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1

2023-08-06 来源:好走旅游网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 院: 科学技术师范学院 班 级:11级机制教育一班 姓 名: 熊盼 学 号:201140914110 课程论文题目: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的探讨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概论 评阅成绩: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的探讨

学生:熊盼

科学技术师范学院,11级机制教育班

学号:201140914110

摘要: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我以为,这既是一个凝练而精辟的科学论断,又是对上述问题的基本回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主张并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民主政治制度;坚持以人为本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坚持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本质要求。这些都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具体展开。因此,我们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一脉相承,是一致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属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没有脱离科学社会主义,换言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科学社会主义。

关键词: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

目录

一.社会主义

1. 什么是社会主义

2.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二.科学社会主义

1.科学社会主义的定义 2.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 3.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定义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及本质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发展动力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性

四.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1.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源头和理论基础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独到贡献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价值

五.结束语 六.参考文献

一.社会主义

1. 什么是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socialism)一词源于拉丁文。是一种经济社会学思想,主张或提

倡整个社会作为整体,由社会拥有和控制产品、资本、土地、资产等,其管理和分配基于公众利益。19世纪30至40年代,“社会主义”一词在西欧广为流传。马克思、恩格斯使用了“社会主义”一词,并作了科学解释,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的过渡,而且社会主义需要有发达的资本主义作基础才能实现。

2.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19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20世纪初,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这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

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初。作为一种批判、否定资本主义的思潮,空想社会主义是早期无产阶级意识和利益的先声,反映了早期无产阶级迫切要求改造现存社会、建立理想的新社会的愿望。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以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在理论上致力于社会制度的分析。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是一种“历史谬论”、“人世间的祸害”,必须尽快代之以最好的社会制度。他们对资本主义旧制度的辛辣批判,包含着许多击中要害的见解;对社会主义新制度的描绘,闪烁着诸多天才的火花。但空想社会主义者只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却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显示道路。

这种时代的局限性说明,空想社会主义的不成熟的理论,是同当时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空想社会主义“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但不是科学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奥秘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把争取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斗争建立在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从而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着同盟”所写的党纲《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问世。

二.科学社会主义

1.科学社会主义的定义

科学社会主义是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而言的、关于社会主义的科学的理论体系、理论模型与实践模式。科学社会主义是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的结晶。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逻辑思维形式,在批判历代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揭示和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及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剩余价值规律。马克思的这两个规律的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

成了科学。它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发展规律的科学,是一门政治科学,或者说是一门政治学;不是社会学。

科学社会主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而言,科学社会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尤其是剩余价值论为科学依据,论述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规律的学说,即合乎科学的、符合实际的、遵循规律的。尊重实践的、切实可行的社会主义,是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应时使用,是要不断丰富发展、变化革新、与时俱进的;具有阶级性,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揭示整个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着重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一起运行规律。 狭义而言,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大基本组成部分之一,基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以及由此产生的一般物质学说,具体讲是关于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转变为社会主义的一般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及其一般发展规律的科学。

2.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

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有其社会基础和阶级基础 。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先进国家已占统治地位,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内部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高涨。马克思和恩格斯参加了当时阶级斗争的实践。在此基础上,周密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批判地继承了18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1867年发表的《资本论》和1875年撰写的《哥达纲领批判》,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原理进行了深刻的论证。

3.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

第一点

阐明生产社会性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的发展,必然导致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 ,以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取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科学地论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 第二点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是现代社会变革的巨大杠杆,无产阶级是作为资产阶级的掘墓人出现的。 第三点

无产阶级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产阶级社会的过渡。因此,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要对整个社会进行改造,发展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逐步实现由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伟大目标。此外,科学社会主义科学地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在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科学社会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联系最直接、最密切,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定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其科学涵义是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即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而是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路。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及本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是发展,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之一;发展是硬

道理,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决定意义;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思想。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发展动力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历史任务的思想。

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方位改革。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把“三个有利于”作为改革开放和各项工作总的出发点和检验标准。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思想。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性

a.以民为本

以民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以人民为本位,既不同于“以官为本\",又不同于“以人为本”。 b.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基础。传统的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把计划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即通过计划、行政手段来配置资源,否定商品生产和市场的作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优化资源的配置,发挥市场经济的基础作用。 C.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广大人民的普遍愿望。共同富裕,第一有个先富后富的问题,不可能大家同步富裕;第二即使大家共同富了,还应是有差别的,不是搞平均主义,不然社会经济的发展就没有动力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也不是社会主义。 d.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文化。我们中华民族有优秀的文化,应当继承发扬,同时要创新先进的文化,并吸收国外优秀的文化。 e.民主政治

民主政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什么?是广大人民。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来源于人民,因此必须受人民的监督。必须转变法治理念,从以法治民、以权治民转向依法治官、以法治权。孟子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把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任务。

四.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1.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源头和理论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科学社会主义是其质的规定,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是其具体要求。从质的规定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是科学社会主义,必须要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规律、本质规定和根本原则。从具体要求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发展进程和表现形式,同时还要反映时代特征和

世界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是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统一的过程,也是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相联系的过程。我们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始于毛泽东、成于邓小平、推于江泽民及其后继者,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源头和理论基础是科学社会主义。没有科学社会主义,就不可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果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活水,那么,科学社会主义就是活水的源头。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它用新的理论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同时也为世界社会主义摆脱困境、向着健康方向发展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独到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增添了富有国情特点和时代特征的内容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价值

a.推进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由此也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就是一个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基本观点的“四个分清”过程,即分清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哪些是需要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哪些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论,哪些是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 b.丰富了人类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

在过去几十年中,自苏联以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几乎都毫无例外的照办了苏联模式。虽然在最初阶段取得了综合国力的快速增长,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它的缺点越来越明显,越来越不适应世界的发展潮流,各国纷纷寻求变革之路,中国便是其中的成功代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或“中国模式”,既不同于改革开放前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即苏联模式,也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发展模式。在所有制方面:中国不实行全面公有制或完全私有化,而实行以公有经济为主导的混合所有制,公有经济仍然控制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资源配置上:我们采用了市场经济,但政府调

节和干预的程度比西方国家要强大得多。在意识形态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政治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主导地位,但已经允许不同思想流派的存在。 c.重构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关系

许多西方人士曾经认为,随着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政权的瓦解和中国推行市场经济制度,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宣告寿终正寝。美国著名学者福山正式宣布,历史已经终结,并且终结于自由资本主义。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改革试验的成功,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以一种崭新的形式得以延续和发展。甚至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励了中国之外的国际共产主义事业和运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在很大程度上不同于传统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理论与实践。 d.为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的拓展提供了新的路径

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要通过发展来体现优势,增强生命力。社会主义不是抽象的,长期与落后、贫困联系在一起的社会制度是不得人心的,是注定要垮台的。因此,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社会发展与全面进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这既符合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也是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结束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它用新的理论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换言之,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没有科学社会主义也就不没有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参考文献

陈世清,《经济学的形而上学》,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1.2第2版 陈世清,《中国经济解释与重建》,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1.2第2版 陈世清,《对称经济学》,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1.2第2版 郭欣根《科学社会主义与实践》,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6月第二版 孙其昂、毕霞《科学主义概论》,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第一版 秦刚《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年第9期

詹兆雄《科学社会主义导论》,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年2月第一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