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四川省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中医药救治体会
叶庆,陈定潜,曾义岚,李继科,温贤敏,蓝英,陈红,曾现芬
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四川 成都 610066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医药疗法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5.08.037
中图分类号:R259.1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5)08-0119-02
2013年4月,本院收治了四川省首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遂立即启动中医应急机制,中医研究室专家带领成员迅速介入诊治。经中西医综合治疗近1个月,患者痊愈出院。现简介如下。 1 病案
患者,男,59岁,因“咳嗽、咳痰、发热10天,咯血4天”于2013年4月4日20:30入院。10 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咳嗽、咳痰,发热,最高体温39.8 ℃,伴畏寒,无寒战,无咯血、呕血、腹胀、腹痛等不适,精神、食纳较差,曾就诊于当地诊所,予输液治疗(具体诊治不详)5 d后未见明显缓解,遂到华西医院上锦南府医院行胸部CT,提示“双肺内多发斑片影及磨玻璃影,部分实变,考虑感染;双肺胸膜增厚;心脏形态大小未见异常,主动脉及左冠状动脉壁钙化;肝实质内多发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界清楚,囊肿可能性大”。因入院困难,5 d前转至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局医院住院治疗2 d,予“头孢美唑、甘草片、氨溴索、多索茶碱、银杏达莫、泮托拉唑”抗感染、祛痰、抑酸等对症支持治疗,4 d前出现咯血、色淡红、量约50 mL,并行气管插管、中心静脉置管操作(具体诊断及治疗均不详),病情未见缓解。3 d前转至华西医院急诊,查血压82/57 mm Hg(1 mm Hg=0.133 kPa),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2ZX10004301-002)
诊断为“重症肺炎Ⅰ型呼吸衰竭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咯血待诊、高血压病、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继续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吸氧浓度100%,呼气末正压20 cm水柱(PEEP 20 cm H2O),同时予咪达唑仑和芬太尼镇静镇痛,去甲肾上腺素维持血压,予胃肠减压、“泰能、甲强龙”等治疗(具体用药不详),但病情未得到控制,多次复查双肺胸片病变进展迅速,因筛查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今转来本院。就诊时,患者已行气管插管、中心静脉置管、胃肠减压管及导尿管,并静脉泵入“丙泊酚、芬太尼、去甲肾上腺素”。本院胸片示:双肺透光度降低,散在团片影,右肺为著,考虑感染;心脏大小未见异常,左侧可疑少量胸腔积液。西医诊断为: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重症肺炎并ARDS、感染性休克、气管插管术后,高血压病,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2 中西医诊疗过程
入院后,西医组继续予患者呼吸机辅助通气及镇静,持续胃肠减压、监测中心静脉压,保留导尿,持续心电监护,必要时吸痰,奥司他韦抗病毒,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联合去甲万古霉素静脉泵入;2013年4月7日更换为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莫西沙星静脉滴注抗感染,盐酸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祛痰,白蛋白、静脉用人免疫球蛋白、新鲜冰冻血浆、参麦注射液支持,甲强龙抗炎,去甲肾上腺素升血压,新斯的明双侧足
肉痉挛,有效改善微循环和控制炎症的发展。 此外,王老认为任何疾病在人体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根据脊柱相关疾病的理论和不断的临床实践,王老提出了任何伤科疾病都应从脊柱入手的观点。经过不断实践,我们发现,调整纠正第3胸椎的错位能有效改善甚至消除肘部的疼痛。其致病机理与肋间臂神经有关,该神经主要由第2肋间神经外侧皮支的后支与第1、3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组成,其下行可分布到尺骨鹰嘴附近。故T3胸椎位置异常可影响到该神经,导
致其分布区域的疼痛和活动障碍,特别其所支配的尺骨鹰嘴附近的疼痛将引起肘部的炎性反应和退变,间接导致其关节失稳,故调节第3胸椎对于稳定肘关节和功能是非常关键的方法。由此可见,对于肱骨外上髁炎的治疗,仅仅通过手法达到局部消炎镇痛和解除粘连的作用是不全面的,维持关节的稳定、降低复发率乃治愈本病的关键所在。
(收稿日期:2014-05-24)
(修回日期:2014-06-29;编辑:梅智胜)
·120· Chinese Journal of Information on TCM Aug.2015 Vol.22 No.8
三里穴位注射等治疗。中医组则在西医基础治疗同时,辨证施治以提高患者免疫功能、促进排痰化瘀、改善全身情况。
2012年4月5日初诊:患者镇静状态,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吸痰管中可见少量血性痰,能点头应答,小便量超过800 mL/d,大便情况不详。肠鸣音未闻及,无腹胀。无法诊视舌苔,脉细弱乏力、数。四肢尚温,趺阳脉尚有力。中医诊断:温疫(湿温)。辨证:气阴两虚,痰瘀阻络。分析:患者感染湿温疫毒,日久耗气伤阴致气阴两虚,气虚不化、热灼津液则水湿聚而成痰,痰阻气滞则血瘀。气阴虚则神差、纳差;痰瘀阻络、肺气不降而上逆,见咳痰、喘促;瘀阻、热灼伤络,可见咯血;肺气宣降无能,则小便少;脉细弱乏力而数主气阴两虚,脉数为热象。治法:益气养阴、化痰通络。方以生脉散合银翘二陈汤化裁:生晒参30 g,麦冬15 g,五味子15 g,丹参25 g,浙贝母15 g,细辛5 g,法半夏15 g,茯苓20 g,陈皮15 g,金银花20 g,连翘20 g,红花10 g,桔梗15 g,枳实15 g,甘草10 g。2剂,每日1剂,水煎,每6 h管喂100 mL。 2012年4月7日二诊:患者镇静状态,有创机械通气辅助呼吸,吸痰管中可见少量黄白色黏痰和血性痰。无腹胀,可闻及肠鸣音、2~3次/min。小便通畅,大便3 d未解。脉细弱、较前有力。四肢温暖,趺阳脉有力。守方加大黄20 g以加强通腑泄浊之力,继服2剂(煎服法同前)。
2012年4月9日三诊:患者处于镇静状态,有创机械通气辅助呼吸,吸出痰液为黄色黏稠痰,未见血性痰,四肢温暖,可闻及肠鸣音、4~5次/min。小便通畅,昨日大便量840 g。脉滑稍数、乏力感较前减轻,趺阳脉有力。因患者生命体征较前平稳,气阴两虚有所缓解,通腑之药中病即止,故上方去大黄,继服2剂(煎服法同前)。
2012年4月11日四诊:患者今日已改为无创机械通气辅助呼吸,可咳出少许黄色黏稠痰,未见血性痰,觉气促、心累、乏力,无腹胀,四肢温暖,可闻及肠鸣音、3次/min。小便通畅,今日已排稀大便200 mL。
舌质偏淡,苔薄黄腻,脉滑数稍弦、较前有力。因瘀滞仍重,故加强活血化瘀之力。上方加当归20 g、桃仁20 g,继服7剂(煎服法同前)。
2012年4月18日五诊:患者继用无创机械通气辅助呼吸,可咳出大量黄白色黏痰及涎液,未见血性痰,觉气促、心累、乏力,可闻及肠鸣音、3~4次/min,大小便通畅,舌质偏淡,苔薄白腻,脉滑数稍弦、较前有力。查胸片显示双肺病灶有较明显吸收。上方去金银花、连翘,加鱼腥草20 g以增强清肺化痰排脓之力,继服2剂(煎服法同前)。4月20日,患者成功脱机,续服上方12剂后,精神好,轻微咳痰,无气促和乏力。查胸部CT示:双肺感染灶明显吸收,双侧少量胸腔积液。痊愈出院。 3 体会
经2009年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我国人群大都已产生免疫力,近年多见散发病例,甲型流感成为普通季节性流感,但自2013年开始甲型H1N1流感发病和死亡数增加[1]
。
本案患者发病时正值国内H7N9禽流感肆虐之际,又是危重症,因此,本院迅速启动中医药应急机制和预案,委派中医研究室专家带领中医团队及时会诊、协同西医治疗,为患者短时间内撤除有创呼吸机创造了良好条件;中医科门诊与病房人员紧密配合,为患者每一次会诊、服药落实到位,对其痊愈提供了有力保障。
本案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成功救治,再次表明本院中医科运行机制的可行性[2]
,也充分显示了中医应急机制的有效性和高效性,为今后新突发传染病的应急诊疗提供了新的模式。
参考文献:
[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月全国甲流报告发病及死亡数剧增[EB/OL]. [2014-08-18].http://www.chinacdc.cn/mtdx/crbxx/201302/t20130218_77419.htm.
[2] 温贤敏,徐蓉,刘大凤,等.综合性传染病医院中医科运行机制新尝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19(4):7-8.
(收稿日期:2014-08-27;编辑:梅智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