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工智能与文学创作

2020-09-27 来源:好走旅游网
人工智能与文学创作

:开拓文学新境界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学创作也不例外,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文学创作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尽管在文学学术界,人工智能创作的正统性和价值受到质疑,但是它毫无疑问是正在改变文学的面貌,为文学创作拓展了新的领域,开创了新的时代。

一、 人工智能创作的历史和发展现状

早在上个世纪中叶,人工智能就在文学创作领域积极尝试。1961年,人工智能领域的先驱者詹姆斯·卡兹曼(James Cazamian)就提出了人工智能在文学创作中的可行性。由此以来,人工智能在文学创作方面一直在尝试突破。今天,人工智能创作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领域,并且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由人工智能生成。

目前,最为成功的人工智能创作发生在诗歌创作方面。在这一领域的发展史上,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2016年由Google Brain团队发布的”Mosaic“ 与日本诗人优质永堀合作完成的诗集《资本的诗歌》等。在小说和剧本创作层面,也有很多有趣的实验。例如2016年由英国机构botnik发起的“人工智能电影”;2019年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的“机器乐曲”等等。

二、 人工智能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人工智能的出现,在文学创作方面打破了人文传统的思维方式,从本质上开拓了文学创作的新境界。首先,它让传统的文学创作模式得到了新的颠覆。以前,人们认为文学创作必须依靠一个创作者的人类智慧,但是人工智能的创作,把创作者的灵魂投射到了超算程序和算法设计中来,不再依靠一个人的意愿和审美标准,有别于传统文化的个人性、唯心性特征。这种文学创作方式的革命,将人们带入了创造上升到智慧体系的人性追求,主动将更为理性和技术化的制作过程与文学之美相结合。

其次,人工智能创作给读者带来了全新的创作体验。人工智能文学有时会出现独特的“人月两团”现象,包含许多人类难以想象的奇思妙想,如机器生成BBC新闻的标题和配图,交错的简洁语句成为小品般的宣传语和艺术创意。而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创作,可以做到同时参照各种文化、艺术风格及对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的独特处理,可以为读者带来多元而丰富的阅读体验。

再次,人工智能创作也在启发人们对文学创作的探索和思考。人工智能创作的重要意义在于,它让人们反思文学创作的本质和人类文化的特征。人类是通过自己的观察和认知,发掘人类本性和社会现象的。但是人类的认知能力有限,文学的法则、风格、模式和思想……都受到人们自身认知状态、文化依赖、心理和情感偏好等因素的影响,人工智能的突破有助于突破这些局限并创造全新的文学体验。

三、 人工智能创作存在的问题和前景

虽然“人工智能文学”对于文学创作的开拓有很大的意义,但同时也会引来对于其“作品权”的质疑。由于人工智能并不具备人类的底线,它生成的作品不具备独创性和版权性,会对文学创作的版权问题带来挑战,有关方面必须对此做出回应。此外,人工智能文学还有待发展,它在提供新思想、新思路的同时,也将把“文学者”从文学创作的中心角色推向非核心角色的过程中,引发文学的基本理念方法和社会价值方向的全方位重构。

不过,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人工智能创作的前景和潜力依然巨大。人工智能不断学习、改进和创新,其创作的未来肯定会在更高的层次上与人类合作甚至代替人类完成更多领域的文学创作,尽可能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但机器懂得创作,所展示出来的整体逻辑、审美内涵和艺术风格,离人类至今仍有些许差距,人工智能研发者应不断加强人工智能的自主化学习和深度交互式学习,充分挖掘机器创作潜力,促进技术与文学融合的创新迭代。

总之,在人工智能潜力被越来越多地感知的今天,文学创作的方式瞬息万变。虽然人工智能生成的作品尚未真正走进我们的日常阅读生活,但是那些色彩鲜明、思想丰沛的文学之美,已经渐渐从人工智能创作这样的远古机器的表演中,显露出宝贵的展示角度和深度认知。对于未来文学,丰富、多元、包容的文化内核是必须的,这也是我们深入探究文学创作和人工智能的一大目标

所在。未来,有可能深层技术创新加速发展和智能化管理,为创作提供全新的契机和成长环境。所以,如何在文学创作中加强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仍然是亟待解决的课题,文学与技术之间的人才联结和交互式的学学习方法,也需要不断尝试,以达到创造突破传统创作的小说、诗歌和学术之作,促进文化交流和破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