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型井点降水施工方案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大通路Ι标段综合管沟 轻型井点降水施工
专 项 应
急
预
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无锡鸿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二○一三年九月
目录
一、 编制依据 ………………………………………………… 3二、 工程概况 ………………………………………………… 3
三、 现场情况 ………………………………………………… 4 四、 基坑涌水量计算 …………………………………………… 5
五、 井数确定 …………………………………………………… 6 六、 降水井设计参数 …………………………………………… 6 七、 降水井施工工艺 …………………………………………… 6 八、 降水井施工 ………………………………………………… 7 九、 抽水阶段降水情况监测……………………………………… 10
一、 编制依据:
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3、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4、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99; 5、 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9258-97; 6、 大通路一标段道路工程地质详勘及物探报告; 7、 大通路一标段综合管沟施工图纸;
二、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无锡市太湖新城综合管沟(南湖大道~运河西路)工程,大通路管沟。工程起始南湖大道端K0+060,终于瑞景路。与瑞景路现有管沟联通总长约380M。管沟位于道路南侧人行道位置,顶面埋深2M。沿线共设端井一只,工井一只,通风口一处,投料口两处,并有两处过路管。本工程砼采用C25防水砼,抗渗等级为P6,管沟单仓断面尺寸为3.7m*3.7m。每延米开挖土方量为:74.25M3,全工程开挖方量约为:14987M3。
(二) 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本次勘查所揭露的地层资料分析,拟建场地地表至10.00M深度范围内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更新统沉积物,划分为4个主要层次;各地基土层的分布规律见“工程地质纵断面图”,其特征描述如下:
(1-1)层表土:灰~黄灰色,较浅,结构松散;道路沿线普遍分布,厚度:0.20~0.60m,平均0.35M;层底标高:3.25~4.39M,该层土路基分布 较密实,力学性能好。
(1-2)层素填土:灰色,软塑,松散,主要成分为粘性土,厚度:0.30~2.70M,平均0.93M;层底标高:1.32~3.85M,为中偏高压缩性土,力学性能较好。
(2-2)层黏土:灰色~黄褐色,可~硬塑,含铁锰质结核,切面光滑,有光泽,韧性高,干强度高。厚度:1.70~4.80M,平均3.93M;层底标高:-1.63~-0.11M,为中压缩性土,力学性能较好。本次开挖只开挖到此层。
(3-2)层粉质粘土夹粉土:黄色~灰色,可~软塑,夹稍密粉土薄层,切面较粗糙,韧性中,干强度中。地基承载【fa0】=140KPa,压缩模量Es=6.8MPa。围中压缩性土,力学性能中等。 三、现场情况
根据地勘提供的资料及我公司对周边建筑、工地的调研,地下初见水位在0.6米~0.9米,施工中有可能出现承压水。结合地堪报告的数据及现场土方开挖情况,拟采用轻型井点降水。 四、基坑涌水量计算
根据地下水埋藏分布特征,基础施工过程中,考虑采用轻型井点降水。基坑开挖平面范围按6m×380m计算,渗透系数取4×10-2m/d,水位降深7米,涌水量计算按《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99〕计算,详见如下:
(一)基坑类型:
基坑属于均质含水层澘水非完整井基坑,且基坑远离边界。 (二)基坑简图: (二)计算公式:
基坑涌水量: 其中 Q──基坑涌水量;
k──渗透系数,k=0.04; S──基坑水位降深,S=7.00m; R──降水影响半径,R=8.84m; r0──基坑等效半径,r0=19.14m。 H──潜水含水层厚度,H=1.00m; (三)计算结果:
经计算,基坑工作面总涌水量达 m3/d。 五、井数确定
根据经验管井单井出水量取 m3/d,单排建井井数:
n=1.1Q/q
经计算单排建井需 眼,采用双排建井降水,需设置降水井 眼。 六、降水井布置
综合管沟基坑降水采用轻型井点降水。设计采用双排建井降水,经计算应设置降水井 眼,设置在综合管沟基坑两侧(具体位置详见基坑降水点布置图)。降水井水泵安放在基坑外侧抽水。 七、降水井设计参数
降水井采用非完整井,降水井设计深度为 m,施工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以孔底到达强风化泥质砂岩为准,过滤管长度为9m。钻井井径600mm,滤管内径: 300mm,滤眼直径16mm,滤管采用两层40目尼龙网包扎;填砾高度应从井底至地面下4m处。滤管底部进行封堵处理。(降水井平面布置详见附图)降水井具体平面布置根据现场试验确定。
八、降水井施工工艺
降水井成孔采用冲孔机械成孔。 管井成孔工艺
场地平整→井位放线→人工清理块石障碍→复核桩位→开挖浆池、浆沟→护筒埋设→桩机就位、孔位校正→冲击造孔、泥浆循环、清除废浆、泥渣→终孔验收→下滤水井管和填充砂砾。 九、降水井施工 (一)管井成孔
管井成孔采用人工清障与冲击机械配合已在上章描述过,本章不再赘述。
(二)管井制作
清孔后应立即将滤水管放入孔内,其四周填入砂砾,以防坍孔。 1、井管
井管由滤水管、沉砂管和潜水泵三部分组成。井管沉放前应清孔,用空压机与潜水泵联合洗井。
滤水管:采用钢制外包两层40目尼龙网作井壁,管井内径300,开孔φ16@100×100梅花形布置。
沉砂管:在降水的过程中,起极少量砂粒的沉淀作用,采用与滤水管同直径的钢管,下端用钢板封底。 2、排水沟及集水井
离基坑4米处外围设置500*500排水沟,每30m设置一个1000*1000*1000的集水坑,排水沟及集水井分别采用120厚砖砌及240厚砖砌,排水沟砖砌体间隔4m设置1根240×240砖砌壁柱以防倾覆,排水沟及集水井内壁采用水泥砂浆粉刷、沟底及井底采用C15砼浇筑。管井水用水泵抽入排水沟内经排水沟排入市政下水道。 (三)钢井管、潜水泵下放与安装
将预先制作好的井管用汽车吊分段下放,分段焊接牢固,直下到井底。井管安放应力求垂直并位于井孔中间;管顶部比自然地面高出500mm左右。井管下入后,及时在井管与土壁间填充砂砾料,不得用装载机直接填料,应用铁锹下料,以防分层不均匀和冲击井管,填滤料要一次连续完成,从底填到井口下1m左右,上部采用不含砂石的粘土封口,高度不小于500mm。管周围填砂砾料后,安设水泵前应按规定先清洗滤井,冲除沉渣。采用压缩空气洗井法,当压缩空气通到井管下部时,井管中为气水混合物,密度小于1,而井管外为泥水混合物,密度大于1,这样管内外产生压力差作用下流进管内,于是井管内就变成气、水、土三相混合物,其密度随掺气量的增加而降低,三相混合物不断被带出井外,滤料中的泥土越来越少,直至清洗干净。洗井应在下完井管,填好滤料,
在封口内8h内进行,以免时间过长,护壁泥皮逐淅老化,难以破坏,影响渗水效果。
潜水泵在安装前,应以水泵和控制系统做一次全面细致的检查。安装时,用绳索吊入滤水层部位,上部与井管口固定。设置电动机座位应平稳,转向严禁逆转,防止转动轴解体。潜水电动机、电缆及接头应有可靠的绝缘,每台泵配置一个控制开关箱,主电源线路沿深井排水管路设置。安装完毕后进行试抽水,满足要求后转入正常工作。 (四)基坑围护渗水处理措施
基坑土方大开挖时,桩间如有掺水,视渗水面积及渗水量的大小。如果出现渗水量小,采用水泥砂浆加以修补;如果出现局部渗水量较大,则在出水处设置引流管,引至基坑边的排水沟,汇至集水井用水泵抽出;如果出现渗水面积大,则在该处坡上桩边采用地质钻机引孔,压密注浆止水。 (五)降水井保护措施
降水井成井后在井口周围施作混凝土井台,井台上口直径800mm,下口直径900mm,井台高500mm;井台上覆盖混凝土盖板,混凝土盖板为正四方形边长400mm,厚80mm。防止行人跌入降水井井内也可防止杂物掉入井内污染地下水资源。基坑开挖时降水井位置应做好标识,安排专人看护勿让挖机破坏井管。 十、抽水阶段降水情况监测:
1、观测井中水位达到一定深度以后方可进行土方开挖,在土方开挖的同时,继续进行降水,保证水位始终开挖土层以下。降水井抽水时,
潜水泵的抽水间隔时间自短至长,降水井的每次抽水后,应立即停泵,对于出水量较大的井每天开泵抽水的次数相应要增多
2、降水运行过程中,现场实行24小时值班制,值班人员做好各井的水位观测工作,认真做好各项质量记录,做到准确齐全。对降水运行的记录,及时分析整理,绘制各种必要的图表,以合理指导降水工作,提高降水运行的效果,降水运行记录每天提交一份,对停抽的井及时测量水位,每天1~2次。
3、降水运行阶段要经常检查泵的工作状态,一旦发现不正常时及时调泵并修复。保证电源供给,如遇电网停电,须提前两个小时通知降水施工人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保证降水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