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田健媛丁涛 蔡凤林 丁胜
来源:《江苏科技信息》 2018年第2期
摘要:文章以宿迁市农业为研究对象,在界定农业现代化标准的基础上,指出宿迁市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推动宿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现代化发展;发展问题
0引言
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程度相比,我国的农业发展依然相对比较落后。对如何提升我国的农业现代化程度,国内学者大多从省级层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提出了较为系统的宏观调控政策。但基于市级层面微观领域研究的文献鲜少,导致我国农业现代化问题的解决在微观层面上缺少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因此,本文以宿迁农业为研究对象,针对该市农业“大而不特”“大而不强”的问题,将农业现代化发展理论与该地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综合分析该地区的农业背景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宿迁农业发展的特点,提出适合宿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建议,从而为推动宿迁农业经济的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提供必要的依据。
1农业现代化标准的界定
农业现代化具有“四个一”的发展标准,具体含义如表1所示。
2宿迁市基本情况
宿迁市位于北纬33°12′17″~34°24′38″、东经117°6′19″~119°12′50″之间。境内有两大著名的淡水湖——洪泽湖和骆马湖,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全市总面积8555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占77.6%,耕地面积4385平方千米,水面面积2367平方千米。宿迁整体地形西南、西北部为岗丘,大部分地区海拔在40米以下,最高海拔外71.2米,最低海拔为2.8米。2015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7.73万公顷,比上年增加约506.67公顷;粮食总产量386.63万吨,比上年减产229.92万吨,但仍属丰收。201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2126.19亿元,人均GDP达43853元。
3宿迁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
由于居民出资能力低、投资渠道少,宿迁市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相对江苏省其他地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加之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费严重匮乏,宿迁市的农业基础设施达建设距离农业现代化标准相差较远;以家庭为单位小农经营方式阻滞了大规模农业的机械化生产;农村交通不方便等也进一步阻碍了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进程。
3.2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滞后
在江苏,宿迁市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业产业结构中农产品加工业所占比重较小,自然种植经济所占比重较高,其他林、渔和畜牧业整体发展较弱,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滞后。宿迁市地区农业结构不合理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宿迁农民往往遵循传统的农业耕种模式,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宿迁农业依然以种植为核心的农业第一产业为主,农业产业发展层次低;二是宿迁市场经济发展较其他地区相对滞后也导致农民缺乏市场经营的理念,生产经营主要依靠自然力的作用,不能够积极地运用市场的观念从农业现代化的角度不断提升农业产业的发展水平。
3.3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较为落后
宿迁市农业生产模式依然是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这种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已远远不能够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对现代化技术应用的要求[3],农业产业化还处于低水平。政府在产业化过程中的管理方式和领导问题、龙头企业太少、主导产业不明晰、市场发育相比滞后等这些问题都阻碍了宿迁市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在宿迁市,农村生产要素主要还是以土地和劳力为主,创新要素严重不足,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弱;对农业科技也不够重视,对其投入也明显不足,知识老化、单一且科技人员数量少。
4宿迁市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对策
4.1加大农业基础性设施的建设力度
加大农业基础性设施的建设力度是当前宿迁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关键,是发展农业、拉动宿迁农业经济增长、增加农民收入的结合点。首先,在经费上要对宿迁农业基础性设施的建设给予积极的扶持。从这几年的投入来看,宿迁市在农业基础性设施的建设投入是不断递增的,平均每年的递增速度同比增长了32.25%。其次,要重点加大农村水利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一方面,宿迁市应大力开展土地整理复垦,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另一方面,要加强水利建设,要对农村农田灌溉的中小河流进行统一规划,优化布局灌溉沟渠,同时实现农村河道的永久性保护,适时做到灌溉河道畅通。最后,要全面实现宿迁农村农业生产机械现代化,截至2014年,宿迁市单位耕地机械总动力达到了12千瓦/公顷。
4.2加强以政府为主导的外部支持
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要逐步探索有效的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一是政府通过立法指导农业现代化[4]。政府统一指导分散的小农经济,推动农业现代化。这种政策法律化的实施,可以维持农业政策的稳定与连续,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有效手段。二是政府需要制定精准的农业扶持政策。这些政策包括财政与信贷扶持、农村自然资源的保护以及农产品价格补偿政策等等,可以降低自然灾害或者市场波动对农业的影响,以此来弥补市场调节功能的不足。三是政府应该建立包含农技教育、农技科研与推广相结合的综合体系,其中尤其要特别重视与推进农技教育的推广力度。
4.3实现宿迁农业产业现代化
农业产业现代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通过农业产业现代化才能增加农业生产的整体收益,同时不断提升农村农民的收入水平。一是确定宿迁农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宿迁可以根据农村自身的自然资源条件和农业发展的特点,主动确定适合本地区发展的龙头企业,积极加大对确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不断提升农村龙头企业的发展水平。二是构建农业主导产业链。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前提是选择主要产业,依据区域自然资源禀赋条件,在需求收入弹性与农村产业关联强度基准上,进行科学的主导产业决策。三是逐步完善宿迁农村市场竞争机制。完善的市场竞争机制可以自发实现宿迁农村产业间的优胜劣汰,不断提升自身的产业竞争能力,从而真正实现农村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所以在宿迁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就需要重视农村市场竞争机制的建立,构建产供销一条龙的农业现代化发展体系,逐步发展成以农村集贸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和批发市场相结合的市场体系。所以,宿迁应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规划与南京、苏州、上海等大中型城市的超市和批发市场的有效结合,通过农产品的“进超入市”加强宿迁农业与发达地区的产业关联。
参考文献
[1]MAURICIOR,BELLON,
HELLINJ.Plantinglybrids,keepinglandraces:agriculturalmodernizationandtraditionamongsmall-scalemaizefarmersinChiapas,Mexico[J].WorldDevelopment,2011(8):1434-1443.
[2]RAYMONDBC.Thearchiveinthefield:document,
discourse,andspaceinMéxico’sagrarianreform[J].JournalofHistoricalGeography,2010(36):411-420.
[3]毕美家.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制度研究——基于合作制的经济学与经验分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蒋和平,辛岭.建设中国现代农业的思路与实践[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王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