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辛亥革命博物馆

2021-11-21 来源:好走旅游网
辛亥革命博物馆

百科名片 辛亥革命博物馆全称为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也称武汉辛亥革命纪念馆,武汉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馆址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旧址,也称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辛亥革命军政府旧址、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等,俗称红楼。

历史沿革

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的前身是清末设立的湖北谘议局局址,始建于1909年,于1910年(清宣统二年)建成。湖北谘议局旧址自成一个规整的院落,它的主体建筑谘议局议场是一幢砖木结构二层红色楼房(俗称“红楼”),其建筑形式完全依照近代西方国家议会大厦,风格典雅庄重。

1911年(农历辛亥年)10月10日,在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旗帜下集结起来的湖北革命党人,蓄势既久,为天下先,勇敢地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并一举光复武昌。次日,取得武昌起义胜利的革命党人在此组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即湖北军政府,推举湖北新军协统黎元洪为都督,宣告废除清朝宣统年号,号召各省响应武昌起义,推翻满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随即,辛亥革命领袖之一黄兴赶赴武昌,出任革命军战时总司令,领导了英勇悲壮的抗击南下清军的阳夏保卫战。武昌义声赢得全国响应,260余年的清朝统治顿时瓦解,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随之终结。武昌因此被誉为“首义之区”,红楼则被尊崇为“民国之门”。

因其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于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10月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之际,湖北省文化部门依托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建立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由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亲笔题写馆名。

编辑本段完善和发展

近20余年来,辛亥革命博物馆对其所依托的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进行了有效的保护,征集收藏辛亥革命文物200余件,收藏专业图书资料和历史图片资料分别数以千、万计。馆内不仅复原了军政府大门、军政府会堂、黎元洪起居室和会客室、孙中山驻鄂会客室、黄兴召开军事会议的会议室和宋教仁起草《中会民国鄂州临时约法草案》的军政府秘书处等史迹点,再现了当年的历史场景,而且还举办了反映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实和孙中山、黄兴生平事迹的展览;编辑出版的有关辛亥革命的介绍性读物、资料性书籍和学术专著达10余种;接待海内外游客累计近300万人次,其中包括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和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30余万人次。

1

1995年,辛亥革命博物馆被团中央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江泽民总书记亲笔题写了匾名;1997年,又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该馆已经正在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发挥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馆内现有两个主题性的基本陈列:一是《鄂军都督府旧址复原陈列》,一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前者以旧址主楼为载体,复原和再现了都督府成立初期的场景与风貌;后者布置于旧址西配楼,以近400件展品,包括文物真迹、历史图片、美术作品以及图表、模型和场景等,全景式地展现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恢弘壮阔的历史。 《鄂军都督府旧址复原陈列》是辛亥革命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之一,以鄂军都督府旧址主楼为载体,复原了鄂军都督府初创之际的机构和格局,面积达2500㎡。鄂军都督府旧址原为清湖北咨议局局址,1909年,为配合清政府“预备仿行立宪”的步调,湖北当局在武昌阅马厂动工兴建湖北咨议局,以为议员办公之地,并同时在主楼后修建议员公所,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是该馆的基本陈列之一。布置于本馆院内西配楼。展览以近400件展品,包括文物真迹、历史图片、美术作品以及图表、模型和场景等,全景式地展现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历史。展览内容上分七个部分,形式上又分九个展区(包括序厅)。内容上环环相连,有历史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形式上又各自相对独立,以别具的特色营造整体的美感。第一部分: 清朝末年的湖北武汉;第二部分:反清革命的孕育;第三部分:武昌起义;第四部分:鄂军都督府的建立;第五部分:阳夏保卫战;第六部分:各省响应;民国肇建;第七部分:纪念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博物馆新馆

2009年底开建的新辛亥革命博物馆位于武汉市武昌首义广场南侧,与蛇山、辛亥革命纪念馆(俗称“红楼”)、首义文化园、辛亥革命纪念碑(高100米)、辛亥革命烈士祠、紫阳湖等同处一条轴线,建筑面积为二点二万平方米,是一座三层式建筑,总投资三点三四亿元人民币。

2

据介绍,项目设计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和现代手法:正面高台加大屋顶的架构,传承了中国建筑“双坡屋顶”和飞檐翘角的特质;侧面三块几何形拼出的“破土而出”意象,颂扬了敢为人先的首义精神。 博物馆石质外墙沿袭了武昌古城墙的红色,以肃穆凝重“楚国红”为主色调,与蛇山、红楼及武昌老城区相协调。 该工程二0一一年上半年竣工后,将承担辛亥革命文物存储(历史人物遗迹、历史事件资料)、辛亥革命历史展览、武汉近现代史研究及学术交流和综合服务等功能,成为辛亥革命百年庆典纪念活动的重要场所、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和体现武汉精神的新的城市景观。 编辑本段文化遗迹 1995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被团中央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江泽民总书记亲笔题写了匾名;1997年,又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该馆已经正在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发挥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1981年在辛亥革命七十周年纪念之际建成,宋庆龄名誉主席亲笔题写了馆名。馆内收集有与辛亥革命有关的历史文物1000多件,历史照片10000余张;有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展览、黄兴先生生平事迹展览等基本陈列。在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内恢复原貌开放陈列的有:军政府大门、军政府礼堂、黎元洪卧室和会客室、秘书处、黄兴召开军事会议的会议室、孙中山会见湖北军政人员的会客室等。 馆内不仅复原了军政府大门、军政府会堂、黎元洪起居室和会客室、孙中山驻鄂会客室、黄兴召开军事会议的会议室和宋教仁起草《中会民国鄂州临时约法草案》的军政府秘书处等史迹点,再现了当年的历史场景,而且还举办了反映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实和孙中山、黄兴生平事迹的展览;编辑出版的有关辛亥革命的介绍性读物、资料性书籍和学术专著达10余种;接待海内外游客累计近300万人次,其中包括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和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30余万人次。 1995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被团中央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江泽 3

民总书记亲笔题写了匾名;1997年,又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该馆已经正在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发挥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辛亥革命博物馆,是依托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旧址(即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而建立的纪念性博物馆。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阅马厂,西邻黄鹤楼,北倚蛇山,南面首义广场。旧址占地面积18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近10000平方米。因旧址红墙红瓦,武汉人称之为红楼。

红楼原为清朝政府设立的湖北咨议局局址,于1910年(清宣统二年)建成。1911年(农历辛亥年)10月10日,在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旗帜下集结起来的湖北革命党人,蓄势既久,为天下先,勇敢地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并一举光复武昌。次日在此组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推举湖北新军协统黎元洪为都督,宣告废除清朝宣统年号,建立中华民国。

随即,辛亥革命领袖之一黄兴赶赴武昌,出任革命军战时总司令,领导了英勇悲壮的抗击南下清军的阳夏保卫战。武昌义声赢得全国响应,260余年的清朝统治顿时瓦解,2000多年的封建

帝制随之终结。武昌因此被誉为“首义之区”,红楼则被尊崇为“民国之门”。

红楼于1961年以“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的名义经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10月,依托红楼建立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由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题写馆名。经过2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这里已然并正在向辛亥革命的纪念中心及其史迹文物资料的保护收藏中心、陈列展览中心和科学研究中心的目标迈进,并已先后被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国

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馆内现有两个主题性的基本陈列:一是《鄂军都督府旧址复原陈列》,一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前者以旧址主楼为载体,复原和再现了都督府成立初期的场景与风貌;后者布置于旧址西配楼,以近400件展品,包括文物真迹、历史图片、美术作品以及图表、模型和场景等,全景式地展现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恢弘壮阔的历史。

辛亥革命博物馆,湖北武汉辛亥首义文化的标志性景观,正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场景恢弘而又陈设典雅的展览,迎接您的到来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