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限娱令”下电视新闻泛娱乐化现象研究

2022-02-03 来源:好走旅游网


“限娱令”下电视新闻泛娱乐化现象研究

【摘 要】20世纪90年代受市场经济影响,中国电视新闻娱乐化现象开始风行,并呈现泛滥之势。2011年末,广电总局颁布了“限娱令”,提出要提高新闻类节目播出量。但在“限娱令”之下,为了争夺有限的观众市场,电视新闻必然呈现泛娱乐化之势。 【关键词】电视新闻;限娱令;泛娱乐化;广电总局 电视新闻娱乐化,在内容上偏重于软新闻,减少有关政治、经济等严肃新闻的比例,同时,电视新闻的娱乐化还竭力地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加强贴近性,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传媒界的新闻娱乐化现象日益突出,已成为当今大众传播活动中不可忽视的现象。面对电视新闻娱乐化现象,业内人士褒贬不一。但是事实上,新闻娱乐化势在必行,但要把握一个度。

2011年10月25日,广电总局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限娱令”的公告,宣布从2012年1月1日起,包括央视综合频道在内的34家上星综合频道要提高新闻类节目播出量,控制娱乐节目,以防止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化倾向。此公告一出,各家卫视相继出新招,在增加新闻节目的同时,更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嗅到了“娱乐元素“,这样是否会引起电视新闻泛娱乐化呢?答案是肯定的。 一、解读“限娱令”下电视新闻泛娱乐化现象

国家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重申电视上星综合频道是以新闻宣传为主的综合频道,要扩大新闻、经济、文化、科教、少儿、纪录片等多种类型节目播出比例。它是为了防止娱乐节目泛滥,避免电视真的陷入到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所谈到的那个“娱乐至死“的时代。

“限娱令”推出之后,各大卫视都在找寻生存之道。而一直以娱乐制胜的湖南卫视根据政策的改变,主推了法制和新闻类节目,准备在2012年推出三档新闻类栏目《新闻当事人》、《新闻公开课》,《7点播报》,这三档节目各具特色,不同于以往的新闻节目过于严肃,为了吸引年轻人关注,将新闻节目注入了“类娱乐因素”。有专家担心,“限娱令”的推出是不是会把电视新闻节目也推向泛娱乐化的浪潮?而以后的发展问题就值得深思了。

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电视新闻娱乐化的现象的出现是在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和迎合了受众的需求的情况下才大规模发展起来的。在新闻中适当加入人情味,故事化,趣味性要素,不仅可以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可看性,改变了传统的新闻表达方式,还可以在时空上扩大新闻的传播效果,从而提高新闻的价值,亦会让电视台提高了收视率。

但所谓的“限娱令”并不是限制娱乐,也不是限制娱乐节目,所以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增加娱乐元素以吸引受众的目光,是现在各大电视台的首要任务。在“限娱令”之后,电视新闻的娱乐化现象

会有愈演愈烈之势。

二、“限娱令下”电视新闻泛娱乐化的趋向探析 1.主持人化

为了追求高收视率和节目效果,出现了一些个性十足的主持人,他们有的装扮扎眼,有的举止夸张,有的词锋犀利,有的风趣机智,当然也有油嘴滑舌,不着边际的。新闻节目主持人尤其是民生节目,主持人已经成为节目的标志和个性。 2.个人化

在一些重大事件中,为了吸引受众的眼球,往往会将新闻聚焦在某一个身上,用对个人体验的微观观照来代替对社会历史背景的宏观考察。如在汶川地震中媒体集体塑造了一批感动大众的媒体明星,比如小林浩,“吊瓶男孩”﹑“可乐男孩”等。 3.戏剧化

新闻策划和包装观念的引入导致新闻报道的真实与戏剧性虚构之间严格界限的消解。电视新闻出现了混同于肥皂剧或情节剧的趋向,甚至将重大社会政治事件中纷繁复杂的矛盾简化为简单的善恶对立,其实在很多事情中并没有所谓的绝对。政治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不是戏剧,不是小说,这样的新闻节目只会削弱节目的新闻真实性。 4.快餐化

如今观众的收视习惯和制作成本的压力,使得电视媒体越来越

倾向于简明新闻,这类新闻被业界人士称为“快餐“或”胶囊“式的电视新闻。为了使新闻出彩,让画面说话,而忽略了事件的背景和事件背后的深度分析。更为极端的表现是为新闻报道设立主题词,为受众预设新闻框架。 5.片段化

现在新闻节目为了追求时效性,追求现场感,在并不是很了解整个事件的情况下,将简短新闻先发表,这不是对受众的知情权的重视,这样没头没尾,支离破碎的新闻画面并没有帮助受众全面了解和把握新闻的事实,在有些新闻事件中,这样的情况甚至会引起受众不了解全部详情,陷入恐慌。 6.庸俗化

为了追求高的收视率,在新闻节目量大量增加的情况下,如何吸引受众的眼球成为电视考虑的问题,于是庸俗化现象应运而生。庸俗化不仅仅是针对新闻事件本身,更是针对主持人,尤其是非上星电视台。

三、电视新闻泛娱乐化的负面影响

在“限娱令”增加大量新闻节目的播出量,在大批量的新闻节目中,为了争取观众,夺得高的收视率,赢得广告收入,各个电视台将会在电视新闻节目上做足功夫,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过度报道软新闻,把名人轶事,带有煽情性,刺激性的新闻以及花边新闻等作为重点,竭力从严肃的政治新闻,经济变动中挖掘娱乐价值,

过分强调故事性,情节化。这必会陷入专家所说的;新闻节目可能会泛娱乐化。而它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将会是: 1. 泛娱乐化对电视新闻业的影响 ⑴新闻价值的迷失

随着泛娱乐化时代的到来,我们的电视新闻越来越娱乐化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电视新闻节目缩减严肃的政治,经济类新闻,将受众的视线转移到明星和政府人员的私事上,过度放大明星奢靡的生活,舞台上的光鲜亮丽,成为了大众模仿的对象,尤其是青少年。同时人们了解世界的视线受到了阻碍,局限于娱乐化的社会之下。一些新闻猎艳逐奇,追求感官轰炸,暴力刺激,热衷对社会畸形现象的渲染,这种唯收视为王,唯受众为单一动机的传播目标,将新闻的大众化沦落为了庸俗化,严重损害了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

⑵新闻真实性受质疑

媒体从业人员重“编”不重“采”,电视画面花哨,但内容却没有实质内容。甚至有些记者为了猎奇,满足受众的窥探心理,背离了记者所应站立的立场,放弃了客观,公正的报道,专注于明星感情和丑闻的报道,忽视了新闻真实,客观,公正,全面的传播规律及舆论监督等专业主义原则。假新闻有蔓延之势。这对我国尚不成熟的新闻专业主义和媒介公信力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⑶人文关怀的缺失

由于过度追求新闻娱乐化,记者流于表象,专注于挖掘人们尤其是名人的情感,新闻普遍缺乏了对大众真正深层次的人文关怀。人文关怀的缺失是现时条件下各大媒体的统一弊病。为了满足受众的需要而大量猎奇,对真正需要关注的新闻时间缺乏耐心,甚至对受害者不够尊重都充斥在整个电视荧屏。比如联防队员当着丈夫的面强奸妻子,在画面中,我们看到记者直接把话筒递到伤痛欲绝的受害者面前,严重缺失人文关怀和职业道德素养。 2.电视新闻娱乐化对受众的毒害

不否认新闻迎合了受众的需求,使得受众的视听得以满足。但是正如“格雷沙姆”法则:在争夺受众的竞逐中,正规的严肃新闻遭遇煽情,畸趣性,丑陋性的劣质新闻排挤甚至驱逐。电视新闻过度娱乐化,观众将自己的事业从严肃的政治,经济,文化报道中转向花边新闻,转向有关家长里短,转向繁杂的小事,长久之下,这会降低观众的思考能力,审美取向等等,并且严重占据了观众收看以一些真正可以了解社会,受到教育的节目的时间。

最严重的是电视新闻娱乐化对于青少年的毒害,青少年的整个心理都没有建构完整,电视无论是新闻还是其他节目的过度娱乐化会使得青少年把追星作为自己的生活,甚至会影响到整个家庭。电视的主要宣传,教育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比如,疯狂追星女杨丽娟自1994年迷上刘德华后,父母为达成女儿心愿倾家荡产。父亲去年为让女儿筹募旅费,甚至想到了卖肾;如今,杨丽娟已如愿

当面见到刘德华,可仍不满足于只与偶像留影纪念。3月26日,其父在香港跳海自杀,留下的遗愿竟是希望刘德华再见女儿一面。 3.对社会的负面影响

大量的社会新闻,对社会阴暗面和畸形现象的报道,让受众对当前的社会以及价值观等产生错误的认识,不利于社会的整体发展。

影响了国家声音的有效传达。电视新闻泛娱乐化促使传统政治、经济新闻被娱乐化的软新闻、地方奇闻轶事埋没,另外,娱乐化的媒体的权威性会降低,最终导致重要的精神无法传达,是国家的呼声和权威变弱。

媒体在娱乐化过程中过度追求娱乐化,减弱了应有的教化受众、提高社会风尚、服务百姓的职能,甚至会成为侵蚀社会的毒药。一旦电视媒体在娱乐化,特别是新闻娱乐化的道路上迷失新闻本位,违背公众和社会利益,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著名电视人闾丘露薇说过:“媒体的严肃新闻娱乐化是因为有自己的苦衷,而一个社会看重和追求表象的完美,却让人觉得有点点可悲,最终的结果很有可能就是品尝自己酿成的苦果。”

四、“限娱令”之后电视新闻的发展举措

为了防止泛娱乐化,首先,需要国家做出相应的对策,在中国的媒体自律还没有达到一定程度的今天,政府的政策是限制电视新闻过度娱乐化的法宝。政府应该充分发挥“看得见的手”的作用,

防止和抑制电视新闻异化现象的发生。发展国家的宏观调控作用,使新闻媒介认清自己的发展方向。当然,最重要是媒介组织内部的行业自律。媒介从业人员应该熟悉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守新闻专业主义,本着把观众最需要的信息传达给观众,本着客观,公正的行业精神来采集播报新闻。要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人民疾苦,充满人文关怀。做出真正高质量的能够满足观众了解社会,了解世界,了解自己的新闻节目。

当然,大量新闻节目的出现除了会形成泛娱乐化的局面之外,还会造成同质化。《南京零距离》造就了民生新闻,各大电视台都竞相模仿。出现了节目定位、题材、报道角度、主持风格相同等问题。同质化新闻对丰富性和多样性是一种损害,同一传媒集团下的同质化竞争无异于内耗。为提高收视率,易导致电视新闻的低俗化现象越来越泛滥。电视新闻要避免同质化必须创新,要明确定位,进行差异化经营,加强品牌维护,为观众量身定做新闻节目。 五、结语

电视新闻娱乐化现象是媒体发展必然的阶段,“限娱令”看似是在限制娱乐化,但事实上,“限娱令”的颁布促进了电视新闻的泛娱乐化倾向。电视新闻娱乐化在中国有其生长的肥沃的土壤,它是适合我国当前的政治经济环境,适合观众的收视习惯的,但是我们要防止电视新闻节目过度娱乐化。在’限娱令“之下,电视新闻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该“硬”的时候就要“硬”,以报道真实客

观公正迅速的新闻为主要内容,但适时的“软”度也可以让观众绷紧的神经得以放松。切实遵循真实性、客观性等新闻传播规律,远离浮躁和低级趣味,这是新闻要把握的娱乐尺度,也是新闻娱乐化的底线,更是电视新闻娱乐化发展的王道。 【参考文献】

[1] (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法)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里研究)[m].中央编辑出版社,2005.

[3] 张焰.电视新闻娱乐化的问题及对策[j].传播实务,2010(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