IFC的贷款不需要政府担保,可以直接贷给私人企业。贷款期限一般为7至15年,每一笔贷款一般不超过200万至400万美元,贷款须以原借款的货币偿还。贷款的利息,根据资金投放的风险和预期的收益等因素决定,一般为年利6%至7%,有的高达10%,有时还要参加借款企业的分红。和私营金融机构一样,IFC寻求利润回报,并与其私人部门的合伙方共同分担所有的风险。
6.巴塞尔协议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答: 1988年7月,巴塞尔委员会就统一国际银行的资本衡量和标准达成协议,在信贷风险的评估和控制上确定了一个统一的标准和计算方法,于是12国中央银行行长在巴塞尔签署了《关于统一国际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的协议》(International Convergence of Capital Measurement and Capital Standards)即巴塞尔协议。该协议对银行的资本比率、资本结构、各类资产的风险权数等方面作了统一规定。
巴塞尔协议将资本分为两层:一层为“核心资本”,包括股本和公开的准备金,这部分至少应占全部资本的50%;另一层为“附属资本”,包括未公开的准备金,资产重估准备金,普通准备金或呆帐准备金,带有股本性质的债券和次级债券。巴塞尔协议规定,到1992年底,所有签约国从事国际业务的银行其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应达到8%,其中核心资本至少为4%。巴塞尔协议同时明确了不同资产的相对风险大小,并赋予五种不同的加权数,即0%、10%、20%、50%和100%,风险越大,加权数就越高。银行的表外业务按“信用换算系数”换算成资产负债表内相应的项目,然后按同样的风险权数计算。巴塞尔协议是国际银行业统一监管的一个划时代文件,它可以说是国际金融界的“根本大法”。
1997年4月,巴塞尔委员会又对该协议的内容进行了部分修订和补充。1999年6月3日,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关于修改1988年《巴塞尔协议》的征求意见稿,对1988年版的巴
51
塞尔协议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并对银行风险管理的新方法给予了充分关注。经过长达5年的深入研究和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已经于2003年年底定稿,并将于2006年起在十国集团内正式生效执行。
新资本协议较之1988年的巴塞尔协议更为复杂、全面。具体来说,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框架继续延续1988年巴塞尔协议中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以信用风险控制为重点、突出强调国家风险的风险监管思路,并吸收了《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中提出的银行风险监管的最低资本金要求、外部监管、市场约束等三个支柱的原则,在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基础上,进而提出了多种难度不同、可供选择的衡量资本充足比率的新思路和方法,以使资本充足比率和各项风险管理措施更能适应当前金融市场发展的客观要求。较之1988年的巴塞尔资本协议,新资本协议的要求更为深入严格。新协议有可能对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流动产生一定负面影响,还可能会使新兴市场国家的银行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
52
第十章
一、名词解释
货币区:所谓货币区(currency area)是指,区内各成员国货币相互间保持固定汇率制度,对区外各种货币实行联合浮动。
最适度货币区:联合区域内若干个国家共同组成货币区,区内各成员国货币相互间保持固定汇率制度,对区外各种货币实行联合浮动。这些国家是否适合组成货币区,需要一定的经济标准。
欧洲货币体系:欧共体首脑于1978年12月5日在布鲁塞尔达成协议,决定于1979年1月1日建立欧洲货币体系(European Monetary System, EMS),取代原来的经济货币联盟。其主要内容包括: (1)创设欧洲货币单位(European Currency Unit,ECU,也称“埃居”),(2)稳定汇率机制(Exchange Rate Mechanism, ERM)(3)建立欧洲货币基金(European Monetary Fund, EMF)。欧洲货币体系于1979年3月13日正式启动,其成员国包括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丹麦、爱尔兰,英国没有参加欧洲货币体系,但英格兰银行按规定认缴了黄金和外汇储备,参加了欧洲货币基金。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分别于1984年和1989年加入欧洲货币体系。欧洲货币体系的建立标志着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欧洲货币单位:欧洲货币单位(ECU)是欧洲货币体系的核心,由欧洲计算单位(EUA)演变而来。ECU实质上是一个货币篮子,由成员国货币组成(比利时法郎、卢森堡法郎、丹麦克朗、西德马克、希腊德拉克马、葡萄牙埃斯库多、西班牙比塞塔、法国法郎、爱尔兰镑、意大利里拉、荷兰盾、英镑)。每种货币在ECU中所占的权重,主要依据各成员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各国在欧洲共同基金中的份额及其在欧共体内贸易额所占的比重大小而确定。权重一般5年调整一次,在5年内任何一国货币权数变动超过25%时,可以要求调整货币篮子构成。ECU自创立以来,在欧共体内得到了广泛运用,ECU实际上成为了欧共体的准货币,这为后来统一货币——欧元的推出奠定了基础。
欧元:1998年5月2日,奥地利、比利时、芬兰、法国、德国、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西班牙、荷兰和葡萄牙这11个国家于1999年1月1日率先进入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第三阶段,组成欧元区,成为欧元创始国。希腊于2001年1月1日正式加入欧元区。
二、填空
1.罗伯特•蒙代尔,生产要素的流动性 2.经济开放程度 3.浮动汇率
4.詹姆斯•英格拉姆 5.购买力平价
6.欧洲货币单位(ECU,埃居) 7.2002年1月
8.区域货币同盟,货币区 9.清迈倡议 10.12
三、判断
1.对。 2.对。
53
3.对。 4.对。
5.错,欧洲货币体系与欧洲货币市场是两回事。
6.错,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促进了东亚金融合作的进程。
7.错,东亚地区10+3的对话合作机制指的是东盟10国与中、日、韩三国之间的对话与合作。
8.对。
四、选择(单项或多项)
1.A
2.A B C D 3.B 4.B 5.C 6.A 7.C D 8.B C 9.B 10.C
五、简答及论述
1.最适度货币区的标准有哪些?
答:所谓货币区(currency area)是指,区内各成员国货币相互间保持固定汇率制度,对区外各种货币实行联合浮动。理论上说,任何一个国家都会面临最适度货币区的问题,即本国是适宜单独组成一个货币区,还是与其它某些国家共同组成一个货币区。如果对于某一国家而言,本国单独组成一个货币区,那么接着就要决策本国是实行浮动汇率制度还是固定汇率制度。问题的关键在于,究竟依据什么准则来确定不同的国家之间适合共同组成一个货币区。不同学者所强调的准则存在明显的不同。
(一)单一指标法
单一指标法即用某一个经济指标作为衡量最适度货币区的标准。理论界对利用单一指标分析最适度货币区有很大的争议,各方的分歧集中在最适度货币区适用的标准不同。具体而言,传统理论对最适度货币区的标准确定主要有以下几种:
1.生产要素的流动性
最早于1961年提出最适度货币区理论的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Mundell)主张生产要素流动性准则。他认为生产要素流动性与汇率的弹性具有相互替代的作用,这是因为,需求从一国转移到另一国所造成的国际收支调整要求,既可以通过两国汇率调整,也可以通过生产要素在两国间的移动来解决。在他看来,生产要素流动性越高的国家之间,越适宜于组成货币区;而与国外生产要素市场隔绝越大的国家,则越适宜于组成单独的货币区,实行浮动汇率制度。
2.经济开放程度
罗纳德•麦金农则强调以一国的经济开放程度作为最适度货币区的确定标准。麦金农认为,一些经济开放程度高且相互联系的几个国家应该组成最适度货币区,对内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对外实行弹性(浮动)汇率制度。
3.出口商品多样性
54
彼得•凯南(Peter Kenen)主张采用出口商品多样化准则作为衡量形成一个最适度货币区的标准。他认为,出口商品多样性程度高的国家对外部汇率变动的冲击能力强;而出口商品多样性程度低的国家抗冲击的能力则弱,所以适宜采用对内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对外实行弹性汇率制度的最适度货币区。
4.国内外金融市场一体化程度
詹姆斯•英格拉姆(James Ingram)在1969年指出,在决定货币区的最优规模时,有必要考察一个国家的金融特征,并进而在1973年提出以国内外金融市场一体化作为最适度货币区标准的理论。
5.政策一体化程度
1970年,爱德华•托尔(Edward Tower)和托马斯•威莱特(Thomas Willett)提出应该以政策一体化作为确定最适度货币区的标准。他们认为一个货币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其成员国对于通货膨胀和失业上升的看法是否具有一致性。换一句话来说,一个不能容忍失业的国家是难以同另一个不能容忍通货膨胀的国家在政策取向上保持一致的。
6.通货膨胀率相似性
1970年和1971年,G•哈伯勒和G•M•弗莱明分别提出以通货膨胀率的相似性作为确定最适度货币区的标准。他们认为,国际收支失衡最可能是由各国的发展结构不同、工会力量不同和货币政策不同所引起的通货膨胀的离散趋势造成的,后者除了会导致国际收支基本账户的失衡外,还会引起短期资本的投机性移动。因此,如果区域内各国的通货膨胀率趋于一致,就可以避免汇率的波动。
(二)综合分析法
以某一个指标作为最适度货币区的唯一标准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都无法对区域货币合作做出圆满的理论解释。只有在对上述的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判断某一地区是否适宜实行货币一体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适度货币区理论随着各国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而向综合分析方向发展,即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加入货币区的收益和成本分析。
2.欧洲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 答:(1)创设欧洲货币单位(European Currency Unit,ECU,也称“埃居”)
ECU是欧洲货币体系的核心,由欧洲计算单位(EUA)演变而来。ECU实质上是一个货币篮子,由成员国货币组成(比利时法郎、卢森堡法郎、丹麦克朗、西德马克、希腊德拉克马、葡萄牙埃斯库多、西班牙比塞塔、法国法郎、爱尔兰镑、意大利里拉、荷兰盾、英镑)。每种货币在ECU中所占的权重,主要依据各成员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各国在欧洲共同基金中的份额及其在欧共体内贸易额所占的比重大小而确定。权重一般5年调整一次,在5年内任何一国货币权数变动超过25%时,可以要求调整货币篮子构成。
ECU的作用主要有:①作为欧洲稳定汇率机制的标准,即成员国在确定货币汇率时以ECU为依据,其货币与ECU保持固定比价,然后再由此中心汇率套算出同其他成员国货币的比价;②作为决定成员国货币汇率偏离中心汇率的参考指标;③作为成员国官方的清算手段和信贷手段以及外汇市场的干预手段。
(2)稳定汇率机制(Exchange Rate Mechanism, ERM)
EMS通过双重机制来稳定成员国之间的货币汇率,即平价网体系(Grid Parity System)和篮子汇价体系(Basket Parity System)。共同体成员国货币之间都确定了中心汇率与汇率波动的上下界限,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对外则实行联合浮动。
(3)建立欧洲货币基金(European Monetary Fund, EMF)
EMF资金来源是集中共同体成员国黄金和外汇储备的20%作为共同基金,再加上等值
55
的本国货币,总额达到540亿欧洲货币单位(约730亿美元)。欧洲货币基金作为共同体的共同储备,向成员国提供信贷,干预市场、稳定汇率、平衡国际收支。
3.试结合欧洲货币一体化的演变过程,分析区域货币一体化发展的几个阶段。 答题要点:根据区域内各国货币合作的程度,可将区域货币一体化的发展阶段分为四个层次。
一是区域货币合作,即有关国家在货币问题上实行协商、协调乃至共同行动。
二是区域货币同盟,这是区域货币合作形式的深入发展,指通过法律文件(即共同遵守的国际协议)就货币金融某些重大问题进行合作。
三是货币区,这是区域货币同盟的一种高级表现形式,其特征是成员国货币之间的名义比价相互固定,而对成员国以外的货币实行联合浮动;由一种占主导地位的货币作为各国货币汇率的共同基础;主导货币与成员国货币之间可以充分地自由兑换;存在一个协调和管理的机构;成员国的货币政策主权受到削弱。
四是单一货币区,即区域内发行单一的货币,设立统一的中央银行,实行资本市场的统一,各成员国之间不再保持独立的国际收支,放弃独立的货币政策。
区域货币一体化的起始是区域货币合作,最终的目标是在区域内实行单一的货币,而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货币区。欧洲货币一体化的进程以及欧元的诞生过程,就是如此从区域货币合作,到区域货币同盟,到货币区,再到统一的货币和中央银行。
4.分析东亚地区货币合作的障碍及其前景。
答题要点:东亚地区的货币合作依托不断加强的区域经贸合作从无到有,从虚到实,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从目前的合作情况来看,东亚地区的货币合作还处在区域货币合作的初级阶段,距离区域货币同盟还有很长的距离,更不用说统一的货币了。目前还存在着一些障碍,未来的合作取决于以下一些问题的解决:
1.对区外经济体的依赖
由于东亚国家大多严重依赖对欧洲和美国的出口,区域内的贸易规模相对较小。同时,东亚各国都比较依赖银行融资,对西方国家的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有很大的依赖性。所有这些都使得东亚国家建立货币同盟的好处小于欧洲货币同盟的好处。因此,如何加强区内各国之间的经贸往来是货币合作过程必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2.各国之间的巨大差异 亚洲各国在经济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方面存在的巨大差距,这些差异的客观存在,使得东亚地区在政策协调、产业整合乃至贸易的发展过程中,会出现较多的冲突。
3.金融合作和汇率协调尚未成为最紧迫的问题
汇率协调是区域内各国实行货币金融合作的动力和前提条件,而对东亚各国来说,目前这还不是一个最为紧迫的问题,这与欧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时的情况有着显著的区别。在1997年金融危机之前,10+3主要国家的对外贸易都持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危机之后,有关国家的经济与对外贸易又得到了较快恢复,币值比较稳定。因此,汇率协调对东亚各国尚未有切肤之痛。
4.合作缺乏“领头人”。
欧洲货币一体化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有强大稳定的德国和强劲稳定的马克以及德法之间的协调。伴随着日本经济金融实力的不断增强和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日本在对外贸易和金融交易中的地位急剧提高,正逐步取代美国成为东亚经济贸易和金融活动的核心和主导。然而,日元的国际化程度并不高,不仅无法和美元匹敌,而且与欧元推出之前的马克也存在较大的差距。目前日元在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交易中的比重较低。尤其是,目
56
前日本经济的疲弱状态和日元的不稳定状态并无好转的迹象。中国这些年来虽然保持了经济的高速稳定增长,人民币稳中有升,在周边地区受到欢迎,但是人民币还不是可兑换货币。因此东亚的货币合作缺乏“领头人”。而如果由日、中两国来共同担当领头人的角色,也还有一系列的问题有待解决。
基于以上原因,东亚的货币合作必将是一条漫长的道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最有可能取得突破的是:
1.逐步完善《清迈倡议》下双边货币互换网络,建立东亚国家之间的紧急救援机制 目前对于亚洲国家来讲,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防范新的危机发生,因此建立紧急的救援安排和防止以邻为壑的竞争性货币贬值对东亚国家尤其重要。《清迈倡议》是在这个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通过更多的磋商和相互间信任程度的提高,东亚国家在紧急救援方面的合作是可以得到进一步加强的。
2.加强区域内的经贸合作,扩大对本地区货币的使用 随着东亚区域内自由贸易区的推进,区域内的贸易往来将越来越多。为减少交易成本和降低汇率波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减轻对美元的依赖,必须加強东亚各国间的货币结算能力。如果东亚各国增加本地区货币在贸易结算中的使用比例,就可以节省大量的外汇储备。但实施这一结算体系,需要各国中央银行的合作,并付之于一些保证结算的措施。
3.加强区域内各国货币汇率政策的信息通报与政策协调,为区域货币合作找到更多的共同诉求。
长期以来,东亚地区的合作较少。东盟虽然成立了很长时间,但一直没有实质性的进展,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有所改观。因此,对于区域内的货币合作不能操之过急,首先必须加强沟通与协调,找到合作的共同诉求。第一,应当加强汇率政策对话,让各国相互理解对方汇率政策的依据,并就重大的汇率政策调整做出通报;其次,就稳定本地区汇率达成共识。最后才是设计稳定汇率的各种政策或机制。
5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