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检查复核桩(孔)位,平面偏差,不得超过50mm,孔的临时水准点的设置和测量复核。
2、原材料的检验、检测。钢筋的使用与出厂合格证、送检报告是否一致,砼出厂证明,现场坍落度抽检。
3、钻孔施工,巡视检查:孔口变形、钻机位置、倾斜度。抽查钻孔施工记录。
4、进入持力层的标高核对,并报专业监理工程师或总监、设计、勘察单位,对进入持力层的确认。与超前钻揭露的持力层标高出入较大,必须与设计、勘察方联系。
5、终孔前检查,确定入岩的深度和孔底标高。按照设计要求,判断入岩是否标准。检查井孔径是否顺直,常用方法,采用检孔器(2-3米长,与设计同直径的钢筋笼)吊入孔中全程检测。根据放吊的情况判断是否有斜孔和缩孔。倾斜度不得超过1%。 6、以上检查合格后,才能进行清孔。 7、钢筋笼检查,执行相关规范。
8、钢筋笼安装全程旁站。对分段对接的焊接的方法、焊接长度、焊接质量,当场检查记录。声测管布置和安放是否符合要求。钢筋笼防上浮固定焊接是否牢固。
9、砼灌注前,再次测量孔深(用测绳,尽可能用终孔时测量的同一测绳),确定沉渣厚度,测定泥浆比量(不得大于1.05)。
10、初斗砼灌注后,测量埋管高度(不小于0.5m,困难不小于0.3m)。
11、全程旁站,砼灌注:
a、记录灌注过程中的最小和最大的埋管深度,尤其是拆管后,和上、下吊管短暂操作时的最小埋管深度不得小于1.0m,(困难时不小于0.5m)。
b、观察灌注过程中,是否顺畅,如不顺畅,根据现场观察,是堵管、导管漏水、塌孔、砼埋深过大,砼离析等哪方面原因,并记录,作为月后对其质量或重点抽查对象和部位。
12、现场见证,按来料制作砼试件(每40m³一组,每孔不少于1组)。 13、对灌孔过程,发生事故,应及时、准确记录。
14、检查灌注后期,最终砼面标高,是否满足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的高出桩顶标高(0.5-1.0m)。
15、灌孔完毕后,督促承包人,在孔口设立维护,防止人员、设备跌入孔内。
项次 1 2 3 孔底沉淤或虚土厚度 孔径 泥浆性能技术指标 项目 承重桩 维护桩 垂直度 端承桩 摩擦桩 单桩、条形桩基沿垂直轴线方向和群桩基础边桩 条形桩基沿顺轴线方向和群桩基础中间桩 基坑维护桩、垂直于轴线方向 允许偏差 -0、+0.2d -0、+0.1d ≤1% <50mm ≤300mm 1/6d 2/4d 1/12d 检测方法 用井径仪 用测斜仪 用核定的标准测绳测定 4 桩位 基坑开挖后,重新放出纵横轴线,对照轴线用钢尺检测 项次 1 2 3 4 5 钢筋笼制作允许偏差 项目 主筋间距 箍筋间距 钢筋笼直径 钢筋笼总长 主筋保护层厚度 水下导管灌注混凝土 非水下灌注混凝土 允许偏差(mm) ±10 ±20 ±10 ±100 ±20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