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回顾发生在60多年前的抗美援朝战争。 当时,中美双方的武器装备实力相差极为悬殊。美军可谓占有绝对优势。但不可思议的是,在两年零九个月后美军却输掉了这场战争。是什么让志愿军战士所向披靡那?毛主席给了我们答案。他说:“志愿军打败了美国佬,靠的是一股气,美军不行,钢多气少”。我认为,这里的“气”指的就是军人的“血性”。
习主席强调指出:威武之师还是要威武,革命军人必须要有血性。在当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凶险交织、暗流涌动的敏感之际,习主席重提“血性”,这一充满刀光剑影、彰显豪气干云的名词,寓意深刻,指向明确,对于我们持续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重塑中国军人的牺牲献身精神,时刻保持“三个高度警惕”,实现“能打仗、打胜仗”目标,具有无比紧迫而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唯有源头活水来——在历史追思中把握我军血性的本质内涵 血性,在《辞海》里的解释是“刚强正直的气质”;百度百科给出的答案是“刚强果敢、勇敢无畏、热诚的性格”。这些解释是血性笼统的表述。对于军人来讲,血性有其独特的内涵,血性,是军人的脊梁,是胜利的基因。历来被兵家所推崇。孙武提出“夺气”、“攻心”为上,左宗棠认为“打仗以胆气为贵”, 这个气就是军人的锐气、虎气、豪气、霸气、勇气、胆气,就是军人的血性,刘伯承元帅强调“狭路相逢勇者胜”,等等,这些都是军人崇尚血性的表现。如果我们把军人比作一把利剑,
那么军人的血性就是那锋利的剑刃。充盈了血性的军人,剑气逼人令敌胆寒,剑锋所指所向披靡,而丧失了血性的军人,如同卷刃之剑,挥之易折斩而不断。回顾我军88年波澜壮阔的辉煌历程,正是靠着军人的血性支撑着我军从小到大、以弱胜强,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
血性对于一个军人、一支军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军人的出现是因为战争的需要,军人的产生就是为了赢得战争的胜利,而取得战争胜利的内在因素是什么呢?那就是军人的血性。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面对武器装备精良的十六国联军,我军以弱胜强,让“纸老虎”不得不在停战协议上签字。在那场战争中,有3个成建制的“志愿军连队”在隐蔽待战时全部冻死在阵地上,他们为了防止埋藏行踪的暴露,宁愿冻死也不轻易挪动,他们牺牲的时候,仍然保持着整齐的战斗队形和战斗姿态。邱少云、黄继光种种这样让敌人畏惧、无法理解、称之为“谜一样的东方精神”,不正是志愿军用鲜血和生命浇筑的军人血性吗?一个人没有了血性,就会被人藐视,一支军队没有了血性,就如同一群绵羊,何以保护自己的国家。
一是铁心向党的忠贞气节。我军是党一手缔造和领导的。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们这支军队区别于其他任何军队的血性本质。战争年代,无论是直面白色恐怖的腥风血雨,还是抵御重兵围剿的狂轰乱炸,无论是深入敌后卓绝抗战,还是千里跃进绝地反击,无论是保家卫国抗美援朝越,还是捍卫尊严边境御苏修,我军始终与党保持高度一致,相信党、紧跟党、依靠党,党之所指、我之所向,闻令则行、听禁即止,时刻做到“我听党的话、枪听我的话”。正因为如此,在
革命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官兵才能固守信仰、坚守立场,张国焘投奔国民党时,连一个警卫员也没能带走;企图叛逃国外的林彪,连一兵一卒也未能调动;“四人帮”和动乱“精英”们在失败的时候,都哀叹没有抓住军队。建军86年来,没有任何一个野心家、阴谋家能够利用军队达到个人目的,更没有成建制的部队被策反、被拉走。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我军铁心跟党走的忠贞信念。
二是牺牲奉献的赤诚情怀。来自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是我们这支军队植根沃士、汲取营养的立军之本、血性之源。狼牙山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转移,与穷凶极恶的日寇展开殊死搏斗,“宁肯前进一步死,决不退后半步生”;南京路上好八连官兵,当年攻克上海,不住民房不扰民,席地而卧,天当房、地当床,展示了我军秋毫无犯、纪律严明的文明之师形象……英国蒙哥马利元帅看到解放军露宿街头的照片后,不无感慨地说:“我这才明白了,有这种睡水泥路面精神的军队为什么能够打败经美国武装起来的蒋介石数百万大军。”老山战斗打响时,举国上下四化建设正热火朝天,后方人民“安居乐业,人心思富”,然而我们许多战士却在前线“流血牺牲,无私奉献”。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中国军人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连死都不怕?这种被美军称之为“迷一样的东方精神”,就是对祖国的情,对人民的爱,激发出中国军人无私奉献的血性豪气,进而突破了人性的弱点,突破了求生的本能,能够在生死关头,“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是狭路亮剑的果敢品质。(视频)“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电视局《亮
剑》中李云龙的这句话,道出了逢敌亮剑这种豪气的内涵。剑的好坏是客观因素,但敢不敢亮剑却由主观决定。无论对手如何强大,在气势上我们定要压倒他,一支敢于亮剑的军队一定是勇往直前、能够夺取胜利的军队。迎难而上、敢于胜利这才是豪气,这也是军人血性本色的体现。将士有血性,战场有胜算。面对强敌,我军官兵始终以钢铁一般的意志和战无不胜的斗志,置生死于度外,塑造了让敌军胆寒的血性!同样的事例,在朝鲜战场上,惨烈的长津湖血战,衣着单薄的21万志愿军官兵克服零下40多度的极寒环境,血战17个昼夜,歼灭了经历过太平洋血战的美军机械化部队1.8万人,一举收复了三八线以北地区,打出了中国军人的血性军威,换来了半个多世纪的和平与发展。中越自卫反击战,面对号称第三军事强国的越南,经历20年和平的解放军,仍然凭着军人的血性和牺牲精神,占老街、克凉山,在越南的领土纵横驰骋,赢得世界“第一陆军”的美誉。2010年7月16日,辽宁省大连市保税区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公司原油灌区输油管道发生爆炸,造成原油大量泄漏并引发大伙,火舌高达50米。辽宁消防总队调动官兵近3000人,消防车348台,海上消防船17艘,面对极度危险的火场,不顾个人安危,英勇作战,历时17个小时,最终消灭大火,创造了消防部队灭火的奇迹
四是气吞山河的豪迈霸气。不为任何敌人所征服而要征服一切敌人,不为任何困难压倒而要压倒一切困难,是我军革命英雄主义的血性体现。长征途中,红军平均每行进一公里就有3到4人献出生命,可就在这样一条路上,红军官兵吃着野菜、嚼着草根,一共爬过18条
山脉,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大小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包围,最终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由湘赣边界的罗宵山脉转移到陕北的黄土高原。在许多战争题材的影视剧中,都有这样的场面,在优势装备敌军面前,为了掌握战争主动权,与敌抢占制高点,我军官兵不断跋涉跨越,昼夜兼程,一日行军200余里,创下了脚板子赛过敌人车轮子的壮举。“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历史证明,英雄的中国军人能够克服任何艰难险阻。
五是敢打敢拼的求战之心。能打仗、打胜仗的前提是尚战、敢战,军人的血性首先表现在闻战则喜的使命担当。我们支队大武口中队指导员刘继高,就始终有闻战则喜的求战欲望和永不服输的争先劲头。体现在训练场不怕苦不怕累、比武竞赛敢打敢拼。2014年8月支队
举行实战化比武竞赛,刘继高同志既当教练,也是队员。高强度训练导致膝伤复发,中队的同志都劝他,别参加那么多科目,别把身子累垮了。可他却觉得,比武是救灾的预演,救援行动快一秒,群众损失就能减一些。为了不耽误训练,他休息时用冰敷一敷,缓解一点就咬牙接着练。他硬是凭着这股不服输的精神和锲而不舍的韧劲儿,取得了闯关答疑和百米障碍两个科目第一名、三千米第二名的好成绩,他个人也荣立三等功一次。“金色盾牌,热血铸就”,刘继高同志以特有的“血性”诠释了消防卫士敢打敢拼不畏艰难的奉献精神。在“行不行”之前,首先面对是“敢不敢”,血性首先
就要求我们要具备任务面前当仁不让、两强相争舍我其谁、笑傲沙场有我无敌的决心和勇气。
六是攻坚克难的自我超越。血性之所以被人推崇,让人敬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血性体现出的是一种超越精神,能忍别人所不能、敢于向自己挑战,挑战心理、生理的极限。对于我们每名官兵来讲,能够战胜自己,同样是血性的表现。比如,有的战士因为恐高症,在400米障碍云梯上不敢动,但通过训练能够克服这种心理,获得优异成绩,有些战士不敢高空救援作业,经过心理拓展训练、塔上项目训练,渐渐克服恐高,在灭火救援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抢救遇难群众,这都是有血性。世界上最难战胜的人是自己,最难实现的超越是自我超越。血性正是在一次战胜自己、超越自己中迸发出来,这也是血性最鲜明的特征。
刚才通过对军人“血性”实质内涵的学习和认识,现在可以总结一下,为什么军人要“有血性”?
习主席强调指出,“威武之师还得威武!革命军人还是要有血性!”“无论什么时候,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不能丢”。血性永远是军人脊梁,胜利的刀锋。回顾人民军队波澜壮阔的辉煌历程,从南昌起义的第一声枪响到井冈山的“黄洋界上炮声隆”,从气势如虹的百团大战到“横扫千军如卷席”的三大战役,从十八军挺进西藏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一代代革命军人用血性谱写出一曲曲雄浑乐章,打造出一个个精神高地。当前,强军兴旅的责任历史地落到我们肩上,要挑起这副担子,就必须传承好革命军人的血性基因。因为有血性,我们才会在困难面前干劲不减,生死面前斗志不移。
(一)有血性是岗位建功的需要。习主席指出,“要强化战斗思想,强化‘当兵打仗、练兵打仗’的意识,强化部队战斗精神”。我们现在很多官兵危不施训、险不练兵,面对岗位的枯燥,不是默默坚守,而是选择逃避;面对训练的艰苦,不是迎难而上,而是选择装熊,缺少军人的血性。军人本职是打仗,我们就应该在岗位上苦练杀敌本领,最基本的就是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扎根基层,刻苦训练。
(二)有血性是激发斗志的利器。军人的职业决定了我们即使一生都看不到战火,也要为硝烟燃起的那一刻枕戈待旦。血性激励的是斗志,成就的是打赢。军人的血性是产生力量的催化剂,是激发使命责任的兴奋剂。在长期的和平环境中,只有注燃沸腾的血性,才能舍生忘死、英勇无畏,脑子里永远有任务,眼睛里永远有工作,肩膀上永远有责任,胸膛里永远有激情。
(三)有血性是立身为民的标识。在人民群众眼里,敢于胜利、勇于牺牲、乐于奉献是军人血性的外在表现,也是军人最显著的形象品质。可以说,血性是军人的脊梁、胜利的基因、力量的源泉,更是人民群众心中的“代言人”。
(四)有血性是克敌制胜的法宝。习主席强调指出,“培养战斗精神,是军队战斗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军队要能打仗、打胜仗,固然要靠战略战术,要靠机制体制,要靠武器装备,要靠综合国力,但没有战斗精神,光有好的作战条件,军队也是不能打胜仗的。”翻看我军历史,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经常处于与优势之敌相抗衡的态势之中,武器装备虽然落后于对手,但却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新形势下,只有大力培植革命军人血性胆气,我们才能有效履行肩负的历史使命,永葆人民军队能打胜仗的英雄色。
二、不为浮云遮望眼——在现实拷问中厘清我军血性的挑战质疑 打开时下的网络,点击周边热点话题,我们会发现,总有极个别网民打着“爱国”的旗号,枉顾事实、说三道四,借题发挥、发泄不满,甚至将矛头直指军队,炒作涉军信息,调侃军事训练,贬低军人形象,指责军人懒散娇惯有余、严信忠勇不足,进而对官兵“能打仗、敢打仗、打胜仗”的血性品质心存疑惑。现实情况到底如何呢?让我们在拷问中探究一二。
拷问之一:身受“三多”思想文化的渲染渗透,官兵坚守信仰的血性灵魂是否动摇缺失?近些年,多元多样多变的思想文化相互交织、激烈碰撞。受“三多”思想文化的影响渗透,官兵思想出现了一些倾向性问题,比如:有的热衷于对个别消极负面社会现象评头论足,而对社会上宣扬的正能量视而不见;有的对领导苦口婆心的正面引导不以为然,而对一些歪歪理、愤青话却深信不疑;有的对政治理论学习热情不高,而对网络冲浪聊天乐此不疲,等等,不一而足。这些现象对我们年轻官兵思想影响无疑具有极大的侵蚀性。但是透过“三多”带来的喧嚣杂音、躁动思潮,我们更应欣慰地看到官兵始终不渝的政治定力。面对日本、菲律宾等周边国家的肆意挑衅,官兵虽然义愤填膺,但始终坚决拥护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决策指示,与之进行有理有力有节的斗争;面对美国等西方反华势力渗透侵蚀,官兵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
让其分化西化图谋在中国军人面前彻底失效;面对汶川地震、泥石流等突如其来的各种灾难,官兵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号令,一声令下,紧急驰援,毫不含糊。我认为,在这些大是大非问题上,官兵表现出的政治意识、政治觉悟、政治纪律才是其思想的本质和主流。因此,从根本上看,面对前所未有的复杂斗争,官兵的信念之基不是在软化、崩塌,而是变得更加坚不可摧、牢不可破。
拷问之二:身怀“三利”目标动机的追求取向,官兵舍生取义的血性担当是否淡化退却?受现实社会和兵员结构影响,不少官兵怀揣着功利、夹裹着势利、携带着私利步入军营,遇事爱打自己的小算盘、处事常算自己的小九九。有的为了入个党、立个功,明里争、暗里抢,甚至到处托人说情、打招呼;有的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没达到要求还“使性子”、“耍态度”,如此等等。让人难免心生疑窦,利益面前,年轻一代还有没有“拿得起放得下”、“能舍弃敢担当”的军人血性?然而当灾难来临,官兵用舍我其谁的顽强作风,矗立起军人永不磨灭的血性丰碑。 98抗洪,面对决堤、溃坝,一排排年轻的官兵义无反顾地跳入湍急的洪流中,用血肉之躯筑起一座座冲不垮的钢铁堤坝,践行着“人在堤在,誓与大堤共存亡”的铮铮誓言。汶川、雅安抗震,天塌地陷、河阻路断,消防、武警等数十万抗震大军冒着频繁的余震,向震中艰难挺进,叫响了“就是倒下也要倒向灾区的方向”。“5.23”东乡列车脱轨、“6.19”余江百年一遇洪涝灾害等,鹰潭消防官兵主动请缨、积极参战,不畏艰险、迎难而上,营救和疏散被困群众数千人……灾难的到来,人们不仅见证了大自然的残酷和无情,更见证了新一代军
人的成长和成熟。谁又能说他们身上彰显的不是舍生取义的血性豪情呢?
拷问之三:身处“三片”生活环境的耳濡目染,官兵坚毅果敢的血性品格是否弱化消逝?大家常讲现在官兵的主体“80后”、“90后”是“吃着薯片、看着大片、玩着芯片”长大的新一代。成长在“三片”优越环境的他们,被宠得多了“个性”,少了“血性”; 被惯得多了“惰性”,少了“活性”;被捧得多了“任性”,少了“理性”。以至于有人质疑:他们柔弱的肩膀还能扛起军人重担吗?面对质疑,这些被人们贴上“个性”、“任性”标签的80、90后,用他们的坚毅果敢给出响亮的回答。近期在腾讯网上看到的一则新闻,说中国维和警察在东帝汶护卫总理及家人时,遭遇反叛武装包围。当时情况十分危急,反叛武装力量称:“你们是维和警察,把枪放下,我们让你们走”。但我们的维和警察却说:“我们是中国维和警察,我们不投降”,后来联系了增援力量,确保了护卫任务的完成。动乱的国家维和任务极度危险,但我们的维和警察却用忠诚、成绩诠释了中国军人风采;消防部队也不例外,我们的最美消防员桑武、刘亚光、孙茂辉、田思佳等,最近,在黑龙江“1.2”火灾中英勇战斗牺牲的5名战士,最大的才22岁,最小的仅有18岁,他们用生命捍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柔弱外表下蕴藏着坚强的意志,艰难困苦磨不灭追求卓越的信念,新时期官兵用行动证明了他们胜任使命、担当重任的能力。
通过以上拷问探究,和平时期,虽然没有血火交融的战场厮杀,但在灭火抢险救援、应急演练等多样化军事任务中,我军官兵很好地
继承了战争年代的血性传统,挺起了中华民族的钢铁脊梁。因此,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回答:“和平年代里,中国军人依然血性十足。” 当然,我们也要认识到,当前军人的“血性”还有一些不足的方面:
当前军人“血性”受到的考验
通过平时的观察,我们有一部分同志与军人的“血性”相差很远,我归纳了这么三种现象:
现象一:“娇气”重了。表现在:怕苦、怕累、爱偷懒。懒于训练,被动接受,消极怠训。练队列,太烦;练体能,太累。最好是不练,别人练着,我看着。总之,是站着时候想坐着、坐着时候想躺着。
现象二:“虎气”少了。体现在:空有“花架子”。应付训练,弄虚作假,做表面工作。空有其表,貌似老虎,实则“纸老虎”。
现象三:“锐气”减了。表现为:精神不振,斗志不扬。遇到困难就推,遇到危险就退,没有斗志,没有勇气,缺乏见第一就争,见红旗就抗的拼劲和“永不服输”的韧劲。
出现上述种种现象的原因,归根到底就是缺少“血性”。其实,这个“血性”就像我们身上的钙,一个人身体上缺钙,就会发育不良,骨质疏松,而精神上缺“钙”,就会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雨。缺钙就要补钙,同样,“血性”不足也要补。那么如何磨练“血性”呢?这就是我要讲第三个内容。军人的血性并非是与生俱来的。军人就像一块生铁,要想打造成为一把锋利的血性之剑,还必须经过军营的艰苦磨练。
三、而今迈步从头越——在实践磨砺中激荡我军血性的张扬勃发 一要用坚定的信仰培植军人血性。
解放战争中,小米加步枪的人民军队,打败了武器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队,靠的就是必胜的信心和坚定的信念。就连蒋介石到台湾后也不得不承认:国军“这种没有灵魂的军队,非走上失败道路不可”。 几个人、几杆枪的“星星之火”为什么可以燎原,正是出自内心的必胜信念和坚定信仰。“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压倒一切敌人,而绝不被敌人所屈服。任何艰难的战斗,只要还有一个人活着,这个人就会继续战斗下去。”这就是我们的人民军队。
而长期的和平环境对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价值观念产生了空前的影响,使官兵的认识出现了新的变化。不少官兵滋长了贪图安逸、追求享受的思想,加上独生子兵员增多,官兵受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增大,吃苦耐劳的意志减弱;牺牲奉献精神趋向弱化,这是培育军人血性需要解决的新问题。要培育血性,首先必须着力解决信仰问题。当兵不习武,不算尽义务,学武艺不精,不算合格兵。作为军人如果没有强烈的进取意识追求目标,那我们这个队伍就没有战斗力。如果没有坚定的信仰和信念,在灾害和事故面前就会关键时候掉链子,更别谈血性二字。
铸剑先铸气,练兵先练胆。贯彻习主席“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强军目标,要求每名军人自觉锤炼血性,在构筑强国梦、强军梦的伟大实践中,卫我中华,扬我国威!
军人的血性来自于“忠”。忠诚的信仰是军队血性的灵魂,只有为了捍卫自己所坚信的真理,军人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起高昂的战斗热情,将生死置之度外,英勇作战,所向披靡。当前,各种敌对势力总是幻想在我军这座钢铁长城上打开缺口,千方百计对我军进行意识形态渗透,极力鼓吹“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说到底就是妄图使我军脱离党的领导。对此,我们要树牢忠诚于党的精神支柱,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持续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搞清楚“为谁当兵、为谁扛枪、为谁而战”这个根本问题,坚定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政治自信和政治自觉,打牢官兵听党指挥这个强军之魂,确保政令军令畅通,确保部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做到党指向哪里就战斗在哪里、奉献在哪里。
二要用严格的训练锤炼军人血性。
军人的血性来自于“勇”。血性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艰苦训练“训”出来,不是一朝一夕练就的,而是长期坚持养成的,不是战场上的“专利”,而是融合在平时各种行动之中。我们看看世界一流军队美俄的做法:俄罗斯远东部队规定,士兵冬季要用雪擦身、赤臂滑雪、在严寒中露营;美军规定,新兵每周训练6天半,每天训练12小时,早晨4点半起床,午饭在训练场吃。他们尚且如此,我们何敢懈怠。我们消防部队作为一支时刻准备战斗的部队,必须紧紧围绕“能打仗、打胜仗”的目标要求,在大规范实战演练、体技能训练、灭火救援中,着力锤炼官兵敢打仗、打硬仗的顽强战斗精神和“有苦不言苦,吃苦不叫苦”的血性品质。
三要用严明的纪律磨砺军人血性。
在火场上,当你遇到百姓危难,奋不顾身的上前营救,是值得肯定的。然而,如果你没有没有遵守火场纪律,单独行动,很可能造成的后果就是需要更多的力量去营救冒险的你,给原来的救援行动增添了不必要的难度和压力。没有纪律的约束,你所认为的血性就是失去理智的拼命,是情绪激化的冲动,是一种我行我素的个人英雄主义。而不是顾全大局、勇于牺牲的勇敢和无畏。
军人是需要军纪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准则的,这样才能达到行动一致目标一致,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正如列宁所指出的,“军队要想取得胜利,就要有铁的军事纪律来保证。”
军人的血性来自于“严”。这种“严”体现在雷厉风行、令行禁止上,体现在紧密团结,严守纪律上。毛主席强调:坚持纪律性,革命无不胜。一支没有纪律约束的军队是不可能在战场上不怕牺牲、勇敢作战的,只有用纪律来保持部队的集中统一和行动一致,把分散的力量集中和汇聚起来,把潜在的力量挖掘和发挥出来,才能更好地激发和磨砺军人血性。要强化大局意识。古人讲: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作为执行战争任务的军人,必须要有胸怀全局、顾全大局的观念,为了战术、战役、战略的需要,而做出暂时的、局部的,甚至个人的利益牺牲,而不能因小失大、因利而失势。要强化条令意识。严格按照条令条例管理部队,切实把军人血性培育融入到严守条令条例等各项规章制度之中,落实到坚持一日生活制度
的每项要求之中,使官兵在一言一行中展现军人应有的气质,养成守纪如铁的严明纪律观念。要强化执行意识。兵法有云:“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阵之际,则忘其亲;击鼓之时,则忘其身”,就是强调在战争、灭火救援的准备、发起执行的不同阶段,军人要舍弃对亲情、家庭和自身安危的顾忌,戒除儿女情长,一声令下,迅即行动。在这方面,尤其要树牢军纪如山、军中无戏言的观念,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坚决做到执行命令决不含糊,服从领导决不犹豫,落实指示决不走样。
四要用高尚的荣誉来激励军人的血性。
“荣誉”是表明一个人的社会存在价值,它在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战神拿破仑非常重视激发军人的荣誉感,他主张对军队“不用皮鞭而用荣誉来进行管理”。为培养和激发官兵的荣誉感,拿破仑对于立了战功的官兵,在加官晋爵、授予勋章的同时,总要在全军广泛地通报,激发所有官兵为荣誉而勇敢战斗。朱德同志也曾说:“部队中人人精神振奋,你也想立功,我也想立功,这样就会打胜仗。”足以可见荣誉对我们军人的重要性。实践证明,只有崇尚荣誉的军队,才能成为战无不胜的军队;只有崇尚荣誉的军人,才能成为不辱使命的军人。
在我们消防部队的奋斗历程中,不论是与凶残的火魔鏖战,还是与无情的洪水、地震、冰雪等自然灾害较量,广大官兵都舍生忘死、迎难而上、不畏艰险、顽强拼搏,谱写了一曲又一曲英雄壮歌,充分
展现出了我们消防军人的血性。然而这正是我们消防官兵对荣誉的追崇,为人民而战,为荣誉而战。保住了人民的生命就是我们的荣誉,保住了群众的财产就是我们的荣誉。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先辈的优良传统,进一步激发我们军人的血性。续写辉煌,就要靠荣誉来激励。军人以牺牲奉献为己任,身系国家民族安危,时刻面临生死考验,最能体现大忠大义,最能彰显大荣大辱,也最为崇尚荣誉。有了对荣誉的向往和珍重,才会“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才会“为国捐躯,虽死犹荣”,才会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结束语:
今天,我们作为部队中的一员,我们要不断锤炼自己,诚实勇敢面对自己,面对危难时挺身而出,做一个敢作敢当有血性的现代军人。社会呼唤公平和正义,部队需要血性和英雄,只有血性的军队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只有血性的军人才配做真正的中国军人。
同志们,机遇与挑战并存,信任与责任同在!让我们在火热军营的千锤百炼中,培育军人的血性豪情,以“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霸气、“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胆气、“遏则必止、战则必胜”的底气,敢于亮剑、敢于担当、敢于驱邪,做一名真正让党和人民放心、让对手胆寒的“四有”军人!更好地担承起部队建设和灭火救援的使命责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