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特殊教育考试范围详解___华东师范大学

2023-06-11 来源:好走旅游网
特殊教育考试范围详解 华东师范大学

一、特殊儿童 广义:指与正常儿童在各方面有显著差异的各类儿童。这些差异表现在

智力、感官能力、情绪和行为发展、身体或语言等方面,既包括发展上低于正常的儿童,也包括高于正常发展的儿童以及有轻微犯罪的儿童。

狭义:专指残疾儿童,即身心发展上有各种缺陷的儿童。

二、特殊教育需要儿童:指因个体差异而有各种不同的特殊教育要求的儿童。 三、个别差异:包括个体间差异和个体内差异

个体间差异指不同个体之间智力、能力、个性、兴趣等心理特征方面的差异,

表现在质的差异和量的差异两方面

个体内差异指同一个体内部在能力发展的不平衡,是人的个性化。

四、特殊教育:是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以及

教学设备,对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进行旨在达到一般或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

内容上主要包括:教育对象 教育内容 教育方法

教育场所 瀑布式安置体系 P6 从事特殊教育和相关服务的人员

五、我国特殊教育体系

学前教育安置方式:1普通幼儿教育机构 2残疾儿童福利机构 3残疾儿童康复机构

4普通小学的学前班和特殊教育学校的学前班

义务教育1.教育体系我国大陆已基本形成以随班就读和特殊教育班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

为骨干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体系。

2.安置方式 特殊教育学校 盲校、聋校和培智学校(辅读学校) 特殊教育班

随班就读

六、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P17

(一)重视生态学模式 (二)重视早期干预

早期干预是指对学龄前有发展缺陷或有发展缺陷可能的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教育、保健、

医疗、营养、心理咨询、社会服务及家长育儿指导等一系列服务的措施。 (三)重视个别化教育与转衔服务 (四)特殊儿童教育安置以融合教育为主 (五)多学科团队合作 (六)加强政府的管理职能

一是立法和政策保障, 二是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作

七、回归主流问题

回归主流,就是尽量将残疾儿童放回到普通学校、普通班级接受教育,使他们更好地适应

正常的生活

八、全纳教育

我国学者认为~是这样一种持续的教育过程,即接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和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

其核心是,忠实地把教育看作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

九、全纳教育的支持模式

(一)巡回指导 指组织专家队伍,从一个学校到另一个学校开展评估、提供咨询、提供材

料,甚至做一些直接教学的活动

(二)资源中心 每个行政区专家团队的基地。

教师、家庭和学生可以进入团队中心。建立资源中心,可以促进学校和教师加速向全纳教育转变,可以提供资源和专家支持,使得集中的、多学科的干预成为可能。

(三)资源教室方案 它是一种教育措施,接受辅导的特殊学生大部分时间在普通班学习一

般课程,其余时间到资源教室接受资源教师或特殊教育人员的指导。

资源教室方案是由资源教师利用资源教室的设备和其他资源,为学生及教师提供教学协助的

计划,其核心在于如何发挥“资源”的功效。 资源教室方案的特点: 1是一种暂时性的支援教学 2强调个别化教学 3具有预防功能 4具有统

5可以缓解隔离与标记的不良影响 (四)合作学习模式

班级内的指导是一种无需学生离开教室即可进行个别化教学的方法,它往往通过班级内的 同伴指导融合班级中的合作学习来完成,使整个班级在社交方面融为一体,能减少特殊儿童 心理压力。

特征:1明确界定学习任务

2个别化教学 前测后测、当前所需要的学习同伴

3来自学生高比率的积极反馈每个学生既以被指导者的身份(对

指导者的提示作出最初的回答),又以指导者的身份(对回答作出提示),对学业任务作出回答。

4直接的反馈和对正确回答的称赞 5系统性的错误纠正

6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十、随班就读:是一种在普通教育机构中对特殊学生实施教育的形式。

随班就读的原则:1就近入学。

2区(县)教育部门负责规划。 3学校接收服务区的儿童入学 4改选合适的安置如

十一、个别化教育计划:是指一份由学校与家长共同制定的针对学生个别需要的书

面教育协定,它应记载学生的评定结果,该年度需要提供的教育安置、相关服务及教育目标等。

个别化教育计划的意义:

(一)教育平等 (二)因材施教 (三)教育绩效责任 (四)家长参与 (五)融合教育

(六)多学科参与

十二、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与施行应注意哪些问题?P63-80

各类别障碍儿童: 一、智力障碍儿童 (一)定义

智力残疾是指智力显著低于一般人水平,并伴有适应行为的障碍。 (二)分类

1、按智力受损程度的分类 (1)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类

 轻度智力障碍 IQ范围为50~69(对成人而言,9岁≤智龄<12岁) 有一些学习方面的困难,许多成人能够参加工作并对社会有所贡献。  中度智力障碍 IQ范围为35~49(对成人而言,6岁≤智龄<9岁)

儿童期表现出显著的发展落后,多数人能够通过学习在自我照料方面有所发展,成人需要在生活与工作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支持。

 重度智力障碍 IQ范围为20~34(对成人而言,3岁≤智龄<6岁)

需要持续不断的支持性服务。

 极重度智力障碍 IQ在20以下(对成人而言,智龄<3岁)

在自我照料、自制、沟通和移动方面有严重的局限。  其他智力障碍

因伴有其他缺陷造成使用正常手段来评定迟滞水平极为困难或根本不可能。  非特异性的智力障碍

因资料不足无法归入任何类别。

(2)我国的分类

智力障碍的分级标准

分级标准 级别 发展商0~6岁 一级 ≤25 智商7岁以上 <20 适应行为 极重度 WHO-DAS分值 ≥116分 二级 三级 四级 26-39 40-54 55-75 20-34 35-49 50-69 重度 中度 轻度 106-115分 96-105分 52-95分 2、按支持程度的分类

AAMR按支持程度的分类

类别 间歇的 有限的 就业的衔接支持) 至少在某种环境中有持续性的、经常性的需要,并且没有时间上的限制(如广泛的 需要在工作中或居家生活中得到长期的支持服务) 所需要的支持服务是持久的且需求度高,在各种环境中都需要提供,并且全面的 可能为终身需要 (三)特征

支持程度 所需要的支持服务是零星的、视需要而定的(如失业或生病时) 所需要的支持服务是经常性的、短时间的(如短期的就业训练或从学校到1、认知特征

(1)感知

 感觉特征

绝对感受较低。视觉明锐度下降;听觉、触觉反应迟缓;嗅觉和味觉可能缺失;木体感觉和内脏感觉也表现出一定的障碍。  知觉特征

知觉速度缓慢;知觉的理解不全面、不深刻,不善于把握事物之间的关系;知觉范围狭窄,知觉信息容量小;知觉分化功能显著偏低;知觉恒常性也不及非智障儿童。 (2)注意

注意的发展水平普遍较低,难以完成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的转变;难以区别相关刺激与无关刺激;难以将注意力集中在特定的学习任务上。 (3)记忆

记忆缺乏目的性;识记速度缓慢;对信息的保持效果差,容易遗忘,再现和再认困难。 (4)思维

思维直观具体,缺乏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能力;思维刻板,缺乏目的性和灵活性;

思维还缺乏独立性和批判性。 2、社会适应特征 (1)日常生活自理

轻度智障儿童通过训练能学会一般的生活自理能力;中度和重度智障儿童则需要长时间的专门指导。 (2)社会交往

社会交往能力较差;对正常交往手段的掌握显得力不从心。

二、听觉障碍儿童

(一)定义

听力残疾是指人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不同程度的永久性听力障碍,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声及言语声,以致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 (二)分类 1、听觉障碍的程度

 听力残疾一级  听力残疾二级  听力残疾三级

听听力残疾四级

2、听觉障碍的类别

 传音性听觉障碍(传导性听觉障碍)

听力损失主要发生在外耳和中耳部分。  感音性听觉障碍(感觉神经性听觉障碍)

是由于耳蜗内及耳蜗后听神经通路病变导致的听力损失。  混合性听觉障碍

既发生在内耳,也发生在中耳或内耳;既有传音性听觉障碍,又有感音性听觉障碍。

3、听觉障碍发生的年龄

 学语前听觉障碍

儿童在学会说话前丧失听力(通常由遗传或怀孕时所造成的)。  学语后听觉障碍

儿童在学会说话后丧失听力。

(三)特征

1、认知特征 (1)感知觉特点

 知觉信息加工不完整

听觉障碍儿童对复杂的事物和环境感知不完整,不易形成视听结合的综合信息。  视觉的优势地位

视觉在一定程度上处于感知活动中的优势地位。  缺陷补偿 (2)注意特征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形成和发展都比较缓慢;有意注意的稳定性较差;注意的分配困难。

(3)记忆特点

头脑中留下的视觉、触觉和动觉表象比听觉表象要多;无意记忆占优势。 (4)思维特点

 思维具体形象;

 掌握概念有困难:概念扩大与缩小;

 对事物分类有困难:不是按照事物的本质,而是依据感知的特点、生活的情境或物体的功用。

2、语言发展特点

(1)发音不清 (2)发音不好 (3)音节受限制 (4)语言发展落后 (5)智力发展与语言发展不同步 3、情绪与个性发展特点 (1)情绪特点

不一定会导致社会和人格方面的困难,但它能造成一种容易产生这类困难的环境。 (2)个性特点

美国梅多总结:固执、自我中心、缺乏内部控制力、易冲动、易受暗示。 三、视觉障碍儿童

(一)定义

视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低下并且不能矫正或视野缩小,以致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视力残疾包括盲及低视力。 (二)分类

我国视觉障碍分类表

类别 盲 二级 三级 低视力 四级 注:视野半径<10度者,不论其视力如何均属于盲。

(三)特征 1、感知活动特点

(1)感知活动主要依靠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感觉功能,听觉和触觉灵敏; (2)无法对事物的色彩、形状、大小及三维空间等形成明确的概念;

(3)在形状知觉、空间知觉以及知觉与动作的统合方面比正常儿童困难得多。 2、语言和思维特点

使用的词汇缺乏感性的基础,缺少视觉形象,不能准确把握一些视觉性词汇的内涵; 3、个性特点

(1)表现出被动和依赖的状态; (2)独立意向较差,自制力较好; (3)显得比较孤独。 四、沟通障碍儿童 (一)定义 1、沟通障碍

沟通障碍是指接收、发送、处理以及概念理解、口头及书面信息、图形符号系统等方面的能力出现障碍。其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听觉障碍、言语障碍及语言障碍。 2、言语障碍

≥0.1-<0.3 ≥0.02-<0.05;或视野半径<10度 ≥0.05-<0.1 级别 一级 最佳矫正视力 无光感-<0.02;或视野半径<5度 言语障碍是指说话时的反常现象,包括发声、构音以及语流的异常。 3、语言障碍

语言障碍是指个体所掌握的语言学知识系统与其年龄不相符,落后于同龄的正常人,属于在语言符号系统的理解和使用上的异常。 4、言语残疾

言语障碍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不同程度的言语障碍(经治疗一年以上不愈或病程超过两年者),不能或难以进行正常的言语交往活动(3岁以下不定残)。它涵盖了“言语障碍”和“语言障碍”。 (二)分类 1、言语障碍的分类 (1)构音障碍

从构音错误的类型上:

 替代,指以错误的读音取代正确的读音,如“兔(tu)子跑(bao)了”;  扭曲,也称歪曲,无法发出正确的读音;

 省略,只发出部分音,如将“跑(pao)”读成“袄(ao)”;

 添加,在一个字音内增加原本没有的音,如将“衣(yi)”读成“ji”;  整体性的语音不清。 从构音障碍的病因上:  运动性构音障碍;  器质性构音障碍;  功能性构音障碍。 (2)发声障碍(嗓音障碍) 从发声障碍的表现形式上:

 音调异常:音调过高或过低;  音量异常:音量的强弱不当;

 音质异常:有气息声、声音嘶哑或气息声与粗糙声混合的声音。 (3)语流障碍(口吃) 从口吃的构音特征上:  重复发音;  言语阻塞;

 语音延长。 2、语言障碍的分类 (1)语言发展迟滞; (2)失语症。 3、言语残疾的分类

五、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 (一)定义

情绪和行为障碍学生是指行为表现与一般学生应有的行为明显偏离,具有以下一种或多种影响教育的、明显而持续的行为特点的学生:

 学习能力不足,但不能用智力、感觉和身体的原因加以解释;  不能与同龄人和教师建立或保持良好的关系;  对正常环境缺乏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 弥漫性不愉快或抑郁;

 容易出现与个人学习困难有关的生理症状或恐惧反应。 (二)几种典型的情绪与行为障碍 1、攻击

 在成长发育过程中,会不断有各种攻击行为出现;  正常儿童到八九岁时,已具备相当的自控能力。

攻击性行为主要包括三种:自卫性攻击、非自卫性攻击和强迫性攻击。 2、焦虑

作为一种情绪反应,焦虑是指心理预料可能会遇到问题或危险时而产生的悲伤、忧虑、紧张、不安等感受交织而成的复杂情绪状态。 3、多动

多动是指儿童智能正常或接近正常,但表现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分散、注意广度小、不分场合的过度活动、情绪冲动,并伴有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的一组症候群。 4、品行障碍

这是一组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行为障碍,其特征是反复而持久的反社会性、攻击性或对立性品行。

六、其他类障碍儿童

(一)肢体障碍儿童 1、概念

肢体残疾,是指人运动系统的结构、功能损伤造成的四肢残缺或四肢、躯干麻痹(瘫痪)、畸形等,导致人体运动功能不同程度的丧失,以及活动或参与的局限。

2、肢体障碍的类型

 脑瘫 指大脑损伤,是因儿童大脑发育成熟前受损伤所致的一种综合症。 一般分为:单瘫、双侧瘫、三肢瘫、四肢瘫、双重偏瘫。  脊柱裂  肌肉营养障碍  脊椎神经紧张

(二)病弱儿童

病弱是指患慢性疾病或体质虚弱的状态,患者由于慢性或急性的健康问题而出现力量、活力或机敏度的限制。

(三)自闭症儿童

1、定义

自闭症是一种发展性障碍。这种障碍会对言语性和非言语性的交流以及社会互动产生显著的影响,儿童通常在3岁前症状已出现,这对教育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2、分类

 自闭症

 阿斯伯格综合症 较轻;不能理解怎样进行社会性互动;大多数儿童的 智力处于或高于平均水平。  瑞特综合症  儿童期分裂障碍

 不确定的弥散性发展障碍 3、特征

三个主要特征:社会交往的质的损伤;狭窄的、重复的、刻板的行为模式、兴趣和活动;语言交流的质的损伤。

(1)社会交往障碍

 不能进行社会交往;  不能建立伙伴关系;  依恋关系的缺乏;

 感情和社会互动方面的困难;

 对熟悉和不熟悉的人往往不加区别地表现出冷漠;  没有眼光接触;

 可以很长时间对周围所发生的一切毫不在意,只停留在自己的天地里。 (2)语言交往障碍

 语言发展的延迟;  语言应用能力的障碍;  语言的重复;

 使用语言时,在声调、重音、速度、节律、音调等方面的异常

有的自闭症儿童虽然已具有一定的语言能力,但他们使用语言进行交往的能力却有相当大的缺陷。 (3)兴趣和行为异常

 兴趣的异常狭窄;

 对生活中统一性的执着(刻板);  重复性肢体动作;

 异常的感觉以及相连的行为特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